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真正的“病毒”是什麼?有感於我的意大利之旅

今天看到新聞,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意大利人數,已經超過中國新冠死亡人數了,全世界看意大利的關注點,都在疫情上了。其實,意大利不只有疫情,意大利之旅讓我更堅信,他們骨子裡相宿相生的終身“病毒”,只有一個字——美!

之佛羅倫薩

帶著兒時對意大利的記憶:達芬奇、比薩斜塔、西西里島、黑手黨等,我到了意大利。

意大利真正的“病毒”是什麼?有感於我的意大利之旅

意大利首站是佛羅倫薩——文藝復興發源地、歌劇的誕生地等。文藝復興創始人是《神曲》作者但丁,這座城市有棟很精緻的建築,埋葬了很多名人,比如我們熟悉的伽利略、米開朗基羅等,門口就是但丁的雕塑 (見下圖)。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但丁


意大利真正的“病毒”是什麼?有感於我的意大利之旅

我對佛羅倫薩的印象極其“驚豔”。古建築、雕塑等保存完好,窄窄的大街小巷、停著無數摩托車的石板路,相當復古且極其文藝範兒,難怪徐志摩稱其為“翡翠冷”。

城市裡,隨處可見古物,比如佛羅倫薩市政廣場(現市長辦公地),有很多精美高大的雕塑作品,除了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是復刻品外,其他全是真品,但復刻品也距今兩百多年了。

從這些雕塑中,我明白希臘文明對歐洲文明的影響了。意大利雕塑裡有很多希臘神像,比如海神波塞冬,蛇神美杜莎(也是範思哲的logo原型),宙斯兒子等。

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在全世界排名第三,洗禮堂的正門由於大師米開朗基羅的讚譽,而得到“天堂之門”的美譽。樓頂處的黃金圓球達上噸重,佛市規定,市內所有建築不得超過黃金圓球高度。

不只有美景,還有美食。聽說西餐源於意餐,而意餐的精髓又在於洋蔥。洋薊(見下圖)非洋蔥,是種紫色菜,是意大利人用來熬湯或醃製的。

意大利真正的“病毒”是什麼?有感於我的意大利之旅

所以我特意在佛羅倫薩的百年老店吃了地道意餐。聽說提拉米蘇也是源自意大利的點心,發明者是位應招女郎,用於招待客人。

我在廣場上還幸運地邂逅一名人(見下圖),他向我走來,但是他被攝像機和瘋狂的粉絲簇擁著,我們終沒能握手。

意大利真正的“病毒”是什麼?有感於我的意大利之旅

導遊說他是政治家,我能感受到在場意大利人的那種政治熱情。


之羅馬

羅馬因為是意大利首都,所以有祖國祭壇、墨索里尼曾發表演講的陽臺、國會大樓等標誌政治中心的建築遺址,比起佛羅倫薩少了文藝範兒。

站在著名的古羅馬鬥獸場邊(見下圖),我只感到深深窒息,聽說曾在短時間內有九千多野獸死在這裡,後因太血腥殘忍,被統治者叫停。

意大利真正的“病毒”是什麼?有感於我的意大利之旅

羅馬的西班牙廣場階梯和許願池,都是《羅馬假日》的外景地,我也因此片喜歡上奧黛麗.赫本。在許願池旁,不僅特意品嚐了赫本當年的同款冰淇淋,還幫爸爸買了頂格里高利. 派克款帽子,當然更重要是扔進許願池3塊硬幣,但願夢想成真,哈哈!

在威尼斯廣場和祖國祭壇處,是羅馬市區各條道路的集匯處,也許“條條道路通羅馬”的典故就來自於此?

意大利的帥哥美女特別多,養眼。而且衣品都高,骨子裡有“美”的基因。下圖中的意大利美女讓我想起《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和意大利國寶莫妮卡 .貝魯奇。

意大利真正的“病毒”是什麼?有感於我的意大利之旅

在羅馬還學到幾句意大利語,謝謝是“胳老旗”,早上好是“蹦甲吶”,好友間說“你好”和“再見”是“敲”和“敲敲”。

不過在羅馬也有小插曲,我們的大巴車被撬鎖,所幸大家沒啥損失。晚飯後,我們乘法拉利高速列車去威尼斯,時速300多公里,但我感覺沒咱們的高鐵平穩安靜。


之威尼斯


意大利真正的“病毒”是什麼?有感於我的意大利之旅

威尼斯(見上圖)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177條水道、401座橋樑連成一體,以舟相通,坐在貢多拉上,穿行在這座建在水上的城市,覺得神奇美妙。

一路我們穿過無數座橋,狹窄而彎彎的河道,讓我有曲徑通幽之感。我們川渝人都知道住一樓潮溼,而這裡的人竟然住在水上,我們進去參觀,發現一樓大門處全是水,不知這些對威尼斯的人是否會有健康上的影響呢?

在威尼斯特意吃了墨魚面,吃得嘴都黑了,是威尼斯的特色,做法也很講究,很好吃。玻璃製品也是威尼斯特色,看了現場吹玻璃,不可思議的美妙,據說當年馬可波羅到威尼斯,帶走了不少玻璃製品。

意大利真正的“病毒”是什麼?有感於我的意大利之旅

意大利之行,也是養眼養胃養心之行,能感受到意大利人將“美”運用於生活中的絕妙,而且不單一乏味,就像我走過的每個意大利城市,都各具特色,最終匯聚成了豐富多彩的意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