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0:華晨宇的《降臨》我聽了,說說我的看法吧!

今晚的《歌手》到目前來說挺好看的,好看的點在於新意,【創新】音樂的增多,傳統ABAB式的音樂逐漸減少,這是值得高興的。

這一期的華晨宇帶來的歌曲與震撼是無關的,【冥想】二字或許最為貼切,莊嚴肅穆,不再是用高音和拉長音,這一次的選擇是用人聲配合和聲以及編曲,去營造一個大空間。

各位應該還記得上一期節目的華晨宇在演唱《神樹》之前所說的話,這首《降臨》,算得上是《神樹》的下篇。

對比兩首歌曲,其風格大致相同,都並非算是市面上常見的流行歌曲,更像是古典音樂,這一類型的歌曲其實在此之前,我很少能聽到,目前華語樂壇熱門歌手鮮有這樣的創作。

歌手2020:華晨宇的《降臨》我聽了,說說我的看法吧!

由於使用了雅樂音樂,所以從解釋上,或許稱其為中國風也合適。不過我個人覺得,大家還是不要把這句定義中的中國風和如今流行的古風音樂歸為同類。

這首歌曲更值得稱讚的或許是編曲,偏西方古典音樂的編曲使得歌曲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華晨宇所想要表達的東西。

老實說,聊編曲和曲風挺痛苦的。筆者雖然瞭解樂理,但是對於編曲並不擅長,最近當然也在學習,這樣可以讓後面的樂評寫得更好,下面就聊我個人更擅長一些的VOCAL方面的東西吧。

歌手2020:華晨宇的《降臨》我聽了,說說我的看法吧!

從華晨宇這麼多期的現場表演來看,重機能是強於弱機能的,也就是說華晨宇在大部分情況下,更樂於選擇以【實】唱的方式演唱而非【切假】。

這句話可能不太好理解,舉個簡單的例子。華晨宇的《我們》在副歌部分的尾音,基本採用的方式都是實唱拖長音漸弱,還有比如《寒鴉少年》、《鬥牛》,華晨宇所表演的歌曲,大都現場較為震撼,這是通過技巧來實現的。

而這一次的《降臨》,其實並不炫技。有兩處屬於華晨宇能力範疇類可以【實】唱的部分,華晨宇的選擇實切假。

【瘋與靜默】的【默】字B4切假,從常識上來說,這樣唱似乎是比實唱更輕鬆的,但是在這首歌曲中實際上並非如此。

【瘋與靜默~融進大雨蕭索】

歌手2020:華晨宇的《降臨》我聽了,說說我的看法吧!

這一處雖未兩句,但是在【默】字並未換聲,而是在【大】字選擇了停頓。從【實】到【弱】再到【實】,而且【融】字的音高為G4,B4切假轉G4,【默】【融】這兩個字讓華晨宇能夠平滑過渡。

元音【o】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mo】和【rong】,使得聽感更和諧,不至於因為連續的切換產生突兀的感覺。之所以說是兩處,因為這一句連續出現了兩次,這裡我相信更多的是出於對歌曲意境考慮,弱機能或許更貼合主題一些。

蕭敬騰說的一句話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我覺得華晨宇進入到了另外一種境界。

歌手2020:華晨宇的《降臨》我聽了,說說我的看法吧!

其實與其說是境界,我個人覺得不如說就是在音樂上的【創新】。已經看了太多的翻唱音綜,甚至於說原創音綜,大部分的節目都仍然還在做著如今市面上常見的ABAB式歌曲,在我看來,這是不行的。

我並不反感老牌歌手這樣做,他們屬於那個時代,創作這樣的音樂很正常。但是新時代歌手或許考慮更多的不應該僅僅只是旋律上的東西,節奏和編曲,其實都是可以玩出花樣的,當然,這在如今的華語樂壇很少見。

今年的《歌手》到目前為止,個人覺得是好看的。《manta》、《降臨》、《不透氣的房間》……

歌手2020:華晨宇的《降臨》我聽了,說說我的看法吧!

多種新鮮的音樂在節目上出現,並且後續反響都還不錯。雖然在節目上,這一類型的歌曲似乎仍然並不是那麼討喜,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有著大量的新生代歌手在做著這樣的音樂。

拋開旋律上的可聽度,從編曲或者其他地方下功夫做出來的音樂是否是未來趨勢筆者並不清楚,但是至少音樂開始由一向多是一種很好的現象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