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根據什麼定的?

G反正我信了


你好,這裡是“陽明悟行學宮”,很高興為你解答。

2020年也被中國人稱作為“鼠年”,這是“十二生肖”的說法。

作為一箇中國人,十二生肖的屬相可謂是眾所周知的,按順序排列,分別對應著: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可以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甚至傳說中才存在的,一應俱全,卻差別甚大。

十二生肖的由來:

現代很多人可能摸不清楚其中動物選用以及排列的規律,同時也很迷惑,十二生肖的動物裡,對於中國人來說彼此間的地位差距甚大,為何還能一起被選用為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又是怎麼來的呢?
筆者最近在研究解析天干地支的古文,無意中發現一個最可能接近十二生肖來歷真相的秘密:生肖確實來源於地支,但卻不是地支出現時生肖同時出現,而是在地支用於表示每天的十二時辰後附會產生。由於當時地支最初的構形本義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湮沒,在地支表示十二時辰後,人們為了記憶或解析天干,根據動物每天的相對活躍時間以及地支最初的字體構形,兩者相互附會而產生的十二生肖。
我們來詳細的看一下:

首先,為啥生肖有十二個,而不是十、十一或者別的數字?原來,十二對於故人來說就是曆法中的核心。古人觀察天象發現,每一年中,月亮的盈虧要循環十二次,所以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

除了月亮,古人還檢測到歲星,即現在我們稱的木星在天空中的運動軌跡,以十二年為一個循環,古人為此創造了一個時間單位——紀。我們的十二生肖,就分別代表了一紀中的十二年。

出於對數字十二的信仰,古人把一天也分成了十二個時辰,採用了十二地支的叫法,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可是,這十二地支的叫法就算是對能讀會寫的現代人來說,也屬於生僻字,更別說在百分之九十多文盲率的古代了。

須知語言就是要拿出來給大家用的,為此充滿智慧的古人也想盡了辦法。古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用人人都知道的動物來對應著下地支,以方便農務勞動人民直接說動物就能對應時間。

  • 十二種動物入選

問題來了,為何最終結果會是這十二種動物入選呢?

1、一部分學者認為,這跟佛教有關

根據漢代的佛教經文記載,佛祖菩薩曾化身為這十二種動物,以鎮守四方,保人界平安。如千手觀音化身為鼠,文殊菩薩化身為兔等等。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情,人們再用動物代替拗口的地支時馬上就想到了它們。

但這個說法卻被證偽,因為在秦朝出土的文物中,已經被證實在當時已經有了十二生肖的存在。

2、更多的學者認同“習性說”

因為這十二種動物在對應的時辰最能展現它們各自的特點。

子時,即23點到1點,老鼠趁著人們睡著跑出來偷東西吃;丑時,即1點到3點時,古代農夫會在這時候挑燈喂草給它們吃;寅時,即3點到5點時,是老虎捕獵的時候……辰時,即7點到9點時容易起霧,古人迷信,認為這是龍在作法……

而十二生肖的排列,也是由於人們慣性思維,從十二地支引用過來的。好了,大家知道

關於十二生肖的排序,民間有各種各樣的傳法,比如:

當年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託老鼠報名,老鼠給忘了,結果貓沒有選上,從此與鼠結下冤家……等等,但是,這並不是真的……

真實的十二生肖排序,可是大有學問。

上古人就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關係。而後,又在十二時辰的啟發下,發明了十二個生肖的排序。那我們詳細來看一下生肖對應的時間。

  • 十二生肖與時間的關係

鼠: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夜間11點至次日凌晨1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故稱“子鼠”。

牛: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凌晨1點至3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

虎: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凌晨3點至5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

兔: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清晨5點至7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稱“卯兔”。

龍: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早晨7點至9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

蛇: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上午9點至11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豔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稱“巳蛇”。

馬: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中午11點至午後1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

羊: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午後1點至3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

猴: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下午3點至5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稱“申猴”。

雞: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下午5點至7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

狗: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傍晚7點至9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稱“戌狗”。

豬: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夜間9點至11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故稱“亥豬”。

  • 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對,就是相應的時間來給排名的。

這裡順道講講天干

中醫上也常講五臟配五行,而這也正是古人的智慧

十天干也對指人的內外

內指: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單為腑,雙為髒。

外指:甲頭、乙肩、丙額、丁齒舌,戊己鼻面,庚筋,辛胸,壬脛、癸足。

當然十二地支也有對配的肝臟

寅為膽,卯為肝,巳為心,午小腸,申大腸,酉為肺,辰戌胃,亥為腎,子為膀胱,醜未為脾

結合五行,行中醫養生之道,祝願大家身體健康,越活越年輕~


陽明悟行學宮


二十生肖是用來說明或對應十二地支狀況的。二十地支原是對十大天干分解的再分解.是上古天文學研究由線性走向經緯的重大轉折。為了使十二地支更好的發揮紀時紀年的作用,便於記憶換算古人選用了十二種相互關聯的動物作為標記。動物選取的標準有兩條:一是地支。所謂地支就是在地面支撐軀體單足的足趾數。也即所選取的動物單足的足趾數必須與地支的奇偶性促持一致。譬如子時為午夜11~01時,前為陽(以0時為界)後為陰,故選取的生肖其前單足趾數必須為為奇,後單足趾數必須為偶,而鼠這種動物恰好滿足這一條件。二是月份的大小。除了上一條件外生肖的大小必須與陽曆月份的大小保持一致。譬如正月大31天,二月小28天所以正月用虎,二月用兔,虎大於兔;十一月小用鼠,十二月大用牛,鼠小牛大。其餘類推,沒有例外。十二生肖都是陸生動物而沒有飛鳥和魚類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活動的主要場所沒有地支,(單足趾數)奇偶性難以辯分,故而古人用常而不取異。從干支,生肖歷可以看出:陰陽即道學依然是其背後的理論支撐!一一詳請參見張暱施《通靈寶鑑》



音形世界


從文獻記載來看,黃帝時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關,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殷商時期發明了甲、乙、丙、丁等十個計算與記載數目的文字,後來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稱為天干,並使之與地支結合運用,如甲子、乙丑等,用於計年、月、日、時。 

相傳以十二種動物取代十二地支,來代表十二個月令,是漢朝東方朔的傑作。有明確記載的是東漢王充所寫《論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種動物的名稱。用十二生肖來計年,也起於東漢。清朝趙翼所著《陔餘從考》也指出這一史實。至於為什麼要選定十二種動物作標誌,最早可能與圖騰有關。古代各部落都選一種特別懼怕或特別喜愛的動物,以其圖案作為本部落標誌。宋代洪巽的《暘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類稿》等對此都作了解釋。另外佛經《大集經》記有十二生肖輪流遊行的故事,但其中無虎而有獅子,因此有人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的,以虎代獅,可能與中原不產獅有關。 

也有人認為,十二生肖首先出現於記時。一晝夜是二十四小時,古代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同時他們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確定十二生肖。

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

凌晨一點至三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

凌晨三點至五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

清晨五點至七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

早晨七點至九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

上午九點至十一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豔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

午後一點至三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

下午三點至五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

下午五點至七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

傍晚七點至九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準備休息了。狗臥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

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於是稱作“亥豬”。

就這樣,一天的時辰和動物搭配就排列了下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後來人們把這種紀時法用於紀年,就出現了十二生肖。 



避風的大樹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早在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徵。

十二生肖可能是根據十二地支定的。

十二地支又稱十二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

一個有害的東西,為何能成為一個屬相呢?還能排第一?

我們細數中國古代常見的六畜(益)和六獸(害),針對莊稼和人。

分別是:

益:牛馬羊雞狗豬

害:鼠虎兔龍蛇猴

按照對列來看。“子”是“初始之態”,排第一個,那麼,對應的“鼠”也就分到了第一里,時辰相應為子夜。





耳根不淨


十二生肖是從二十八星宿中衍生出來的。

二十八星宿屬於中國的“占星術”,是古代天文學家發明的,據考證,距今至少5000年左右。十二生肖最早記錄出現在距今2000年左右漢代。

二十八星宿遍佈一周天,按照方位可以分為:

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每個方位中又包含日月和五行,共七個,每個星宿還有一個“禽獸”的名字,見下面第一個表。

二十八星宿和十二屬相也有對應關係,二十八星宿分佈周天,以值十二個地支,每個地支對應二宿,子午卯酉對應三宿,如下面第二個表。

十二生肖就是在對應的兩個或三個星宿中選取一個簡化的“禽獸”名作為屬相。比如寅對應的是尾火虎和箕水豹,選了尾火虎,簡稱“虎”;再如子對應的是女土蝠、虛日鼠和危月燕,選擇了虛日鼠,簡稱“鼠”……其它的自己對照。

所以說,今年本命年的“你”差點就屬了“蝙蝠”,你知道嗎?




李易軒易經學堂


十二生肖源於何時,今已難於細考。長期以來,不少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十二生肖的產生,有著天文學的背景。在原始時代,先民們體驗著寒暑交替的循環往復。宋代洪皓《松漠紀聞》載:“女真舊絕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紀年,問則曰‘我見青草幾度矣’,蓋以草一青為一歲也。”宋代孟珙《蒙韃備錄》也記:“其俗每草青為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年又有觀天者發現月亮盈虧週期可以用來丈量歲的長短,發現十二次月圓為一歲,這一發現,是初期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視為傳達天意的“天之大數”。天干需地支為伴,日月相對,天地相對,就非“十二”莫屬了。 

  

  子鼠丑牛……戌狗亥豬。天下動物很多,古人為何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 

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闢於醜,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醜屬牛。人生於寅,有生則有殺。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犯屬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巳者,四月之卦,於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羊齧未時之草而茁,故未屬羊。申時,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本者,月出之時,月本坎體,而中含水量太陽金雞之精,故本屬雞。於核中,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另一種說法,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我國至遲從漢代開始,便採用十二地支記錄本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兩面三刀個小時,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凌晨一時到三時,是丑時,牛正在反芻。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遊蕩覓食,最為兇猛。五時到七時,為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忙。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九時到十一時,為巳時,蛇開始活躍起來。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五時到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




方而不圓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關十二生肖的起源,歷代學者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生肖與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傳說時代,《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就是這類說法的反映,學者們認為這裡所說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學者趙翼則認為生肖最早源於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在《陔餘叢考》中說:“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參見清·趙翼《陔餘叢考》)。有的學者甚至持生肖外來說的觀點,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講“ 十二肖象於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於西紀後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 。”認為生肖為中東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其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漢武帝通西域之時。以上觀點見仁見智,作者不敢主觀判斷是非,但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證明,生肖的確起源於中國,是華夏先民動物崇拜、圖騰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學的結晶。

關於十二生肖的記載,現有文獻資料中,以《詩經》為最早。《詩經·小雅·吉日》裡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可見在春秋前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的對應關係已經確立並流傳。 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的竹簡,進一步證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後已存在 。出土竹簡的《日書》甲種有一章標題為《盜者》,其內容為占卜盜者相貌特徵,其中記載 有:“子,鼠也,盜者兌口希須,……醜,牛也,盜者大鼻長頸,……寅,虎也,盜者狀,希須 ,面有黑焉。卯,兔也,盜者大面頭。辰,〔原文脫漏〕盜者男子,青赤色……已,蟲也 ,盜者長而黑蛇目。午,鹿也,盜者長頸小哘,其身不全。……未,馬也,盜者長鬚耳。申,環也,盜者圓面……”

《日書》中所記十二生肖大體近似於現在流行說法。據考證,睡虎地十一號墓下葬於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產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時期。學者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關於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較系統的記載。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說法完全一致的是東漢王充的記載,王充《論衡·物勢》載: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 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已,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動物談到了十一種,唯獨缺了辰龍。該書《言毒篇》說:

“辰為龍,已為蛇。辰、已之位在東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齊了,且與現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屬完全相同,這的確算是古文獻中關於生肖的較早的最完備的記載。。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齊書·五行志》中已經有具體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稱屬某種動物的記載。南朝·陳·詩人沈炯,曾創作了一首十二屬相詩,其言曰: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慄羞芳果,雞砧引清杯。

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

這首十二屬相詩明顯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動物的順序寫成的,說明當時十二生肖已為人們所十分熟悉。

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明確生肖文化的源頭在中國。依據生肖外來說的觀點,生肖是漢代由中東傳入中國,與佛教傳入時間差不多,我們從以上文獻中已證明早在春秋時期我國便有有關生肖的記載(《日書》、《詩經》),說明生肖的產生以及生肖與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漢以前就產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產生於我國本土的一種古老文化。那麼生肖的由來究竟是怎樣的呢?古人為什麼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呢?這個問題歷來受到學者的關注,做出了種種解釋。

部分學者認為生肖起源於原始時代的動物崇拜,中國科技大學張秉倫先生便持這一觀點。他認為在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認識自然能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對與自已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產生一種依賴感(如馬、羊、牛、雞、犬等),對危害自身安全的動物產生一種恐 懼感(如虎、蛇),對一些超過人類的動物器官功能產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覺等),導致產生對動物的崇拜。十二種生肖動物便是人們在動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響下產生的用來紀年、紀月的獸歷。

原始人的動物崇拜還表現在儺舞等原始舞蹈上,儺大約產生於周代前後,大儺儀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獸。驅儺舞蹈選中十二獸,是原始人對動物崇敬心理的表現。大儺儀式上選中的十二獸(或十二神)是為照應一年十二個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驅除四方疫鬼,照應十二個方位的。對十二個方位的照應當然牽涉到十二支,於是與十二生肖掛鉤,在驅儺儀式中的十二屬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場。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獸、十二生肖是一脈相承的,他們共同的來源都是原始動物崇拜。

民族學家劉堯漢先生認為十二生肖與彝族“十二獸”紀日及“十月曆”法有關。居住於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彝族,有以十二獸紀日的歷法,他們以十二種動物紀日,今日為鼠日,明日為牛日,以此類推三輪為一個月,計三十六天,一個月三十六天,一年便為十個月,這就是後來的“十月曆”法。劉堯漢先生認為以十二屬相紀日的十月曆法產生於夏禹時代,(參見劉堯漢著《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文集》)與原始的圖騰崇拜有關,漢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曆法”的影響,彝族十二獸歷後來發展為十二生肖。

講生肖的淵源,必然要將生肖與天干地支聯繫在一起。近代在安陽殷墟出土的我國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干支表,說明在殷商時代干支紀日已嫻熟自如。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漸多樣化,它作為充當時間單位的標號,一方面擴大了,用於紀年;一方面縮小了,用於紀時(一日的十二個時辰)。根據歷史記載及研究證明,生肖是繼“干支紀年法”創立後才出現的 ,十二種動物是對十二地支的一一對應,以動物作地支標誌。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屬的動物,由此以十二種動物用來紀年、紀日和計算每一個人的屬相。從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很久以來有學者發現十二支的古字裡隱含著生肖的信息,他們將十二支與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較,發現十二支的古字形與十二種動物有一些聯繫。細緻觀察可以發現其中確有大同小異之處。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即講到“已”字為蛇的象形,同樣的還有“亥”、“豕”。近人還考證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與生肖字有相近之處,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動物的象形字,由於十二支子醜寅卯容易記混,民間便用十二種動物代替,以動物來借代序數符號,與地支相配,成為紀年的符號系統。雖然以上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細想一下便可以作出判斷,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種動物的象形字,因為前面已經講到十二支在殷商時已嫻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時期才產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倘若在造字之時,地支便與生肖有關的話,生肖豈不是與地支同時產生了嗎 ?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生肖的產生晚於十二地支,但與十二地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生肖是對十二地支的附會,至於選擇了十二種動物作為代替十二地支的符號,又源於古人的動物崇拜心理。



小曾a


感謝您的提問!關於十二生肖是根據什麼定的,有以下幾種說法:

十二時辰

在子時的時候老鼠會出來活動,所以它就在十二生肖第一位;牛習慣夜間吃草,人們會在丑時挑燈喂牛;而到了寅時,老虎會在此時襲擊動物,所以寅屬於老虎;卯時天剛剛亮,兔子出窩吃草,所以有了卯兔。

早上辰時有大霧,人們說這個現象是龍出來活動,所以辰時是龍;溫度上升的巳時,蛇才會出來覓食;午時豔陽高照,馬會奔跑嘶鳴,所以午時屬於馬。人們將未時稱為羊出坡,因為此時羊會出去吃草;到了申時太陽偏西,猴子會悲鳴,於是申時屬於猴子。

五點到七點的酉時,雞會在窩前打轉,所以被稱為酉雞;夜間狗一有動靜就會狂吠,所以這時才排上狗;到了亥時夜深人靜,人們只能聽見一種聲音,那就是豬拱槽,所以最後一個就是豬了。

軒轅皇帝定的十二守衛

漢族民間故事說:當年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託老鼠報名,老鼠給忘了,結果貓沒有選上,從此與鼠結下冤家。大象也來參賽,被老鼠鑽進鼻子,給趕跑了,其餘的動物,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卻竄到牛背上,豬也跟著起鬨,於是老鼠排第一,豬排最後。虎和龍不服,被封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後面。兔子又不服,和龍賽跑,結果排在了龍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氣之下咬了兔子,為此被罰在了倒數第二。蛇、馬、羊、猴、雞也經過一番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後形成了現在十二生肖的順序。

動物的腳趾

按動物足趾的奇偶參差排定的。動物的前後左右足趾數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獨是前足四,後足五,奇偶同體,物以稀為貴,就排在第一,其後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龍,五趾(奇);蛇,無趾(同偶);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雞,四趾(偶);狗,五趾(奇);豬,四趾(偶)。

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碼字遊戲館


史記.律書,詳細記載了十二生肖是怎麼來的。不周風在西北方,主管殺生的事。東壁宿在不周風以東,主持開闢生氣使往東行,到達營室。營室,主管胎育陽氣並把它產生出來。再向東到達危宿。危,就是垝的意思,是說陽氣的垝,所以稱為危。以上星宿與十月相對應,於十二律與應鐘相對應。應鐘,就是陽氣的反應,陽氣這時還不主事。於十二子與亥相對應。亥,就是該的意思。是說陽氣藏在它下面,所以是它成了陽氣出現的隔核(按:同該)。

廣莫風在北方。廣莫,是說陽氣在下,陰氣沒有陽氣廣大,所以說是廣莫。廣莫風以東到虛宿。虛的意思,是指能實能虛,是說陽氣冬季則蘊藏於空虛之中,到冬至日就會有一分陰氣下藏,一分陽氣上升發散出來,所以稱虛。再向東到達須女宿。須女(按:同如),是說萬物的位置發生變動,陰氣陽氣沒有分離開,尚且互相胥如的意思,所以稱為須女。月份與十一月相對應,律與黃鐘相對應。黃鐘的意思是陽氣踵隨黃泉而出。於十二子與子相對應。子就是滋長的滋字;滋,是說萬物滋長於下面。於十母與壬癸相對應。壬就是任,是說陽氣負擔著在下面養育萬物的重任。癸就是揆,說萬物可以揆度,所以稱為癸。向東到牽牛宿。牽牛的意思是說陽氣牽引萬物而出。牛就是冒,是說地雖凍,能冒出地面生長出來。牛又指耕耘種植萬物的意思。再向東到建星。建星,就是建立起諸有生命之物的意思。與十二月相對應,十二律與大呂相對應。大呂的意思是。十二子與醜相對應。

  條風在東北方,主管萬物的產生和出現。條風意思是說條治萬物而使它們產生出來,所以稱為條風。條風向南到箕宿。箕就是萬物的根柢,所以稱為箕。與正月對應,律與泰蔟相對應。泰蔟,是說萬物蔟擁而生的意思,所以稱為泰蔟。於十二子與寅相對應。寅是說萬物初生如蚯螾(蚓)之行螾然彎曲的樣子,所以稱為寅。向南到達尾宿,尾是說萬物初生象尾巴一樣彎曲。向南到達心宿,心是說萬物初生都有象花(華)一般的頂心。再向南到房宿。房,是指為萬物的門戶,到門前就要出來了。

  明庶風在東方。明庶的意思是,表明眾物全都出土萌發出來了。與二月相應,律與夾鐘相對應。夾鍾,是說陰陽相夾,廁(側)身於中的意思。十二子與卯相對應。卯就是茂,是說萬物生長茂盛。於十母與甲乙相對應。甲,是說萬物衝破符(按:同莩)甲萌發出來;乙,是說萬物生長時軋軋乙乙艱難而頑強的樣子。向南到達氐宿。氐的意思是說萬物都已抵達、來到的意思。向南到達亢宿。亢的意思,是說萬物漸漸長高了。再向南到角宿。角的意思是說萬物都已有了枝叉就象角一樣。十二月中與三月相對應,律中與姑洗相對應。姑洗的意思是說萬物初生,顏色光鮮如洗。於十二子與辰相對應。辰,是說萬物都已蠕動起來。

  清明風在東南方,主管吹動萬物向西發展。先到達軫宿。軫,是說萬物生長得殷殷軫軫,更加盛大了。向西到達翼宿。翼,是說萬物都已長大,如同有了羽翼。以上兩宿為四月宿,於律為中呂。中呂的意思是說萬物全都向西旅行。於十二子為巳。巳的意思是說陽氣已盡了。向西到達七星。七星,是由於陽數成於七,所以稱為七星。向西到張宿。張,是說萬物都已張大。再向西到注宿。注,是說萬物開始衰落,陽氣下注,所以稱為注。以上三宿為五月宿,於律為蕤賓。蕤賓的意思,是說陰氣幼小,所以稱為蕤;衰落的陽氣已不主事,所以稱為賓。

  景風在南方。景,是說陽氣之道已竟(盡),所以稱為景風。於十二子為午。午,就是陰陽交午的意思,所以稱為午。於十母為丙丁。丙,是說陽道彪炳明著,所以稱丙;丁,是說萬物已長成丁壯,所以稱丁。向西到弧宿。弧的意思,是說萬物鶩落,很快就要死亡了。向西到狼宿。狼,是說萬物都可度量,量斷萬物,所以稱狼。

  涼風在西南方,主宰地。地,就是沉奪萬物之氣的意思。與六月相應,律屬林鐘。林鐘,是說萬物走向死亡的氣象懍然恐懼的樣子。於十二子為未。未與味同音,是說萬物都已長成,有滋有味了。向北是罰宿。罰,是說萬物氣勢已奪,可以斬伐了。向北是參宿。參是說萬物都可參驗,所以稱參。以上兩宿屬七月,律屬夷則。夷則,是說陰氣賊害萬物的意思。於十二子為申。申,是說陰氣主事,一再賊害萬物,所以名為申。向北是濁宿。濁,與觸音相近,是說萬物都觸陰氣而死,所以名為濁。向北是留宿。留,是說陽氣稽留沒有去盡,所以名為留。以上兩宿為八月宿,於律屬南呂。南呂,是說陽氣旅行入於藏所,就要被收藏起來了。於十二子屬於酉。酉,就是萬物已經成熟,所以名為酉。

  閶闔風在西方。閶,就是倡導;闔,就是閉藏。是說陽氣倡導萬物,闔藏於黃泉之下。於十母為庚辛。庚,是說陰氣變更萬物,所以稱為庚;辛,是說萬物生存艱辛,所以稱為辛。向北是胃宿。胃,是說陽氣被收藏,都偎偎然縮聚起來。向北是婁宿。婁,就是呼喚萬物而且要拽拉使入於內的意思。向北是奎宿。奎,主管以毒螫殺萬物,舉而收藏起來。以上三宿為九月宿,律屬無射。無射,是說陰氣正盛,主宰事物,陽氣隱藏無所餘,所以稱為無射。於十二子屬戌。戌,是說萬物全都滅亡了,所以稱為戌。


千里雲城


來源於28宿,每方7宿,隔位相取第2、4、6宿,四方共十二宿。以應黃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