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勤勞種田的農民重獎、重補,能提高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嗎?

南極北極13


這辦法那措施,都是無可奈何的想法來讓人出主意,讓農民種地這些都不是解決問題根本,國家要出臺新的政策並因地施策。把土地集中收回,在平原地區實施機械化操作,以行政村為單位,以工資為主體,並辦村級企業便於剩餘勞力就近就便上班,城裡各種配套設施農村一樣跟上。在山區和不便於大型機械操作的地方,以經濟林為主體,如水果類中草藥種植等等,既綠化了祖國又有經濟收入,同樣鼓勵辦企業。其實農村想要大力發展比城裡條件好多了,關鍵是個重視與傾斜的問題。


歷史刻錄


短時間是會起作用的,但長時間是無效的。怎麼補貼?補貼多少?總是水漲船高的。關鍵是需要一種好的機制,而單幹肯定是最差的。


大不有為


大家好,我在家就種地,不能有過高的重補貼,這樣不能長期發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648379608304a09a99277e2abeedab3\

家鄉農村


給種地的農民補帖這是一個需要科學的預算,更精準發放農民的補帖,才能提高種田農民的積極性。

下面我們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根據國家當前補帖農民政策,是按照確權登記田畝面積進行補帖,那就是隻要有地的農民都領取了補帖。而那些荒廢農田的農民也同樣領補帖。這就是國家對有地的農民普遍進行補帖。如果想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就可以對那些承包農田的大戶,農場,按種植面積給與相應補帖。在購買農機,化肥,種子上實施補帖,在生產費用實行無息代款,等優惠政策。來刺激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魏文萬


我不贊同重獎或者重補,因為或為重,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說法,也很難真正能補到實際種田人身上。以前實行的種糧補貼,有的實際補貼到了持田人的手上。

對農業如何補,我的建議是,補貼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就行了。農、林、牧、漁,都離不開水利,依賴水利,把水利建設搞好了,會促進農業發展,讓農牧漁民能安心生產,不擔心那些靠個人能力無法解決的問題。在興修水利工程的同時,把農業用電工程,生產道路工程一併協調資助建設,這是對農業生產發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補助辦法。

對農民如何補,我的建議是對農民從事農業實際生產的,按照一定的規模大小區分檔次,給予視同企業工齡的養老待遇確認補貼。即農民種一年地,就給你確認一年工齡,不需繳社保(根據勞作量化確定檔次,這要制定詳細的實施細則),退休時退出承包田,享受一定的退休待遇和醫療保險。這樣可以將實際補助真正補助到農民身上,更為有利的是能穩住農業工作人員,讓他們年青有為,年老有靠。其實,解決全民養老保障,這是我們國家的發展方向,用現在補貼的錢轉化為解決農民的養老保險,不失為一種良性選擇。


南亭一敘


單純性的補貼效果不大,就目前國內的狀況而言,要提高農民的積極性,需要全方位的考慮各種因素。

地頭糧價與生活所需的各種物資嚴重失衡,化肥農藥一路喊漲等等,各種因素讓農民覺得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嚴重傷害農民積極性。

比如:普通一家種有十畝地的農戶,一年兩季糧食,玉米、小麥,按小麥畝產一千斤、玉米畝產一千斤算,十畝小麥一萬斤,按糧企收購價1.25元一斤,一萬斤12500元,一畝地化肥需要200元、農藥50元、灌溉60元、麥種30元、播種50元、收割60元等,人工等其它雜費不算,一畝地的投入是450元,十畝是4500元,12500-4500=8000元。十畝玉米一萬斤,按農村折中收購價0.87元算,一萬斤8700元,除去4500,8700-4500=4200元,8000+4200=12200元,

一個三口之家種地一年的純收入12200元,如果在細算一下一個三口之家一年的花銷,只能是負數,更何況孩子要上學,還要給孩子買房等等………


水果範


我認為主要看是如何獎如何補。

重獎重補可以提高積極性,當然也要注方式方法以免有不好影響的。

如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按實際糧食播種面積或產量對生產者補貼試點,提高補貼是比較好。

要看到,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等等的意思,他們一直都有不同的認識。他們反映,按二輪承包面積來發農業補貼,好處是有地的農民都能享受到補貼,“一卡通”到戶操作也比較簡便,執行成本相對較低,並且可以在一定程度防止補貼跑冒滴漏,但有些補貼確實已跟種糧失去了鼓勵種糧的本來意義。

比如以前養豬補帖也是這樣,還就出現些騙補的啊。

確實,主要是因為一家一戶的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商品量等等,都很難真正核算清楚,到最後只好簡化到按農戶承包的耕地面積來處理。按農民交售商品糧發補貼的辦法,好處是很精確、很科學,對農民購買農資的補貼辦法,如實行農民到指定的農資公司購買農資,價格多少錢,農民先付一部分,財政再對農資公司補足,或者農民先墊付全部價款,財政再給農民一定比例的補貼,結果往往是農資價格被抬高,補貼流入了農資公司,農民不僅得不到補貼的好處,甚至還要付出更高的價格。以上表明,不同的補貼辦法各有利弊,難以做到十全十美。實際操作中具體選擇哪種辦法,既要考慮精準性、指向性,也要考慮操作性、及時性,既要追求效率、算經濟賬,,特別是不能給社會和諧穩定留下什麼隱患。

養雞種菌也有不精準補帖現象。

方式方法很重要,搞的好提高積極,搞不好未必,還會帶來負面影響。




古道學宮


重獎下才有勇夫,這是世界認同。國家下來的政策,補助不要重重扣壓,相信今天大好的政策,我們農民兄弟會積極的。不要交了公糧無社保,寒心啊。



風雨有你46807470


不需要重獎,重補,首先把小麥的價格漲一下,別讓小麥快三十年了還在每斤1元左右緋徊,而農藥,化肥不知漲了多少倍。而麵粉也在不斷的漲,這不是怪象嗎?有人說麵粉運輸加工過程中需要成本。那難道農村種糧過程中不需要成本嗎?


甘肅行者楊


如果政策完善,我想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不會低,農村本來是一片散沙,沒有一套強硬的完善政策,農民就只會跟風。再說現在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為了國家的賠償,種植樹木佔去大片面積,等著國家收地的賠償金,這就歪曲了農民種地出糧的本順,因此,如果政策不完善,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就不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