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動版汽車更容易機油增多?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近期機油增多問題在車友圈引起一波討論熱度,有人反映豐田混動版車更容易出現機油增多問題。而小編剛好開的就是一款混動車,但非豐田品牌,上下班距離7km左右,為此我特意去檢查了我自己的車,發現機油液麵高度也略高於機油刻度尺上限大概5mm。經過諮詢專業人士和查找資料的仔細研究後,開車上路跑了20公里,機油液麵基本回到正常水平,心裡頓時輕鬆了不少。下面把得來的"知識點"分享給大家。

為何機油會增多,先從基礎理論說起。

先將發動機看做一個複雜的三居室,燃燒室是一個空間(供燃油和空氣燃燒),冷卻系統是一個空間(供冷卻水循環),曲軸箱是一個空間(供盛放機油),三者原則上各自獨立,互不相干。

但燃燒室和曲軸箱又不完全隔絕,它倆之間雖然用活塞環分隔,但活塞環上有狹小開口,這個不可避免的開口,給發動機工程師製造了不少麻煩。(如下圖所示)

混動版汽車更容易機油增多?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曲軸箱本是個密閉的空間,裡面盛放著機油,供發動機各零件潤滑,但發動機工作時,燃燒室內產生多種物質,比如汽油蒸氣、水蒸氣和廢氣,或多或少會通過活塞環開口竄入曲軸箱,這個過程持續不斷。

不斷增加的竄氣,會讓曲軸箱壓力升高,有損壞發動機內各種油封的風險,必須要把這些竄氣盡快排出曲軸箱。工程師為此設計了曲軸箱通風機構,可以把這些竄氣排出曲軸箱,但為了防止機油蒸氣一同排出去(防止機油減少),另設計了油氣分離器,讓機油蒸氣回變成機油液體,返回到曲軸箱內,只排出去竄氣。

混動版汽車更容易機油增多?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正常來說,燃燒室內的竄氣混入到機油中,這些竄氣隨著機油蒸氣,一起進入曲軸箱通風和油氣分離裝置,在這裡,機油被截留下來,竄氣被排出去再通過指定管道引入發動機再次燃燒,這是一個循環往復互不傷害的過程。所以,機油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汽油和水分也不會長期滯留在機油裡。

在寒冷環境下,汽油揮發性不好,為了保證發動機穩定運轉,通常噴油量比較多。那麼,霧化後的汽油基本參與燃燒了,沒有霧化的汽油,一部分就隨著竄氣進入曲軸箱,所以竄氣裡就包含了一部分汽油液體,加上部分汽油蒸氣竄入曲軸箱後遭遇寒冷,也會變成汽油液體,汽油和機油混合在一起,這就造成了機油增加。

原理講清楚了,那麼,機油增加有什麼危害?其實,汽油混到機油中,並不會引起機油變質,只是讓機油稀釋,而針對此問題,發動機工程師早就想好了對策。

一是讓發動機儘快熱車,一旦發動機溫度達到正常溫度,機油中的汽油就會率先變成氣體,從機油中蒸發析出,再通過曲軸箱通風機構排出,且熱機後燃燒室內汽油霧化恢復正常,竄氣中就不再有汽油液體,也就不會再有汽油進入機油,機油液麵便逐漸恢復正常。

混動版汽車更容易機油增多?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二是所有機油中,都含有抗氧化劑、抗乳化劑等,來抵抗竄氣及汽油對機油產生的不良影響。

混動版汽車更容易機油增多?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我就是考慮到疫情期間可能用車距離過短、熱車時間不夠的因素,開車出去跑了大概20公里,回來查看機油液麵已經基本回歸正常。(下圖為剛開始測量時的液麵高度)

混動版汽車更容易機油增多?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那為何混動版更容易出現機油液麵升高問題?考慮主要來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跟雙擎工作特性有關,因為它可以在純EV模式下行駛2-3km,所以發動機相比普通汽油機工作時間更短,如果有些人開車上下班只是5-6km,那雙擎發動機很可能還沒熱機就停車了。另一方面,豐田近兩年的車,在出廠時通常是把機油加到機油標尺最上限的,所以,稍微增加一些,看上去就超過上限。據豐田工廠的人說,此前豐田在國外因為機油加到剛超過下限而被投訴過,所以,豐田以後乾脆給每部車加到最大限度。

混動版汽車更容易機油增多?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總結來說,機油液麵升高在氣溫較低時出現是正常現象,只要不離譜,我覺得不是大事。但如果出現像CR-V的機油液麵升高21mm,發動機故障燈亮起,這種情況那就有問題了。個人認為在10mm以內都算正常,遇見這種情況的朋友不妨出去跑一圈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