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是誰之過?為何呢?

五金員工陳可為


大意失荊州,是劉備諸葛亮之過,關羽的過失只是一小部分。

荊州處在魏蜀吳三國接壤地帶,對三國都很重要,對魏國而言,佔據荊州,就可以堵著蜀國北進中原的最便利的通道,還可以堵著孫權西進魏國的通道。而對於吳國來說,佔據荊州,就可以把東吳的對外佔線拉到長江對岸,緩解對後方的壓力,還可以西進魏國,南下蜀國。而對於蜀國而言,荊州作用之大,更不必說。

當年諸葛亮制定隆中對之時,首先強調的就是荊州,有了荊州,諸葛亮就相當於在吳國和魏國之間插了一個釘子,而且從荊州出發,經南陽到中原是一馬平川,無論兵力轉運還是糧草供給,都比諸葛亮從岐山進漢中 然後北進關中要方便的多,省時省力的多,可以說,諸葛亮聚有荊州之地不失,北伐大業有很大希望可以成功。

然而這麼一個重要之地,劉備諸葛亮卻讓關羽來鎮守,這裡倒不是說關羽不夠忠誠,而是說關羽這人太傲,太傲的人情商低,不會團結人,從他看不起諸葛亮的連吳抗曹戰略,看不起東吳孫權的一幫文臣武將,對待下屬的苛刻,就知道關羽這個人,目中無人,自視甚高,而且在得知劉備取得漢中以後,為怕落後五虎將,在沒有得到劉備允許的情況下,就擅自出兵樊城,就能看出關羽傲慢過了頭,這樣的人怎麼能受得住這麼一個關鍵之地呢?後來果然在他兵圍樊城之時,糜芳傅士仁內部叛變,東吳呂蒙偷襲,荊州終於失去,關羽兵敗被殺。

然而這樣的結果,錯在關羽,根源卻在劉備諸葛亮,如果說當時為征討益州,暫無合適人選來鎮守荊州,關羽是最合適的,那麼在取得益州之後,劉備和諸葛亮就得重新考慮派更多能臣武將來一起鎮守荊州,並且調走關羽,然而劉備諸葛亮明知關羽的傲慢,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以致後來痛失荊州,蜀漢北進中原之夢只能空想,諸葛亮窮其一生也未能如願,真是可惜啊!





陽春三月的牽牛花


《新三國》看完後,我認為不應該安排關羽守荊州,這是劉備和龐統去幫幫劉璋對抗曹軍之後,龐統拿自己慘死當藉口讓劉備攻打劉璋,這時招諸葛亮去助陣。而派的關雲去送信言外之意告訴諸葛亮誰來守荊州。這是諸葛亮有疑慮的。所以走時再三叮囑關羽。這是諸葛亮看透了關羽的性格可以衝鋒陷陣但是不適合守城。

我認為最應該守城的是趙子龍,有勇有謀,做事沉穩,還聽從調遣。


郭不染


關羽大意失荊州。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況為: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佔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后,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於還了南郡)。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導致荊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荊州,現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有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的意思。


優質影視分享vlog


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進川時,軍師龐統意外身亡,使進佔西川的行動受挫,劉備被迫抽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部分荊州軍入蜀支援,同時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從這一刻起,關羽的命運便牢牢與荊州連在一起。劉備定蜀後,拜關羽董督荊州事,鎮守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關羽治理荊州的成效還是比較顯著的,荊州軍民暫時獲得了短暫的太平生活,荊州政務關羽打理得也算井井有條。

隨著劉備勢力的崛起,孫權也想進一步撈取戰略利益,所以,在劉備奪取益州後,孫權很快就在215年,向劉備索要荊州,劉備採取了“拖”字決,他回覆孫權說“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孫權不滿劉備的答覆,便派魯肅向關羽討要荊州,魯肅從大局考慮,專門與關羽來了一場“單刀赴會”,希望能在荊州問題上得到關羽的妥協承諾,但結果關羽的態度似乎比劉備還強硬,毫無退讓荊州分毫的意思。

孫權見文的不行,又派魯肅、呂蒙等將領動武,進攻荊州南部諸郡。劉備得知孫權要武力爭奪荊州,急忙率軍到公安一帶馳援關羽,就在孫劉兩家劍拔弩張之際,曹操出手了,派人進攻漢中張魯,劉備為了爭奪漢中,對付曹操,便迅速向孫權做出妥協,與孫權講和。雙方經過談判,暫時達成平分荊州的“湘水劃界”協議,劉備將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三郡還給東吳,讓關羽繼續統治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三郡。

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獲勝後,關羽趁屯駐襄樊的曹仁因徵調繁重徭役導致軍民叛亂的機會,命令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自己則率軍攻打襄陽和樊城。戰鬥過程中,關羽雖然額頭受傷,但卻將曹仁打得不敢露頭,隨後關羽又水淹了于禁前來增援的三萬大軍,並斬殺龐德。但在此期間關羽做出了三項錯誤決定,促使其迅速由巔峰摔落下來。

其一是為儘快攻克樊城,打敗曹仁,關羽抽調了荊州後方的人馬上前線,使後方進一步空虛。其二是在之前,孫權曾派使者向關羽為其子求親,關羽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竟說出“虎女焉能嫁犬子”的混賬話,還辱罵使者。其三是不安撫鎮守後方的糜芳、傅士仁等將領,反而因糧草軍需供應不及,放話回去要收拾這兩人。關羽搞出這樣三個錯誤決定,後方怎能不出問題呢?

孫權利用關羽與後方守將不團結的機會,令呂蒙和陸遜很快實施了誘降糜芳、傅士仁,偷襲荊州的行動,迅速佔領江陵和公安,切斷了關羽的後路,導致關羽迅速失敗,不久後被東吳將領馬忠擒獲,並斬殺於臨沮。

從關羽失荊州的前後表現看,他失敗於狂妄自大,當時以攻為守進攻曹仁等行動並沒錯,但關羽卻不懂得處理好與孫權的聯盟關係,不懂得安撫好下屬將軍,只看到自己取得的勝利,那怎能不敗呢?


道中道道史道文


大意失荊州從個人角度上來說,應該是關羽的過失。總結可以以下幾點:

1、驕傲自大,多次挑釁東吳,為國招禍所致。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2、輕怠下屬,下屬叛變所致。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3、戰線太長,孤軍深入曹魏,貪功心切,情報不通暢。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以上是《三國志》中關於關羽兵敗的原因。而實際上大意失荊州與劉備集團與孫權集團的戰略方針有關。劉備奪取巴蜀,命關羽鎮守荊州,初步實現隆中對的戰略意圖,意在兩路遙相呼應,劉備軍主力部隊都在漢中整頓,此時關羽在荊州造勢為漢中分擔壓力即可,但此時劉備集團剛剛獲得益州,坐擁荊州,益州,勢力空前強大,而關羽在荊州難免求功心切,在荊州空虛的情況下孤軍深入曹魏,此時劉備諸葛亮也被益州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意識到關羽正在走向滅亡之路。

孫權集團方面,此時全國十三個州,魏國獨佔九州,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孫權和劉備唯有聯合起來才能和曹操抗衡。公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斬龐德,生擒于禁,威震華夏,讓原本一家獨大的曹魏集團出現了危機,此時如果孫權揮軍北上,與關羽遙相呼應,正是削弱曹魏的大好時機,甚至問鼎中原指日可待。然而孫權卻動了奪回荊州的念頭,隨後呂蒙白衣渡江,襲擊關羽,導致關羽前功盡棄,兵敗殞命。孫權雖奪得荊州,但與蜀漢卻結下不解之仇,隨後兩國交戰,互損國力,導致此後再也沒有問鼎中原的機會。孫權奪得荊州實在是以一己私仇而置大局於不顧,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孫權會有如此行為呢,答案就在於孫權只想守江東基業,成為一方諸侯,荊州為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奪回荊州可確保江東無憂,穩固江東基業,相對於問鼎中原,雄居吳越,做一方諸侯才是他的夢想。因此,荊州丟失的根本原因與劉備軍團貪功心切,盲目自大密切相關,同時也與孫權集團沒有進取之心,只想稱霸江東有關。


劃過天空的拖鞋


大意失荊州表面上看是關羽軍事過失,實際上是上層諸葛亮及劉備策略的失誤。

荊州地形上屬於四面受敵之地,戰略上屬於守勢之地,宜守不宜攻。

從當時蜀國在荊州的軍事投入來看,出兵攻曹,必然造成荊州內部防守空虛,且當時與東吳在歸還荊州問題尚有分歧,孫權必然會抓住這種千載難逢機會攻取荊州。

這一點,身為丞相的諸葛亮及國君的劉備應該認識到,策略的重點是北伐,荊州作為東大門必然不能貿然出擊,從決策上已經為“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埋下了禍因。


中和視界


因為荊州的地理位置特殊,就諸葛亮的話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荊州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北上可以伐魏,長江之險與東吳共有,順江而下可以直取東吳,諸葛亮臨走前囑咐關羽,只有東和孫權,北拒曹操才能守住荊州,但是從曹操赤壁戰敗之後孫權就想討回荊州,由來以久,彼此早就有切齒之恨了,所以諸葛亮的東和孫權是不成立的,因為關羽的鋒芒已經威脅到孫權了,因為長江之險與東吳共有,孫權已經無險可守了,待天下有變,關羽完全可以順江而下直取東吳的,縱然關羽有多麼厲害,要是孫曹兩處連兵而來誰也守不住荊州,在有益州和荊州相距千里救兵一時要難以到達,所以曹操約孫權共取荊州,孫權完全不顧同盟,主要的原因還是關羽鋒芒畢露,威震華夏,已經威脅到孫權了,守荊州最好的辦法就是關羽拒守,以防孫權偷襲,要是魏國攻打荊州的話,劉備可以出兵夾擊,在有荊州沒有派得力之人,要是派張飛過去的話,關羽張飛必能守住荊州的,在有上庸城也應派得力之人,以防荊州有變可以快速的去救援



逝去的青春75493449


關羽傲慢,部下離心。激怒東吳,腹背受敵。劉備失策,諸葛糊塗。若劉備派張飛替關羽守荊州。命劉封,孟達順漢水道襄陽助戰。馬超出兵取西涼,諸葛亮帶趙雲,魏延取成倉,長安。黃忠守成都。一起出兵,曹操比難兼顧。同時邀請東吳功徐州。那荊州非但不失,還能得魏國土地。可惜馬超,埋沒英雄,父仇未報。悲憤而死。


傳武醉拳上擂臺


關羽驕傲自大


ZKCSmall


劉備手下的五虎上將之一:關羽!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武藝超群,但性格傲慢,從不把一般人放在眼裡,將孫權有意結親的好意以“虎女怎能嫁犬女”徹底激怒孫權,孫權私下和曹操聯合智取了荊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