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中,朱棣為什麼要奪取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呢?

​ ​朱棣為什麼會奪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 ​首先是個人的性格原因,明朝的開國君主朱元璋雄才大略,而他的優良基因也有一部分被燕王朱棣繼承了,朱元璋也覺得諸子之中燕王朱棣是與他最像的,當然後來的人生際遇也證明了這點。

靖難之役中,朱棣為什麼要奪取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呢?

朱元璋

​其次是太子朱標的去世給了朱棣很大的希望,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因病去世,除了給朱元璋帶來無盡悲痛之外,也給朱元璋帶來一個絕世難題,那就是皇位到底由誰來繼承?

​ ​朱元璋雖然不是名門望族出身,可是骨子裡對長幼尊卑其實非常在意,本來他確立長子朱標為繼承人就是想推行“嫡長子繼承製”,而且朱標為人性格溫和,深得朝中文武大臣們的愛戴,奈何天不從人願,朱元璋沒想到自己一生順遂到了老年時竟然白髮人送黑髮人。

靖難之役中,朱棣為什麼要奪取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呢?

朱棣

​ ​朱標的去世雖然看起來滿朝文武盡皆哀傷,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心中竊喜的,朱棣可能也有這份竊喜,畢竟在他看來,正值壯年的自己是皇位繼承人最好的選擇之一。

​ ​朱元璋可能曾經也考慮過燕王朱棣,但是尊崇理教的他也沒想出個名目來安排朱棣,因為無論從立嫡還是立長上來說都輪不到朱棣,至於立賢,那就是個紛爭的禍端,英明如朱元璋又怎麼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靖難之役中,朱棣為什麼要奪取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呢?

朱允炆

​ ​他選擇了繼續立嫡,選擇嫡子的嫡子也就是皇長孫來繼承皇位,於是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而推動希望的朱棣則被安置在北邊的元大都。

​ ​最後就是朱元璋為了朱允炆更好的駕馭手下群臣,他將一些功勳老臣能賜死的都賜死,能滅族的都滅族,李善長、胡惟庸、藍玉等被賜予丹書鐵券的臣子一個個被賜死夷族,曾經他想將一支剃除了荊棘的木棒給朱標,可到朱允炆時,木棒已經變成了小木棍,再也不復攻擊力了。

靖難之役中,朱棣為什麼要奪取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呢?

胡惟庸

​ ​而朱允炆也堪稱是削藩失敗的典型了,雖然有一大批文臣為他謀劃,但是西漢“推恩令”這麼經典的招式不用,不與年長的藩王拼自己的年齡優勢,非要以己之短攻敵之長,而且明明有直接殺朱棣的機會卻不用,更是將燕王的三個兒子放了回去。

靖難之役中,朱棣為什麼要奪取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呢?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 ​ ​各種錯招頻出,連朱棣都被這種神操作驚呆了,朱棣覺得這是“天予不取必受災殃”,於是朱棣便起兵造反了,只是為了好聽,取名“靖難”,其本意與“清君側誅晁錯”沒什麼區別,都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