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年英國政府會對善良的中國人無緣無故地發動了鴉片戰爭?

金剛大錘


善良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戰爭也沒有無緣無故的,都是有緣有故的。鴉片戰爭是一場貿易戰引發的戰爭,也是一場利益戰爭。長期以來,為了突出重點,歷史教育痛陳鴉片戰爭的罪惡,對整個鴉片戰爭的背景和經過幾乎很少提到,就導致國民認識上覺得無緣無故英國人就跑來賣鴉片害人,不讓賣還打人的錯覺。實際上,鴉片貿易和鴉片戰爭有一個很長的發展過程,林則徐禁菸只是一個導火索,點燃了早已堆滿了炸藥的倉庫而已。我們從鴉片貿易的由來說起。清乾隆年間,並不完全是閉關鎖國,而是有限開放,真正的閉關鎖國是從林則徐禁菸開始的。乾隆年間,僅僅有限的開放通商,鉅額的貿易順差,滿清政府就從英國賺取了多達三點二萬噸白銀的淨收益。乾隆皇帝也因此才有了集全世界標誌性建築於一園的雄心,也才有了這個財力,當然,和珅也才有富可敵國的貪腐的可能。相對應的英國,因為大量白銀流失,銀本位的英鎊大幅貶值,出現金融體系崩潰的隱患。英國為挽救金融危機,與清政府談判,希望以英鎊結算貿易,被乾隆斷然拒絕。清政府拒絕的理由很實在,你用你那破紙片片就想來換我們的絲綢瓷器,當我們傻啊。生意做不成就不做,我們地大物博,也不缺你們那點東西。英國人沒轍了。加大出口吧,清國國內市場根本就沒有形成,舉國都是自給自足,鄙視商業。殷實人家都把耕讀傳家當家訓,代代相傳。這個觀念一直傳到改開前的大多數中國人還是如此,改開前下館子吃飯都當二流子混混看。工業品賣不了,絲綢瓷器社會需求又特別大,白銀儲備又無力支撐,英國陷入了困局。應該說這個時期的清政府形勢一片大好,掌控著世界經濟的主動權。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利用這個機會,利用財富積極引進歐洲工業革命的成果為我所用。可是,清政府的官僚集團盲目自大,泱泱天朝,萬國歸化,西洋只不過柔媚小意,奇淫技巧,沒什麼意思。以乾隆為代表,充分利用鉅額外貿順差帶來的財富,窮奢極欲,沒有把財富變為生產力,而是都變成了圓明園,變成了山珍海味。我們洋洋得意的時候,英國人沒閒著,困局總要解開。終於發現了一個途徑,利用東印度公司佔領的土地種鴉片,賣鴉片。這裡我們也有一個錯覺,似乎英國上人憑空就發現了吸食鴉片上癮,就拿來害中國人。其實不是,是英國一部分人自己先吸食上癮,被商人發現了商機。英國直到一九一二年才戒絕鴉片濫用。唯利是圖是商人的本性。為了增加欺騙性,英國人給鴉片起了個很誘人的中國名字,叫做福壽膏。明裡暗裡的從乾隆朝就開始向清帝國輸入鴉片。清帝國對鴉片危害的認識經歷了太長的時間。史料記載,乾隆唯一的同母弟弟弘晝就是聲名赫赫的癮君子。這個事乾隆是知道的,幾乎也沒怎麼過問,簡單的看做類似於八旗子弟遛鳥坐茶館一樣的癖好而已。直到弘晝死亡,有太醫上奏和親王死於煙毒,乾隆才猛然驚醒,也才想起來查問鴉片從哪裡來的,有多少人在吸食這個東西。這時鴉片毒害已經為禍天朝十多年,遍地癮君子了。乾隆匆忙禁菸,但是,鴉片巨大的依賴性和巨大的利益,已經將上朝天國腐蝕得天瘡百孔,禁而不絕,時松時緊,最終不僅沒有禁得住,反而刺激了鴉片消費,一發不可收拾。至林則徐虎門銷煙,經濟形勢已經完全顛倒過來了,國庫儲備白銀從七百萬兩,跌破警戒線不足一百萬兩,已經不足以支持一場局部戰爭了(乾隆朝打一次金川就耗銀四百萬兩)。制錢貶值百分之六十,金融幾乎崩潰。清帝國無力無能解局,採取了最簡單,看起來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武力收繳鴉片,關閉所有通商口岸,殺了一批鴉片商人,也包括一批與鴉片貿易無關的其他僑民和商人,也就有了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這固然解決不了清帝國的財政危機和人口素質危機,卻也重創了賺得盆滿缽滿,正在興頭上的英國商人。英國議院開會討論清政府關閉口岸的舉措,開始兩天,幾乎一邊倒的譴責邪惡的鴉片貿易,但是,後邊突然風向逆轉,強力要求政府武裝干涉,背後原因只能推測了。但是,又不好用保護鴉片貿易的旗號,藉口保護僑民安全的名義,打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雨軒品茗2


一戰戰爭的發動當然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在現代很多英文資料裡都認定這是場侵略戰爭,即使在當年英國議會也為是否開戰足足吵了三天。英國人能拿出的遮羞布無外乎是反對清朝貿易保護,或者只是想以戰促談,分毫改變不了侵略本質,但關於鴉片戰爭前後的國際局勢倒是可以扯淡下。

林則徐從不是愣頭青

因為課本的簡陋,我們大部分都覺得林則徐去了廣州就直接開始查抄鴉片,繼而在虎門銷煙,最終導致戰爭爆發。其實當時發生的事情遠比這複雜,作為一個儒家思想深刻的官員,林則徐沒那麼暴烈。

事情的起因自然是英國利用鴉片走私來抹平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注意,是走私,即使貨物不是鴉片中國也有權採取行動的。這種可怕的貨物走私不停侵蝕國人的健康,於是道光皇帝在1810年下詔禁止鴉片銷售,切斷貨物源頭。

然而這道詔書毫無用處,到了1838年英國單年向中國走私了1500噸鴉片!民間吸食鴉片的行為更是屢禁不止,甚至軍隊都深受其害,多數時間閒暇的八旗子弟成了最大的消費群體,那可是清朝最核心的基本盤。

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朝派出林則徐為欽差,赴廣州徹查鴉片源頭並處理與英方的衝突。林則徐上任伊始並沒有打算使用太強硬的手段,他給英女王寫了一封公開信,質疑英政府的道德倫理,呼籲他們停止鴉片銷售。但是對方沒有回應,據說是那封信傳遞過程中丟失了。

繼而林則徐又召見在廣州的英國商人,希望用茶葉專營權吸引他們放棄鴉片貿易,然而那些商人根本不願放棄利潤豐厚的非法生意,對林則徐一直採取敷衍的態度。種種現象表明,英國根本無意放棄鴉片走私,禮數用盡的林則徐這才使用強制手段。

他徹底封閉了珠江航道,將在廣州的倉庫和貨棧一家接一家的搜查,找出大量鴉片,驗證了廣州就是源頭的推斷。對於英國商人,林則徐是保持了基本的風度的,他沒有直接派兵搜查,用圍困的手段逼迫他們交出鴉片。

英國議會的辯論

吐槽機得承認,多數英國人還是要臉的,在得知中國強行銷燬鴉片後,很多民眾對英政府給予猛烈的抨擊,無法相信自己的國家居然幹出這麼無視道德底線的事情。但很快英女王在1840年1月16日發表的上議院致辭就改變了輿論風向。

她說“我將持續嚴重關切這個深刻影響我國臣民利益及本人王冠尊嚴的問題”,帶著使命的下議院在4月7日發起動議,希望推翻上議院的開戰決定。兩邊不可開交的爭論足足三天,最終在4月9日進入表決。

這項動議獲得262票贊成,但有271票反對,道德潔癖沒能壓倒貪婪人性,戰爭還是不可避免。女王和上議院種種關於尊嚴的狡辯掩蓋不了貪婪的事實,英國人現在也不否認這點。


總結起來吧,善良是美好的品質,但它並不能阻止貪婪,所以貪婪的英國人對善良的中國人發動了鴉片戰爭。扯淡完畢。


歷史吐槽機


跟現在正在打的中美貿易戰同一個原因,就是做正經生意做不過中國,中國老是順差。於是,他想的辦法先是整毒品貿易,結果中國政府還沒忘了自己職責,所以禁了,他惱羞成怒,再一打量,覺得自己手裡的刀比較利一些,應該打得過,於是就下手搶了。

美國現在只不過是對自己手裡的刀不如當年的英國有信心而已,否則早TMD開練了。


長風浩蕩


英國為什麼發動鴉片戰爭?

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切斷了英國人的財路,所謂“斷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沒了財源的英國人自然要不會甘心咯,所以這就有了鴉片戰爭。


早在1810年的時候,也就是鴉片戰爭前的三十年,道光皇帝就意識到鴉片的危害,並且下令禁菸了,但是英國人還是在偷偷的搞走私。本來林則徐先是來軟的,給英國女皇寫信,然後還叫當時的英國商人一起商談此事,結果沒人聽,最後林則徐忍無可忍下令硝煙,於是就有了虎門銷煙。

這樣以來,徹底的激化了英國商人的矛盾,因此關於英國人怎麼恢復販賣鴉片這條財路,英國人為此吵了很久,最後在表決的時候,還是決定動用武力,所以鴉片戰爭開始。

然而龐大無匹的清朝,無論是GDP還是人口都要遠遠超過當時的英國,結果就是這麼稀裡糊塗的輸了,簽訂不平等條約。其實這場戰爭戰敗的根源就是農業帝國同工業帝國的一次較量,結果是清朝完敗。

任何戰爭都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就像鴉片戰爭,他的存在表面上是英國人被切斷了財源,實際上是,正值鼎盛的英國想試試清國這頭雄獅是否還強盛,很顯然,這頭雄獅老了,逐漸要淪為到食物的行列了。


這個歷史很正


這不是一場意外,而是一場必然發生的戰爭。

鴉片戰爭的故事還是要從明朝說起,當時中國的明朝處於鼎盛時期,太平盛世對經濟的促進加上農田改桑田等政策使得明朝外貿繁榮,世界真正認識到了這個處於遙遠東方大國的繁華和富庶。

當時的地理大發現使得世界開始連接到一起,開創了新時代。

貿易成為了世界的主題,文藝復興使得歐洲人們的思想開始解放,不再受到教會過度的束縛。

資本主義萌芽也由此而生,後來的英格蘭首先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歐洲各國不斷擴張殖民地,去世界各地進行掠奪與“尋財”。

聰明勤勞的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發明與文化的進步與中國大地的富饒,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雄黃等“奢侈品”另其他國家瘋狂追求,這便產生了巨大的貿易逆差。

當時世界各地的白銀、黃金源源不斷的流入中國。

到了清朝,中國依然保持著巨大的貿易逆差,這也讓乾隆爺產生了幻覺,他認為中國的富庶是無法被超越的。

中國其實根本沒必要與外國公平貿易,只需要收“納貢”便成了,這邊造成了閉關鎖國,令中國止步不前,停留在農業大國的水平。

漸漸的,英國商人發現中國的市場太難打開了,中國通商口岸只有廣州一許,並且有著高額的關稅。

然而歐洲人卻對中國的商品有著無盡的追求,,在中國很普通的瓷器在歐洲卻變得稀缺,巨大的貿易逆差使得中國商品物價居高不下,導致英國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向中國。

狡猾的英國人想到了鴉片這種“財富掠奪者”!

因為鴉片使人成癮的特性,一旦吸食便有著無窮的需求,這便是挽回貿易逆差的強勁手段,自此無數的鴉片商開始盯上了中國,一箱箱鴉片流入中國,毒害著這個民族。

中國人也不傻,白銀的流出另清朝政府警覺,1840年道光皇帝便下決心制止鴉片的泛濫,並派遣林則徐赴廣州管制鴉片交易,於是發生了了著名的虎門硝煙事件。

本來這是個小事,也就是強制沒收銷燬了幾個英國商人的商品,幾個商人被關押了而已。

消息傳回英國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第一,資本主義的英國政策向來是貿易自由,清朝的行為破壞了英國商人的權益,而正是由這些商人管理著英國議會,這便引發了眾怒。

第二,中國斷絕了鴉片流向中國的通道,如果成功便會使得英國以後在中國的貿易回到以前的被動狀態,這是日不落帝國所不能容忍的。

第三,此時的中國已經不是以前那個gdp佔世界近半的超級大國了,閉關鎖國的無知令中國的科技、軍事、制度都落後於世界,英國政府有底氣去挑戰它。

於是英國議會以僅僅一票之差通過了對中國用兵,鴉片戰爭由此爆發,這也是一場打開中國新時代的戰爭,中國的大門向世界打開了,中國人也開始覺醒!


楚國八百年


英法聯軍之所以在1840年對善良的中國人發動鴉片戰爭就是為了在中國牟取更多的暴利。若是說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索,那就是林則徐虎門銷煙。自然是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對中國大有益處的,不過對於英國來說卻是損失慘重,於是英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戰鬥。


林則徐近代一個非常著名的愛國英雄,當時鴉片無時無刻不在侵噬中國人民的健康和意志,而且英國的鴉片讓中國大量的白銀流入英國的囊中,這對大清自然是非常致命的,所以林則徐就上書道光皇帝,請求禁菸,道光皇帝考慮一番之後同意了林則徐的請求。

林則徐不但是個愛國將領,同時還是個非常有手段的人。當時很多洋人都認為林則徐禁菸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於是他們紛紛給林則徐送禮,以求賄賂林則徐。不過林則徐可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在林則徐強硬的態度下,洋人的鴉片全部被林則徐沒收。


本身這些鴉片應該運回京師讓道光皇帝定奪的,但是為了避免鴉片流失,於是就在虎門利用海水和石灰的加熱反應對鴉片成功進行了集中銷燬,後人成為虎門銷煙,林則徐一度成為了大清的英雄。

林則徐銷煙讓中國人丟掉了煙槍,更讓部隊丟掉了煙槍,大清軍隊的戰鬥力頓時高漲。不同林則徐的銷煙大大損害了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西方列強以後再也無法通過鴉片在中國牟取暴利,所以虎門銷煙惹怒了英國。


當時強大的英國聯合法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他們就是要利用自己的船堅炮利打開中國的貿易之門,以求在中國謀取暴利!

所以說鴉片戰爭發動的原因就是為了利益!


唐朝的長老


鴉片戰爭從本質上講就是一場侵略戰爭,這個就連英國人自己也不會否認的。要知道現在和平發展是世界的主題,但是在當年那個時代,他們都叫做列強。列強是幹什麼的,就是欺負和榮譽其他弱小國家的,你和他們講道理有什麼用呢?



就像我們小學裡學的一篇課文,狼要吃羊還需要什麼理由嗎?就連灰太狼紅太狼他們都說狼吃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需要任何理由。所以當時大英帝國是世界第一強國,他欺負其他國家根本不需要什麼理由,當時英國議會倒是為這場戰爭進行過爭吵,只不過爭吵的理由是因為不能夠確保英國是否能夠取得這一戰的勝利。



雖然當時的滿清帝國已經腐朽,但是爛船還有三斤釘,並不是其他那些弱小國家可以相比的。英國當時也不敢確保自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所以就為這個事爭吵了不少時間,但是當戰爭打響之後,英國人發覺滿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大,所以欺負起中國人來就肆無忌憚了。



至於因為中國人善良無辜,所以英國人不會欺負我們,這純粹是把世界政治當童話看了。要知道英國是日不落帝國殖民地3000萬平方公里,那些土地上的人民難道不是無辜的嗎?他們難道犯了什麼過錯,結果還不是被英國人欺負屠殺。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所謂中英鴉片戰爭,他的本質就是兩國一系列商品買賣的貿易戰。

首先要搞清楚鴉片的來龍去脈是怎麼一回事。

鴉片的中藥醫學名稱就是罌粟,自從宋朝王安石變法以來為了搞活經濟在雲南,廣西,廣東一帶就有規模化種植,主要用作於食品香料。與八角回,胡椒,桂皮等香料齊名,自古以來罌粟就有食品味精之美名,是製作上等宮廷滷菜必選原料。到明朝時期李時珍將罌粟與曼陀羅這兩種草藥共同配方炮製成鎮痛麻醉藥。

到明朝中期萬曆年間,張居正改革經濟實行“一條鞭法”財政制度,所謂一條鞭法財政制度就是:取消以前的各種實物條款繁瑣的納稅制度, 以銀兩為基準統一直接向中央現金納稅。由於明朝的財富大量集中在朱元璋後代重子重孫手中,到明朝中後期朱元璋的後代繁殖出了100多萬人,他們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由於他們吸食罌粟能給人帶來愉悅的精神享受,很大一部分朱元璋後代以吸食罌粟為享樂顯示高貴的身份。

這批寄生蟲享受朝廷俸祿,朝廷財政吃緊逐漸供養不起。為了將朝廷供養給這批寄生蟲的俸祿再收回來,只能用經濟手段賺回來,正是萬曆朝廷實行的“一條鞭法”將罌粟,食鹽和鐵由個體私人生產,生產出的產品只能交由朝庭中央壟斷經營買賣,由此明朝達官貴人和朱元璋100多萬後裔的財富,又逐漸的被萬曆皇帝賺了回去穩定了朝廷的財政,是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利用罌粟這個商品延續了明王朝的生命。

到清朝初期康熙皇帝為了一系列戰爭的需要,為了解放臺灣,學習張居正“一條鞭法”的經濟政策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樣的將罌粟,食鹽和鐵等重要物資實行中央壟斷經營買賣。由於當時罌粟的價格較高,吸食者僅限於達官貴人和富豪商賈,沒有波及下層百姓。

到清朝乾隆中期,英國特使馬戈爾尼覲見乾隆皇帝,要求清朝國門打開走向世界,同世界各國互通貿易經商,遭到乾隆皇帝嘲笑與諷刺的拒絕,最終只答應廣州一地從事茶葉,絲綢與瓷器的貿易,由於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他們的工業品例如英國的布匹,鐘錶,洋槍洋炮等很難進入中國市場,反過來他們需要大量從中國採購茶葉,絲綢和瓷器,這就給英國和歐洲工業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貿易逆差,銀子大量的流入中國,英國的銀子造成虧空。

到乾隆晚期,英國為了減少國庫空虛銀兩虧空,從中國引進茶葉種子,桑樹種子和罌粟種子到印度大量栽培,結果罌粟更適應印度的氣候與土壤,產量更高品質更好,茶葉卻辛苦的經過了100多年反反覆覆品種改良,茶葉品質才逐漸得以提高。

英國將罌粟漿汁熬製成膏狀,取名為鴉片在中國大量銷售,由於英國在印度生產的鴉片成本低,品質好,價格低,普通中國百姓都力能吸食英國鴉片,就連當時的叫花子都能買到英國鴉片,英國鴉片逐漸在中國佔領了市場行銷全中國。英國鴉片打破了清王朝的專營壟斷,這極大地削弱了清王朝的財政力量和動搖了統治地位,於是清王朝就展開了規模宏大的禁菸運動,於是乎教科書上的鴉片戰爭課本就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說1千道1萬,所謂鴉片戰爭,其實就是典型的貿易戰。


陽光燦爛95999


無緣無故?鴉片不值錢嗎?人家一年用鴉片從中國掙多少錢?當時中國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進口鴉片毒害中國人民,國無可戰之兵!無發餉之銀!中華民族將慢慢徹底完蛋!二是禁止鴉片,那必然戰爭!可是當時只有林則徐等少數人知道並做了準備!禁菸,我們落後捱打近百年。不禁菸,中華民族將萬劫不復!


水衝寶石


當年滿清王朝也是很厲害的,清王朝的四樣東西是:把樹葉變成了茶葉,把蟲蛹變成了絲綢,把泥土變成了瓷器,黑墨水變成了山水畫。就這四樣東西就讓西方的大英帝國變得瘋狂。從皇宮到百姓家,都忘不了的上午茶,下午茶,就喝掉了大英帝國年收入的四層白銀。大英帝國的輪船去南美洲裝上殖民地生產的白銀,而後就開往中國。卸下白銀,裝上茶葉,裝上瓷器,裝上絲綢字畫再回英國。長此以往,英國感覺對中國的貿易赤字過大,英國人很鬱悶!為了減少赤字,就把大煙運到了中國。到了大清晚期,社會雖然很腐敗,但出來個愛國的林則徐,把大煙燒了,讓英國很鬱悶,很沒面子。我們想減少點貿易逆差嗎,你們還給燒了,讓我們咋活啊!那時,英國很強大,滿清腐敗落後,所以,英國發動掠奪中國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