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聯賽本賽季取消降級 這樣的“作業”中超該不該超“抄”?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體育似乎也變得不再那麼重要。目前世界上主流足球聯賽基本均已停擺,歐洲盃和美洲盃也已經官宣推遲一年舉辦。在亞洲層面,受到影響的不止是中超和亞冠,韓國K聯賽和日本J聯賽均已暫停。而在兩次宣佈延期之後,J聯盟官宣一項重磅決定:本賽季J1、J2、J3聯賽只升級不降級。

J聯賽本賽季取消降級 這樣的“作業”中超該不該超“抄”?

此舉一出,引發了足球界的廣泛討論。球迷們不禁要問:這背後有怎樣的意義,會造成什麼影響,中超又是否能夠借鑑?

為何取消降級?為了公平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J聯賽停擺的時間線。

在中國還在舉國抗疫的2月21日,2020賽季的J聯賽開戰了。但只進行了一輪,疫情就在全球呈現出爆發趨勢,日本也受到波及,聯賽自然宣佈停擺。按照最初的計劃,J聯賽只是停擺至3月15日,然而3月12日,在疫情並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J聯賽官宣延期到4月3日,但現在看來這個時間節點恢復也並不現實。

J聯賽本賽季取消降級 這樣的“作業”中超該不該超“抄”?

J聯賽的升降級制度,與意甲等歐洲聯賽類似

賽事的一再延期,意味著賽程要不斷壓縮和改變,也帶來了不少變數。於是3月19日,在J聯賽和各俱樂部代表召開了網絡會議之後,各方最終達成了一致:2020賽季取消降級制度,但維持升級制度——只要2020賽季的J2聯賽能打完3/4,那麼J2聯賽的前2名就具備資格升級。

J聯賽主席村井滿對此解釋道:”我們已經討論了很多。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還將有很多困難。現在即使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競爭,例如主場使用頻率、賽程過於密集及客場和主場之間的差距等,也可以通過比賽來避免降級的風險。”

J聯賽本賽季取消降級 這樣的“作業”中超該不該超“抄”?

擴軍帶來的影響

根據J聯盟的決議,2021賽季,J1聯賽將從18支球隊變為20支,J2聯賽則會從22支球隊變成24支。而按照計劃,下賽季J1聯賽會決出4支降級球隊,J2聯賽也會多兩個降級名額,聯賽體系將在2022賽季恢復常態。當然,也不排除J聯盟直接就此完成擴軍的可能。

J聯賽本賽季取消降級 這樣的“作業”中超該不該超“抄”?

疫情下的日本球場

即便是按照現有的計劃,也勢必對聯賽造成巨大的影響。失去了降級制度,意味著中下游球隊沒有後顧之憂,能夠放開手腳去鍛鍊球員;而下賽季降級名額增多,將導致競爭更加激烈。這兩個賽季的J聯賽很可能變得激烈無比——本賽季是因為球隊放開手腳,下賽季則是出於“求生欲”。

疫情會對各支俱樂部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取消降級可以讓小球會獲得喘息機會,這意味著他們不用刻意在引援上支出,砍掉部分經費,鳥棲沙岩就是一個例子,由於過去幾年的巨星政策,他們成為J聯賽虧損最多的球隊之一,完全可以藉助這次機會轉變俱樂部的經營策略,實現自我救贖。

J聯賽本賽季取消降級 這樣的“作業”中超該不該超“抄”?

託雷斯是鳥棲沙岩過去幾年巨星政策的典型例子

除此之外,一些無法支撐聯賽和亞冠雙線齊頭並進的球隊也能夠作出取捨,比如神戶勝利船就可以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亞冠。

中超“抄作業”?具體情況應具體分析

J聯賽的政策一出,吃瓜群眾立即展開了火熱討論:其他聯賽是否可以借鑑這種做法?對於大多數聯賽來說,答案是否定的。歐洲聯賽均是跨年進行,此時已經進行了三分之二,爭冠集團和保級集團都已經形成,只升不降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J聯賽本賽季取消降級 這樣的“作業”中超該不該超“抄”?

2019/20賽季至今,世界足壇已經發生了很多故事

至於中超,確實一向有借鑑日韓聯賽的做法(比如U23政策),也希望擴軍到18支球隊,但前車之鑑還是需要考慮。2001年,為了給國足世預賽讓路,足協突然宣佈取消甲A升降級制度,結果怎樣呢?國足確實打進了世界盃(其他因素影響更大),但各個俱樂部紛紛減少投入,假球黑哨頻出,球場上座率下降,由此帶來的是足球大環境的惡化,家長們不再願意讓孩子踢球(青訓斷層的一大原因),到2005年時甚至沒有贊助商冠名聯賽,中超“成功裸奔”。

J聯賽本賽季取消降級 這樣的“作業”中超該不該超“抄”?

2001賽季的甲A

日本之所以敢直接採用取消降級的策略,依賴的是整個足球體系的“職業性”以及“成熟度”,這一點是中超所不及的。當日本聯賽有自信取消外援限制時,我們卻還要用政策“保護”本土球員,我們的對手沒有盲目地崇拜金元,近些年的亞冠成績卻遠勝於我們(2冠1亞)。

想想看,即便是鑄就過王朝的廣州恆大,取得成績也是建立在鉅額的虧損之上——去年僅上半年就虧損7億,崛起之後每個賽季虧損都在十億上下;天津天海就更是資本依賴的代表,在權健落馬之後,球隊自身造血能力弱的命門體現,實力大減,鬧出“零元轉讓”的鬧劇;而包括遼足在內的多家老牌球隊都從歷史中消失,豈不讓人痛惜?

J聯賽本賽季取消降級 這樣的“作業”中超該不該超“抄”?

是的,日本足球考慮的重點是“維繫公平”,當下困擾中超的則是過去十年資金投入過大、俱樂部負擔過重以及惡性運營下球隊與球員矛盾的激化,“作業”絕不可“照抄”。畢竟,如何解決升降級不是重點,數十家中甲中乙球隊的運營難以為繼,與其盲目效仿擴軍,不如探討如何用政策激勵小球會們度過寒冬。去年12月,足協出臺了包括“限薪令”、“命名中性化”在內的多項政策,中國足球在完善自己的路上,依舊任重而道遠。

與日本相比,我們的職業聯賽還不夠“職業”,因此作業絕不可照抄。畢竟,當下困擾中超的不是升降級,而是過去十年資金投入過大、俱樂部負擔過重以及惡性運營下球隊與球員矛盾的激化。如今,數十家中甲中乙球隊的運營難以為繼,與其盲目效仿擴軍,不如探討如何用政策激勵小球會們度過寒冬。

J聯賽本賽季取消降級 這樣的“作業”中超該不該超“抄”?

疫情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次考試,在這場考試中公平永遠都只是相對的,任何一個方案都有利弊,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何讓2020賽季的中超正常有序的進行下去,是足協和中國足球要面臨的巨大考驗。沒有過不去的難關,疫情過後,願足球能夠重新為生活帶來希望。

(南看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