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的名字,一個可以聊三天三夜的話題

沒有一絲絲防備,興全基金突然就在公元2020年3月18日更名為興證全球基金,這已經是該公司第三次更名,從2003年成立至今,該公司已經擁有興業基金、興業全球基金、興全基金三個歷史名稱。

從簡寫到不再簡寫

全球人壽保險國際公司入股後,興業基金更名為興業全球基金,兩個股東的名稱都能體現在公司名稱裡。不過這樣一個簡單組合,對於大眾認知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尤其全球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誤解為產品的投資範圍,後來簡寫為興全後,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興全基金時期,這家公司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興全基金也成為公募基金行業的金字招牌,看了下這次更名後的評論,很多人還是不太習慣的。

基金公司的名字,一個可以聊三天三夜的話題

其實這樣的改法在公募基金中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上一個案例是信誠基金更名為中信保誠基金,同樣是為了體現出中信信託和英國保誠兩大股東來。

不過對於更名,檸檬君還是覺得有一些疑問的,信誠基金的發展不溫不火,更名秀肌肉,想尋求突破完全可以理解,興全基金已經是金字招牌了,改名字豈不是捨棄了這塊金字招牌?

從拼爹媽到獨立自強

縱觀公募基金髮展史,有兩種命名方式始終貫穿其中,一種就是直接拿來股東方的基金,中外合資的基金公司尤其喜歡這樣的命名方式,如果外方股東很大牌,更能彰顯基金公司的出身尊貴。即便外方股東沒什麼名氣,也會搞一個“中歐基金”、“中加基金”來顯示自己的合資血統。

另一種方式則是誰都不靠,自立自強的命名方式,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這類的代表有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嘉實基金等等。

第一種命名方式,除了爹媽喜歡外,也是一種秀血統秀肌肉的表現,合資基金公司大多成立晚一些,想要迅速站穩腳跟,自然要拼爹。

第二種命名方式,顯得自立自強,誰也不靠,做好了自己就是品牌,不需要靠父母的庇佑。

對於長期被銀行渠道壓制的基金公司來說,自己能夠打造出一塊金字招牌,擁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自己建立了品牌才有希望擺脫對銀行的依賴,即便是爹媽很強勢的基金公司,有自己的品牌才能做自己,否則永遠生活在父母的陰影之下,也是非常難受的。

當然名字也不能頻繁更改,品牌的打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也只能給未來成立的新基金公司作參考了。

從門兒清到暈叨叨的

從興業全球基金到興證全球基金,化解了一個常見的誤解,這家公司跟興業銀行沒有關係,是興業證券控股的。

而興業這兩字,真得很容易讓人心亂,興業銀行下屬的基金公司就叫興業基金,此外還有一家與興業銀行剪不斷理還亂的基金公司名為興銀基金。

此外還有很多容易讓人誤解的例子,看完之後會讓你感覺到奇怪的知識增加了不少。我們相約評論區聊個三天三夜吧!

更多基金投資趣聞,歡迎關注基民檸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