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书籍

READING

阅读之美

///



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书籍

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书籍


进入3月以来,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好转,全国各地的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一切正在重新启动。面对各地群众高涨的文旅消费热情,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已经有书店陆续恢复营业。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还下发通知,支持和推动出版物发行企业抓好疫情防控、有序恢复经营。


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书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与疫情有关的文学作品,引起了读者的热切关注,疫情文学阅读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作《鼠疫》、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理查德·普雷斯顿的《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这几本书供不应求,目前已经紧急加印,即将投放市场。


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书籍


疫情期间,作家毕淑敏的长篇小说《花冠病毒》一度成为热搜,当许多读者重新捧起《花冠病毒》时,被书中关于病毒形态及其杀伤力的描写所震撼。而书中有关封城、市民抢购等的描写,和现实似有惊人的“对应”之处。不少读者在微博提到了阅读感受,“12年前买的纸质书,最近拿出来又看了一遍,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书籍


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书籍


不仅仅是纸质图书,小众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也在最近掀起了一波读书热。这部5集的纪录片由演员胡歌配音,去年年底在B站独播,至今收获了近760万次的播放量,评分更是达到9.8分。不少网友表示,在特殊时期需要这样的精神食粮聊以慰藉:


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书籍


而在湖北,武汉图书馆在当地方舱医院、援汉医疗队入驻酒店建立了图书角,为患者和医护人员送去精神食粮。出院前夕,不少方舱医院的患者手持书籍、安静阅读的场面触动了很多人。更早之前,一名男子在方舱医院读书的照片就走红网络,就连该书的作者也在社交网络转发了这位“读书哥”的故事。


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书籍

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书籍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当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内心焦虑时,情绪不免有些惊慌,而这位读书哥却在医院嘈杂的环境下,淡定自若地翻看手中厚厚的书,这无异于一股清流。人们感动于这样一张照片,是感动于灾难疾病面前,读书这一行为给内心注入的力量。


此情此景,让人们看到了阅读的重要性,看到了读书哥内心的安宁与强大。正如网友所言,“谢谢你,在疫情肆意时给了我们一份特别的勇气;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能够保持这份镇定与从容”。


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书籍


此时此刻,真正应验了英国作家毛姆的名言: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一个人,只要自己愿意,无论身处什么阶层,都可以一生与书籍为伴。这座避难所,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一旦拥有,此生永久。


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就是书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