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本質是什麼?

永動機45


這是一個很經典的科學問題。

我對時間本質的思考也逐步深入。

人們對時間的認識基本分為哲學,神學,物理學,數學派。

哲學中,時間又被唯物與唯心隔離開來。

有人認為時間是人意識發明出的東西,時間並不存在,他只是人腦抽象的產物。

有人認為時間是客觀存在的,這也是物理學普遍認可的觀點。

你可以認為時間是人發明的,也可以認為時間是客觀存在的。

其實這兩者的本質是一樣的。

不管是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觀,都不可否認時間是對變化的度量,世界總是在變化,我想這一點不可否認,這是普遍性規律。

事物的變化如果需要量化,那麼我們為了方便就可以發明一個詞專門量化這種普遍性的規律。如果你認為時間是發明的,但是你不會否定變化是客觀存在的。

什麼是客觀存在?

如果你只認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比如由只由元素構成的物體。那麼你就會認為時間是非客觀的,因為時間是物質變化的一種抽象。

如果你認為幸福、痛苦、經濟、歷史等等.....這種非物質事物是客觀存在的,那麼你就會認為時間也是客觀存在的。

我可以質問你:力是客觀存在的,還是人發明的?

其實力這個詞是發明的,但是力的本質是物質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普遍性規律,而力只是把這種普遍性規律概括成一個名詞而已。

如果你非要把力和相互作用分開看待,那就會認為力是人發明的。

時間也一樣,時間這個詞的意思就是代表事物的變化。

如果我們沒有時間,該如何具體量化變化呢?

如果我們都是最原始的人,看到日出日落,水滴石穿,四季輪迴的變化現象只會憑感覺說:應該再過一會太陽落山。

如果將變化換成時間來度量,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再過3個小時,太陽就落山了。

時間這種東西,從人類有抽象思維那一刻,就自動將其與變化視為一體。

時間的本質也就是宇宙萬物變化的體現。


科學認識論




因為宇就是指空間,宙就是指時間,所以時間是宇宙的存在形式之一。

時間的本質,是物質運動快慢的度量。它不依人的意志而改變,人類只是給時間規定了一個單位,這個單位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我們規定了一天24小時,每小時60分,每分鐘60秒。19世紀末,我們將一個平太陽日的1/86400作為1秒。由此我們也知道了一年的時間是人365天5小時48分46秒。甚至距離都和它有關,例如光年。

為了更精確的度量時間,1967年,國際定義:銫原子躍遷震盪9192631770次為一秒。這個時間精度已經達到1×10^-13。



我們就用這個單位來度量世界和宇宙間,所有物質變化的快慢。說到底,這個時間單位開始是用地球自轉的速度定義的。

如果有外星人,他們會用他們自己的時間單位來度量物質變化的快慢。沒有人類,時間照常存在,因為我們人類,也是時間的產物。


仰望星空


實際上,我們並不知道時間到底是什麼?

直接定義法

如果我們試著去直接定義時間,實際上,我們根本無法定的出來。如果有人能做到,那很可能就是偽科學。

測量定義法

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就啥也不能做了。因為對於科學,尤其是物理學來說,我們還有一個祖傳的辦法。這是牛頓老爺子傳下來的,他有個牛頓的烈焰激光劍理論,說的就是:

所有不能進行實驗和觀測的東西都是不值得辯論的。

這個理論告訴我們,現在物理學的描述語言是數學,所以研究對象必須是可以被測量的,這也是為什麼國際7大單位制度每次一變更,科學家們都要重點關注一下的原因。

所以,既然無法直接定義時間,那我們可以測試去用測量的方法定義。

如何測量定義?

其實古人就做麼做了,比如:太陽從升起到下一次升起之前,就是一天。月亮繞地球一圈,就是一個月。我們會發現,測量時間可以採用“週期性變化”的方式。我們目前用的表,其實靠的就是週期性的振動計時。

所以,以目前的科學認知來看,時間是週期性的變化。


鍾銘聊科學


我回答過嗎?沒有,好吧。

我認為時間確確是並不存在的一種東西,它只是我們觀察和研究世界的一箇中間參考量而已,就像代數中的可約去參數一樣。譬如,我們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我們需要的是讓我們的心臟、大腦等器官有節律地、輕鬆地、不受干擾和刺激地運轉一定的循環次數,我們需要的不是時間這個抽象的東西(有睡眠問題的人都懂睡眠時間是浮雲,有質量的睡眠才是關鍵)。

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時間的基本定義:我們所熟知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它們是多長呢?他們分別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一個春夏秋冬,月球繞地球一圈一個陰晴圓缺,以及地球自轉一圈一個晝夜更替(科學上嚴格的計量標準,關於迴歸年、恆星年、太陽日、恆星日等等基本知識請自行腦補)。物理學的基本單位——秒,最初定義為一太陽日的86,400分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對時間基準越來越精密的要求,秒的定義被改為“自曆書時1900年1月1日12時起算的迴歸年的31,556,925.9747分之一。”,以及“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階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週期的持續時間。” 這些定義對秒的長短來說是一致的,只是計量的方式越來越方便、精確和穩定。

不論哪一種方式來計量時間,我們都可以發現,時間都是以週期性運動的物體的週期計數作為基準的——也就是說,時間是用運動來計量的!而反過來我們研究物體的運動時,不論速度還是加速度,還是週期,都要用到時間,實際就是在用一種基準運動去研究度量另一種運動,時間作為一個物理量,其實不過是一種中介參數而已(譬如經過一系列精密的計算發現某顆類地行星的公轉週期是兩年,我們在與生活在其上的文明溝通的時候談到說你們的星球繞你們的恆星公轉的週期是兩年,對方可能一臉懵逼地問,“年是什麼東東”,我們怎麼給他解釋呢?最簡單的說,就是咱們的星球繞我們的恆星每轉兩圈,你們整好繞你們的恆星轉一圈,完全不用提時間的概念)!這充分說明時間和空間以及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他們都是相對的。

雖然時間只是人類意識概念化的產物,但是普通人通常會將它具象化和本體化,這是難免的。不信你問問一個小孩子時間是什麼,一定會得到非常具象的回答,小朋友的思維是最最自然感性的。

具有神一樣思考力的牛頓終其一生都沒有思考清楚時間和空間的問題,他的理論構建在絕對時空觀的基礎之上,但是牛頓自己清楚滴認識到絕對時空觀是站不住腳的,這在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有所提及,但他無法解決。愛因斯坦比牛頓走得更遠一些,因為他一開始就堅定地認定根本就沒有絕對的時間與空間,這就像中學生做證明題,結論已經告訴你,你只要絞盡腦汁證明它為啥是對的就可以了,愛因斯坦就是這樣做的!不信您可以看看他寫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雖然我很熱愛物理,也花了很多的精力試圖去完全地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但廣義相對論我還是無法理解。

補充一點:關於時間和空間,牛頓曾經有非常深刻的定義:空間是處所的延續,時間是事件先後的延續。延續即連續,和高等數學中函數的連續基本是一個意思。不過我真的覺得處所的延續和事件發生先後的延續可以歸併為一種延續,即時間和空間其實是一個整體,根本就不分彼此。數學是描述整個宇宙的語言,數學只需要一個連續,為什麼宇宙卻需要兩個呢?


dsqs


時間的本質是物質的運動。



時間無論用何種計量器去計量,日晷、沙漏、渾天儀、鐘錶、電子錶、秒錶……本質上都是測量物質的運動。

時間是個文學用語,在人的角度來看,更著重於人對時間流逝的體驗和感受。但若追究本質,就會進入哲學範疇和科學領域。

物質是時間的本體,時間是物質的屬性。時間不能獨立於物質之外存在,人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是因為物質無時不刻都在運動(包括你自身);或者說即使沒有你的存在,時間仍然在流逝,那是因為你只是物質之一,世界整體物質一直都在運動。

要理解這個概念,要先了解物質運動的相對性和絕對性。

比如,我們常說的靜止的物體,是相對的靜止。一塊石頭看起來並沒有在做運動,但是宏觀上它在跟隨著整個地球在做繞日運動,跟著整個太陽系在做繞銀河系運動;微觀上,量子層面,每時每刻都有原子外逸或加入,地球引力、磁場、風力、太陽熱輻射……一切的場能都無時不刻在影響著物質的量子變化。因此無論是石頭還是大山還是堅硬的金屬,都在做著相對的運動,變化就是時間軌跡,只不過衡量尺度量級跨越很大,從微秒到光年,一切都是物質運動的軌跡。


如果還不能理解,那麼從運動的絕對性來逆向倒推。物質運動絕對靜止狀態下,時間就會停止。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科幻電影場面,在物體運動過程中突然給它定格,時間就停止了。

絕對零度的概念就是理論上的物質運動絕對靜止,沒有任何的動能和勢能,也就無法產生任何能量交換。在絕對零度的狀態下,時間也是停止的。絕對零度之所以只是理論上的概念,因為目前還沒有驗證過絕對零度狀態下的物質存在,目前可測的物質都處在運動狀態中。


姝子


人類對於時間的理解非常模糊,從任何角度出發都無法給出一個精確的定義。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時間更是從未被看做某種實質存在的東西。

即便是《相對論》中的“閔可夫斯基四維空間”理論,也僅僅只是將時間描述為一個能夠反映和測量物體在三維座標軸“x、y、z”中運動的另一個座標軸“t”。



在《狹義相對論》裡,愛因斯坦在“經典力學中的空間和時間”一節中,對時間作出了這樣的描述:

我們必須補充一個關於時間的定義,藉助這個定義,時間值在本質上可以看做是可觀測的量,既測量的結果。

意思不言而喻:在牛頓體系中,時間僅僅只是一個“值”,一個對“運動”進行測量之後,所得出的關鍵值。

注意:本文所指的“運動”不能狹隘地理解成物體的位移,也包括物體狀態的變化,例如能量轉化、熱能輻射、原子衰變等等。

同樣在《狹義相對論》裡,愛因斯坦又在“相對性的同時性”一節中,對時間作了如下描述:

相對於路基同時發生的事件,相對於火車並不同時,反之亦然。每一個參考系都有自己的特殊時間,除非我們能夠明確表述關於時間的相對參考系,否則這一事件對時間的陳述就沒有任何意義。

可見無論曾經的牛頓體系,亦或是今天的相對論體系,均認為時間本質上只是“記錄物體運動過程的一種可量化的軌跡”而已;而“時間”或者“time”這類詞語,則是用來稱呼這一軌跡的專用詞彙。



也就是說,從科學的角度而言,時間並非某種實際存在的物質或能量。一旦宇宙中所有的運動全部停止了,時間這一概念也就不復存在了。

反過來說,由於宇宙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運動,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這些運動,“時間”這一概念也就應運而生了。

並且“運動”處於不同參考系下時,其軌跡也會有所不同,當同一運動在兩個參考系下的軌跡差異過大時,就會直接影響到人類對於時間的測量結果。

舉個例子來說明:



我們假設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在她們30歲時,姐姐去了太空,妹妹留在地球。

當妹妹長到了50歲時,姐姐由於引力場不同而處於另一個參考系裡,“成長”這一運動軌跡相對於地球而言也不同了,因而只長到了40歲。

此時姐姐回到了地球,妹妹會使用地球參考系的時間來進行衡量,認為姐姐在20年裡只長了十歲;而姐姐會使用太空參考系的時間來進行衡量,認為妹妹在10年裡長了二十歲。

同樣的一件事情,由於姐姐和妹妹各自處於不同參考系下,因而對於時間的測量結果也就完全變了。

顯而易見的是,像這樣來敘述這件事情十分麻煩,並且很難理解,所以我們通常傾向於用一種更簡單的方式來敘述:太空中的時間流速變慢了。

看,其實這件事本質上是兩個參考系下的“運動軌跡”不同,可是一旦引入時間的概念,敘述和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了。

從科學的角度而言,這就是時間的本質,也是“時間”這一概念所存在的使命。


科學矩陣


相對論誕生至今已有百年.一直倍受人們的關注,一方面是因為它在各個領域中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是由於它自身所引起的爭議頗多。由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假設:即相對性原理及“光速不變”假設,所導致的一系列似是而非的結果(稱為“佯謬 ),從它誕生起就一直引起了人們廣泛的爭論。

其中最著名的有時鐘佯謬、潛水艇佯謬、哥德爾佯謬等。

相對論誕生之後,人們逐漸認識到不僅時間的測量有問題,空間的測量也存在問題。一根尺在不同的地方,長度是否一樣,尺子在移動過程中長度會不會改變,都成了需要深思的問題。

在人們的日常觀念中,認為“同時”是絕對的,兩個事件是否同時發生,具有絕對意義。“同時”的相對性,與人們的日常觀念大不相同,很難被接受。為什麼我們通常感覺不到“同時”的相對性呢?那是因為,這種相對性只有在接近光速(每秒30萬公里)運動時,才會明顯表現出來。我們通常接觸的汽車、飛機甚至火箭,運動速度都太小了,感覺不出這點差異。

由於同時的相對性,高速運動的尺,會在運動方向上縮短。高速運動的鐘。與一系列靜置的鐘(已校準同步)相比會變慢。理解“同時”的相對性,是弄懂相對論的關鍵。

尺縮鐘慢效應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運動的尺縮短是相對的,是一種時空效應,發生這種效應時,構成尺的原子結構和原子內部的電荷分佈都不會發生任何變化。相對論認為,運動尺的收縮是相對的,兩個作相對運動的剛尺,都會認為對方縮短,這是“同時”相對性的結果,與絕對空間沒有關係。相對論認為根本不存在絕對空間。

運動時鐘變慢也是相對的。兩列平行放置、相對運動的鐘,讓對方的一個鐘依次與自己的一系列鍾比較,都會認為對方的(相對於自己運動的)鍾變慢。這個效應已經被實驗證實。

時間膨脹

時間膨脹

時間膨脹是相對論效應的一個特別引人注意的例證,它是首先在宇宙射線中觀測到的。我們注意到,在相對論中,空間和時間的尺度隨著觀察者速度的改變而改變。例如,假定我們測量正向著我們運動的一隻時鐘所表明的時間,我們就會發現它要比另一隻同我們相對靜止的正常走時的時鐘走得慢些。另一方面,假定我們也以這隻運動時鐘的速度和它一同運動,它的走時又回到十分正常。我們不會見到普通時鐘以光速向我們飛來,但是放射性衰變就像時鐘,這是因為放射性物質包含著一個完全確定的時間標尺,也就是它的半衰期。當我們對向我們飛來的宇宙射線M作測量時,發現它的半衰期要比在實驗室中測出的22微秒長很多。在這個意義上,從我們觀察者的觀點來看,M內部的時鐘確實是走得慢些。時間進程拉長了,就是說時間膨脹了。

六層樓上的時間(一)

六層樓上的時鐘(離地面約22米),每秒比地面上的時鐘快一千萬億分之二點四秒。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指出:在非慣性座標系中,運動物體在中心物體的引力場中運動時,對於同一經歷過程,在運動物體上測得的時間間隔,要比在中心物體上的測定值大。偏大的數值約為

,g為重力加速度,m為引力中心體(如地球)的質量,r為中心體半徑。

這就是說,在運動物體上測定的時間,除與運動速度有關外,還與其相對於地心的距離有關。這種情況表明,高處的時鐘比低處的時鐘要走得快。

根據相對論計算。位於地球表面不同高度處的原子鐘,由相對論效應造成的時差修正為:1.09×10-16秒/米(海撥),即每升高一百米,時鐘要快百萬億分之一秒。

照這樣計算,二十二米高的六層樓上的時鐘,每秒比地面上的時鐘快一千萬億分之二點四秒。

而放在珠穆朗瑪峰頂上的時鐘。每秒要比地面上的時鐘快一萬億分之一秒。

在原子鐘出現之前,要測量出如此短暫的時間是不可能的。只有利用原子鐘,人們才能夠用現代實驗方法驗證它的正確性。

靈遁者:時間的定義

時間,空間和物質是一體的,它們共同構成時空。時空是能量的時空,是運動的時空。從開始,時間就不能從運動變化中脫離出來,也就是時間不能從時空中單獨脫離出來說明。

任何脫離時空,脫離運動的時間描述都是片面的。瞭解時間的本質,就要了解時空。這一方面理論,我們要感謝愛氏的相對論。

不存在的東西就證明它不存在,存在的東西就證明它存在,這是我們人類的責任。就像引力波,等了那麼久,我們終於證實它是存在的。你不理解的東西,不一定不存在! 時間就是這樣的東西,雖然它很抽象,但還可以想象。

那麼我們從正面如何證實時間是存在的,且時間是時空不可分的東西。

如果我們贊同愛氏相對論是正確的,就要贊同運動對於時間的影響。由愛氏理論我們可以知道:時間流逝的速度取決於物體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運動速度。

對於時間的一般定義是這樣的: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和連續性的表現。

這樣的的定義並沒有錯,但對於專業研究物理和天文的人來說,還不夠究竟,不夠本質。

所以我把時間的定義修正為:時間是物質在引力場中的位置以及運動速度的應變度量過程;它是物質存在的客觀形式。

進一步的闡述說明是,時間的這種“應變度量過程”就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和連續性的表現。在這裡要說明“應變”這個詞,指的是主體時間受“引力場位置”和“運動速度”影響而做出的應變量。

這種應變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是客觀的。

網上還有很多標題為“相對論證明時間不存在”的文章。拿出愛因斯坦的話:“現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差別只是一種錯覺。時間倒流或回到過去,其實是建立在一個不存在的邏輯基礎上的。”

相對論本身就是時空理論,怎麼可能沒有時間在裡面,所以這是無稽之談的文章。至於如何理解愛氏所說的話:“現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差別只是一種錯覺。”

這是從意識層面來說的,愛氏的本意應該是要強調時間是沒有方向的!所以現在,過去,未來才是人的創造,是為了描述生活而創造的。 也就是說時間一直向前的這個方向,其實是不存在。這個方向是人為賦予的。

再來讀一遍我對於時間的定義:時間是能量物質在引力場中的位置以及運動速度的應變度量過程;它是物質存在的客觀形式。

兩個關鍵詞:位置,運動速度。

時空是彎曲的,時空也是引力的本源。能量的分佈,物質的分佈不均,使得引力場強弱有差異。時間在不同的引力場中是不同的。地球和月球上時間不同,地球和太陽上時間不同。甚至地球上不同位置時間也不同。

我住在一樓,你住在33樓,我們的時間不同。這不是荒謬,是事實。只是這種區別太過於微小,我們根本無法察覺。上面關於GPS的校準案例,其實就是答案!

所以你腦海中要有這樣的一副圖畫,那就是時間是彎曲的!這種彎曲是由於時空彎曲,引力場不均導致的。形象的舉例來說,時間的彎曲圖畫,就像一副丘陵高山的等高線圖。如下圖

所以這更加印證了時間是沒有方向的。物體處於等高線不同的位置,時間流逝是不同的。

從這張圖我們也可以得出其實時間與時間是沒有明顯的間隔點,沒有明顯的間隙!更沒有明顯的界限!

在這裡還可以回答一個被多次提問的問題:時間有起點嗎?

我的答案是沒有起點。所以大爆炸理論是時間的起點一說不可靠。能量,時空只要存在,時間就存在。

再來分析第二個關鍵詞:運動速度。

顯然相對論效應,物體的運動越快,時間越慢,已經被證實。而且我說過光速就是一種束縛態。任何物體要達到光速所要克服這種束縛是不可能的。因為它要對抗整個時空!

這就是運動速度的極限為什麼是光速,當物體達到近光速極限,時間越來越慢,也將達到時間這一維度的極限。而且大家別忘了,物體接近光速的時候它的質量也是增加的。這時候它周圍的時間等高線圖肯定是有變化的,所以時間是不同的!

而且運動的物體質量的增大,這種增大的質量是時空的賦予!還有一個相對論效應是尺縮效應,該效應指出高速運動的物體尺度變短。這種“尺縮”也是一種時空賦予。

也就是說質量增加,尺縮,都是時空使然。質量增大,尺縮都是觀測效應,但它的本質是時空彎曲。就好像一根100米的長條,高速運動,它變短了,不是真的變短了。而且空間彎曲,使得測量的物體也“彎曲”,這時候觀察到的長條自然短了。所以說尺縮是時空的賦予,質量增大也是時空的賦予。

讀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什麼說要了解時間的本質,需要先了解時空。

很多科學家也不會把時間和慣性聯繫起來,但我會這麼思考。引力的本源是時空,慣性的本源是引力。引力場又會對時間產生影響。同樣引力場也會對慣性產生影響。也就說上面圖中的時間等高線,也可以用來形容“慣性等高線。”

在我的書中,關於慣性的定義是這樣的:在引力場中,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的狀態的性質叫慣性。

大家仔細和上面時間的定義一起來看看。你會發現其中的玄妙之處。

你也會發現修改現在的慣性定律是多麼重要。慣性是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而時間是度量運動的物體在引力場中的應變行為或過程。

這樣的文字描述,無疑將時間,慣性,引力,引力場統一起來,他們之間的相互是和諧的,不是分斥的。

如果大家還夠細心的話,會發現基礎物理的量:質量,時間,慣性,引力場等都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這是時空使然,這是有深意的。

然後再來說熵增。熵是描述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也可以說能量的混亂程度。這是一種概率統計理論。確實如文章所言,如果一個系統足夠大,那麼理論上熵增是必須的。可是熵增是時間方向嗎? 這是我們要討論的。

我認為不是的。

1、時間是描述物體運動連續性的變化,是一種度量。熵是描述系統的狀態。本質上,熵理論是一種概率論,當系統大到一定程度,這種概率是百分百。就像上文所描述的。但從本質上來說,時間不是概率論。從宏觀角度講,宇宙系統熵增會影響時間的度量,因為熵增是能量的變化。而能量的變化自然引起引力場的變化。看看上面的時間的定義,自然就知道了,這會影響時間的度量。所以熵增理論,會影響時間,但不是時間的方向。

2、熵增是一種系統態,根據絕對零度不為零的定律,我們知道它是一直持續的一個狀態。這說明了宇宙的開放性。因為一個封閉的系統,必然達到熵狀態。這是可以佐證時間無限的的條件。但時間無限,不是說時間很長很長,其實重點應該理解為時間時刻存在!當然理解為很長很長,和時間時刻存在在生活意義上是相同的。

3、過去回不去的原因,是熵增覆蓋過去的時空信息。今年去一個景點,明年這個景點依然在,可是你去了,這個景點的信息和去年一定是不一樣的。作為一種度量,時間是敏感的。

可能講到這裡,很多朋友依然迷糊。我再這樣通俗說一點。熵增原理可以看作是宇宙運動的方向,而時間是物體變化的度量。所以熵增不是時間的方向。而且如果時間,有方向,那麼現在的關於時間是標量的國際認定,就要修改。各位,好好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各位,時間是存在的,時間是無限的,時間是沒有方向的。時間是無限的,我們的生命確實有限的。這不是我們的悲哀,是我們的機會。

摘自獨立學者,科普作家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


靈遁者國學智慧


當你從A走到B,所消耗的能量過程,即時間也。當你走的越快即速度越快所需時間則短,即速度與時間成反比,但不等於0,用微分表示即越來越趨近於0,但永遠不等0,更不可能為負數。故,穿越,倒流、停止都是不可能的。

那麼,你說我不動,我就呆在一地方。但地球在轉動,整個太陽系在運動,這就像你坐在汽車上、坐在飛機上,需然速度不同,你任然在隨它們從A點到B點在運動;

另外,你的機體在代謝,在作"生物化學"運動,同樣是在由A(生)點→B(衰)點地運動,這是時間的另一表現形態。

一切物質都在作"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運動。或快或慢,其長短是相比較而言,如:月繞地一圈是一月,29至30天;地繞太陽一圈是一年365天,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狗的生命運動僅10左右,昆蟲生命僅一年,而人的生命運動有10O年左在。

以上一切就是時間的本質!


資料完善度低


目前一般對時間的定義是:事件過程長短和發生順序的度量。

本人認為:時間的本質應該分二個層次來定義:時刻與時間:

 1、時刻是在任意計時系統中特定的時間點或刻度。就如表徵空間的三維座標系中的各軸上的刻度一樣。在任意計時系中的任意特定時刻,宇宙萬物均位於特定的、唯一的位置上,無論其運動速度有多高(無窮大除外)。也就是說:宇宙中萬物在特定時刻的空間位置與計時系統中的特定時刻是一一對應的。即可以用宇宙中任意物質實體來定義時刻,只要它在計時系統中存在空間位置上的變化

 2、時間是在任意計時系統中兩個特定時刻間的度量或數量。

由以上對時間的認識可知:在任意參照系中只能有一個標準時間;在任意兩個參照系中,只要建立起兩個參照系間的時刻對應關係就可知道兩個參照系間的時間轉換關係。一般利用兩個參照系中的同一件事物的特定狀態和空間位置作為建立時刻對應關係的標準,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不同參照系間的時刻對應關係及時間轉換方法。

詳細情況請參見以下文章:


彭曉韜


時間的本質就是事物變化的過程,也是宇宙產生的本原。以下純屬杜撰:(我們所處的世界,其實還是一個三維空間,因為在這個世界裡,時間只能單向流動,只能向前,不能向後,也不能固定在某一個點上,所以不能說是一個正真的維度。在宇宙產生之前,在空無一切的虛無之中,有一個點,它是四維的,時間作為一個維度存在,這個時間是靜止的,也就是固定在某個固定的時刻,時間的變化率等於零,因此,在這個點裡的任何物質的變化和運動的速度都是無窮大,這個點,具有無窮的能量。直到有一天,由於某種原因,時間開始流動了。於是這個點裡的物質變化及運動速度就從無窮大降低為某種可以估算的值,這意味著:無窮的能量轉化為無窮的物質——這個點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大爆炸:宇宙,伴生著時間,誕生了。簡單地說:四維空間向三維空間的坍塌,產生了宇宙和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