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後,自律到極致的孩子,將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由於疫情影響,多省市教育局發佈了推遲開學的通知。最長寒假,線上教學,這對學生來說完全是一場自律能力的考驗。擁有良好自律能力的同學,很可能通過這個假期彎道超越。


1


你是個自律的人嗎?


你是不是曾經在自己的日記本里寫下這樣的話:


親愛的,你再頹廢下去就完蛋了。從今天起,做一個勤奮的人。


既然你已經選擇了這條路,那就勇敢地走下去吧!


不嘗試一下你怎麼知道自己做不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寫下這些話後的幾天內,你決定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為自己購買了全套的輔導資料,把學習計劃細緻到每一天,每一節課。


甚至會想,只要我努力,一直堅持下去,就一定會考上一個好的大學。


可是呢,你堅持下去了嗎?沒過幾天,就恢復了原樣。


在早讀課上特別困的時候,你依然沒忍住打了個小盹;


在晚讀班裡嘈雜的讀書聲中,你的思緒依然飄到了九霄雲外;


近乎全新的輔導資料也沒有怎麼翻開…


2


有自制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學霸,他們好像從來不用熬夜寫作業,上課也不埋頭苦做筆記,下課了更不會呆在座位上;


他們可以跟學渣一起聊熱門電視劇,一起打籃球踢足球,他們……好像真的沒有認真地學習。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他們在課堂上聚精會神地聽課,他們在家專注地寫作業和複習,他們一個小時的學習效率頂別人兩三個小時。


自制力強,所以效率高;自制力強,所以學得快,玩得也嗨。


高考是一場持久戰,只有自律高效,玩學結合,樂在其中,才不至於過早崩潰,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3


地鐵上,聽到兩個大學生模樣的情侶在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


“你昨晚幾點睡的?”


“2點吧。躺在床上刷抖音,沒注意時間,竟刷了3個小時。”


“我也差不多2點才睡。跟舍友一起組隊吃雞來著。”


男生哈欠連天,眼睛下方明顯的眼袋和黑眼圈暴露了他晚睡的事實。


女生也萎靡不振地靠著扶手杆,百無聊賴地盯著手機屏幕。


當代年輕人,也許早就習慣了低配的生活:


在微信運動裡刷存在感,在網絡小說中找愛情,在遊戲裡成就王者榮耀;


臉色蠟黃地對著手機和電腦的冷光屏,日復一日地在抖音裡虛度人生;


網絡段子張口就來,網紅的名字如數家珍,卻忘了自己有多久沒有好好看過一部經典電影、一本紙質書;


為現狀焦慮,卻不肯踏出舒適區,沒有勇氣去改變自己;


凡事三分鐘熱度,終日渾渾噩噩、隨波逐流;


總是自我設限,殺死自己的潛力。


這樣的你,在虛擬世界一片美好,現實生活卻一地雞毛。


作家李尚龍說:“就像一個天天在家睡覺的人,永遠不知道在跑步機上的人也有另一種幸福。”


天天沉溺於虛擬快感、活得渾渾噩噩的人,永遠不知道在學習和工作中拼盡全力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


這次疫情後,自律到極致的孩子,將會擁有開掛的人生!


4


如何提高自制力?


首先請明白兩點。


第一,自制力,是指人們能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既善於激勵自己勇敢地去執行採取的決定,又善於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願望、動機、行為和情緒。


自制的反面是任性,提高自制力就是提高我們處理事情的理性。


人一天控制行為和情緒的次數少於2次,所以,如果缺乏好法子,單靠自制力努力,你常常會被自己的“3分鐘”熱度弄得焦頭爛額。所以,正確認識自制力第一條:“別給自己找虐”,面對失控小事件,先放輕鬆才能找到辦法解決。


第二,微博上有一段很流行的話,“你可以追劇追一晚,只要你可以按時交上論文。


你可以有豐富的夜生活,只要第二天你還能精神飽滿地做好本職工作。


放縱究竟是不是錯,取決於你能不能為你的放縱負責。還是那句話,沒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所以,無論做到做不到,都不要輕易忽視自制力的重要性。


然後,不想學習的時候,試試這5個方法:


1. 不要讓藉口欺騙你的大腦


每次你不想學習的時候,就需要留意一下自己找的藉口。


比如我在學習的時候,總喜歡告訴自己,再刷5分鐘“某音”、再打一盤“王者”就去學習啦!


然後時間過去之後,我又會對自己說,“再看一分鐘”,於是1個小時、2個小時之後,看的有些累了,我就就想,要不再休息一會兒吧。


當你也遇到和我一樣的狀況時,你需要做的是,告訴自己,我只要再學15分鐘就可以玩手機。當15分鐘到了的時候,你可以說,不然我再學15分鐘。


如果你是“喜歡做自己擅長學科的人”,建議你從你喜歡擅長的那個學科開始學起;


如果你是“喜歡挑戰自己”的人,建議你從自己不擅長的學科開始,這樣你可以對自己說,“我就不信了,這道題做不完,就不看手機。”


2. 堅持你的計劃,多了不要做


作為資深“計劃總是堅持不下去”的人,這點我可以說是很有心得。


很多同學在定計劃的最初都是熱血沸騰,於是就出現了下面的狀況:


今天定的計劃是做一張數學卷子,一張英語卷子,複習前兩天的錯題。


很快做完之後,你對自己說,今天效率好高,要不然我再做一下明天的物理卷子吧。結果當天學到了凌晨一點。


這樣持續了4天,到了第5天,“好累啊,反正前兩天做了那麼多,今天就休息吧,明天再做。”


然後接下來的每一天你都給自己找這樣的藉口,於是最初的“蛻變計劃”自然就半途而廢啦!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天按照自己的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然後根據水平和實際情況,逐步增量。


比如,今天的學習計劃是複習一道錯題。那麼執行到第3天,你的學習計劃就可以增加到複習兩道錯題。


但是記住,不要心血來潮一天完成過多的任務,這樣會提前透支大腦的滿足感。而且,你的身體更容易感到疲倦,計劃當然不容易完成啦!


3. 現在就行動,要不然好狀態永遠不在


你是不是曾經遇到過這樣的狀況?

“我現在狀態不好,一會兒再學。”

“我現在的心情不適合學數學,歇一會兒再說。”


但其實,你的“好狀態”永遠不會來,就算來了,也不會持續很久。


實際上,你在等待合適時間的時候,就是想暫時逃離你當下做的事情。說白了,你就是在——拖延。


所以,你要學會逼自己學習。很多時候,當你想要逼自己學習時,卻常常更加想要玩手機。這個時候,你要“以退為進”:


比如,你的數學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礎題為主,不要強迫自己去做過難的題。


如果錯題太多讓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題。


如果最開始就很大強度,就會對數學產生很大的反感,反而更不利於學習。


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標也沒有關係,做了一點,總比一點不做要強。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學習當作闖關,你就會發現:越來越好堅持,甚至會不習慣沒有學習的日子。


4. 允許自己偷懶幾分鐘


有人問,這不是和上面其中的一點衝突了嗎?並沒有哦!給自己設置偷懶是有技巧的。


很多同學拿到手機那一刻,彷彿手機粘到了手上一樣。而且,長時間看手機很容易造成視覺和精神上的疲勞,更加難以進入之後的學習狀態,尤其是在“假期”這樣被公認為休息的時間。


選擇更為合適的休息方式:


比如說,到樓下散散步,或者和家人聊聊天。要是都不想做,很簡單,給自己定個鬧鈴,趴在桌子上5分鐘也可以。


設置合理的休息時間:


學習15分鐘休息半小時?不!嚴格給自己制定一個休息的時間。比如說學習20分鐘休息5分鐘,學習40分鐘,休息10分鐘。這個要根據你自己的情況來設置。


挑選給自己的獎勵:


每天在學習之前給自己定一個獎勵。比如說,今天學習滿4小時,就可以挑選一支喜歡的筆或者獎勵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個假期,徹底放鬆半天。


在朋友圈或者QQ空間立下flag。也可以加入學習群,讓陌生人一起監督,做不到就發紅包。


5. 找個人來監督你


最後還有一個神秘方法是什麼呢?其實假期總是不想學習來源於對過多時間的恐懼,想要學的多,又不知道該先學什麼。


這個時候 ,你需要更加優秀的人,幫助你規劃學習時間,告訴你高效學習的方法,總會比自己摸索來的快。


青學園學業規劃師是你無悔的選擇,他們幫助你規劃整體學業,為你規劃每天的學習任務,督促你學習,引導你一步步進入學習的大殿堂,一天天的陪著你努力學習,與你共同進步。


如果一個人總是用將就的態度來搪塞自己,最終只會越過越低配。


反之,如果一個人總是精益求精、一生懸命,最終必會改寫自己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