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優厚的家庭條件,你只能靠省錢了”,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小時候家裡兄弟多,吃頓飽飯都難,天天是餓的大眼瞪小眼,衣服是補丁落補丁。一家人擠在一鋪大炕上。日子過得清貧,倒也其樂融融。那時總埋怨父母,日子怎麼過得這麼苦。後來長大了才知道,父母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在了我們身上。哥幾個的學費,生活費,結婚錢,哪一分錢不是他們節衣縮食攢下的。工作後每次回家,他們都給你做上一大桌子菜,可他們平常的餐桌上,卻總是鹹菜!儘管現在生活好了,可省錢卻在他們眼中,成為了一種常態。父母省吃儉用一輩子,換來一個好口碑。而我專注省錢三十年,卻還是一貧如洗!省錢可以持家,卻不能致富。省錢是一種美德,但對父母絕對不能省錢!



一葉悠閒


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家庭的優勢,收入一般般,省錢真的很重要。從我說起吧,老公一個人上班,收入有限,我帶兩個小孩沒有收入,我們從結婚到現在9年了,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了12萬的車,婚房(公婆買的小產權房)裝修6萬多,17年老家縣城買了電梯房首付12萬,月供2700,19年又在浙江桐鄉買了套學區房,首付29萬(靠跟親戚東拼西借的),月供3700,現在同時供兩套房,壓力確實有點大,但是身邊同齡人差不多都這樣,過日子真的是靠省出來的,不逼一下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以前的我不喜歡逛夜市,衣服鞋子都是幾百一件的。也不喜歡逛菜市場做飯,經常跟老公出去吃,還經常做做頭髮,做做指甲,出去旅遊,現在都改變了,幾十塊的衣服也一樣能穿,還跟著別人研究哪裡打折,哪裡換季買便宜又好的衣服。現在基本不去外面吃,自己做能省很多錢而且又健康,40塊錢的肉能包50個包子,又好吃又放心還方便。還跟鄰居們學會做好多菜。外面3元一個的肉包真心吃不起。自從學會了節省,生活反而更健康了。現在年輕苦一點沒什麼,堅持下去把房子供完,把孩子養大,老了就輕鬆了。如果人一直大手大腳有多少花多少,到老了才知道一事無成。




妍妍和眉眉在桐鄉


記得媽媽對爸爸說:三年不抽菸,房屋省一間。為此,爸爸懂得反省,一個星期只抽兩包煙,過了不久,媽媽把存摺拿出來讓爸爸看,比去年多出了幾百塊。爸爸很驚訝哪來這麼多錢?媽媽說這就是你少抽菸的結果。省錢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升遷對於每個家庭來說也是一種正確的選擇。畢竟掙錢來之不易,日常生活中花錢如流水,稍微不注意或突發情況就要去求人。有時省下來的錢確實可以解燃眉之急。

人分三六九等家庭也一樣,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每個家庭都在為了生計勞苦奔波,艱苦奮鬥,長輩們也經常教育我們,要懂得怎樣去管理自己的錢財。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能不能掙錢是本事,會不會省錢是自己的覺悟和習慣。




做最真實的girl


說的有道理呀

我是地方一般企業的退休職工(企業早已破產),老伴是集體企業退休職工,退休金低微,按媒體報道窮人富人標準對照,既沒大點的新樓,也沒私家車,沒象樣的傢俱,還沒有幾個子存款,算窮人吧,屬於沒有優厚條件的家庭。

怎麼生活呢,唯一的出路,就是"只能靠省錢"了。

首先,沒有旅遊計劃。儘管老伴76歲,從未出過省,她多年有上北京和看看海的願望,沒有實現。我自2002年以來(2004年退休),連省城哈爾濱都沒去過。唯一缺的是錢。不去旅遊,在家電視上游,這是我家省錢的首選。

其次,沒有買新樓買傢俱的計劃,沒有裝修現樓的計劃。老伴嫌現住的41平舊樓小,擠的慌。錢哪?不買新樓不買傢俱,不裝修現住樓,這是我家省錢的大項。

再次,沒有買私家車,代步車的計劃。上鶴崗坐火車,市內坐公交,騎車子,這是我家省錢的又一項。

最後,從節約一度電,一立方水,一立方天然氣,省用電話費,省吃儉用做起,不買外賣,兒女困聚儘量在家就餐,少去飯店消費。這是我家日常生活的節約之道。


用戶6096一帆風順


我也是普通的老百姓,省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覺得想著掙錢更重要,為自己想要的生活💪

來說說我吧,我和我姐姐都是大學畢業,家裡供2個學生很難,我上學在飯店打工,夠我生活費。08年畢業後工作幾年認識我老公,老公是農村的,在印刷廠上班12小時,很累,待遇還行,買了個60多平方二手房,從那時我就開始兼職接印刷業務,自己學了設計軟件,也就接單子設計在廠裡做,那時我在國企上班,就是倒班白,中,夜,我中班夜班接業務,一天睡5小時都不到,其中的辛苦我自己知道,剛開始一月掙400元一月,覺得夠家裡買菜了,後來堅持3年,我老公上班,省吃簡用17年全款又買了套100多平方房子,我辭職了,我的業務也由印刷廣告,增加了廣告禮品,人脈也積累了,現在這2年平均一年20萬吧。我老公上班穩定點,還是做印刷。他喜歡釣魚,打算今年試一試做自媒體。這是我自己真實的故事。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有點囉嗦[害羞][摳鼻][摳鼻]。




愛家冰冰


記得小時候奶奶常說爺爺“三年不抽菸房屋省一間”,爺爺抽菸煙癮大每天要抽兩包煙,抽了一輩子煙又戒不掉為此就和奶奶爭辯,爺爺每天抽菸需要花六塊錢,奶奶就每天要六塊錢,開始的時候爺爺不以為然,覺得抽菸才能用幾個錢。

到了年底奶奶拿出來一年的存錢,一數就2000多塊錢,三年下來奶奶就存下將近7000塊錢。當奶奶拿著三年存下來的錢讓爺爺看,爺爺當時就問奶奶哪來那麼多,當知道三年下來僅抽菸就花掉這麼多錢時,自己蹲在一邊唉聲嘆氣起來,按著爺爺奶奶當初的約定,就用這省下來的差不多7000塊錢用來重新翻蓋了家裡的廚房,把原來的一間房子翻蓋成兩間標準的耳房。

房子蓋好以後,有一天在新的廚房裡吃飯,爺爺對我和奶奶說要把煙戒掉不再抽了,還嘆氣的說這麼多年自己抽菸就抽掉那麼多錢。

省錢是一門學文更是良好的生活習慣。省錢對於每個家庭來說也是正確的選擇,省錢不是摳門畢竟掙錢不易,日常生活中花錢如流水,稍不注意遇到突發事件就要去求人,有時省下來的錢確實可以解燃眉之急。

人分三六九等家庭也一樣,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每個家庭都在為了生計勞命奔波,長輩們也常教育我們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這樣說也有一定的道理。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能不能掙錢是本事,會不會省錢確實是要看個人的覺悟和習慣。


懂你懂生活


說說我們家吧。80 年代初我家住茅草屋,蓋房的木料還是借的,我爸是泥瓦工,農時種地閒時出門做瓦工。別小看泥瓦工,同樣的工種有的人被叫師傅有的人沒人請,我老爸就是師傅,基本沒什麼閒著的時候。以前的工資我也不懂,參考現在泥工的工資也差不了多少吧。我媽忙時種地閒時管理土地和一家人的生活,豬呀雞鴨當然也是養很多的,所以我小時候基本上沒有餓過肚子,但是家底差也算不上小康。後來農村搞規化了(很多人可能不懂,就是每家每戶的地基一樣大,橫平豎直門朝一個方向)我爸又買了一個打米機,白天干活晚上加工打米賺工錢。慢慢的我家日子越來越好。我們姐妹三個雖然沒讀多少書但是也繼續了父母的奮鬥精神,現在都靠自己的努力買了房和車(不是炫耀,我們的資產在我們本地也就中下吧)有了穩定的生活。

所以窮富沒關係,自己要有信念和骨氣,要有目標的去努力奮鬥既要吃的了苦又要享的起福的人格局才會大,格局一大人生的境界就不同啦


日月潭水清


贊成

沒有優厚的家庭條件,只有靠省錢,生活中靠著省錢,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人也為數不少。

和我一塊長大的一個朋友,從小他的家境就不富裕,父親依靠種地,閒時做豆腐為生,母親又體弱多病,加上弟兄姐妹多,生活可想而知,全靠節儉省錢而過日子。他的父親就是靠苦力靠著勤勞把他們幾個姐妹拉扯大,他們現已成家立業,他傳承了他父親的手藝,現在仍然做著豆腐生意,規模也擴大了,收入可觀,但他像他父親一樣節儉過日子。可見一個普通人,沒有優越的條件,更沒有幫手,能過到現在,已真的不容易了。這一事例也充分說明了省錢的重要性,省錢一樣把生活過得紅紅火火。

現實中,有錢人有本事者過著富裕生活,沒有本事沒有技能者的普通人也過著他們想要的生活,靠著省錢也把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知足常樂,隨遇而安。




夢醉纖塵


我本人就是屬於你說的那種條件,15歲出來打工,可能也不是屬於特別節省的那類人,但我能夠堅持打工持續了14年,也可以說是屬於那種想靠存錢的那類人。我現在31歲可以這樣告訴你打工的這麼些年真沒有什麼存款,無非是可以說正常生活過日子,一般人家能夠做的事情,咱也能夠跟上。但要說有錢,真的是存不到錢。

這兩年膽子大了些,但凡有機會能夠掙到多些的錢我都會去冒險嘗試,也確實收到了比打工好些的收貨。


我是一個紡織工


毋庸置疑肯定是要省錢的,有錢人家也省錢,咱們普通人賺錢賺的不多,除了維持本身生活需求外,有的人還要往家裡打錢。

我們廠有一個同事是廣西的,人看著挺老實,穿著也樸素。有時候廠裡飯菜不好吃,約定好一起出去吃,他每次都點最便宜的那種,有時候他給自己額定的300塊生活費用完了就不肯跟我們出去吃飯了,就在廠裡吃。

我們都在想:你那麼省幹啥。他笑而不語,到後來才瞭解到,他每個月在廠裡打工賺4500左右,除了固定的付房租水電,只給自己留了300生活費,其他的錢都往家裡打。後來他取媳婦花了8萬塊錢彩禮,都是他給他父母打得,他父母捨不得花又給他存著,最後才省出了8萬彩禮錢。我們當時心裡都感到慚愧,同樣是廠裡發差不多的工資,到頭來我們身上餘的錢不足人家十分之一。

所以說我們還不學會省錢,天天都做月光族,有可能以後媳婦的彩禮錢都給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