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怎麼辦?

逍遙53782


非常感謝能夠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人類都有不自律,有時鬆懈的一面,何況小孩子呢,首先我們要分析習慣的根源是什麼?

1,習慣是心智,心智是通過大腦,大腦思想是通過行為,那麼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就要通過行為改變。

2,特別是小孩,做好每天作息時間表,一定要小孩自己參與。只有自己參與的自願的,才會主動,只有主動才會產生興趣。

作息時間表主要內容:早起6~7點之間,A,午睡12~1點之間,晚上睡覺時間9~10點之間。保證小孩的睡眠,只有睡眠好,才有精神。

B,每天半個小時左右鍛鍊身體,只有身體健康,才有充沛的精力學習。

C,鼓勵,激勵小孩每天堅持,一般情況下一個月左右就習慣了。

D,抽空帶小孩,到艱苦的工作環境(夏天的工地)看看,到優越的工作環境(政府機構)體驗享受。

或者在春運期間帶他去火車站,看人來人往,然後帶去五星級酒店;只有對比,才能直觀。讓他自我修復惰性,讓他自我堅持。問題希望將來做個什麼樣的人,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相信對他有所啟發。

不建議強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建議把他當朋友,多溝通,多鼓勵,加油吧!


乾貨小餚精1931


小學生有這種毛病的不在少數哦!我覺得批評和鼓勵並用效果還是不錯的!

在這方面,一般女生要比男聲好管教一些,我女兒在上學前班的時候,我比較注重她的字體,怎天放學陪她練一張字。剛開始她還很有熱情,可沒幾天就不想練了,我的做法是必須寫完,自己也在她旁邊寫點教案什麼的,練完之後把寫得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指出毛病所在。這樣她就堅持下來,上一年級時老師都誇她的字寫得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她的自信心,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省了我不少心。



再說一下男生的教育,我兒子在學習新知識方面要比女兒強,但他就是太調皮,屁股做不到凳子上,自控力太差。



絞盡腦汁想辦法,也是陪讀開始,不過練字的話陪他一起練,讀書也跟他一起讀。在課堂上我也沒法控制,就多跟他老師交流,把老師的原話變成鼓勵的話傳給他,他確實進步了不少。

別管哪一種方法吧,家長需要的是耐心的說教和鼓勵,而孩子需要的是意志力的磨練,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柳葉青青28260


說一下我的經歷吧,不知道你是什麼學歷,我一個朋友大學畢業,自己家裡一個兒子一個女兒,沒讓孩子讀過幼兒園,他自己帶孩子,現在男孩八歲,女孩六歲,大學中庸,論語,三字經,唐詩三百首,兩個孩子都會讀,並且認識每一個字,並理解裡面每個諺語的故事,我的意思並不是都像他一樣,但是可以借鑑希望可以幫到你[呲牙]


小生名叫小小波


孩子是小樹苗,怎麼領怎麼走。現在孩子,有現代孩子,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小時只要不鬧我,我給買好吃的,好玩的,圖自己清閒。養成不良習慣。大了改不動了。從小就應培養習慣。合理分時間,如我外孫。買什麼玩具。就問他怎麼製作岀來的,培養他動腦,小兒歌教了。不背會,不準玩,不準看電視,4歲時認字300多個。跟我上坡。每種植物。先教,後讓他說岀道力。現在上高一了。自己分配時間很好,而學習在前。


老侯


誠邀。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我認為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應當從以下三方面來進行。

一、重視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集中是搞好學習的前提,可想而知,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講,就不可能聽得到老師講的內容,許多小學生都有上課不集中的現象,這種情況發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父母吵架、孩子心情身體不好、多吃垃圾食品、與好動的孩子玩得多和看了許多打鬥片等。孩子好動從某方面來說也是好事,說事這個孩子很聰明,腦子活躍,如果一個孩子呆滯不動,可想而知這個孩子的智商可能有問題的。家長和老師應當正確引導孩子把注意力注意到學習上來,有的孩子喜歡搭積木、玩拼圖遊戲、玩諸如jint的全腦記憶力圖片訓練遊戲、閱讀繪本書籍和看有益身心的動畫片等,這些都是好現象,孩子玩的時候,不要打擾孩子,這樣做孩子注意力會不集中。還要鼓勵孩子吃飯時不要看書,專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要一心二用。

二、要培養孩子喜歡閱讀。平時可以多領孩子到圖書館或者書店。比如德國圖書館針對零歲至3歲、4歲至6歲以及7歲以上各個年齡階段兒童的不同身心特點,開展了許多富有創意的閱讀活動。例如,哈赫曼女士所負責的圖書館每年組織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參加“海盜導遊”圖書館“尋寶”的活動。在快樂的遊戲氣氛中,孩子們熟悉了圖書館的地理環境和各項服務設施,消除了對圖書館的陌生感。高年級的孩子則可以整個班級一起參加“閱讀之夜”,孩子們要在圖書館裡過夜,在燭光中進行勇氣測試,一起完成小型任務,並可以一直閱讀直到入睡。

三、要多鼓勵孩子鍛鍊身體。鍛鍊身體是搞好學習的重要保證,可想而知,一個身體健康有問題的小學生,注意力沒有辦法集中到學習上,也沒有精力搞好學習。因此,家長多帶孩子到郊外郊遊,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參加諸如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和籃球等體育運動,把孩子的身體鍛鍊得很強壯,這樣孩子也會開心地去學習了。


無為無不為之潛龍勿用


小學生良好的習慣,最關鍵的是學會自我管理。

若他們掌握如何學習,並自我調控,則教育的主要目標就達到了,

教就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1、給金山銀山,不如給他們會經營的能力!

很大家長著急麻慌,一口氣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班。生怕孩子在起跑線上落後了。

殊不知,孩子寶貴的學習好奇心,就在這狂轟濫炸中,喪失殆盡。

不是說,補習班不好。

而是強調,學習的主體是孩子本身,外在給予再多,若裡面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或者對如何自我學習沒有概念,也就是說,他們不會學習,也是白搭。

靠餵飯,是長不大的!

2、飯要自己吃!

學習也是一理。

凡事需要探索,自我主動,自我控制,在失敗中摸索出學習的竅門。這就是悟性!

那家長該怎麼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呢?

1)常鼓勵,勿逼迫

學習是一項身心愉悅的活動,很多人整得很痛苦,並認為生來就該如此。

這是學校、家庭的悲哀。

勿要功利比較心態作崇,這會毀了學習興趣。

鼓勵孩子,激發學習熱情,家長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2)幫助訓練“條理性”

有學者說,若看孩子是否會學習,就看他/她的書包。

學會分類,整潔放置,會極大幫助孩子很快進入學習角色。

同樣,條理清晰,組織有序,這都是會學習的表現。

因為課堂教育,是按照邏輯順序進行的。如果孩子沒有準備的話,會非常被動。

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這是有道理的。

建議家長,平時訓練孩子的條理性。

可能有的孩子擅長,有的緩慢一些。

不管怎樣,耐心教導,就會見效。切記不要發火。

3)做個示範

“學習”是個抽象概念,“學習方法”更是如此。

大人雖然常掛在口頭上,孩子還是摸不著頭腦。

最好的辦法,是大人給孩子做個示範。

比如,怎麼在具體的學習任務中,如何做計劃,如何安排進度,如何自我評估。

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覆訓練中,孩子逐步掌握心得,深刻理解,親身經歷。

歡迎關注:甲骨遊學(官方賬號),青雲計劃獲獎者,優秀教育領域創作者。

(1)三娃奶爸,勤奮父親,育兒達人。
(2)教育技術極客,《說文解字》視頻被騰訊收錄為精品內容。
(3)教育領導力碩士,海外名校畢業,全A拿下。

歡迎指教!


甲骨遊學個人賬號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我重點談談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從小培養。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要從一下方面努力:

1、家長和老師要密切配合。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本著為孩子的終身學習著想,為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出發。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要儘量一致,不能出現太大的分歧,更不能一個要求這麼辦,另一個卻要孩子那麼辦,否則孩子的教育是無法正常進行的。

2、課前鼓勵孩子預習,課後鼓勵孩子複習。

不管是什麼科目,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鼓勵孩子在在上新課之前進行預習。語文學科要鼓勵孩子自己學習生字和詞語,把課文讀通讀順,初步瞭解課文大意,理清課文條理,結合課前閱讀提示以及課後思考練習進行預習。把自己學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

在新課結束之後要進行復習。語文學科要繼續鞏固生字和詞語。家長和老師可以幫助孩子進行聽寫,看看孩子哪些已經掌握了,哪些還沒有掌握,而對於沒有掌握的,要幫助孩子分析字形。鼓勵孩子記憶字形。

對於課文的重點片段要進行背誦,對重點句的理解要繼續進行分析和感悟。結合課後的思考與練習,有沒有不懂的。

3、培養孩子的聽課習慣。

孩子聽課首先得認真,專心。學會思考,學習抓住老師講的重點內容做筆記,學習對不懂的地方進行思考並提出問題,學習和同學們進行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疑問。

4、培養孩子認真寫作業,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聽課之後肯定需要一個鞏固的過程,最好的辦法就是做作業。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培養孩子認真寫作業的習慣。

作業時要求仔細認真,不依賴家長,獨立思考,經過思考之後,依然不會的地方要請教老師和家長。

另外做作業一定要按時。有的孩子有拖沓的習慣。老師和家長對拖沓的孩子要進行監督,要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多少任務。對於做的好的,老師和家長要接新鼓勵,而完成的不好的要進行批評。

5、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很多孩子寫作業時書寫姿勢不正確,還有的孩子書寫時不夠工整,沒有按一定的筆畫筆順進行書寫。家長和老師在督促孩子完成作業時,要規範孩子書寫姿勢,以及孩子的筆畫筆順。

6、培養讀好書,好讀書的習慣。

孩子的閱讀習慣要從小進行培養。不管是老師和家長都要多鼓勵孩子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在閱讀中積累語言,摘抄好詞佳句,在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下批註,不懂的地方也做下記號。

7、培養孩子認真、及時糾正錯誤的習慣。

很多孩子作業能夠按時完成,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老師批改之後,他們不知道及時改正錯誤。

家長和老師要鼓勵孩子在作業批改之後及時的、主動的、認真的糾正錯誤。

8、培養孩子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孩子的作文來源生活高於生活,我們首先得從觀察做起。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留心觀察,並把觀察所得寫下來,定期和同學們交流。

孩子的學習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可以養成的,即使已經養成了某種習慣,也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和提醒。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給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請做到以下幾點!

根據您的描述,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多半在於您和家人的嬌寵。

所以,要想給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請對孩子狠一點兒,不要再替她做本該由她自己完成的事情,讓她自己變得獨立,能夠自己照顧自己。比如自己收拾自己的屋子、自己洗衣服等。

具體建議如下:

1、逼著她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給她規定作息時間,比如早6點起床,晚上9點鐘睡覺。買一個鬧鐘給她定好時間,時間一到她必須上床睡覺,早上也不再叫醒她,而是該由鬧鐘叫醒。如果起不來上學遲到,那也不管,讓她自己去承擔後果。

實際上,孩子磨蹭、拖拉都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該承擔的後果,以至於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只有讓他們承擔後果,才會知道有多難受。

2、及時預習和複習的習慣。要逼著她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習慣,這是學好功課的前提,也是能夠提高作業質量和學習成績的關鍵。

3、逼著她練字。每天一頁小楷,每天都做檢查。

4、陪她閱讀。堅持每天陪她閱讀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雷打不動。

以上這些習慣,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都要想辦法給她養成,否則你就更加管不了孩子。在給孩子養成這些習慣的過程中,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做,以切實起到監督的作用。

如果你現在不對孩子狠一點兒,那麼將來社會也不會放過她。她吃的苦頭也必然會更多。


老春開聊


必須強調,任何離開家庭、社會枉談小學生養成良好習慣都是徒勞的。在任何學校,任何班級,任何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總是不厭其煩孜孜不倦地引導著,但對許多學生影響甚微。為什麼呢?習慣養成總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學生的自覺性最初是建立在各方面督促施壓下逐步形成,沒有人的自覺性是天生的,個人認識與外界影響相互作用,但通常教師的要求總是受到外界的干擾,讓學生產生認識混亂,不能判斷誰是誰非。而且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包括學生從媒體影視方面的接受到的信息可能與老師的要求並不一致甚至格格不入,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判斷,比如“我爸媽是這麼說這麼做的,“電視中的那個小朋友可以那樣做,””噢,他說的跟老師不一樣“”“他可以不這麼做”等等問題一直可能影響著孩子,所以,當今媒體無良已是一種常態,如喜洋洋及熊出沒等作品已顛覆了孩子的三觀,因此更需要家長及老師持續的配合,從而形成一致的正方向影響,而現在,家長寵孩子己從衣食往行玩延伸到學習,甚至不想自己孩子學習太累,甚至利用錢權拼爹為孩子鋪就前程,有多少人在意孩子的習慣呢?只有可憐的老師事倍功半的重複著習慣培養們任務,往往九牛一虎之力後被家長一句話或者影視一個鏡頭便前功盡棄了。因此,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關鍵在瞭解家長,與家長取得配合的情況下,才能展開。


陌路


先明確良好的學習習慣到底是什麼?再談從哪些方面入手。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經過一定時期的反覆練習後形成的相對持久一貫的行為模式。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從每個環節節上著手,一步一步進行梳理。

一,課堂學習。

注意力能否集中決定了學生的上課質量,一些不良的習慣很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比如對學習內容沒有興趣,睡眠不足精力渙散,好動,等等,這些其實是和孩子平時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可以通過平時有意識的訓練加以改善;

二,家庭作業。

寫作業常見的問題比如拖拉磨蹭,邊玩邊做,寫字不認真,錯題多等等,拖拉的問題,需要孩子從小對時間有一定的概念;寫字不認真,有興趣的原因,也有家長平時對細節的要求,比如坐姿等;作業錯題多,和孩子在課堂的學習質量相關,如果上課沒聽懂,必然感覺作業難不會做,容易錯,久而久之還對作業產生厭惡情緒。

三,複習和預習。

複習不是到考試前才需要,平時就需要養成習慣。就是對每天的學習重點要有意識的做一些強化,包括練習和記憶,實際相當於每天的一個小結。預習,則是對下節課的新內容能夠提前在心裡有個印象,帶著問題聽課,一方面更有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容易分心的問題。

複習和預習是許多家長最容易忽略的環節,甚至覺得沒必要或者認為孩子太累,能省則省。其實大錯,複習預習的習慣一旦養成,其實非常簡單,每天花5分鐘回顧當天重點,作業做完後再花5分鐘預習一下新課內容,兩項加起來10分鐘,能解決孩子學習的許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