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位“高中生”的信,14億人不能共用一個大腦

一位高中生你好!

網上有人說,一場疫情火了一個高中生,而且是匿名理科生,說的就是你。

因為你寫給方方的信,震撼了許多人。這封信,方方已經收到並回復。

我是第一導演的記者,搞電影自媒體的,十來年前也當過高中生,對你的信的內容大為震驚。

你是如此地聽話,聽媽媽的話、聽老師的話、聽百度的話,覺得今天這個時代不需要魯迅,覺得方方指出問題是不懂事。

我不知道是否因為教材改動,亦或是其他原因,你呈現了和我所認識的高中生完全不同的面貌。

你在信中說你有很多疑惑,本著友好交流、探討的目的,我推薦你幾部好電影,爭取圖文並茂,力求解答你的疑惑,並講一講我的觀點。

01

首先,你在給方方的信中,把她持續提問題、指不足,形容為你媽告訴你的“家醜不可外揚”,用“爸媽晚上動靜太大”但不便宣揚來做例子。

但一個高中生應該明白,什麼是隱私,什麼是公眾利益,混淆概念不可取。

你還指責這位作家不夠有正能量,並提了建議——當他們痛的呲牙咧嘴時,您湊過去說一句“堅持一下,醫生就要來了,正在路上呢!”多好啊!

這讓我想起《活著》的一段情節。

福貴的啞巴女兒鳳霞即將臨盆,住進醫院。

一群年輕的孩子控制了醫院,他們可能和你的年齡差不多,樂觀積極、滿腔熱情、不懼萬難,應該符合你的正能量要求。

一個稚嫩的女孩穿著白大褂,信心滿滿地安慰鳳霞的丈夫:“你放心,你愛人的情況很好,有我們在,沒問題。”

給一位“高中生”的信,14億人不能共用一個大腦

家屬對這種樂觀有所懷疑,找個藉口從牛棚拉來了婦產科一把手王教授。那些鬥志昂揚的年輕人,指著王教授的鼻子恐嚇他不許說話。

因此,權威醫生閉上了嘴。

給一位“高中生”的信,14億人不能共用一個大腦

鳳霞的寶寶出生後,所謂的年輕大夫告訴家屬“母子平安”,但很快就不允許看病人,她們充滿正能量地說:“處理完了就出院,出了院好著呢。”

可憐鳳霞是個啞巴,發不了聲啊!她在病房裡流血等死,她的父母丈夫卻真信了“母子平安”。

一直到血流成河,鳳霞快死了,眼看再也救不回來、再也瞞不住,那些報喜不報憂的孩子才大喊大叫起來。

這時候王大夫因為猛吃饅頭奄奄一息,已沒辦法來救人。鳳霞就這麼死了。

給一位“高中生”的信,14億人不能共用一個大腦

王大夫是誰害的呢?誰阻止他救人的呢?鳳霞是誰殺的呢?死者逝去,生者當如何呢?

所以餘華寫了《活著》,張藝謀又拍成電影。要是作家和導演只想著加油、鼓勁、唱讚歌,那中國就沒有《活著》。

他們和方方都懷著對生命的敬畏,你和你媽倒是特立獨行,覺得“家醜不可外揚”。

《活著》應該算R級片,因為某些原因,沒在內地公映過,但已經在網站上線。假如你感興趣,需要在父母陪同下觀看,或許你們能夠明白活是怎麼回事、死是怎麼回事。


給一位“高中生”的信,14億人不能共用一個大腦


還有,《活著》的導演張藝謀,去年拍了部《一秒鐘》,因為技術問題撤出了柏林電影節。你自稱是學理科的,沒準將來能幫中國電影解決技術問題,加油。

02

很驚訝方方會嚴肅地給你回信,並在信中提到了“獨立思考”的難度,講述她十幾歲時腦中充斥著垃圾和毒素。

這是十分坦誠的自白。

哪怕一個成年人,在宏大的、統一的聲音中,也難以保持獨立思考,更何況身心未成熟的孩子?

陳凱歌在《霸王別姬》裡就描繪過一群無法獨立思考的學生。

國土被日軍侵佔,學生們上街表態。看到了程蝶衣和段小樓,於是仗著人多勢眾,莫名其妙地發起了攻擊:“眼瞅著就要當亡國奴了,你們知道嗎!”“妖里妖氣的你們唱什麼戲!”

給一位“高中生”的信,14億人不能共用一個大腦

英達飾演的那坤靈機一動,喊了句“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都是一個老祖宗”,一幫學生就整齊劃一地跟著喊了起來,不再追究“戲子唱戲”的事。

段小樓事後說:“這日本兵就在城外鬧,打去呀!感情欺負的還是中國人。”

給一位“高中生”的信,14億人不能共用一個大腦

即便擁有正確的主張(抗日),群體也可能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做出錯誤的舉動。有時候,乾脆主張就是錯誤的。

你在信中反覆自稱困惑,這是很好的。像《霸王別姬》的導演陳凱歌,少年時代就缺少困惑,只有服從。

2009年《人民文摘》刊載過一篇文,名叫《陳凱歌父子的愧與愛》,其中寫道,在那個特殊年代,陳凱歌僅因得知父親陳懷愷並非 員,就覺得“晴天霹靂”“羞愧得無地自容”“開始在心裡恨自己的父親”。

後來父親在會場上被批,陳凱歌甚至登臺“揭發”。當時彎著腰的陳懷愷抬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眾目睽睽之下,14歲的陳凱歌伸手推了自己父親一把。

給一位“高中生”的信,14億人不能共用一個大腦

《霸王別姬》中被丈夫揭發時的菊仙


2009年,陳凱歌接受CNN《亞洲名人聊天室》訪問,仍然對此感到痛苦,不能原諒自己:“我不能,因為我知道這是錯的。如果我不知道,也許我能饒恕自己。”

如果那時候他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或許就不會錯的這樣嚴重。

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大膽質疑、小心求證,凡事打一個問號,不要無條件地服從。

但你一直在文章中強調“端別人碗,要服人管”“媽媽養我這麼大,我不能不懂事”,你的懂事大概就是聽話、服從,這不僅對獨立思考有害無益,還有可能傷害自己。

據我所知,這世界上有虐待孩子的母親,也有侵犯女兒的父親。我舉的例子比較極端,但世界就是這樣複雜,需要法律和真相來保護,而不是靠服從權力來維持。

中國14億人,每個人都配擁有自己的腦子,而不是14億人共用一個腦子。就像那位醫生所說: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

所以,你也不應該跟你媽媽用一個腦子。

03

司馬遷在《史記》裡寫過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你要知道,無論你反對的人,還是你支持的人,都是為了某種利益而發聲、行動,無一例外。

只不過,某些是為了個人利益,某些是為了公眾利益。

《闖入者》中,呂中飾演的老太太揭發同僚,是為了爭取回北京的名額。《歸來》中,丹丹舉報自己的父親,是為了拿到領舞的資格。《霸王別姬》中,小四組織批鬥程蝶衣段小樓,是為了自己能演虞姬。

給一位“高中生”的信,14億人不能共用一個大腦

《歸來》


他們不知道是非對錯嗎?當然知道,不過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利用不合理的規則謀利而已。

那是個人人演戲的時代。有的人演出戲,能把別人一輩子毀了,自己也不怎麼好過,但有的人慣會見風使舵,做個時代的“弄潮兒”。

最著名的是《芙蓉鎮》裡的王秋赦和李國香。

給一位“高中生”的信,14億人不能共用一個大腦

王秋赦是鎮上著名的懶漢窮鬼,因為諂媚奉承有權有勢的李國香,而小人得志。後來李國香因作風問題被打倒,王秋赦一腳油門急赤白臉前去落井下石,以保衛自己的利益。

不料,李國香很快否極泰來、重掌大權,王秋赦再度搖尾乞憐。

重慶文理學院的兩位老師曾經寫過論文,稱王秋赦有“狗性”。你說西方國家“獸性未改”,實在是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真正“獸性未改”的是王秋赦這種敗類,相信西方國家也有不少。

李國香就更厲害了,於特殊環境中兢兢業業害人,在風暴過後名利雙收。

電影《芙蓉鎮》的結尾,一艘輪船上突兀地停著一輛嶄新的白色轎車,從後座下來一個女人,正是李國香,前排還有她的專屬司機。

給一位“高中生”的信,14億人不能共用一個大腦

在前行的輪船上,李國香看到自己當年迫害過的秦書田,有些不好意思。她大度地說:“一切都過去了。”

司機稱她為“李主任”,這位主任馬上就要到省裡結婚。

說這些是想告訴你,為了利益,有的人可以諂媚權貴、指鹿為馬、假裝服從,而不在乎是非對錯。

當然了,我舉的例子都有些極端,但正是在極端環境裡,是非對錯才顯得更可貴,獨立思考才顯得更重要。

以上我提到的電影,都可以在內地正規網站觀看(或有少量刪節)。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欣賞。

2014

《芙蓉鎮》 1987

《霸王別姬》 1993

《活著》 1994

《闖入者》 2014

《歸來》 2014

現在電影院正準備復工,一些經典影片陸續安排重映,我倒很希望這些叩問心靈的作品也能重回大銀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