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1》

今天的溫度很適宜。

10-21攝氏度。多雲,紫外線弱。

山是青黛色的,樹是翠綠色的,花是白的、黃的、紅的、紫的......天上是豆腐花一樣的雲朵,層層疊疊堆積起來,偶爾,露出太陽那微笑的臉。

在竹林茂密的茶園邊上,有奇特的長尾鳥出沒。

去年春茶季的時候,在穀雨節那天,看到有兩隻,成雙成對地飛翔和棲息。

今年,這鳥兒更多了。大約有七八隻的樣子。

時不時就啾啾地鳴叫著,伸展著碩大的翅膀,挺動長長的黑花色的尾羽,像風箏一樣從茶園子頂上飛過,鑽入另一叢茂密的林子裡去。

這稀有的鳥兒僅一年時間,繁殖速度就這般驚人。可見,太姥山的生態是一年好過一年。

這種天氣,很適合曬茶。不必擔心茶青被曬紅,或者變天了淋到雨。

所以,今天的太姥山,是2020年春茶季以來最熱鬧的一天。除了蟲鳴鳥叫之外,還多了很多的人,很多的車。

有小汽車,也有電動車。

是的,有人坐小汽車上山採茶。

很驚訝是吧?什麼時候茶農都坐得起小汽車了?連採茶這種體力活、傳統觀念中的苦活髒活累活,都能用小汽車代步了麼?

那是自然。

原因嘛,後文會講。且容村姑陳先賣個關子。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2》

今天山上多出來的這些車,都停在上山的那條主幹道上。

茶園崎嶇,車進不去。只能步行。

而部分茶園離主幹道,還有很遠的距離要走。

當採茶的茶農在離主幹道距離近的地方採茶時,我們上山途中,便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

戴著帽子,帽子上垂下來擋風布,密密地圍住了脖頸。又防曬,又防蚊蟲。

彎著腰,低著頭,兩指翻飛,忙個不停,如同在綠樹間表演靈動的手指舞。

年老一些的農婦,由於身高比較矮,採茶還不怎麼需要彎腰。或者,腰彎得不必那麼深。

而年輕一些的採茶女,由於人種的進化,一代高過一代,身高自然要比母輩要高一些。

那麼她們採茶時,腰就要彎得深一些。時間長了,自然腰會痛。

於是就在她們的腳邊,看到了一張張的凳子。

有竹的,有塑料的,各種高度和造型都有。為的是採茶站累了時,可以坐下來繼續採。

而當採茶的茶農進入深一些的山地裡面的茶園採茶,那就見不到人了。

只能看到路邊停著的車。

根據車的多少,斷定這裡面深一些的茶園,有多大,進去了多少人。

風吹過竹林的時候,樹梢搖曳,鳥聲悠長。

唯有這些靜靜佇立的電動車,在告訴著人們,現在是春茶季,茶農們,在忙活著。

盡情地辛苦著這個春季。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3》

去年的春茶季,村姑陳發現,採茶工幾乎都是老伊姆。

而今年的春茶季,年輕的女性,多了三分之一。

還有年輕的男性,佔十分之一。

這個情況,真的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上山去問S師嫂,她笑著給我們解惑:今年疫情,大家都出不去,只能呆在家裡採茶。天氣好的時候,全家人都上山去採茶,人多了,開車當然更方便,可以帶吃的,帶工具。

難怪。

世事真是難料。

譬如今年的疫情,原本以為天朝這下要慘遭滑鐵盧了。沒想到我們的疫情控制住了之後,全世界開始大面積爆發疫情,反而是天朝最有經驗,成為了全世界的“救世主”。

譬如那個老索,叱吒股市一輩子,呼風喚雨,以為畢生都不會碰到股市熔斷。結果在90歲高齡,不但遇上了美股熔斷,還在一個星期之內遇到了好幾次。眼看著自己財富縮水。果真,未蓋棺,不能定論。

譬如春茶季之前,有人揣測因為疫情的緣故,外省人不能來福鼎務工,會形成民工荒,屆時將會請不到人採茶。然而,疫情之後才發現,大多數本地人不能出去務工,反而成為了現成的、便利的採茶人員。

所以,沒有到水落石出,我們永遠不知道劇情會在哪裡,出現神反轉。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4》

由於天氣極好,不冷不熱,太陽又不曬,S師嫂在院子裡曬茶青。

前天採的銀針。

她一邊進進出出,一邊跟我聊天。

我跟她說,上山的路上看到好多年輕的採茶女。看樣子都是小媳婦輩的。

她神秘地說,現在採茶賺錢啊,年輕人好多都來採茶了。

“啊,採茶賺錢嗎?16號那天我在前面山頭跟一個阿姨聊天,她還在說,一天只能採兩斤,錢賺得太少呢。”村姑陳一頭霧水。

她大笑,那是前幾天的事了。前幾天茶量少,採不多,當然賺不多。這兩天量雖然也不多,但已經起來了。

原來,19號開始,溫度略有升高。加上17號下了雨,天氣晴朗之後,茶樹芽頭髮育速度快多了。這兩天來,茶園裡可採的芽頭,愈發多了。

再加上銀針的價格比牡丹和壽眉都高,所以,採銀針的人,肯定就多起來了。

“那這樣一天能賺多少錢呢?”我漫不經心地問。

S師嫂神秘地說,一家人一天可以賺幾千塊。

哇,怎麼會這麼多?

她說,銀針茶青貴,茶園多的、人手多的、手腳麻利的人戶,一天能採二三十斤茶青,幾千塊很輕鬆賺回來啊。

數學不好的村姑陳,默默地掏出手機,用計算器算了一下。

如果一天4千塊,那採銀針的這半個月,就能賺6萬塊。

當然,後期採牡丹和壽眉,價格就沒這麼高了,但牡丹和壽眉產量大,壓秤,只要肯努力不怕吃苦,一樣可以賺到豐厚的報酬。

難怪還在茶園見到了小朋友,一臉小花貓的樣子,跟著媽媽和奶奶在採茶。

敢情是全家出動採茶,孩子沒人看管,於是一起帶來了。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5》

這就可以解釋了,為什麼看到很多車,停在山上的主幹道上。

因為疫情的緣故,出不去的人都上山採茶了。

人多了當然是開車方便,能帶凳子、帶吃食、帶孩子.....運茶青也更加方便。

而採茶利潤比較高,兩三年下來,買一輛國產的家用車,還是很輕鬆可以負擔的。

這樣一來,大家因為採茶賺了錢,改善了生活,第二年就會更加用心更加努力地採茶。

一年復一年,形成了良性循環。

當產量越來越大,福鼎白茶,自然會被更多的消費者瞭解和熟悉,市場佔有率高了,未來,自然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就像 S師傅的廠房,從前,是普通的廠房。而現在,是全村最靚的仔。

他不喜歡買房,他就喜歡住山上,把所有的盈餘,用於廠房擴大,設備添加,技術提高,創造產能。

當然,還有拜師學藝。

一天一萬塊的老技師,別人不捨得請,他照樣開車親自請來廠裡做指導。

他平時就吃個白米飯配炒花菜,樸素得不得了。

壓根兒看不出來願意在學習上花費這麼多錢。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6》

下山的時候,停下來,遠遠地瞭望山下的市鎮。

這個當年還叫秦嶼,現在已經改名太姥山的鎮子。

感覺和四年前第一次站在半山腰看它時,有了很大的不同。人多了。車多了,房子也多了、樓也高了。

繁華了許多。

當年剛來時,街上還沒有幾家飯店。而現在,小吃店遍佈整條街。麵館煎包店米粉店肉片店.....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物產豐富得不似一個小小的鎮子。

突然覺得很驕傲。

雖然千百年後,歷史不會記錄村姑陳這樣的小人物。但此時,小人物為這個鎮子的變化,在驕傲著。

如果不是要開車,真該浮一大白!

白茶,賦予了太姥山經濟的增長。白茶,也改善了本地人的生活。

太姥山人的財富,一多半來自於白茶。

他們感激白茶,他們認真在做白茶。白茶的文化,已經深深融入了太姥山人的血脈裡。

四年前,還有人不喝白茶。四年後的今天,沒有一個人,提起白茶來不聊上三天三夜的。

任是再不瞭解白茶的異鄉人,也會被這熱情打動,坐下來喝一杯,買上一些回去嚐鮮、饋贈親友。

基於這些,相信太姥山和白茶的緣分,會更長久地延續下去。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2020春茶筆記第六篇:春茶季伊始,算一算茶農一天能賺多少錢?

《7》

慶幸天氣極好,可以遠眺。

能看到這座靠海的鎮子,連海的那一片海灘。

這片海灘,和八尺門以及點頭的那一片海相連。

當年,梅相靖梅老師的爺爺——梅筱溪先生製作的白毫銀針,就是從這片海域出發,經福州馬尾港,運到東南亞銷售的。

那是福鼎人走向世界的起點。

今天,這片海,依然承載了福鼎白茶人的夢想。

揚帆起航,直掛雲帆濟滄海。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