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榭歌臺,小橋流水: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為何在宋代興起和繁榮

作為中國古代藝術的集大成者,園林藝術的歷史,源遠流長。《詩經·靈臺》之中記載:

“經始靈臺,經之營之……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舞榭歌臺,小橋流水: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為何在宋代興起和繁榮

靈臺遺址

“靈臺”應該可以算作中國古代最早的皇家園林了,從《詩經》中的記載來看,周王朝時期的園林,雖然充滿著樸素自然之美,但畢竟失之於精巧,不能與後世的園林藝術相媲美。

自周以後,經過漫長的歷史變遷,到了宋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終於等到了興起與繁榮的機會。

一、宋代文化的大繁榮給園林藝術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契機,大量文人士子既是園林藝術的欣賞者,也是園林藝術的創造者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代。中國傳統的大一統王朝,往往講究的是“文治武功”,宋代在武功方面沒什麼亮色,但在文治方面卻可以說冠絕青史,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迎來了一個文化超級繁榮的時代。

這種文化的繁榮當然有很多原因,包括科舉制度的逐漸完善,皇室對於文人的特殊優待,科技進步帶來的文化下沉等等。

其中對於園林藝術發展的影響,最為重要的還是兩個方面,其一就是經濟文化的繁榮,帶來的知識下沉,民間讀書人數量的迅速增多。

園林藝術畢竟是一種高雅或者說是陽春白雪的藝術,整天在泥淖裡掙扎求生的販夫走卒們,是沒有欣賞園林藝術的審美需求的。而宋代由於印刷術的進步和和官府對於讀書人的優待,社會上的讀書人越來越多,這些讀書人湊在一起,就構成了園林藝術的審美需求。


舞榭歌臺,小橋流水: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為何在宋代興起和繁榮

古代文人舉行文會

其次,文人士大夫們即是園林藝術的欣賞者,也是園林藝術的創造者。園林藝術之所以能夠擺脫早期單純的自然園林,而冠以園林藝術的稱號,跟宋代文人士大夫們參與到園林藝術的創造當中有密切的關係。

宋代之前,中國古代文藝作品之中出現的美景,強調的是美景自然之美,如唐代韓愈的《燕喜亭記》之中記載:

“異日,從二人者行於其居之後,丘荒之間,上高而望,得異處焉。斬茅而嘉樹列,發石而清泉激,輦糞壤,燔椔翳。”

也即是說,宋代之前,士大夫們欣賞建築的時候,更多的強調的是建築本身具有的自然之美。而到了宋代,這種強調“物”的審美趨向發生了轉變,士大夫們開始在園林等建築物之中寄託個人的情思。

最著名的就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讀完這篇文章,人們記住的不是岳陽樓的自然之美,而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


舞榭歌臺,小橋流水: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為何在宋代興起和繁榮

岳陽樓

園林藝術也是一樣,宋代文人各種關於園林傳記,碑文,詩詞等的創作,將園林藝術從單純的“物之美”,提升到了“道器合一”的境地。從此園林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築物,而是寄託著諸多古人情懷藝術作品。

所以說,一方面宋代文化繁榮為園林藝術的發展和興起,提供了審美需求。另一方面大量文人士子參與到園林藝術的構建之中,為園林從單純的自然之美到充滿人文氣息的園林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宋代園林藝術在繼承中國古代園林自然之美的基礎之上,加入了很多士人情感和理想的寄託,具有天然之美和設計之美結合的特點

作為中國古代真正園林藝術的開端,與明清兩代園林藝術相比,宋代園林藝術有著獨特的時代氣息和特點。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天然雅緻”。

宋代園林藝術畢竟起源於上古時代的私家園林,帶著明顯的歷史繼承特徵。而正如前文所說,宋代以前,中國古代的個各種園林講究的是“物”之美,也就是建築景觀的自然之美。


舞榭歌臺,小橋流水: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為何在宋代興起和繁榮

古代園林

這種特徵被宋代園林藝術繼承下來,就形成了宋代園林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即講求天然性。也就是說,宋代各種園林藝術,並不是在一片空白的紙上作畫,完全按照主人的意願創造出一座全是人工痕跡的園林。大多數宋代的園林藝術,往往建立在天然環境之上,因陋就簡,在自然之美的基礎上,再經過人工的雕琢,形成兼具人類創造力與獨特的自然環境之美的藝術效果。

宋代大詞人蘇軾在《靈璧張氏園亭記》之中寫道:

“道京師而東,水浮濁流,陸走黃塵……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餘浸,以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為巖阜。”

這其中“汴之餘浸,以為陂池”,就是說張氏的園林,依靠著汴水的支流,形成一個池塘。截住以自然之美,融入到私家園林之中,正是宋代園林藝術很重要的一個特點。


舞榭歌臺,小橋流水: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為何在宋代興起和繁榮

靈璧張氏園林

當然,作為園林藝術的濫觴之代,宋代園林藝術是自然之美和設計之美的結合,其中設計之美,則主要表現為“雅緻”的特點。

宋代園林藝術“雅緻之美”,與宋代文人士大夫們在園林藝術產生過程之中的參與性密切相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將代表著文人情懷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廣泛的應用到園林藝術中來。

除此之外,各種園林遊記類的藝術創作,也為園林藝術增添了許多人文色彩,使其在冰冷的建築之外,帶上了主人內心的情懷,達到古代文人士子們追求的“物我合一”的審美追求。

三、作為古代藝術的集大成者,宋代園林藝術興起和發展,不僅開闢了古代藝術新的審美領域,也為其它藝術作品提供了存在了流傳的空間

任何新的藝術形式,都不可能憑空產生,宋代園林藝術之所以能興起,並在短時間之內發展繁榮,自然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而這個巨人,就是中國古代日漸發達的建築手法和宋代空前繁榮的文化。科技的進步帶來建築工藝的發展,為宋代園林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現實基礎。而空前繁榮的文化則給了園林藝術興起的動機和素材。

在此基礎之上,園林藝術脫胎於宋代之前的自然園林之美,與文人士大夫們個人情懷,理想信念等人文設計之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宋代園林藝術。

宋代以後,因為人口的爆發與城市化的興起,園林藝術的發展演化之中,自然之美逐漸減弱,設計之美逐漸增強,並最終形成明清之際繁榮的人造園林藝術。


舞榭歌臺,小橋流水: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為何在宋代興起和繁榮

明清園林

固然,從設計之美和建築物構思的精巧來看,宋代園林藝術是不如明清之際園林藝術的。但正如《淮南子·說山訓》之中說的那樣:

“求美則不得美,不求美則美矣。求醜則不得醜,求不醜則有醜矣。不求美又不求醜,則無美無醜矣。是謂玄同。”

藝術的審美價值,往往就在與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為的精心雕飾結合之下產生,單純的為了美去求美,往往不可得。明清之後園林藝術逐漸演變成為貴族階層炫富和附庸風雅的產物,就是其典型的例子。

從歷史的縱軸上看,宋代園林藝術興起和初步繁榮,無疑為後來明清之際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高峰做好了鋪墊。當然園林藝術的興起和發展,對於中國古代歷史的貢獻,遠不止此。

作為一個空間範圍較大,流傳時間往往也比較長的藝術載體,園林藝術本身就是古代各種藝術的集大成者,許多名家名篇,珍貴的歷史文物,都是藉助園林藝術的存在,才能夠在歷史上流傳下來,一直保存到現在。


舞榭歌臺,小橋流水: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為何在宋代興起和繁榮

壁刻詩

同時,園林藝術還是歷史的見證者,不僅是我們民族輝煌的歷史見證者,也是民族災難的見證者,殘垣斷壁的圓明園遺址,至今向世人無聲的控訴著列強的罪行,同時也提醒著後人,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

四、結語

中國古代園林的歷史很久遠,但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園林藝術,卻是興起並發展與宋代。宋代之前,中國古代園林之所以不能被稱為園林藝術,是因為其中人文情懷的欠缺。

宋代文化的繁榮和文人地位的提高,為園林藝術彌補了這一缺陷,大量的文人士子即作為園林藝術的欣賞者,也作為園林藝術的創造者,參與進園林藝術產生的過程之中,將自然之美與設計之美有機的融合起來,賦予冰冷的建築以溫暖的人文氣息,從而催生了古代園林藝術的產生。

宋代以後,因為人類對於自然的開發逐漸深化,城市的興起和發展,促使大量自然景觀消失,園林藝術的發展也不得不更多的藉助於人類的精巧構思,這樣一來設計之美固然是日漸鼎盛,但自然之美卻逐漸消融,使得古代園林多了幾份匠心,卻少了一些靈氣。


舞榭歌臺,小橋流水: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為何在宋代興起和繁榮

圓明園遺址


作為古代藝術的集大成者,園林藝術不僅開闢了新的藝術審美方向,更為眾多其他藝術提供了存在和流傳的空間,見證了中國古代歷史的輝煌與沒落,可以稱得上是歷史的縮影,發掘古代園林藝術的內涵,對於今天的人們繼承併發揚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宋史》

《文獻統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