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1959 年,《 財富 》雜誌找來了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Jay Doblin 合作,與全世界 100 位傑出設計師,建築家以及設計教師共同出了一份「 100 個最偉大的現代設計 」榜單。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其中的產品涉及汽車,摩托,縫紉機等等在當時頗有影響力的工業產品。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60 年以後,在 2019 年,《 財富 》雜誌決定再次和伊利諾伊理工大學合作,並且經過一年調查後重啟了這份「 100 個最偉大的現代設計 」榜單。

這次,我們都在用的微信進入了這個榜單,成為了

近 60 年以來影響了人類的一百個偉大設計之一,排名還戰勝了榜單上的另一個社交軟件 Facebook 。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看看微信現在的體量,對於這個結果,你可能不意外,我也不意外。

但是放到 10 年前,2010 年的騰訊廣州研發團隊 —— 「 廣研 」團隊的那十個人,在微信立項的時候可能沒想那麼多。

「 廣研 」當初成立的目的,是做郵箱。

2005 年 3 月,騰訊因為看重一款郵箱軟件 Foxmail 的技術,收購了它以及其團隊。

Foxmail 的團隊其中包括張小龍,這位大佬如今已經不用再介紹了。

緊接著騰訊就圍繞著張小龍成立了廣州研發團隊,專門負責打磨 QQ 郵箱。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你猜怎麼著?三年過去了,QQ 郵箱在 2008 年 3 月成為中國大陸使用人數最多的郵箱產品。

這麼說吧,做郵箱這件事兒,放他們身上用佛系一點的話來說,已經「 圓滿 」了。。。

可是這團隊得找事兒做吧?

隨後廣研推出了 QQ 郵箱衍生產品「 閱讀空間 」:一個可以訂閱好友 QQ 空間文章的功能。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好了,我能猜到你正在試圖努力回想「 有這個功能嗎?」,從這點上來看「 閱讀空間 」確實沒成功。

另一個郵箱衍生產品倒是可圈可點:「 漂流瓶 」,功能簡單,卻讓郵箱日活翻了一番。

但要我說,這也是個那種 「 就這麼回事兒吧 」的產品,主要就是個新鮮勁,就在去年它還終止服務了。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於是到了 2010 年,廣研團隊陷入了一個糾結的境地:他們「 無事可做 」了。

那就找事兒幹:10 年移動互聯網有點爆發的苗頭,就做移動端 App !

儘管廣研當初做移動版的郵箱時,已經有了手機開發團隊,但他們負責的是塞班系統的軟件開發。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可當時不少人已經能看出未來是屬於 iOS 和安卓的,於是廣研臨時從其他部門拉了兩個做 Windows 客戶端的人轉崗 iOS,從塞班團隊拉了一個人再招倆實習生做安卓。。。

沒錯,一個偉大的產品在早期湊班子時,可能就是這麼隨意。

在 2010 年 10 月,一個非常牛逼的產品出現了,它叫 Kik Messenger 。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它有多牛逼?

發佈 15 天用戶增長數量為 100 萬!

Kik Messenger 最大的優點就是跨平臺,只要有手機的人就能互相發消息和傳圖片,在 2010 年用戶體驗完全秒殺短信和彩信。

這款產品甚至讓當時的手機巨頭黑莓覺得自家通訊產品 BBM 受到了威脅,在自己的手機平臺封殺了 Kik 。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張小龍看到了這款產品,給騰訊的大 BOSS 馬化騰發了一封郵件,申請廣研團隊做一個類似的產品,馬化騰同意了,並且將新產品命名為

「 微信 」

於是那個做手機 App 的團隊停下了手上的記事本產品,十個人直接在 iOS、安卓和塞班三個平臺同時進行微信開發,目標只有一個:快。

廣研在當時面對的競爭非常激烈,騰訊內部共有三個團隊在做類似微信的產品,同時市面上還有米聊、line 和 Kacao 。

立項 4 個月不到,微信團隊在 2011 年 1 月 21 日在 iOS 拿出了微信 1.0 。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剛上線的微信只有 4 個功能:設置頭像和微信名、發送消息、發送圖片、導入通訊錄。

儘管馬化騰第一次使用微信時的評價很高,讓廣研團隊過了個好年,但實際形勢在當時並沒有那麼好。

一來功能簡單的微信 1.0 體驗並不是那麼完善,二來當時廣研團隊的人能預見到,假如 QQ 一旦登錄手機 App 客戶端,會迅速殺死如此簡單的類似 SNS 軟件,包括微信。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其實現在普遍有一種聲音,說微信就是抄了 XXX ,無非是生的時代早,背靠社交巨頭騰訊的資源扶持。。。

哪有這麼簡單,QQ 和微信都不是一個團隊,當時微信甚至害怕被自家人乾死。。。

而接下來,在 2011 年春節過後,各大同類軟件在市場上相見,互相搏殺的時候,才是早期微信開發團隊厲害的地方。

後來,微信漸漸豐滿了,新增了群聊,確定了早期四個底部 tab ——「 發現 」這個位置之前是「 找朋友 」。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同年 4 月,功能完善一些的微信動用了一切資源,通訊錄聯繫人、QQ 好友、QQ 郵箱聯繫人等各種方式聚集用戶,但用戶數量依然沒有起色。

這時,有一款產品引起了廣研的注意,它叫做 TalkBox 。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看了 UI 你就能理解,這是一個能發語言短消息的 App 。

這個 App 不僅啟發了微信團隊做語音,也點醒了他們一件事情:既然做手機 App ,就應該儘可能挖掘手機的使用場景做出簡單自然的功能。

但是語音消息屬於多媒體,需要有編解碼功能,這個事兒微信團隊之前並沒有嘗試過。

好在一位程序員自告奮勇,花了很短時間就搞定了語音引擎,而且按照張小龍的要求,微信發語音消息對流量的需求比 TalkBox 小了三分之二。

2011 年 5 月 10 日,帶上了語音功能的微信 2.0 迅速與其他軟件拉開了差距,用戶數據一路狂奔。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這個對小流量的需求也延伸到了之後的功能,微信 2.5 版本上線了視頻功能,只用同類產品 Whatsapp 四分之一的流量。

這應該是微信團隊非常驕傲的一點,直到今天,微信的產品介紹裡還寫著 「 僅耗少量流量 」。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再接下來,是微信、米聊和 TalkBox 之間的戰鬥,微信隨後發佈了「 附近的人 」和「 搖一搖 」這兩大陌生人擴列功能。

這個功能一出,讓不少人有了這樣一種體驗:原來用微信的人這麼多呀。。。微信也就這麼甩開了競爭對手。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搖一搖功能的微信 3.0 開發週期非常久,據開發人員後來回憶,當時有個 iOS 客戶端的同事叫做「 餅哥 」,習慣在版本提交的時候才刮鬍子,而 3.0 版本下大家看著餅哥日漸模糊的五官終於加緊完成了項目,不約而同歡呼:餅哥終於能去刮鬍子了。

2012 年對微信團隊來說又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他們發佈了一個明星功能:朋友圈。

朋友圈的研發過程耗時 4 個月,投入人力不超過 10 個,上午開發,下午交付,晚上討論分析,後半夜提出新需求,然後白天再繼續。。。

在這種極限情況下,迭代了 30 多個版本,最終發佈。

差評君現在都不是很容易找到類似朋友圈的產品,雖然是社交媒體功能,但它僅僅延續了好友關係,並不是公開的社交媒體,因此人們樂於在上面與好友分享生活。

至此,微信不再是一個消息工具,而進化成了一個社交平臺,這也是微信 4.0 最大的更新。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在微信 3.5 時,它更新了一個功能:掃描二維碼和名片。

而二維碼能幹什麼,現在的你自然知道了,微信 5.0 帶著微信支付來了。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只不過差評君更想聊聊這個版本里的另一個功能 —— 公眾號,沒有它,你也就看不到這篇文章。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廣研團隊基於 QQ 郵箱開發的衍生功能「 閱讀空間 」嗎?

通過郵箱訂閱來拓展閱讀,說實話有些困難,因為不是什麼人都一直檢查郵箱。

但通過社交平臺呢?於是廣研這幫人把曾經的失敗產品搬到了微信上來。

公眾號這個功能已經很難討論成功與否的問題了,如今有一整個大行業都寄託於它。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再接下來的故事,例如紅包改變了大家的新年習慣,小程序以及風靡一時的飛機大戰等事情,差評君就不多說了,它們離得很近,大家應該也記憶猶新。

總之微信的開發經歷絕對不是那麼順風順水,在早期甚至還有用戶反饋說「 不能發短信 」「 和 QQ 一個鳥樣 」等現在看來哭笑不得的評論。

開發十年,微信登上了《財富》評選的百大設計榜單

《 財富 》雜誌對微信是這麼評價的:

集成大量必不可少的移動應用之後,微信現已成為用戶的一站式商店。“ 這款應用讓我們的生活簡單了許多。”


——同濟大學設計與創新學院院長婁永琪

《 財富 》今年重新思考了「 偉大設計 」榜單的選擇標準,把許多互聯網服務也納入了榜單,例如 Google 搜索引擎,Uber 的拼車服務等等。。。

從「 即時通訊軟件 」到「 社交平臺 」,再到如《 財富 》所說的「 一站式商店 」,同樣在榜單上的微信這十年經歷了很多,作為一個全世界用戶最多的 App 之一,它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

十年前的廣研團隊想必沒有意識到當時立下的 App 開發項目會在 2020 年跟 iPhone ,阿波羅 11 號探月工程和波音 747 飛機出現在同一份榜單上,這份榜單還來自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雜誌之一。

而且保不準,也許是在下一個 60 年後,我們還能在下一次這個榜單重啟的時候再看到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