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盤不漲還發行那麼多新股呢?

走向蔚藍


其實對於適當的發行新股來看,是一件好事,畢竟市場需要新鮮的血液,也必須要給優質的公司一個上市融資的機會。但是過量的發行新股可能對於市場就會造成了一個嚴重的損傷。

就好比2013-2018年的這一段時間裡,A股的上市公司數量擴充了1000多家,但是整個A股的市值卻蒸發了40%多,最低的時候僅有6個“蘋果公司”的市值,世界排位也從第二名滑落至第三,低於日本股市的體量。

這種情況恰恰說明了A股的過量發行給予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甚至給予投資者一個信心上的打擊。要知道A股並沒有一個完善的優勝劣汰循環,也沒有其他國際市場的一個 註冊制和退市制沉澱,所以造成了許多上市公司並不能走出貫穿牛熊的行情,從而拖累了股市。

說到註冊制,美國註冊制實行長達80餘年,探索出一套完備的制度體系懲處追責上,美國注重嚴刑峻法、集體訴訟和公平基金,讓財務造假公司付出慘痛代價。

一是美國對證券欺詐嚴刑峻法,中國處罰過輕。

二是在美國財務造假者可處以500萬美元罰款和25年監禁,不亞於與持槍搶劫等惡性犯罪。但是中國虛假披露懲處力度過輕,最高刑期僅三年,處罰金額最高60萬元,無異於放縱違法犯罪。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A股出現了許多問題股,業績造假個股。而過量的發行新股,則是弊大於利的結果。那麼對於當時正在處於熊市下跌週期的A股來說,更是一種拖累指數的作用。

而如今,大盤不漲為什麼還發行那麼多新股呢?因為科創板,科創板即將上市,不能沒有個股,所以只能硬著頭皮發那麼多新股!

⭐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和投資背後的真正邏輯。謝謝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琅琊榜首張大仙


A股將來無論怎麼跌,都不可能停發新股,最多隻是發行節奏有所放緩,在A股市場發行新股,主要有二個原因:一是,股市的功能就是解決上市公司的融資問題,而主要不是給股民們賺錢的。目前銀行間接融資高且風險大,所以決策層希望通過股市這種直接融資渠道,以極低的融資成本,來解決國內企業的融資問題。

另一個是,現在大部分新股背後都有創投資金在運作,只有這些企業上市,這些創投公司才能在二級市場上套現,兌換投資的盈利。如果不讓新企業上市融資,創投資金就無法獲利退出,那麼誰還願意來孵化初創企業呢?目前國內知名創投公司有:深創投、紅杉資本、雷軍的順為資本等等。

實際上,目前大盤之所以不漲,是因為這一輪資金推動型的股市上漲行情已經結束,目前大盤藍籌股、白馬股、科技股、大金融股都已漲幅巨大,在4月底股市築頂進入下行通道後,目前正在高位橫盤,未來科創板的推出會對股市資金形成分流,同時,股市去槓桿化,又使場外配資不能大量流入A股市場,這就直接導致目前大盤橫盤整理的態勢,所以即使現在停發新股,大盤要跌還是會跌。

從目前情況來看,大盤停滯不前,而新股卻大量發行,這主要是科創板即將上市,而新的板塊的建立,不能沒有新股,更何況科創板實行的是註冊制,新股上市的進度比A股市場還要快速。再加上主板市場本身也要推出新股,所以現在看上去新股發行的節奏就一下子變快了。

面對現在股市不漲,但是新股發行不斷,我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首先,股市未來發行節奏不會停止,大家只能希望監管層適當的放緩新股上市的步伐,比如主板市場每週發行2-3個左右的發行速度。而且所有板塊新股上市,市盈率不要定得太高,這樣不僅給大股東超額募集資金機會,而且還能避免新股發行後快速破發。如此一來,股市的有限資源才能讓更多優秀的公司享用。

再者,股民們一直認為新股發行速度加快,是導致股市下跌的元兇。其實新股IPO對股市的抽血並不太嚴重,而且也左右不了股市漲跌進程,最多是影響了股民做多的信心。真正給A股帶來抽血作用的是再融資、定向增發。只要監管層拉緊再融資、定向增發的口子,而新股發行保持有節奏發行,就不會對股市產生任何大抽血的作用。

最後,新股發行不可怕,股市引進了更多的優秀企業,股民們選擇的餘地更大了,但問題是,我國的A股市場的股票只有上市,沒有退市,這種只進不出,最終導致上市公司良莠混雜,不僅是有限的資源無法得到合理配置,還失去了“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A股上市公司的質量很難得到大幅提升,只能走牛短熊長的老路。

新股發行與否,和A股的趨勢無關,任何國家的股市都要發行新股,一旦停發新股,股市就失去了融資功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但是,新股發行要有度,不能過高市盈率、超募資金髮行。同時,還要控制住再融資、定向增發的融資量,這樣才能避免A股市場被過多抽血。更關鍵的是,新股上市的同時,也應該完善退市機制,只有股市中上市公司的質量大幅提升了,A股市場就會走出長期牛市行情,在沒有優勝劣汰機制的情況下,中國股市是看不到長期牛市的。


不執著財經


為什麼大盤不漲還發行那麼多新股呢?

截止目前,在等待新股發行排隊的企業,有接近500家。這些企業,都是看中了股市對企業的好處,才來排隊的。要不是監管機構加大對等待排隊企業的檢查力度,尤其是信息披露力度,排隊的企業還要多。最多時,不是有近千家企業嗎?

為什麼在股市很不景氣,市場十分低迷的情況下,仍然要發行新股呢?也是無可奈何之舉。一方面,如果不發行新股,排隊等待的企業就沒有希望,就會讓企業的上市信心喪失。同時,也會讓股市始終處於目前的質量不高狀態。另一方面,如果不停地開放上市大門、發行新股,又會對市場資金等產生嚴重影響,讓投資者感到恐慌。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則是退市制度沒有完全順暢,垃圾股等沒有被及時淘汰出市場。如果垃圾股及時清場,也許,市場的承受能力會強很多。

所以,眼下的股市低迷與新股發行不協調,最根本的還是進退不協調,進得多、退得少,退的機制沒有完全建立。必須加大股市的退出機制,真正形成良幣驅趕劣幣的市場格局。


譚浩俊


大盤漲了股民賺走了錢,上市公司圈到的錢就少了。發行股票的目的是支持上市公司投入新項目,不是為了股民賺錢。國家是鼓勵股民投資,而不是投機。今後中國股市會在2600點至3200點之間漲落。直到破發增加到百分之十以上,才會改變頂部。


骨頭無畏牛刀


首先要搞明白中國股市的本質!不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是國企解困以及企業融資的!所以,10幾年來,經濟不斷增長,股市原地踏步不前。

不求富,不求有,只求大海變習酒,終日躺在沙灘上,一口浪花一口酒,好酒不多,習酒要喝!習酒自家酒庫系列產品,茅臺集團習酒有限公司榮譽出品!







喝酒品茶炒股哥


縱觀全球主要經濟體近十年的股市表現來看(如下圖),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尤其是近三年,全球主要的股指都創出了歷史新高,唯獨A股跟跌不跟漲,一直呈現出跌跌不休的狀態。


之所以A股表現如此低迷,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A股在近幾年發行新股的節奏比較快,對於A股的虹吸效應比較突出,而我們知道A股的增量資金本來就非常低迷,再加上新股的分流,所以導致A股殺跌明顯。最典型的一個數據就可以印證,在過去三年的時間裡,新股發行了700多家,融資額度只有6000億,但是A股總市值卻蒸發了近10萬億,為了給上市企業融資,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

至於為何市場如此低迷,新股發行的節奏還這麼快?

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融資難,導致很多民營企業選擇上市來融資,所以導致新股擠壓非常嚴重,再疊加上市企業的流程比較漫長,所有新股形成了“堰塞湖”,為了疏導新股“堰塞湖”問題,導致近幾年新股發行的節奏非常快。

再加上科創板的推出,導致很多科創第一批企業集中上市,尤其上週有22家科創企業上市,尤其上週三一天就有9家科創企業上市,尤其科創實行的是註冊制,企業上市更容易,未來新股上市將是常態化,所以這一定程度也導致了新股發行的節奏加快。

當然新股發行節奏過快,短期肯定會對市場造成一定的殺傷,侯哥希望A股在考慮企業融資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二級市場的投資功能,只有把融資和投資功能兩者平衡到位,A股才會有更好的未來。


侯哥財經


大盤的漲跌並不是新股發行的決定因素,本身A股市場是重融資輕回報,為了就是讓更多的公司提供融資平臺罷了。下面來分析為什麼大盤不漲還發行那麼多新股呢?

大盤不漲而新股不停反而加速發行的真正原因,A股本身就是一個融資平臺,這是股市與生俱來的功能;類似2018年這樣總體呈現下跌趨勢,走出熊市的時候新股發行都沒有暫停,更何況現在的大盤在橫盤狀態,並沒有出現大幅下跌,想要停止新股發行顯然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還有一個重大原因就是為科創板月底正式上市交易做準備,類似本週發行了22家IPO,其中20家是創業板,其中有2家是主板;雖然大盤沒有上漲,但是個股加速發行為了就是下下週科創板的上市交易做準備。

根據A股歷史以往IPO暫停之時都是當股市出現系統性風險之時才會停止,類似2015年6月份股災出現,IPO暫停了幾個月,隨後又恢復新股發行。像2019年的A股行情走勢比較平穩,新股發行是繼續維持2~3家是比較正常的,本週22家新股發行只是暫時的,這種發行速度是不可持續的。

隨著A股市場退市制度越來越嚴,對於上市公司問題進整治,從而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將會退出這個舞臺,讓股市新舊血液循環,所以A股市場新股發行保持平穩,想要暫停發行概率比較低,為了緩解IPO堰塞湖現象估計會長久保持每週2~3加發行,這樣才能保證新舊血液循環,讓股市健康發展。


老金財經


A股設立之初就不是為了給投資者最大的回報,而是為了解決國有企的資金經營困難問題,有一句話就是可以摸著石頭過河,不行,最多就是把股市關掉,關掉的邏輯大概率就是不能支持國有企業融資化解國有企業經營風險。

支持國有企業經營,發展到今天,就是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同時降低整個金融的高槓杆問題,可是我國企業一直存在投資飢渴症投資飢渴症,對資金的渴求是無以言說的。

股市一直定位於融資最大化,對造假上市和減持一直秉承非常寬容的態度,導致很多企業不具備IPO條件也要IPO,導致很多企業為了股權增值減持套現也要IPO,形成了一個IPO堰塞湖,市場一直呼籲放寬IPO標準,加快IPO步伐,化解IPO堰塞湖,可是等待IPO的隊伍猶如過江之鯽,依靠IPO加碼等化解堰塞湖嗎/儘管IPO常態化遭遇市場很多牴觸情緒,引發市場很多的爭議,可IPO堰塞湖依然不下降多少。IPO任務依然艱鉅。

面對IPO堰塞湖,除了加碼IPO,還有別的法子嗎?

目前實體經濟較為疲軟,經濟下行壓力很大,亟待經濟轉型,而經濟轉型依靠銀行信貸較為困難,畢竟新經濟缺少可抵押貸款,銀行出現惜貸情緒很正常,這就把支持科技創新的重任落在IPO身上,也就有了科創板註冊制,後續還會有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新三板轉板機制改革也已經有了政策性內容。

股市下跌,市場專家認為不是IPO導致,IPO可以增加更多的新鮮血液,增加更多的投資機會,IPO越多越好。所以股市下跌不是放緩IPO的理由,而是應該加碼IPO。


杜坤維


發新股是硬任務,每年都有硬指標,不管大盤指數什麼位置,任務一定要完成。美股二萬八,大A二千八,十年股指負數,新股吞掉了指數,老股慘不認賭。


長興34


打個比方一家養雞場篩選了100個蛋孵化,出來小雞以後一直養著直到長大,有的雞開始下蛋,有的雞身體有病不下蛋,但是主人不捨的去掉,於是治病重組,有的雞根本就不下蛋,隨著第二批蛋第三批蛋開始孵化出小雞,飼料不夠雞吃的啦,難道說再繼續孵化小雞是錯誤的嗎?錯的是沒有把病雞和不下蛋的公雞雞清理出去,減少飼料消耗,循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