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你有哪些影響?這些影響對你教育孩子有哪些影響?

蘇紅育兒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如果自己意識不到,很可能會一代一代影響下去。

小時候父母親經常吵架,母親沾火就著,無緣無故發脾氣,大喊大叫,我是聽夠了那種聲音,有時那種聲音讓自己腦袋都難受。

還好自己生下來就是特別溫和的性格,真的不知為什麼那樣的兩個人,能生出這樣的我!

但是我深知無故大喊大叫對孩子精神、心理以及身體,未來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溝通方式會產生特別不好的影響,所以在對自己兒子時,就特別的注意,只在他很小的時候沒有控制住對他喊了幾次,就覺得特別對不住他。

自己就努力的告訴自己,要善待孩子,當然不聽話會管教他,但是不需要打罵,如果自己以身作則,講道理,孩子是服氣的。

所以,原生家庭出現的問題,一定在自己這裡改過來,不要帶給孩子。


熙元堂主


我的家庭也不是很富裕的那種。小時候跟爺爺奶奶生活了幾年,直到上小學了,父母才回家,我家都是農民工。3個孩子需要撫養,爸爸一個人賺錢,有時候媽媽也想辦法補貼家用。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聽的最多的就是媽媽的抱怨聲和咒罵聲。(一家人生活都離不開錢。不管世界怎麼變,都不能沒有錢)

即便是這樣,我們家3姐妹性格都各不相同。但是都不叛逆,因為我們都很和喜歡爺爺奶奶一起,聽她們講道理。

爸媽也會教我們。也許是因為小時候聽的太多了抱怨聲和咒罵聲,所以長大的我有些自卑,不喜歡和人交流,也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有些孤僻。所以我不想我的孩子長大後也像我一樣。

我們不可以當著孩子的面跟愛人吵架,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跟別人大打出手。這樣都會對孩子有影響的。想和孩子成為朋友,教育好孩子,還是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會和我的孩子說要學會控制的情緒,不要亂髮脾氣,亂髮脾氣可不好哦。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喜歡我就點點關注哦。我們可以相互學習育兒教育。


果逗寶貝愛生活


讓我不想結婚吧

也不是很大的事,但是心裡面就是過不去

爸媽都要在外面幹活,但是回家之後爸爸理所當然的看電視,媽媽卻還要做飯,動作慢了,味道不好還會被埋怨,吃完飯之後爸爸自然而然去串門聊天,碗是從來不洗的,換的衣服在角落堆滿了也不會動手,從小弟弟向著爸爸有樣學樣,家務活都是我和媽媽做,從小在這種狀態下,讓我對婚姻生活充滿了恐懼,任他們怎麼催我,我也不想結婚,明明我自己有能力讓自己活的開心,為什麼還要找一個大爺回家伺候呢,那天終於忍不住對他們說出了心裡話,我媽媽一下子就沉默了,雖然說周圍的人都是這樣過的,但是她也不喜歡這種日子吧

我奶奶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但是癱瘓之後女兒連來看望的次數都少的可憐,從來也不會給錢,更不要說照顧了,所以對我來說養孩子可能也不是那麼靠譜,還不如手裡有錢,以後去養老院


大大牌蠶豆


孩子一歲之前原生家庭對我影響挺大的。比如我一直比較自卑、做事情不能堅持、總是糾結如何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婚姻也一波三折、矛盾多。

但是,幸好我是讀過書,在孩子一歲之後我決定過好自己的生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讀了很多講婚姻的書開始喜歡讀書,後來讀的書涉及到各方面。

正式這樣的經歷讓我明白很多道理,後面我又讀了很多育兒書籍,目前正在使用書裡的理念育兒跟孩子一起成長。


柳暗花明是夏天


最近原生家庭這個話題非常的熱門,電視劇,各種自媒體把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誇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無論在成年以後,做什麼事,都要歸結到原生家庭的的問題上去。

其實這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做法。因為在你的人生出現問題的時候,怪別人,比怪自己要容易的多。好像說一聲都是我的原生家庭不好,就能把自己的懶惰頹廢不求上進推的乾乾淨淨。

那麼原生家庭到底對人有沒有影響呢?有,但是我們要從整體社會大人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在整個社會當中,一個家庭的狀態也是附和正態分佈的,即非常幸福的家庭,和非常糟糕的家庭,分別佔到10%左右,而大多數比較平庸正常的家庭,佔到80%左右,這也驗證了我們說大多數都是普通人。

那麼幸運富足的家庭裡的孩子的確會受到更加積極正面的影響,父母有能力給孩子提供衣食無憂的生活,也能提供良好的教育,但是長歪了,長殘了的紈絝子弟也不少。貧窮不幸的家庭也更容易收到非常糟糕的影響,他們甚至連肚子都不能填飽,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證,更不要說什麼眼界教育,原生家庭對他們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從貧寒家庭中走出來的優秀人才也不少,古今中外大有人在。

但是平時把原生家庭掛在嘴邊的,往往是中間那80%的人,這些人有正常平庸的家庭,父母也許脾氣很差也許已經離異,也許每天家裡都雞飛狗跳,也許只能蝸居在六十平的小房子裡面,也許父母一輩子只是工人或者小商販,但是你要知道,這是生活的常態,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你抱怨父母沒能做到的,也許你自己也做不好。

一個人的意志到底是受周圍環境或者是家庭影響更多一些,還是個人的因素更多一些,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的確有人越挫越堅,也有人坐以待斃。命運也許不可以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自己,哪怕在惡劣的環境下依然保持清醒和上進的心,那麼在命運拋來橄欖枝的時候,你一定抓得住。

還是那句話,大多數的人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其實也只是在抱怨自己沒有出生在一個有錢的家庭罷了。不要為自己的不努力找藉口,哪怕你日子過的再糟糕,生活都是給過你機會的,問題是,你抓住機會了嗎?


芭芭啦爸爸


您好,我來說下我的觀點,最近我也特意翻看了一些關於原生家庭的書籍和知識。反正到時候我表現的都是負面影響。而且影響蠻大的,短則十幾年。多則一生,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說明一下。看來很不巧你生在原生家庭。父母不恩愛不和諧,不管家裡。對你又打又罵。爸媽總是吵架。對你帶來的都是負面影響。這種現象在你很小的時候在你心裡已經埋下了萌芽。你現在恐懼在慢慢的增加積累。這對你的工作學習成長都很不利。當然這種造成的影響需要你自己去社會。用你自己積攢的經驗去一點一點去克服。如果你意志力足夠強,這種影響會對一點一點越來越少。如果你意志力不夠強,那則相反,可能會做出越軌的事情。原生真的很可怕。你有說不完的委屈。你有挨不完的打,做不完的錯事。受不盡的委屈。在這裡希望父母們多多學習瞭解原生家庭。尤其在當下社會,孩子又如寶貝一般。我們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這都需要我們去保持理智剋制。以及學習。社會在進步,我們必須也得跟上。還是那句老話。愛屋及烏,為了孩子以後,為了一切的一切。我們一起加油。


無限sir


原生家庭指的是你從童年開始成長的家庭,是相對於成年後組成的新生家庭而言,即你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祖父祖母、繼父繼母等成員共同生活的家庭。原生家庭中的親人以及他們的關係對每個人的成長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原生家庭會很大程度上影響長大以後的三觀,為人處事,對生活的態度是樂觀還是悲觀,性格的塑造等。

人們對於感情的寄託也是源於家庭,所以從小的認知也是這樣。人們對自我的認識會直接影響到他們感知幸福的能力,而原生家庭則會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對於自我的看法。如果一個人在家庭環境中能感覺到自己是無條件被愛的,那麼,他的自尊水平往往比較高,安全感也更充足。而成長過程中,缺乏愛和安全感的人自我意識往往更脆弱。

如果一個家庭不幸福的話,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更多的則是未來的家庭。典型的原生家庭問題包括,在父母情緒不穩定和充滿爭吵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經常遭到家人的拒絕和情感忽視;父母離異,導致其中一方角色的缺失;遭受過家暴或者虐待等創傷經歷;經常被親人打擊和嘲笑。可是,生活是自己的,我們不可能永遠被困在家庭的牢籠中。

當你處於父母的位置上時,一定要體諒子女的感受,不要只是為了你自己。所以說,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的產生,都能帶來不同的影響,父母需要時刻規範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一個榜樣,你想讓孩子什麼樣,首先你得自己是那個樣子的。原生家庭這四個字不僅僅是代表你們是一家人,更重要的是它背後所形成的家庭文化,一個小家,一種社會。

有些人一輩子都在去撫平童年對自己的傷害......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中寫到,那些創傷對成年子女所表現的症狀驚人的相似:自尊心受損以及由此引發的自我毀滅式行為。幾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無價值、不討人喜歡而且一無是處。而那些孩子在父母有毒的教養方式下,都缺少了正常的童年生活。這些成年人存在著一個情感盲區:不會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自己的父母聯繫起來。人們很難意識到,與父母的關係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專業搭配yy


看相關方面的書就清楚了,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明白的。


仰望天空154392847


這個問題非常好,洽巧最近我身邊經常有寶媽和我的讀書會讀友們談到這個原生家庭的問題 ,在這裡我們可以聊聊

1、原生家庭對我們是有影響的,而且這個影響還是深遠的,持久的。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這個說法是有數據和研究證實過的,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他的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由其是原生家庭中和他最親近的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價值觀等都對孩子日後產生極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會在他日後的性格、價值觀、習慣、行為等多方面體現出來。

所以我們經常聽到那句,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媽媽決定家的溫度,爸爸決定家的高度。

2、我在一期參加的“鼓勵諮詢成長”的課程中學到過,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那個小孩子就是當時你在小時候感到無助、害怕、生氣、傷心絕望時的你。就在那個當下你下定的決心和你採取的應對方式,其實就是現在你再出現類似的情形時所用的方式。(你可以好好回想一下,驗證一下)

3、當我們真的意識到了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後,就是要做改變的時候了,因為我們自己某些方面就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當然這個影響中有好的方面的影響,也有壞的方面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相對好的方面拿來去影響孩子 ,把不好的方面,儘量的規避掉。

當然,人無完人,我們做為父母的都是會為孩子考慮的,但是我們認為的好,孩子們不一定認為是好。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我們認為好的意見和想法與孩子分享,最終是怎麼選擇,還是要看孩子 。在他們選擇之前,我們還能做的就是把每個選擇的利和弊都給他分析好,剩下的就讓孩子自己選擇吧


土豆兒媽


影響肯定有的,也別把所有的鍋都甩給原生家庭。

你學習不好,怪原生家庭。你脾氣古怪,怪原生家庭。你工作賺的錢少,怪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招你惹你了?

影響肯定是有的,但你想改變這種影響,絕對做得到。

同一個家庭,為啥有的上清華北大,有的輟學?

說白了,還是和你自己的奮鬥有關係。

莫把自己的懶惰,掩飾為原生家庭的罪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