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應該是在昨天吧,有這樣一則報道,讓我為之震驚。


不知道你們看了沒有?


一個名為王永強的北大博士後,出國深造20多年一直杳無音訊,現在病危的老母親只求能與他見上一面。


最終親戚朋友、熱心網友通過各種渠道,聯繫上了王永強,但他只答復了七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王永強小舅舅的截圖】


這個答覆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瘋狂議論,有憤怒、有指責、有遺憾,就各種揣測、分析都有。


當然,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因為諸多的細節我們沒了解到,所以不隨意評論對錯,我們叫做“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嘛。


我們只討論從中能看懂什麼,讀懂什麼。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報道稱,之所以有長達20多年的失聯:


  • 並不是人為因素、並不是遭到威脅、恐怖襲擊之類的;
  • 而是王永強在出國時,就註銷了自己的身份信息。

等於說在中國的信息庫裡面壓根就找不到這個人。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在出國前,他一直跟家裡保持聯繫,但是出國後就沒聯繫了。


最終導致呢,家裡各種的擔心,母親鬱鬱寡歡,還患上了尿毒症和嚴重貧血,如今話都說不出了。


據說,王永強的家境比較貧寒,父母都是農民出身,所以是省吃儉用上的大學。


他在家中年齡最小,卻是被鄰居當做教育子女的榜樣,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


從蘇大的本科及碩士,到中科院的博士,再到北大的博士後,就連找個媳婦都是北大教授的女兒,雖然最後離婚了,但人生還是挺成功的。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視頻截圖】


從報道的信息上來看,字字都在刺激著每個人的感官。


什麼“失聯20年”、“病危終不見面”,等等這些醒目的字眼,無不例外,都在強調這個博士的忘恩負義、諸多不是。


哎呀,我開始覺得太可悲了在現在這個社會,可能你自己都弄不明白是非曲直的時候,就被媒體、被別人無限放大、無限擠兌、無限譴責,想想都後怕!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很少有那麼幾個人的立場是:


  • 一個在外漂泊、在外求學的博士揹負著什麼過往;
  • 想不被找到,為什麼不換個英文名;
  • 能20年不聯繫經歷了什麼;


就這一類的話術思考。


當然,我發現這也見怪不怪,因為很多人提出的觀點不過是在迎合自己預設的立場。


注意哦,我不是在為誰發聲,這只是在舉個例子,就說現在利用“道德綁架”的人實在太多了。


不清楚事情的真相,我們就不要急著去批判他人,不要憑著自己的想像就煽動輿論,這是很不可取的。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你想想看:


  • 別人的傷疤你能深受同感嗎?
  • 你能感覺到痛嗎?


這是一點,可能你所謂的正義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產生負向的價值


什麼是負向價值?比如,一道傷疤不足以毀了一個人,但是足以毀了一張臉。


事出有因,我覺得劇情要大概率反轉,雖然相關的媒體沒進行報道。當然,這只是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沒多大參考價值。


只不過,你想想看,這麼優秀的一個人,說出了“清官難斷家務事”,且能20多年沒聯繫,背後有隱情的,或者是難言之隱啊。

我始終相信: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試問一下,一個受過高等教育、苦讀成材的人:


  • 真的會這麼冷血嗎?
  • 真的會不懂父母養育的艱苦嗎?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如果有,那就是出現了很極端、並且是不可化解的矛盾。


你要知道,愛是雙向的,你的一言一行,都會時刻影響著他,要不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可能像現在這樣,我在講道理、我在給你陳述一些觀點,以及對媒體、網友的一些看法,讓你們時刻保持清醒,不要濫用自己的力量……


原本是好意,有些人覺得內容不適、觀點不正確,久而久之,便把我取關了。


這叫什麼?這叫“由愛生恨”。當然,我不是你們的父母,就舉個例子說嘛。


可以這樣認為,你我都有個人的主見,只是碰到了一塊,互不相容,隨著分道揚鑣了。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我不敢保證,我只覺得大多數人都是這樣。


什麼才可以稱之為家?


一個可以給予你溫暖,在疲憊時、累時能庇護你的就叫做家。


像之前熱播的電視劇《歡樂頌》樊勝美一角色,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雖然我很少追劇,但是這部劇講得很現實呀。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相信大家都看過,那麼:


  • 她在家中承擔著多大的責任?
  • 她要承擔著多少罵聲?
  • 她上有老下有小,在世人面前還要偽裝自己、證明自己的強大。

就是這麼個意思,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沒經歷過別人經歷過的事情,就妄加言論。


比如,有些人也許會這樣講:


“他是高材生了,不想贍養、不想照顧這家庭,就想著逃避、想著離開。”


這個想法我也不知對錯,但是,在不知情況的前提下,就別妄加猜測了。


拋開這話題,終其一生,他不再有親人、不得不遠赴異國他鄉多年,有沒有痛苦可言?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肯定會痛苦的,特別是一到中年,這種思念家也好、想念父母也罷,就這種情緒會油然而生的。


正所謂“落葉歸根”嘛!


你說人為什麼年輕時就想往外跑,年紀稍微大一點就想回家?就是這麼個道理。


是這樣,我前幾天剛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可能是因為'老了'的緣故,突然想回老家做點生意了,好有機會常回家看看父母。”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發這條朋友圈是很不自覺的,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慨:


一方面,就是單純想家唄,時間都用來賺錢了,很多時候忽略了身邊的人和事,錢是永遠賺不完的。


另一方面:人不能忘本、人不能忘恩。


所以事出有因,“北大博士失聯20年”一事自有定數,畢竟受了十幾年的教育。


只不過,對於媒體、對於一些網友而言,就不要隨意去衡量、評判他人了,畢竟經歷不同、每個人所處環境都不一樣。


投資讓我認識人性,寫作讓我懂人生。


文章可能會引發不適,但是我習慣了!


投資識人性,寫作懂人生


我是張桓

不明真相,不要急著批判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