自行火炮為什麼不能代替坦克?

霸天成ak


在主的描述中說到,自行火炮可以載人,也有炮塔和重機槍(一些自行火炮上面確實與機槍,比如蘇聯的2S19型自行火炮),甚至自行火炮的射擊角度更大、更靈活,所以為什麼不能替代坦克?其實在這段描述中的“自行火炮射擊角度大”這句話就已經說出了自行火炮和坦克之間的區別,

自行火炮為什麼需要更大的仰角?因為它的打擊距離比坦克更遠,打擊方式主要是以間瞄、曲射為主(也有直瞄的,比如自行高炮等,但這裡只討論曲射火炮),彈道彎曲,而坦克炮呢?則是一種直瞄火炮,射擊仰角小、彈道低平,作戰距離一般在2000米之內。

▲PLZ-05自行火炮

而兩者在建制上也有區別,自行火炮隸屬於陸軍炮兵,所以自行火炮名字的開頭是字母“P”,意思是“炮兵”的縮寫,比如PLZ-xx、PLL-xx,坦克則是隸屬於陸軍裝甲兵,名字的開頭是字母“Z”,意思指“裝甲”的縮寫,比如ZTZ-xx、ZTL-xx,這是兩者在建制上的區別,而自行火炮不能替代坦克主要還是在作戰任務上的本質區別,自行火炮在本質上就是一門火炮,或者說是“會自己移動的火炮”,不屬於直接接觸作戰武器,主要任務是在後方提供遠程火力支援,其所有的設計強調的是火力輸出,在機動性和防護能力上有一定的讓步,自行火炮的裝甲只能用來防禦低烈度傷害,比如破片、小口徑直射火力等,並不能直接硬抗對方的重火力。

▲坦克強大的越野機動性

坦克則不同,這玩意主要作用是快速突擊作戰(地面突擊、兩棲登陸突擊),是直接接觸作戰武器,在設計上和自行火炮也有著根本的區別,前面提到,自行火炮在作戰任務上強調的主要是遠程火力輸出,在後方提供火力壓制和打擊為主。而坦克則是集武器系統、防護系統、越野機動系統和信息系統於大成的地面火力平臺,或者說坦克就是一個“會自己移動的戰鬥工事”,在擁有強大火力輸出和防護能力的同時,也擁有很強的越野機動性能了,尤其是在防護能力和機動性能上,自行火炮根本就不能和坦克相提並論的,強大越野機動能力和防護能力對於坦克來說是跟火力輸出一樣重要的性能,而對於自行火炮來說,這兩種能力則是要為火力做出讓步的,比如自行火炮的防護能力就可以用“餡大皮薄”來形容。

▲自行火炮集群

然後就是兩者在火力性能上的區別,首先,前面提到自行火炮主要是提供遠程火力支援,既然是火力支援,那麼威力當然是越大越好了,所以現在的自行火炮一般以大口徑榴彈炮為主(或者是加榴炮),目前直流口徑為152毫米和155毫米,使用的炮彈類型為高爆榴彈,而且因為火炮在工作時都是集群火力輸出,火力輸出的密度很高,遠遠超過坦克,所以,

自行火炮通常不會盲目地追求高膛壓,炮彈的出膛速度也較低,一般不超過1000米/秒,在800~800米/秒左右,甚至更低,因此其炮管的使用壽命也相對較長,以及沒有那麼高的精度要求。

▲豹2A4光滑的炮管內部

而坦克則不同,它在戰場上體現的是突擊性能,不用像火炮那樣必須集群作戰,強調自身火力的強大,因為坦克的主要打擊目標還是坦克,在火力上的要求主要是擊穿敵方坦克的裝甲,所以,

坦克炮(屬於加農炮)是一種高膛壓滑膛炮(英國的“挑戰者”這種異端靠邊),使用的炮彈也主要是穿甲彈,追求的是高初速,炮管的製造工藝也更加複雜,而且因為是高膛壓炮的原因,坦克炮炮管的使用壽命是相對較短的,只有數百發的使用壽命,以及坦克炮更加強調的射擊精度。▲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因此,自行火炮跟坦克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作戰兵器,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在戰場上的作戰任務也是完全不同的,根本就不能互相替代,

坦克強調的是突擊性能和直接接觸作戰能力,通常是在戰場的一線作戰,在性能要求上比較均衡,除了火力之外,還要有很強的機動性和防護性能,並且可以單體作戰,而這些都是自行火炮所不能及的,自行火炮在戰場上是集群作戰,一般在戰場的後方提供大規模火力輸出,所以唯一重點要求的還是火力,防護性和機動性並不是自行火炮重點要求,而且坦克作戰時通常是“短兵相接”,作戰距離很近,只有一兩公里,火炮以直瞄射擊為主,而自行火炮強調的則是遠程火力輸出,以間瞄、曲射為主,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不能替代使用。


哨兵ZH


坦克在作戰中一般擔任突擊任務與敵經常短兵相接,為了更好地保護坦克成員油箱一般後置。坦克是直射火力,直接抵近作戰最前線戰鬥的,所以還必須具備強大的防禦能力。而坦克的裝甲通常比較厚,配有全角度旋轉的炮塔,戰場適應環境廣,應用廣泛,依靠自身裝甲保護以及火炮可以起到掩護步兵,支援火力,反坦克等作用,也是自其被髮明後消滅敵裝甲部隊最有效的武器。冷兵器時代坦克是巷戰衝鋒在前能夠掩護兵做戰減少傷亡。而自身的炮塔仰角轉動特靈活,攻擊不同角度均可,這是坦克與自行火炮的不問之處,所以說自行火炮永遠替代不了坦克。



如今坦克有了剋星,反坦克導彈的出現,直升機打坦克居高臨下打坦克頂部,特別是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坦克戰,美國派的阿帕奇戰鬥直升機投下的未敏彈,推乃帶36枚小炸彈,各自找自己目標,專炸坦克頂部駕駛室的頂部。阿帕奇直升機攜帶未敏彈一個產生出36小炸彈解決36個坦克,這是不對稱的一邊倒戰揚效應,一架阿帕奇戰鬥機對付一個坦克師,不會吹灰之力,當然的是老舊式坦克,正在新坦克如,俄羅斯的阿瑪塔,就不一樣了,有的防空能力,裝甲鋼板結構又不一樣了,所以有


矛就有盾。


布衣評史


自行火炮和坦克完全就是兩個東西,用途不同。

啥叫自行火炮,一個炮,裝一個車上,能夠完成自行運動的,就叫自行火炮。這就是自行火炮,最簡單也是最初的定義。這種東西早就有了,最早就是單純的一個車載大炮而已,而不像如今的全封閉裝甲的火炮。

而且自行火炮涵蓋的也是非常多的,有自行高炮、自行榴彈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迫擊炮、自行火箭炮等等。自行火炮,說白了,其實就是個炮,能走的炮,別管如何,就是個炮。自行火炮,也就是傳統的帶著炮架,需要車來牽引的炮,挪到了車上,可以自己走了。

而坦克不同,坦克突出的是越野突擊等,對於裝甲厚度要求高。而自行火炮根本無法用於突擊之用,自行火炮的裝甲厚度,遠弱於坦克,上去突擊,基本上就是送人頭了。自行火炮的裝甲厚度和坦克根本沒法比,有一些自行火炮,大口徑機槍就可以打穿的。

自行火炮強調的是火力輸出,配合前方作戰,而坦克是主要的突擊點。自行火炮往往都是重炮,炮管重,但還要保持機動性,就只能犧牲掉裝甲厚度。而坦克不同,坦克火力和裝甲必須保證均衡,有火力沒裝甲,那是送人頭,有裝甲沒火力,上去也白搭。


自行火炮的射程往往達到了幾十公里,這也就意味著,它是在後方作戰的,對於裝甲的要求並沒有坦克那麼高。而坦克的主炮打擊的目標往往在一兩公里內,很多時候短兵相接了。


軍武文齋



主戰坦克是突擊兵器,主要用於一線突擊對抗,特別注重防護性能。

自行火炮之所以不能代替坦克,是因為兩者雖然同屬坦克裝甲車輛這個大家族,但實際上細究起來卻是兩種定義功能完全不同,設計用途有明顯區分的地面武器系統。


所謂自行火炮,是同車輛底盤構成一體自身能運動的火炮,它根本上還是一種能夠自己行走的火炮,因此也有中文翻譯將其直接稱作“自走炮”,自行火炮從用途定位上講是一種二線兵器,用處是在與一線火力對抗前線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展開佈置其陣地,利用火炮的射程和威力優勢對一線突擊兵器和部隊進行火力支援,對敵軍進行火力壓制,因此也常被稱作壓制火炮的一種。自行火炮由於處於二線,因此在防護上很薄弱,雖然絕大多數自行火炮採用全封閉式炮塔,但自行火炮的炮塔等處裝甲很薄,起不到太大的防護效果,這是因為它不需要在一線直接面對激烈的對抗,因此無須注重防護。此外,自行火炮從火炮類型角度看,其火炮為加農榴彈炮,所謂加農榴彈炮就是指集合了加農炮和榴彈炮特點的一種複合功能火炮,它既可以以較大的射角進行榴彈炮常用的間瞄曲射,也可以使用平直射角類似加農炮那樣進行直瞄直射。自行火炮在陸軍部隊,常常被裝備在炮兵師旅團單位中。



而坦克則不同,它是一種一線突擊兵器,採用直射加農炮為主要武器,由於一線突擊,因此非常注重防護,主戰坦克有非常厚的基裝甲,其上還要披掛反應裝甲或複合裝甲,以對抗敵軍直射武器的攻擊。坦克比起自行火炮,可謂皮糙肉厚得多。同時在陸軍部隊中,坦克被列入一線突擊兵團,一般裝備於機械化或坦克師旅團單位,與其它主戰坦克以及步兵戰車一起充當尖刀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自行火炮和坦克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兵器,各有其功能和用處,自行火炮自然不能替代坦克的作用。


好奇而已716


坦克和履帶自行火炮外觀上有一些相似,它們往往都有履帶和裝甲,都裝備了一門火炮,又能走又能打。但是兩者從功能到用途差異很大。

坦克是一種直接突防的武器,用於正面衝鋒陷陣,和敵人短兵相接。而自行火炮雖然也可能伴隨裝甲集群前進,但更多是為一線提供火力支援。

火力上,坦克近距離作戰,通常打視野範圍內的敵人,所以是直瞄武器,但最大射程要求不高,坦克炮一般就是加農炮,射擊的俯仰角變化也不大。

自行火炮多數要打遠距離的敵人,以間接瞄準為主,對最大射程要求較高(自行反坦克炮例外)。因此自行火炮是榴彈炮為主、加農炮、加榴炮、迫榴炮等都有,火炮的俯仰角一般較大,自行高炮甚至需要垂直對上方射擊。

火控上,坦克屬於近戰兵器,講究先下手為強,首發命中。所以坦克更注重先發現敵人,迅速開火,因此裝備穩像式等火控系統,強調行進間射擊的能力。

自行火炮一般是打遠距離敵人,目標甚至都不能直接看到,由上級和友軍通報。因此其火控往往強調確定射擊諸元,通過衛星等手段準確感知自身的位置,接到目標通報後可以迅速射擊。

從裝甲防護來說,坦克要冒著炮火,首當其衝,殺入敵陣,而正面捱打最多,所以坦克的裝甲很厚,正面裝甲尤其厚實,可以達到幾十釐米。而自行火炮是遠程支援武器,一般不衝在第一線,它面臨的攻擊往往是從天而降的炮彈或導彈,不見得在哪個方向爆炸。因此其裝甲不如坦克厚,正面也不一定特別加強。

如果用自行火炮去代替坦克衝鋒陷陣,與第一線敵人肉搏,則其遠距離、大威力的火力不能充分發揮優勢,面對近距離的敵人不能及時反應開火,同時防護力較為薄弱會使得它在第一線遭遇戰中極容易遭到損毀。這樣的結果是很慘的。


巴山夜雨涮鍋


坦克和自行火炮兩者因為作用的不同所以設計也不同,二者方方面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如果用一種一者代替另外一者,二者留一,那效果很可能是大打折扣,或者難以發揮作用。在不瞭解軍事的人看來,坦克、自行火炮不都一樣嗎,有個炮塔加上個履帶底盤,其實差別大著呢。


坦克的作戰一般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就是坦克引導步兵作戰,就是坦克在大平原、大沙漠這些平坦地形上快速突擊作戰,充當開路先鋒,為步兵掃清障礙,第二種就是坦克支援步兵作戰,在城市或者山地等複雜地形下,坦克行動不便,容易遭到高處的敵人打擊,所以需要步兵開路,坦克負責火力支援,這時候的坦克就是移動的火炮堡壘。當然,我們都知道前者才是坦克的主要作用,因為在那種情況下,坦克的重炮厚甲發揮作用的時候。


自行火炮就不同了,自行火炮實際上就是火炮,只不過現在戰場節奏更快,不會像一戰時期那樣,所有的炮都是固定到一個地方,打完了再拉走。為了提高火炮的機動能力,直接給它裝上了履帶底盤,可以隨打隨走,提高了作戰效率。

坦克為了考慮靈活性和戰場生存率,必須要縮小身軀,因為坦克面對的都是一兩公里的打鬥,不會像自行火炮一樣攻擊幾十公里外的目標。前者是貼身肉搏,後者是在後方轟炸,所以坦克的裝甲厚,能直接扛住炮彈,後者的裝甲只需要擋住槍彈和單片即可。還有我們都知道炮有個長徑比,也就是炮管長度比口徑,得出的數越大,炮的射程越遠,也就是所說的多少倍口徑。自行火炮為了追求轟炸能力,要提高口徑,口徑提高為了增加射程炮管也得增大,而且為了能打擊更遠的目標,其炮塔很高,增大了炮管的仰角。而這樣的設計,對於坦克來說,無異於降低生存率。


鍋蓋頭司令


▲坦克一般擁有較為厚重的裝甲,比如M1A2SEP主戰坦克的正面抗穿能力就達到了700毫米RHA左右,抗破能力甚至達到了1300毫米RHA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坦克是集火力、防護、機動(當然現代的主戰坦克還要額外加一個信息力)為一體的地面裝甲突擊兵器,其主要配屬給(坦克)裝甲部隊,其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突破敵方陣地,與敵方裝甲部隊進行作戰,消滅敵軍其他地面力量等,而對於一型坦克來說,其除了要具備較強的火力、機動以及信息力,足夠好的防護也是必須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待對於坦克來說,其一般都擁有較厚重的裝甲,正面具備較強的防護大口徑彈藥的能力。

▲自行火炮一般裝備有口徑較大的火炮,如我國的05式自行加榴炮就配備155毫米口徑的加榴炮(圖片來源於:攝於:2017年北京軍博建軍90週年展)

至於自行火炮,雖然其也同樣配備了履帶底盤(當然有些配備的輪式底盤),但首先從用途和分工上來說,這種裝備就不是跟坦克一樣配屬(坦克)裝甲部隊執行一線突擊任務的裝甲戰鬥裝備,其主要配屬給的是地面作戰部隊裡的炮兵部隊,執行的是對地面/海面目標的遠程火力打擊以及壓制任務,雖然現代的大口徑自行火炮都可以配備一些專門的反裝甲彈藥(如末敏彈等),執行遠程反裝甲作戰任務,但由於其缺乏像坦克那樣的裝甲防護能力(一般的自行火炮僅僅能防護輕武器射擊和大口徑炮彈碎片的攻擊),因此,這種裝備是無法執行一線突擊任務的。

▲末敏彈的出現,使得自行火炮擁有了可靠的遠程反裝甲作戰能力(圖片來源於:攝於:2018年珠海航展)

故而,綜合來說,自行火炮當然無法代替坦克,它和坦克的關係簡單來說,有點類似古代重甲步兵和弓箭手的關係,其中坦克類似披掛重裝甲的重甲步兵,在前線進行突破作戰,而自行火炮類似弓箭手,執行遠程攻擊任務,因此,二者並不是互相替代關係,而是缺一不可的關係。


軍武次位面


自行火炮動力傳動室位於車體右前部,操縱室位於車體左前部,戰鬥室後置。乘員5名:駕駛員位於操縱室;炮長位於戰鬥室右前部,可通過電臺和車內通話器,負責對外聯絡,對內指揮;瞄準手位於戰鬥室左前部,胸前有高低機和方向機握把、電傳動操縱檯和自動操瞄控制盒,可按炮長指令,實施手動、電動或自動操瞄,賦予火箭發射架射向;高射機槍手位於戰鬥室左後側高出炮塔的槍塔內,控制高平兩用機槍實施對空中和地面目標的射擊;還有1名乘員為炮手,位於炮長後面,平時參與火箭炮的訓練、維護保養,戰時參與車外補充彈藥並作為預備乘員,減員時補缺。

自動裝彈機位於炮塔前面,動力裝置上方。由於該裝彈機是以制式彈和制式炮為基礎研製的,且內外空間均有嚴格限制,因此,為滿足總體佈局、便於發動機保養和裝彈等要求,該火箭炮的發射架和裝彈機在行軍時均呈前高後低狀態,在垂直向二者有一段是重疊的。裝填時,將發射架向左轉180"(炮口向後),並下調至水平狀態。與此同時,裝彈機後部抬起,昇平至水平狀態,由計算機控制,使裝彈機與發射架中心線互為延長線,即達到二者對中,從而使火箭彈能順利地從裝彈機輸送到發射架。該裝彈機採用電氣控制、液壓驅動、機械執行的總體方案。

坦克式一種具有較強火力、快速越野機動能力和堅強裝甲防護,主要用於地面突擊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主用於與敵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反坦克武器和其他炮兵武器,摧毀野戰工事,殲滅有生力量。

,


總說裝甲


收藏

  自行火炮的範圍很廣,像自行榴彈炮/加榴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高炮、自行迫擊炮等都屬於自行火炮範圍,按底盤分有履帶、輪式兩種。

其中,履帶式自行榴彈炮/加榴炮、反坦克炮在外形上與坦克最為相似。都有長長的炮管、裝甲、封閉式炮塔、履帶底盤,但內在差別甚大,在使用環境、作戰任務、打擊目標上截然不同。

以自行榴彈炮為例:

1、功能不一樣。

自行榴彈炮是蹲在裝甲底盤上的大炮,屬於炮兵武器。它負責遠程火力支援、精確打擊,處於戰場後排,是身板脆弱輸出強大的法師。

坦克是裝備大炮的裝甲戰車,屬於裝甲部隊。它頂著火力衝鋒陷陣,與敵人的坦克正面對決,並打擊近距離工事,是血厚防高的戰士。

2、火炮不一樣。

自行榴彈炮多是122/152/155毫米這樣的大口徑線膛炮,射程遠、精度高,用間接瞄準,射程達30~50千米,甚至70千米以上;彈道彎曲,能打反斜面目標。炮彈裝藥大,主要發射殺爆榴彈、火箭增程彈、煙霧彈等。

坦克炮強調穿深,為了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多使用120/125毫米滑膛炮(英國挑戰者坦克是線膛炮)。滑膛炮膛壓更高,初速更快,彈道低伸平直,射程較近,通常打擊2、3千米內的直線目標。炮彈主要是穿甲彈、破甲彈等。

3、裝甲不一樣。

自行榴彈炮火力強,防護和機動必然要縮減。它的鋼質裝甲很薄,只有十幾到二十幾毫米,沒有外掛反應裝甲,只能防禦小口徑機槍、機炮和炮彈破片的打擊。

主戰坦克要抗正面火力,所以車身低矮,車體、炮塔正面裝甲很厚,大量裝備複合裝甲、外掛裝甲、反應裝甲,很多能對抗 600毫米以上穿深,甚至更高。

4、炮塔不同、仰角不同、陣地不同。

二戰自行火炮的炮塔多為敞開、半敞開式。現代自行火炮的炮塔高大,內部空間寬敞,能容納大口徑火炮的炮閂和制退機構,以及自動、半自動裝填機等。封閉式炮塔還能三防,後邊有用於補彈的艙門。

自行火炮的仰角很大,從-5~7、80度,部分炮塔能360度旋轉,更多的炮塔只能在左右2、30度內旋轉。

自行火炮在後排作戰,需要射擊指揮車、雷達、彈藥補給車支援,一般集火壓制,很少單炮射擊。它不能在行進間射擊,需要預設陣地,一般打擊靜止目標。

坦克要面對四面八方的敵人,炮口機動能力要強,所以炮塔360度轉動靈活,能在行進間射擊,能打擊運動目標。但坦克炮塔內空間狹小,不支持火炮大俯仰動作,所以炮身仰角一般在-5~20度。

5、車體佈局不同。

履帶式自行火炮發動機在前,駕駛室在發動機側方或後方,戰鬥室在最後邊,這樣能獲得更大的戰鬥室空間,裝載大口徑火炮。

坦克駕駛室在前,戰鬥室在中間,發動機後置,以獲得更好的機動性。

綜上,坦克在火力、防護、機動三者之間努力平衡,而自行火炮更強調火力。二者雖外形相似,但用途和功能相差實在太大,它們是互補關係,不可能替代





影生活韋小寶


坦克素有陸戰之王的稱號,是陸地上攻防兼備的的鋼鐵巨獸。其實相比於自行火炮坦克並不笨重,而且還非常輕盈最高能飆到70多公里每小時,而自行火炮絕對沒有這個速度。而從機動、防禦、火力來看自行火炮就是著重選擇火力而放棄機動和防禦的產物,畢竟它的本質工作就是提供火力壓制,而不需要衝到一線作戰。而坦克不一樣,坦克需要進行快速穿插機動,所以需要攻、防、火力三者進行平衡。所以自行火炮是不可能替代坦克的。


坦克的防禦分為被動防禦系統和主動防禦系統,而圖中顯示的就是主動防禦系統

現代的自行火炮和坦克長得非常相似,都是有履帶底盤、一個炮塔、一根火炮,如果沒有一點軍事知識的小夥伴很容易將它們搞混,但是它們卻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從外觀上來看,他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腦袋(炮塔),坦克需要衝在最前線,所以它的炮塔在設計時儘量矮小、扁平,所以坦克的主炮仰角一般不會超過15度。而自行火炮因為不用去衝在最前線而是呆在二線,所以為了大射程就必須有大仰角,而大仰角就會使得炮塔很大。所以這是在外觀上他們最大的區別。



而在主炮口徑彈種選擇上,他們也是不同的。坦克為了平衡機動和防禦主炮口徑一般都不是很大,現在主流的大口徑是125毫米,而且其針對的目標是敵方裝甲部隊,所以其主要彈種為穿甲彈。而自行火炮主要職責是提供火力壓制和支援,所以一般口徑都在152或者155毫米,彈種一般為高爆榴彈。它們的職責不同、定位不同、作用也不同,所以要替代對方也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