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漢語和藏語為什麼是同一語系?

_玖玖喵咪


幾種語言能夠形成一個語系,最主要的就是,在發音的特徵和語法的特徵上面。

在發音上面的特點之一就是,每一個對應的字的發音,通常來說能夠做到輔音接近,甚至是一樣,而元音部分有轉變。

藏語和漢語首先在發音上面就有這樣的特點。如果你覺得有點抽象,你可以在谷歌翻譯上面,把中文的12345678910,翻譯成藏語,然後點擊發音聽一下。你會發現,發音會有非常大的相似性。有非常多的詞,輔音是相同的,只是元音部分略有不相同。

另外一個層面就是語法層面。漢藏語系中的語言,最主要的就是以語序為主。並不會像歐美的語言那樣發生變格變位。

只不過藏語他的文字系統是自己的字母系統,那你會覺得這是另外一個語言。如果你把中國的廣東話和閩南話寫成字母系統,你也會覺得他是另外一個語言,可是,當你把一篇文章,用漢字寫完了,閩南人和廣東人去讀,你就會發現語言的相關性。


外語那點事


來拉薩兩年確實發現藏語(拉薩話)和漢語之間有很多聯繫,如果不仔細聽,藏語抑揚頓挫的發音還真和普通話有些相似,而且基本一個漢字對應一個藏文詞,例如“西藏大學”藏語為“བོད་ལྗོངས་སློབ་ཆེན།”正好也是四個字,但直譯過來為“藏區學大”,這正是藏語和漢語在語序上的不同,例如三個人,藏語為人三,沒有“個”類似介詞,吃飯(卡拉索)也是名稱在前,動詞在後,而學習漢語文言文時也是這種表達方式,更奇怪的是藏語數字發音竟和日語發音相似,一(一豈)二(逆)三(松)…… 這也說明藏語可能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發音。



秦人藏地行


談談。

漢藏語系這個說法是很牽強附會的,只要你帶著耳朵,你都會懷疑這個說法。漢藏語系這個概念明顯是一種學術無能造成的拉郎配。因為漢藏同源是可以確定的,就使得必須有一個漢藏語系才符合漢藏同源這個已知常識。所以學術上就強行搞出了漢藏語系。

漢族源自羌人這是毋庸置疑的,文化上、基因上都非常明顯。比如羌系都有的一個重要紋飾羊角紋在漢族、羌族、藏族、羌系彝族等等羌系民族裡都能看見。羊角紋就是因為北三苗去西部牧羊而引發的。廣州五羊就是這麼來的,與秦人有關,否則南方幹嘛搞個五羊標誌,不合常理。漢藏共有的水袖和舞蹈以及漢族戲曲頭飾裡保留的藏式裝束明顯是一致的。秦在日語裡也被稱為哈達,漢族雖然不獻哈達,但漢族的神像造像可都有一條纏繞全身的飄帶。其實就是哈達,也叫混天凌。

漢族與西部羌繫有類似的方面非常多,但為何還會有那麼大差異?其實很簡單。我們看一看早期漢式建築就明白了,早期漢式建築的底座是羌式邛樓,上半部是中國式建築吊腳樓形制,正宗羌式藏式建築沒有上半部木質建築,正宗南方吊腳樓沒有石頭基座。就是說,漢族文化明顯是由西部返回後結合了內地文化融合出來的。



又比如,西部羌系沒有髮髻,但在苗瑤和泰族那裡可以發現髮髻和漢服式交領。苗瑤泰以及羌系與苗瑤混合的畲族就是楚人,除此外楚人裡還有羌系,也就構成了楚三戶,實際是三個民系。漢族祖先由西部返回後為何會在服飾、髮式上改變與楚人類似?其實《詩經》裡說的很清楚,返回者羌方屬於古楚,鬼方屬於沿海支,就是蔞,也就是與之同歸和如一的素冠。《詩經》裡還提到荊鄂為兄弟,就是楚人了。因為羌系是北三苗,基因也是這麼顯示的,苗族也是O3基因,差別是羌系O3基因屬北支,實驗室裡可以區分。但漢族O3與西部藏族、蒙古族、克欽、彝族、滿族、錫伯族裡的O3無法區分,因為這些都屬於羌系北三苗O3融入。

目前發現羌方返回受阻,於是就有了部分先羌先入楚地、吳地、蜀地聯合自家體系的做法,以此瓦解殷商聯盟。殷商是亡於這個被包圍和聯盟瓦解的過程,並不是紂王一人造成的。江西吳城遺址就是由羌系O3與泰族基因O2a構成。歷史記載裡周文王的太伯奔吳也是關於這個做法的一個記錄。在江浙存在兩種類似戲曲,黃梅戲和越劇,實際上黃梅戲屬於羌系,越劇屬於越國越人。文化交織,但由於民系差異還是形成兩個劇種。雲南的羌系彝族其實就是古蜀人開明氏,尤其在昆明、楚雄、祥雲一帶的。包括楚雄這個地名,以及楚雄地區的大姚、姚安、南華都告訴我們他們屬於古楚,屬於內陸支帝堯體系,屬於華婿氏。昆明撒梅族的傳說也是祖先被割頭的故事,與O3基因的陶寺遺址顯示的是一致的。就是由於戰敗被對手割頭。蚩尤被割頭,饕餮為無頭羊,刑天無頭。刑天不就是負責制五刑屬於三苗的皋陶了。薩梅就是蘇妹就是蘇美爾一詞,也是黃梅戲名稱的來源。因為內陸支符號是蘇妹,沿海支夏人是越姐。關於黃帝殺蚩尤也破解了,其實是代表沿海支的應龍殺了蚩尤和夸父,就是殺了老三苗蠻和老大烏拉爾。應龍就是黑龍,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鬧烏龍的意思。廣義的黃帝指全體黃種,代表魚鉤蠍子。

羌人返回中原後自然選擇重新繼承內陸支帝堯體系文化,於是改良後融匯內陸支帝堯體系古楚的髮髻和漢服出現了。這就造成了回到內地的羌系與留在西部的有了差異。而且隨著歷史演進,原有的羌式、藏式文化逐漸淡化了。不仔細研究還不容易發現。

漢語其實很簡單,就是西周開始推廣的漢字書面語。漢字書面語原先並不是口語,只是部分專業人士掌握傳承的文字和書面語言。這個語言全世界所有民系都有吸納,因為它誕生於古中國多種族碰撞共和的時代。泰族原本屬於殷商聯合的主力民系,名稱撣族其實都是商族的意思。泰語裡存在很多漢語詞彙,但語言卻不同。因為殷商時代口語與漢字是分離的。西周全面退廣雅言並結合原有黎語才形成了漢語。前期進入楚地、吳地和蜀地的先羌並不掌握漢語,而且推廣是從北方開始的,於是這些羌系重新融入的漸進過程就使得南方楚地方言更多帶有原有俚語。西周推廣雅言一定是全面大動作推廣,所以北方與南方就存在著俚語帶入多寡的區別。湖北話明顯有阿爾泰語、斯拉夫語、拉丁語系那種彈小舌的發音模式。這個發言模式要麼來源於先羌,要麼就是因為白種以掃族是古楚苗蠻的聯姻對象,就是姜子牙老婆掃帚星,斯拉夫人、白匈奴以及黃白匈奴共同建立的古羅馬都是以掃族為主。所謂阿爾泰語實際黃種原生語言北支與白匈奴語融合出來的。蒙古語裡既能發現斯拉夫語那類發音,也能發現類似苗語、日語的內容。芬蘭語能發現黃種語言模式,也能發現日耳曼和斯拉夫語言模式,因為芬蘭是黃種老大支系N系烏拉爾為基礎的,也是黃匈奴的一支。

漢語是推廣雅言而將漢字書面語口語化的,自然與藏語就不一樣了。苗語與藏族、蒙古語比對能發現更多類似,因為保留三苗語言更多。漢族是羌系北三苗,雖然學習了雅言,但是口語裡依然帶有很多原有的俚語。比如昆明話說板扎是太好了的意思,實際就是八紮一詞。只不過八紮也是漢語詞性,全世界所有重要詞彙都是漢字書面語或漢語詞性。八紮是八挓,就是張開的意思。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古文化內容,我在別的回答裡更詳細的表述過。漢族也有大量嘎的發音,比如說這裡,方言裡就會說嘎,這明顯就是遺留的羌系俚語。今天的人表達驚訝是哇塞,實際上漢語民間口語很多都是啊梅(啊咩)、嘜。這是模仿羊叫聲,這肯定是來源於去牧羊的羌系習慣。就像漢族食品燒麥雖然改為蒸制,但無疑前身是烤餅。就好比饢、餅都是對應南方赤帝老三,這個東西很大可能是羌人發明的,因為大麥可以鐵定確認是羌人去到中東後馴化的。

漢藏語系概念的牽強顯而易見,這也告訴我們不要親信什麼專家學者。道理說不透都不可信。藏語還帶有很多多音節詞彙,也有類似於阿爾泰語系內容。所以既不能聽那些說藏語屬於阿爾泰語的忽悠,也不能親信什麼漢藏語系。把來龍去脈說清楚了理解了就明白了。漢語漢字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文化遺產,沒有之一。但少數民族語言也是與我們有關係的語言,所以都要研究、傳承,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認知,樹立起健康的認識,避免被居心不良者利用來搞互相不認同。


國病


漢族和藏族在5000年前是同一個民族,很可能居住在西北地區,講同一種語言。

後來因為某種原因分開了,漢族東進發展成華夏族,藏族西進發展成吐蕃族。吐蕃族融合了少量丹尼索瓦人基因及少量D系基因,逐漸發展成藏人。華夏族融合大量東夷族基因、部分苗蠻族基因、少量C系基因,最終演變成漢族。

經過幾千年發展,兩個民族語言有了很大改變,但是仍然是屬於同一個語系。


青果6773


人的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符號系統。其有四個特點——即,可分節性、可組織性、理智性和可繼承性。

這四個特點,決定了人類語言是可追溯的;並可分類和分層。

人類語言的最高層級分類,是語系。

漢藏語系,是僅次於印歐語系的世界第二大語系,包含有300多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主要語言有漢語、藏語和緬語等。

漢語,被稱為語族,包含十個區——即,官話區、晉語區、吳語區、徽語區、贛語區、湘語區、閩語區、粵語區、平話區、客家話區。

藏緬,亦被稱為語族,分為藏語支、緬語支、彝語支、景頗語支、羌語支。

還有苗瑤語族,分苗語支和瑤語支。

侗臺語族,分壯傣語支、侗水語支、黎語支和仡央語支。

之所以以上語族被統一歸入漢藏語系,是因為都具有的一些主要特點——

語音有聲調。

不同語言的聲調發展不平衡,最少的有兩個,最多的有十幾個,只有很少語言的方言無聲調;另外,藏緬語族的聲調相對較少。聲調因聲母清濁而分陰陽的在整個語系中具有普遍性。

第二,許多語言的元音分長短,多數語言仍然保留數量不等的複輔音。

但複輔音存在簡化、脫落的趨勢。現代漢語則已基本無複輔音。

第三,虛詞和詞序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

除藏緬語族部分語言外,漢藏語系的多數語言的形態變化都不大豐富。除藏緬語族的藏語支語言、景頗語支語言外,一般語言都有豐富的量詞。有豐富的重疊式,較普遍的是形容詞、動詞、量詞的重疊;有些語言名詞、代詞也可重疊,往往表示多數。藏緬語族部分語言人稱代詞重疊構成反身代詞,動詞重疊表示“互動”。此外,還有多種表示句子成分結構關係的助詞,藏緬語族語言往往加在句子成分的後面;漢語、侗臺語、苗瑤語,將加在體現詞性成分前面的叫介詞,加在句子成分後面的叫結構助詞和時態或情貌助詞。

第四,單音節。

在漢藏語系中,除藏緬語族裡的有些語言,有較多的多音節單純詞外,大多數語言的單純詞是單音節;有少量雙聲、疊韻的多音節單純詞。合成詞以派生、複合為主。普遍有四音聯綿結構。另外,中國境內漢藏語系中的少數民族語言,普遍借用漢語詞。

概括漢藏語系中諸語言的共同特徵,就是——有聲調、加詞綴、首輔音交替、元音交替、詞類不易確定、使用名量詞或名詞性類別詞、詞序限制嚴格、單音節。

從語言學來說,相應詞彙中的語音符合是漢藏諸語言有系譜關係而且同源的重要論據。

漢藏語系的這種內在聯繫,與東亞、南亞一帶遠古時期的人類遷徙和融合有密切關係。現代遺傳基因學證明,距今幾萬年前,來自喜馬拉雅山北麓、現黑龍江以南一帶地區和中國東南沿海的三大批人群,集中到黃河、長江流域,形成了“黃河古人類群體”和“長江古人類群體”。

約在距今七八千到四五千年前,又分別向外擴散。包括現在西藏高原的少數民族和東南亞一帶的族裔。在遷徙過程中,也將同屬一個語系的語言帶了過去。


一老沈一


之所以叫漢藏語系,並不是因為漢語與藏語在語音、語法上相近才歸為一類的,相反,除了數量詞一到十里有幾個詞勉強類似之外,語音和語法均大相徑庭。語言學家認為,漢藏語系最根本的共同點在於漢藏語系諸語言都是有聲調的語言,也即以聲調高低區別音位。這與世界上大多數語言以重音區別音位是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