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華橫溢,雙目失明,被譽為中國的貝多芬,一身絕學埋入黃土

中國素有“禮樂之邦”之稱。孔子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學習步驟,可見音樂從古代以來在國家文化生活方面就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他才華橫溢,雙目失明,被譽為中國的貝多芬,一身絕學埋入黃土

與現代音樂多種樂器合奏不同,古代的音樂大部分都是一種樂器單獨演奏。就拿二胡來說,二胡常用於獨奏和民族樂隊中,在民族管絃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關於二胡,還有個小故事值得一提。

在二胡界有建樹的人應該都聽說過《二月映泉》,這首曲子給聽眾的第一感受就是悲傷而淒涼,一切景語皆情語。歌曲也是一樣,這首二胡獨奏曲所展示出來的經歷與作曲者阿炳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

他才華橫溢,雙目失明,被譽為中國的貝多芬,一身絕學埋入黃土

阿炳原名華彥鈞,又稱瞎子阿炳。出生在一個道觀裡,父親是雷尊殿的道士,後來和幫傭的寡婦私通,生下來了阿炳。由於當時的封建禮教思想很濃厚,阿炳一出生就被送到別的地方去了,等到8歲時,阿炳才被父親接回道觀。

阿炳的父親擅長各種樂器,為了培養阿炳,把8歲的阿炳接回來之後就開始教他練習鼓、琴、二胡、琵琶等樂器。直到後來他的父親去世後,阿炳才停止了學習,無人管束的阿炳,開始吃喝嫖賭,很快就自食惡果,染上了梅毒,導致雙目失明,被道觀裡的子弟趕出道觀,這也是瞎子阿炳這一稱呼的來歷。時人也因此稱其為盲子阿炳、盲公炳或盲炳。

他才華橫溢,雙目失明,被譽為中國的貝多芬,一身絕學埋入黃土

為了維持生計,阿炳不能不重操舊業,開始賣藝生生活。每天在街頭拉二胡等樂器,沒事的時候還會教教小孩子,久而久之,街坊鄰居都知道瞎子阿炳拉得一手好曲子,這也為他後來的成名奠定了基礎。

由於阿炳的鄰居有小孩考上中央戲曲學院,而中央戲曲學院的楊萌瀏老師正好收集保存民樂,於是通過鄰居小孩找上了阿炳。瞭解了楊教授的來意後,阿炳開始收錄二胡曲子,《二月映泉》就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除此之外,還有《聽松》、《寒春風曲》2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後來,由於錄音材料不夠,阿炳沒能錄上他最拿手的《梅花三弄》和其他曲子。

他才華橫溢,雙目失明,被譽為中國的貝多芬,一身絕學埋入黃土

楊教授收錄完這幾首曲子之後,不久阿炳就病逝了,他的一生絕學也埋入了黃土。阿炳去世之後,他收錄下來的曲子,尤其是《二泉映月》名聲大噪,開始在廣播電視臺播放,並且在國內外廣為流傳。

有一位外國的音樂家聽到這首二胡曲之後,激動的說:“中國的貝多芬!中國的《命運》!”貝多芬在外國心中的地位就相當於冼星海在中國的地位,可想而知,如果阿炳能夠錄完其他曲子,那麼他的名聲會比現在更大吧!

他才華橫溢,雙目失明,被譽為中國的貝多芬,一身絕學埋入黃土

現如今,《二月映泉》被保留在我們文學的藝術寶庫中,在手機各大聽歌軟件中,還能直接搜索聽到,每聽一次,就彷彿經歷了一次阿炳的痛苦人生。

他才華橫溢,雙目失明,被譽為中國的貝多芬,一身絕學埋入黃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