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據《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但“歷史倪說”認為,史書對呂太后之評價言過其實,以其所作所為而論,雖手握漢家天下而女主稱制,但仍不失為一個小女人。


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呂后

“歷史倪說”認為,高祖在,呂后彰顯佐助之能;高祖崩,呂太后傾心私人恩怨,毫無雄視天下之能,僅以其所作所為便可知:依靠高祖誅殺異姓諸侯王,為太后只顧洩私憤,王諸呂雖成卻不堪一擊。

一、誅殺異姓諸侯王,但背後站著劉邦

為了表彰將軍們南征北戰定鼎天下之功,漢高祖劉邦定封賞了七個異姓王,即韓王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韓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呂后得劉邦授意清理異姓諸侯王,不但誅殺楚王韓信、梁王彭越,而且逼反淮南王黥布,震懾燕王盧綰。但是隨著漢高祖劉邦駕崩,功臣清洗戛然而止,即便是呂后稱制之時。

1、誅殺楚王韓信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劉邦得此良機,便有意趁機除掉韓信,但又深知韓信之才,貿然行動反而會適得其反,便“以陳平計,天子巡狩會諸侯”於雲夢,“實欲襲信”。

雖然楚王韓信不瞭解劉邦會諸侯於雲夢的真是目的,但其卻“欲發兵反”,又考慮到自己無罪,趁天子巡視諸侯至雲夢,“欲謁上”。韓信與劉邦共事多年,深知劉邦的為人,便十分擔心謁見時被擒。

其實,韓信之所以搖擺不定,皆因其收留了前來投奔的“項羽亡將鍾離眛”。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漢王怨眛,聞其在楚,詔楚捕眛”。


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楚王韓信

當楚王韓信左右危難之際,有人便建議誅殺鍾離眛以向劉邦表示忠心。韓信將漢高祖劉邦會諸侯於雲夢之事告知鍾離眛。鍾離眛立刻明白韓信之意,認為劉邦來者不善,有誅殺韓信之心,並坦言“漢所以不擊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

最終鍾離眛含恨自殺。韓信攜鍾離眛的頭顱謁見劉邦,結果被事先安排的武士當即捆綁。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後悔不已,任其大發感慨,“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

後來,楚王韓信雖然被赦免,但被帶回洛陽,且貶為淮陰侯。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淮陰侯韓信深知漢高祖劉邦“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雖然時間不斷流逝,但淮陰侯韓信對漢高祖劉邦的怨恨並未淡去,反而愈演愈烈。後來,陳豨赴鉅鹿上任,向韓信辭行,臨別之際韓信“挈其手,闢左右與之步於庭”,鼓動陳豨叛亂,並表示可以“從中起”,從而“天下可圖”。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漢十年,陳豨果反”。當漢高祖劉邦“自將而往”時,“信病不從”,與此同時,“陰使人至豨所”。

果然,韓信暗中幫助陳豨,“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當韓信“部署已定,待豨報”,恰好被“舍人弟”告發。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之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

呂后“欲召”韓信入宮,但“恐其黨不就”,與蕭何商討解決辦法,以蕭何之計“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傳韓信,令其與群臣前來慶賀。


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呂后與蕭何商討對付韓信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遂夷信三族”。可憐一代名將韓信戰場叱吒風雲,如魚得水,卻死於呂后之手。


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呂后誅殺韓信

2、解決梁王彭越

據《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記載,漢十年,“陳豨反代地,高帝自往擊,至邯鄲,徵兵梁王”,令梁王彭越帶兵前來平叛。梁王彭越“稱病,使將將兵詣邯鄲”。

梁王彭越未親自率軍而來,令“高帝怒,使人讓梁王”令劉邦非常很生氣,即派人前去申斥。彭越被劉邦的使者申斥後,便打算親自赴漢營像漢高祖劉邦謝罪。據《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記載,部將扈輒為梁王彭越做了一番分析,欲勸“發兵反”,其理由為“王始不往,見讓而往,往則為禽矣”。


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梁王彭越與扈輒商討對策

扈輒的意見未被梁王彭越採納。梁王彭越繼續稱病,未曾想卻東窗事發。據《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記載,“梁王怒其太僕,欲斬之”。誰曾想,太僕竟然逃脫,“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


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梁王彭越

或許是淮陰侯韓信與與梁王彭越命不得容於漢高祖劉邦,他們東窗事發竟然均因府中小人物告發。

據《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記載,漢高祖劉邦“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捕梁王,囚之雒陽”。經過一番審理,彭越謀反罪證確鑿,依法上報,但念及其戰功,隨即被劉邦赦免,廢為“庶人”,流放到蜀地青衣縣。

至此若說彭越雖遭流放,但可活命卻為時尚早。據《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記載,“西至鄭,逢呂后從長安來,欲之雒陽,道見彭王”。彭越以為遇到了救星,“為呂后泣涕,自言無罪”,希望能夠准予放歸故里昌邑。

經過一番盤算,呂后“許諾,與俱東至雒陽”。彭越天真,呂后陰毒,非但不幫助彭越說情,反而以“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勸說劉邦,“不如遂誅之”。

據《史記·魏豹彭越列傳》記載,“呂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復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國除”。一代梟雄彭越本可活命,卻因偶遇呂后而身死族滅。

3、逼反淮南王黥布

呂后誅殺淮陰侯韓信令淮南王黥布從此惶恐不已。不久,梁王彭越因呂后而被誅殺的消息傳來,淮南王黥布猶如五雷轟頂。

呂后誅殺梁王彭越之後並未收手,而是將其剁成肉醬,“遍賜諸侯”,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呂后的所作所為,確實起到了敲山震虎的功效。據《史記·黥布列傳》記載,“漢誅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至淮南,淮南王方獵,見醢,因大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淮南王黥布被震懾,憂心忡忡

4、震懾燕王盧綰

漢高祖劉邦解決淮南王黥布和陳豨叛亂之後,無意間獲知燕王盧綰有二心。據《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記載,漢十二年,“東擊黥布,豨常將兵居代,漢使樊噲擊斬豨。其裨將降,言燕王綰使範齊通計謀於豨所。”

劉邦獲息,便“使使召盧綰”。燕王盧綰以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血淋淋的事實為前車之鑑,便“稱病”不往。


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異性諸侯王連續被殺,燕王盧綰憂心忡忡

盧綰公然違抗聖旨,若換了一般諸侯王,必遭大兵壓境,但“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據《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記載,“上又使闢陽侯審食其、御史大夫趙堯往迎燕王,因驗問左右”。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漢高祖劉邦愈發寬容,反而令盧綰“愈恐”,進而“閉匿”。燕王盧綰之所以舉動異常,與使臣之一闢陽侯審食其到來有直接關係。眾所周知,闢陽侯審食其是呂后的親信,燕王盧綰擔心將步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後塵。

其實,燕王盧綰非常清楚,“非劉氏而王”,僅剩下燕國和長沙國,且漢“族淮陰”、“誅彭越”,“皆呂后計”。當此“今上病,屬任呂后”之際,“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燕王盧綰憂心忡忡,且曾向其近臣言及。


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燕王盧綰憂心呂后誅殺異性諸侯王

接下來,盧綰繼續稱病不見使臣,左右近臣“皆亡匿”,而且其言及近臣說的話也傳至闢陽侯審食其。審食其將此事報告了漢高祖劉邦。據《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記載,漢高祖劉邦“又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張勝亡在匈奴,為燕使”,便斷定燕王盧綰已經背叛漢廷。

由以上記載不難看出,燕王盧綰因恐懼而造成手足無措,但難以構成反叛事實。“歷史倪說”認為,燕王盧綰對漢高祖劉邦有超越親情的友情,之所以稱病不奉召,源於對呂后的忌憚,從其“悉將其宮人家屬騎數千居長城下,侯伺,幸上病癒,自入謝”便可知。

二、一朝得勢只顧洩私憤

1、據《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

劉盈為人仁弱,與劉邦南征北戰,歷經腥風血雨的草莽性格相比,劉盈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較低,常欲廢掉他,而改立類己的趙王如意。據《史記·外戚世家》記載,“及晚節色衰愛弛,而戚夫人有寵,其子如意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由此可見,趙王如意之母戚夫人深得劉邦寵愛,時常陪伴左右,估計沒少吹枕邊風。


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戚夫人時刻陪伴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去世,太子劉盈即位,史稱漢惠帝。呂太后便肆無忌憚地著手報仇雪恨。據《史記·外戚世家》記載,“及高祖崩,呂后夷戚氏,誅趙王,而高祖後宮唯獨無寵疏遠者得無恙”。

其實,漢高祖劉邦數次廢太子劉盈不成,便擔心有朝一日呂后對趙王如意不利,為趙王如意高規格配備了強相周昌,便是其有意為之。因為呂后、太子劉盈及群臣對周昌不僅敬仰,而且忌憚。

據《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呂太后“召趙王”,“使者三反”,以至於趙相建平侯周昌直接跟來使挑明“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並誅之”,因此“不敢遣王”。

呂太后召趙王不得,憤恨之餘便變換策略,先“召趙相”至長安,“乃使人復召趙王”。據《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漢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與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


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呂太后屢召趙王如意

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呂太后趁漢惠帝“晨出射”,將“不能蚤起”的趙王如意鴆殺。解決趙王如意之後,呂太后立即派人收拾戚夫人,據《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

至此,呂太后報仇洩私憤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竟然“召孝惠帝觀人彘”,從此漢惠帝“因病,歲餘不能起”。

據《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漢惠帝派人對呂太后表示,“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因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

自此漢朝進入呂太后專政時期。

三、手握漢家天下,苦心呂氏,一朝昇天轟然倒塌

呂太后畢竟是個女人,在其將兒子漢惠帝劉盈變成傀儡皇帝之後,便獨專朝政而稱制,從而一心營造呂氏天下。

據《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呂后兄二人,皆為將”,諸呂雖然很早即隨漢高祖劉邦南征北戰,但資質均屬一般,雖有鞍前馬後的辛勞,並無立下赫赫戰功。

呂太后稱制,便有意“貴外家”,進而“王諸呂以為輔”,但礙於“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盟誓。當呂太后為“王諸呂”之事徵詢右丞相王陵時,王陵以違背高祖盟約為由表示反對,但左丞相陳平和絳侯周勃卻認為而今呂太后稱制,可以不遵守高祖盟誓。

從此,呂太后便毫無顧忌地開始封諸呂子弟為王侯,據《漢書·高後紀》記載,呂太后臨朝稱制,“立兄子呂臺、產、祿、臺子通四人為王,封諸呂六人為列侯”。

據《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臨終前,呂太后對呂氏做了安排,“令趙王呂祿為上將軍,軍北軍;呂王產居南軍”,同時告誡呂祿、呂產“高帝已定天下,與大臣約,曰‘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呂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


呂后就是一個小女人,歷史對她評價過高

功臣設計除諸呂

但呂太后去世不久,諸呂便選擇主動出擊。據《漢書·高後紀》記載,“上將軍祿、相國產顓兵秉政,自知背高皇帝約,恐為大臣、諸侯王所誅,因謀作亂”。獲悉諸呂欲為亂,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用計奪取了呂氏軍權,“逐產,殺之郎中府吏廁中”,並“遂遣人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辛酉,捕斬呂祿,而笞殺呂嬃。使人誅燕王呂通,而廢魯王偃”。

“歷史倪說”參考以下資料:

1、《史記·呂太后本紀》

2、《史記·外戚世家》

3、《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4、《史記·黥布列傳》

5、《史記·淮陰侯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