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為什麼在臨死前要焚燒詩稿?為什麼不留給寶玉作為念想?

一零伍_點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為三個問題做答,1為啥臨死前焚燒?2.為啥燒詩稿?3.為啥不留給寶玉?且一一分析。

1.為啥臨死時焚燒?

讀紅樓我們可知黛玉是個愛詩之人,其詩詞實在是紅樓兒女中的一絕,“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之句更是傳唱千古。

那麼有很多次機會可以燒詩稿,聽聞賈府敗落時,與寶玉鬧矛盾時,會揚州不打算回來時……可是,黛玉偏偏臨死時燒了。

一字一句嘔心瀝血,如今全部燒燬,為何?因為“質本潔來還潔去”,因為“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因為“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誰遲”。

簡單點講,就是詩是黛玉的寄託,如今生亦不能,何不燒了個乾乾淨淨?詩也是黛玉感情的寄託,既然不成,那便毀了。

黛玉骨子裡其實很有文人的清高孤傲的,帶不走詩,帶不走情,那便一起燒燬的乾乾淨淨。生無可戀,死無可託,心亦如灰。

2.為啥燒詩稿?

瀟湘妃子,在曹公筆下實質是卓文君、謝道韞、西施的結合體,骨子裡是文人的清高自持,看得到大觀園的敗落,看得到賈府的鋪張奢華,更看得到自己的無望、無能為力。

其父親是把她男孩培養的,其見識、才華、閱歷、視野在紅樓中都是獨一無二的,走水路陸路山山水水,看過佛、儒、釋,而後將其外顯為詩詞、瀟湘館。大觀園那麼多丫鬟奶媽手腳不乾淨,獨獨瀟湘館乾乾淨淨,有管理之才而不顯。

所以,黛玉是個清醒到骨子裡透著悲哀與深刻的人,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無力迴天。人如此,事如此,情如此。

瀟湘館的一切都不是她的,她只是客居,只是過客,獨屬於她的唯有詩稿,僅此而已。

她能燒的,也僅僅用自己才華、情感寫成的詩稿而已。

3.為啥不留給寶玉?

換個問題,留給寶玉,寶玉留得住嗎?寶玉有這個能力嗎?寶玉況且自顧不暇,還能如何留?

對這些,黛玉看得太透,反而生悲哀,她與寶玉互為知己,不勸他去功名仕途一道,而在命運的浮沉中,她和他都無力自保。

她恨,她也悔,她愛,她也怕。

這樣一個封建時代,什麼能夠乾乾淨淨呢?

她和他不過是命運之下相遇的浮萍,互相守望,卻也無法互相救贖。

畢竟朝代的腐朽,誰都無能為力。黛玉不能,寶玉也不能。不若,什麼都不留。


蕭婧雨讀書筆記


對於《紅樓夢》的文本一直都只以曹公原創前八十回作為分析和讀書的根據,對於高額續寫的後四十回,不是說不好只是兩個在境界和格局不同,所以對他的續寫的書並不是很認同。但是其中有一個場景卻覺得似乎有一點可圈可點的地方,那就是黛玉死前焚稿斷詩情。對於這裡覺得很符合黛玉的性格,至於為什麼不留給寶玉,或許可以細細分析一下。

第一,詩詞是黛玉一生的情感與心血所繫,燒了就是斷了聯繫

詩詞是黛玉一生最在意的事物,因為詩詞是她多年所學的成果,她所有的情感也都是藉著詩詞傳達和抒發,所以詩詞在黛玉的生命力佔據很重要的地位。

黛玉從小出生在書香世家的林家,她在初進賈府的時候就已經唸完了四書,可是寶玉都還沒有開始學,所以黛玉有很深的文化積澱。後來隨著賈府詩社的興盛,大家在一起學習、作詩的時候更多了,黛玉的詩詞興趣也被大大的開發。

黛玉這段時間寫過很多的詩詞,比如自表胸臆的《葬花吟》和《桃花行》,把花比做人,桃花的悲傷也是黛玉的悲傷,寶玉第一次見到《桃花行》的時候盡然都哭了,這是他看懂了黛玉的心裡的傷感。黛玉在詩社裡寫過的詩詞也很多,比如連中三甲的《問菊》、《菊夢》、《詠菊》,第一次開詩社寫得《詠白海棠》還有填寫的柳絮詞等等。

第二,黛玉對寶玉很失望,你若無意我便休

黛玉對待感情是純粹和熱烈的,她對寶玉的感情很簡單,只求我所愛的人也同樣的愛著我,這不是奢求如果寶玉不喜歡黛玉的話,或許黛玉也不會這樣的喜歡他。感情是一件相互的事情,你從別人的行為舉動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樣子。

黛玉這一生都深深的愛著寶玉,但是在她將要去世的時候寶玉居然在成婚,這對黛玉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所以黛玉對寶玉的失望很大,可是黛玉也是也一個清醒與理智的姑娘,既然這段感情裡寶玉已經變了心,走遠了那麼她也不會留下任何可以讓寶玉記起她的東西,燒了所有的詩詞也不會留給寶玉念想,正所謂你若無意我便休。

寶玉在被賈政打了之後特意送給了黛玉兩塊舊手帕,黛玉當時讀懂了寶玉的心意和守護之情,所以她在手帕寫下了三首詩詞表達了自己的心意,但是此時也該放棄了,所以黛玉毫不猶豫的燒了這手帕,斷了自己的念想也不想任何人知道這段過往。

第三,黛玉想要保留一份清靜,質本潔來還潔去

黛玉在《紅樓夢》中的人物外貌描寫本來就不多,好像她隨時都會消失不見一般。黛玉也是喜歡潔淨和清靜的人,她在這個世界上可以留戀的人與事已經不多,除了寶玉,就是紫鵑和雪雁這兩個一直配幫著她的丫頭了,她們的後路她想必已經為她們安排妥當,如今她也要回到離恨天了,所以黛玉也不想留下任何東西。

這就入黛玉曾經的詩詞中所說“質本潔來還潔去”,黛玉來到人間體會過一份摯愛,那麼她已經心滿意足,至於最後大家還是有緣無分,這是命她不怨但是也不想留戀,把試稿燒完,她在人間的執著也就沒有了,她的離去也會比較安心。

黛玉對寶玉深深的愛了一場,如果最後如願在一起那麼是幸運,但是走到這樣無緣的局面,也是造化弄人。黛玉不能去強求和抱怨寶玉什麼,她能夠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本心,不為外物所擾所感。



小說紅樓


林黛玉在臨死前焚燒詩稿的情節,並不是曹雪芹的原意,但這是高鶚續書中的一大亮點,簡直可以和前八十回中的黛玉葬花相媲美。

“質本潔來還潔去”,黛玉不願在世間留下自己曾經來過的任何痕跡。

黛玉的前身是天上的一棵絳珠仙草,她到凡間來,是為了用自己的眼淚,來報答神瑛侍者對她的灌溉之情的,寶玉就是神瑛侍者的化身。

一段愁腸百結的戀愛,已經使黛玉為寶玉流盡了眼淚,債已盡還清了,黛玉也就要回去了。

黛玉希望自己的這次還淚之旅,就像飛過的大雁一樣,轉眼即逝,在天空中不留下一點痕跡。

“哀莫大於心死”,寶玉對黛玉的變心,使得黛玉對寶玉的愛也失去了意義,變成了憤恨、無奈。

黛玉自從進了賈府,就是和寶玉在一起成長起來的,並逐漸產生了愛情,可是,偏偏又來了一個寶釵,便引起了黛玉的猜忌,所以當寶玉去探望寶釵的時候,黛玉不久也搖搖地去了那裡,她知道寶玉是愛他的林妹妹的,只是怕他“一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了。

當寶玉準備大婚的時候,黛玉一開始還以為會是自己呢,結果卻是寶釵,黛玉一直以來所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寶玉以前的那些誓言呢?難道他一見了寶釵,就把他以前對自己說過的話都忘了嗎?

黛玉並不知道寶玉是被騙的,她還以為是寶玉對她變心了,又怎麼會給他留著自己的詩稿呢?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心已死,詩即終,人已去,辭無存!瀟湘者,消香也,降珠草,垂淚也,遊之於離恨天,渴則飲灌愁水...苦也。不留勝於留!


泥水勞人1


林黛玉聰明至極,比較會把控人的心理,她非常瞭解賈寶玉情種的性格,也知道自己在賈寶玉心中的位置,原生家庭的特性造成她自卑、多疑、好強而又脆弱的矛盾性格!內心是分裂的。

一方面,她愛賈寶玉,不希望賈寶玉因她的離開而傷心,所以消除掉所有的痕跡,以此抹去來過的痕跡。

另一方面,她又覺得如果賈寶玉真的忘掉她又不是自己所希望的,用這種方式反倒能更使寶玉更加的思念和愛之更深。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矛盾心情,讓我們的黛玉妹妹做出了焚掉詩稿的決定。這樣兩種結果無論哪種結果都是她所能接受的,而兩種結果寶玉是必選其一或兼而有之!

一個動作把“心較比干多一竅”的林妹妹內心世界刻畫的淋漓盡致,我們的曹老先生果然文筆細膩,入骨三分[贊][贊][贊]



陽光1973


這第一是在封建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原先聽賈寶玉說傳到外面都嚇得要命,寶玉娶的不是自己,若這些詩稿有丁點纏綿之露,豈不身後名聲盡毀。燒了是最正確選擇。

第二,心情也絕望,想想從前這都寫了些什麼,那豈不是大笑話,應當燒了。

第三,無父無母,寄居她人家,無人為自己主持公道,大家小姐尊嚴在那裡,必死呀!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魯智深唱得是自己麼,唱得是林沖娘子麼。薛寶釵太壞了,竟處心積慮要害林黛玉這麼慘,我都懷疑她給林黛玉的藥是慢性毒藥。

林黛玉情知必死還會留什麼?別說詩稿,不給大觀園點把火已很不錯了。

可是林黛玉是有修養的人,不會這麼幹,只燒了詩稿,按排下身後事,由他去吧。一生的淚,也還盡了。


默玄吟雷


黛玉得知寶玉將娶寶釵,便將寶玉所送的兩條舊錦帕焚燒了,因錦帕題有黛玉詩稿,又暗含“橫豎都是思”之意,是寶黛定情之物。黛玉焚稿,竟不給寶玉留半點念想,為何?


淚已還,情已盡,當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紅樓夢》是有著神話成分的,人與人之間的緣份有著宿命的內含。絳珠仙子緊隨神瑛侍者投胎而為黛玉,本身便是為還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此時,寶玉將娶寶釵,絳珠仙孑與神瑛侍者的恩怨已了,自然身為絳珠替身的黛玉要了斷與身為神瑛侍者的寶玉的一切。而焚稿,便是印證這一因果。

對來生安適悠然生活的一種渴盼

黛玉得知寶玉喜訊,便已有死志,臨死之前,定是思緒翻滾,回想自己一生,她的痛苦和甜蜜都來自寶玉,既然如此,不如就此打個結,讓過去種種如付之於火的錦帕一樣,化為雲煙,隨風而散吧,但願來生,不再相見,不見成為彼此的痛苦與遺憾。

看似無情卻有情

黛玉從傻大姐那裡知道寶玉將娶寶姐姐,必定心痛之極,但她是有慧根的絳珠仙子,自然也明白姻緣不能強求,既然愛而不得,不如真正放手。我們知道,林妹妹深愛寶哥哥,黛玉焚稿,在斷了寶玉念想的同時,定然有著深深的祝福,而真正的祝福,便是抹去自己的形跡,讓寶玉全然忘記自己。臨死之前,黛玉曾喊"寶玉,你好……”, 話未完,便已氣絕,許多人進行推斷黛玉遺願,我以為,定是祝願寶玉好好活著,把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也活出來。


精衛填


林黛玉眼淚哭幹,情思夢斷,絳珠仙草,遭遇酷寒。生命之火熄滅,只留青白之身,超群飄逸之才,無限的青春夢想與愛情,人們幾百年來的愛惜與不平,迴歸情天幻海,留下一曲悲歌與輓詩。


星升201907


恨!


用戶422438875148配配


愛之不得而生恨,即恨何畄心中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