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普通人,你願意花多少錢去買保險?什麼時候會買?

懂保學堂


我作為普通人,如果年收入10萬的話,我會一年花1萬左右購買保險。什麼時候買呢?那就是現在,今天。因為保險永遠是年輕的時候買便宜(當然除去新生兒)。

購買保險一定要量力而行,結合自己的經濟情況,不要盲目追求高保額,保險是讓我們的生活更好,不是成為我們生活的負擔,那樣得不償失。我建議是拿年收入的5%~15%購買年收入5~10倍保額的保險。

關於購買保險的時間,一定要儘快,也就是現在。如果非要確定一個時間,那就是開始承擔家庭責任的時候。因為當開始有家庭責任的時候,我們個人揹負不僅僅是自己的經濟責任,還有一個家庭的。

總的來說,保險費率的設計是要參照生命表的,年齡越大保費也是越高的。所以現在總會比等等便宜。


濰坊小保


買保險,講究的是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

花最少的錢,把當下最嚴重的情況解決掉。

正所謂人生這麼長,需求總會變。

年輕時追求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年紀稍長就要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巴適。

看官們問我如何用保險保障一生,

還記得我在看了這幾條,保險肯定不會買錯的這張圖嗎:

今天就重點聊一下這張圖。

0-20歲:

人生的前20年,靠的是父母兜底。

什麼叫兜底,就是吃喝玩樂靠父母,最後買保險還靠父母。

所以,身為父母要記住一句話:先管好自己,再管那個小鱉犢子。

一個家庭裡,父母的責任是掙錢,孩子的任務是花錢。

父母倒了,家庭收入沒了來源,孩子奶粉錢都沒有,更何談保費。

一家三口,先配父母,再配孩子,這是原則。

父母的部分先按下不表,我們說怎麼給小鱉犢子配保險。

1、少兒醫保

很多父母可能不知道,有少兒醫保這個東西。

很便宜,每年只要花100-500塊(國家還會補貼40%-60%),就能報銷60%-90%的醫療費用。

無論什麼身體狀況,新生兒落地就可參保。而且在出生三個月之內參保,這三個月之間產生的醫療費用都報銷。

所以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在考慮商業保險以前,一定要把醫保這個國家基礎福利配上。

2、意外險

在商業保險的範疇內,孩子最先推薦的是意外險。

熊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皮,磕著碰著,摔著燙著的情況比較多。

那麼一款便宜又實用的意外險是有必要的。

給孩子買意外險有兩條建議:

一是要重視意外醫療部分。

我們說,意外傷殘和意外死亡的賠償金,死了殘了才給錢,有很強的「撫卹」意味,而意外醫療實報實銷,磕著扭著骨折了,在現實生活的的用處更大。

二是如果家裡的孩子實在太皮,還可以順道買個附帶監護人責任保險。

熊孩子不小心cei了叔叔家的瓷瓶,還是毀了阿姨家的ipad,保險公司都會替你賠一部分。

熊孩子皮得開心,你看著安心。

這裡嘮叨一句學平險的事。

一份學平險,大概只需要幾十元到一百元,就能夠包括意外傷害、意外醫療、住院醫療、重大疾病等多項保障。

之前很多人通過學校統一購買,而現在需要自己變成購買了。

很多人詫異,這麼好的保險為什麼學校不幫買了?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發生不幸出險以後,家長一看怎麼才賠這麼點,就去學校鬧讓學校負責,造成了很多糾紛和麻煩。

正是這樣,

學平險樣樣包括,但事實上對主要的風險缺口沒有能力覆蓋。

並不建議單獨購買,只適合在意外險的基礎上做個補充。

3、重疾險

重疾險是收入補償。

所以,少兒重疾其實補償的是家長為了照顧孩子這幾年,造成的收入損失。

因而保額也不必太高,30萬左右。

買一年期的重疾險或者保障20年就成,等他們長大了讓他們自己買。

4、醫療險

在買了前幾個保險的前提下,醫療險用處基本不大。

可以作為少兒社保和意外醫療的一個補充。

如果家庭收入有限,可以適當妥協

還是那句話,先把成人的保險配妥了,再來考慮給孩子配保險。

20歲出頭:

恭喜少俠,初入江湖。

年輕時身體好,而且身上沒有太多的家庭經濟責任。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買保險這件事情也就沒有那麼緊迫。

但轉念一想,我萬一病了,家裡爹孃就要把棺材本掏出來,還是配上保險比較好。

又轉念一想,房租水電要錢,吃飯交通要錢,談戀愛也要錢。

摸摸口袋,空無一物,叮鈴作響。

這時候買保險,臉上都是一個大寫的窮字。

所以此時的指導思想是:降低預算,提升保額,縮短保障年限,獲得保障。

這時候買保險,建議按年買,都買短期險。

一年期短期重疾險(50萬保額)+一年期意外險(50萬保額)+百萬醫療險

總花費不超過一千,一個月也就幾十塊,很適合手上沒啥錢的年輕人。

如果手頭寬裕的話,也可以多花點錢,把短期重疾險換成長期重疾險。

這時候身體好,買長期重疾險又便宜,相當划算。

當然如果連這點錢都不願花,無妨多花點時間健健身,跑跑步,按時體檢。

實在不行轉發錦鯉,拜拜楊超越。

運氣別太差,人生這場遊戲,可不會說“少俠請重新來過”。

25-40歲:

後來奔忙。

轉眼間,從單身狗到二人世界,再到三口之家,你身上的負擔越來越重。

房子、車子、伴侶、孩子、父母,你不能倒下。

如何守護好家庭,守護好現在的生活,你想到了保險。

這時候配保險順序記住七個字:死、病、醫、殘、(孩、老、財)

前四個是必買的,後面三個可以看情況買。

咱們一個個說:

1、死

不幸身故,房貸無人還,老少無人養

這時需要一款定期壽險。

所謂定期壽險,就是每年交一筆錢,如果在保障期限內不幸身故,就會拿到一大筆賠償。

有了這筆賠償,家庭就還能繼續撐下去。

活著是家裡的頂樑柱,倒下也是一堆人民幣。

定壽險保額一定要高,通常來說:

定期壽險保額=家中貸款+撫養子女的錢+贍養父母的錢

各位看官可以根據自家的收入來源和負債狀況衡量。

保障20年或到60歲。

20年後,貸款基本還完了,孩子長大了,也就不需要它了。

如果病了,主要包含兩部分費用,一是治療費,二是在治病期間的生活費和康復費。

這就引出了接下來向大家介紹的兩部分:

2、病

在得病期間的生活開支,靠的是重疾險。

得了一次重疾,治病+康復的時間往往能要3-5年,在此期間,就又遇到了還房貸和養家的問題,而且還有康復和護理一筆不少的花銷。

而重疾險確診即賠,會在得病之初給患者一筆錢,既緩解了患者的資金壓力,也有助於患者康復。

一般來說,

重疾險保額=3-5年的家庭支出+康復、護理費用≈50萬

3、醫

通常來說,社保會報銷60%-80%的醫療費用,自費的部分有限。

但是架不住一些極端情況,像《我不是藥神》裡為我們展現的慢粒白血病,一瓶藥幾萬塊,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起的。

這時,建議配置一款百萬醫療險,防範極端的醫療風險。

百萬醫療險一年只要幾百塊,就能獲得幾百萬的報銷額度。

它好是好,但是市面上的絕大多數產品不保證續保,得了一次病以後很難再保了。

所以,優先建議去購買一款幾年內保證續保的百萬醫療險,這樣幾年內的醫療花銷就無虞了。

4、殘

如果因為意外失去了勞動能力,該如何面對餘生。

一份意外險就是需要配備的。

由於意外險會按照傷殘等級按照不同比例賠付,錢不一定能全拿到。而且短期意外險的價格比較便宜,一兩百塊錢就能買到50萬的保額。

建議意外險保額可以買到100萬以上。

5、孩

給孩子買保險,參見0-20歲

6、老

給老人買保險,參見50歲以上

7、財

雖說錢財乃身外之物,沒了還可以再掙。

但是現在一套房子,是一個家庭半世的心血。

所以,不妨每年花幾百塊錢。,為房子買份家財險。

火災、颱風、暴雨等原因造成了房子損害都保,買了圖一個安心。

40-50歲: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此時的你已經默默登上了事業巔峰,錢袋子慢慢鼓了起來。

孩子年歲漸長,貸款慢慢還清了,你為自己舒了一口氣。

可是你的身體大不如前,小病小痛日漸頻發。而且養老,是一頂頭上的烏雲,讓人隱隱擔憂。

這時候買保險,要分兩種情況說:

一是在40歲前,沒有配齊四大人身保險的人。

配置與25-40歲時類似,不再贅述一遍了。

在這裡討論兩個問題:

1、重疾險功能的轉化

此時,是重疾險的末班車。年齡再高,就可能出現保費倒掛的現象(交的保費比保額高)。

還是要上車。

公子你不是說重疾險工作收入損失險嗎?

四五十歲進入職場的中後期,該掙的錢掙了,還有必要買個重疾險嗎?

事情是這樣的:

像百萬醫療險這種短期險最大的問題就是續保難,身體出現了變化就不給續了。

人到老年身體差,很可能在最需要保險時保險公司不給保了。

此時再買長期重疾險,更像是為自己存了一個以小搏大的醫療準備金。一旦觸發,就可以拿錢治病。

所以,40多歲買重疾險,在預算充足時考慮適當拉長保障年限,保到70歲或保終身。

2、定期壽險有沒有必要再買

這一點要看負債。

理論上,這個階段房貸壓力少很多,而且未來會越來越少,定壽險的保額不必太高。

但是,很多人的眼光已經放在給孩子屯房身上了。

這就要分情況了:

如果未來的還款主力是自己,那麼這個定壽險還是要配的。

如果未來的還款主力是孩子,那就讓他給自己配去。

二是在40歲前,已經配齊四大人身保險的人。

你的任務會比較輕鬆,需要做的是兩件事。

1、審視保額是否足夠。

隨著經濟發展,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已經買了十多年的保險保額未必夠。

十多年前1塊錢還能買3個包子,現在1個包子就要1塊5。

15年前的論調還是重疾險保額不要低於10萬,到如今看來已經不夠。

這時需要根據家庭財務狀況適當加保。

2、審視自己的理財能力是否足夠支撐自己養老

這時候應該把養老問題提上日程表了。

如果手頭的投資工具有限,也沒有投資理財的經驗。可以考慮適當配置一些養老年金,作為退休後養老金的補充。

養老年金的年化收益不算太高,不超過4%。

好在它特別安全,即便承保的保險公司倒了,也會把保單轉移到其他保險公司給你兌付。

50歲以上:

滄海一聲笑,轉眼變老炮。

有幸是兒女孝順,打算為年過半百的你配置保險。

可無奈是家中沒有礦,一款簡簡單單重疾險價格就已經破萬。

你安慰子女:

——要保險幹啥,爹孃的身體好著呢。

然後是忍不住的一陣咳嗽。

此時買保險,買到一款合適的保險並不容易:一是保險價格高,二是老年人身體差。

挑保險,要花點功夫。

1、意外險

這時,先給老人配上一份意外險。老年人腿腳不方便,骨質疏鬆,發生骨折等意外現象會更多。

市面上的意外險,多能保到65歲左右,即便超過了這個年齡,也有專門的老年意外險。

一定優先配上。

2、重疾險\\防癌險

如果身體不好,或是預算有限,重疾險不能買,可以考慮防癌險。

防癌險是一個閹割版的重疾險,患了癌症以後才賠,保額也普遍做不高。

只是它,一來健康告知比較寬鬆,像三高患者都可以買。二來保障年齡範圍比較廣,有些保險75歲還能買。三來會比重疾險便宜一點。

對於亟需保障的老年,算是一種補充。

3、醫療險\\防癌醫療險

65歲以下考慮醫療險,身體不好考慮防癌醫療險。

能買醫療險的老年人一定要買上,可以續保就一定要續,能續一秒算一秒

不過,65歲以前沒有得過大病,沒有三高、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病,的老人實在少見。

所以如果買不了,可以考慮防癌醫療險,只報銷癌症的治病費用。

和防癌險一樣,健康告知也比較寬鬆。

結語:

人生這麼短,人生這麼長,唯有時間不可擋。

困飽兩餐,年歲難唱,只嘆一句此生不枉。

各位看官,

如何用保險保障一生這道題,我已經解到這裡了。

但事實上,想通過一篇文章解決問題,就像是「刻舟求劍」。

落實到最後產品環節,還是要看具體需求和家庭財務狀況。

保險產品茫茫如海,公子願做那「擺渡人」。


肆大財子


你、我、他,我們大家都是普通人,假如大家都30歲了,為何有的人買了,而有的人沒有買?

保險理念。

每個人接觸的人和所經歷過事都各不相同,所以每個人接觸到保險理念的時間也不一樣。接觸得早的,早買;接觸得晚的,晚買;沒接觸過的,就好比一個酒類銷售人員突然去向一個從不喝酒的人推銷一瓶82拉菲一樣,你覺得他理你的概率有多大?所以說,想要賣出保險,首先得讓客戶有保險意識。這就是為什麼保險銷售人員要大量加人的原因,雖然你不買,但看得多了,產生了保險理念,買保險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作為普通人,那麼我們到底有沒有買保險的必要呢?

這也是每個買保險的人應該問自己的。我們可以到大街上,隨意攔停一輛小車,可以問問他買車險了嗎?答案肯定超過99.99%都是買了的,還有那0.01%的人,可能自己記性太好,忘記續保,或是因為其它事情耽擱了。我們再問車主們另一個問題:有給自己或家人買過什麼保險嗎?可能70%的人都沒有買過。為什麼人們願意給車上保險,而不願意給自己上保險呢?原因呢也是五花八門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認為自己年輕、健康,至少在現階段買保險是沒有必要的。但這類人是最好賣出保險的,因為他們已經接觸到保險理念了。

無論我們拒絕保險的時候,顯得有多麼的聰明,都不能否認,我們的確需要一份保險,特別是當我們現在還健康的時候(不健康的時候,保險公司也不賣給你啊,保險公司也不傻)

考慮到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但重疾險是必須的。意外險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看是否購買,這個保費不高,建議購買。至於其它險種,看自己需要。

如果要買保險,那我們買多少呢?網上流傳的原則有好多,比如雙十原則,4321原則等。二個原則講的都是將年收入的10%用於買保險。所以,我們買多少錢的保險,取決於我們的年收入。假如我們收入高,開銷也特別大,建議先給家人和自己購買一份相互保,每年扣的錢也不多。等我們財富節餘多了,在慢慢搭配其它險種。


夢灬小小


新入行最好不要太急於業績,積累經驗比什麼都重要,把熟客一下子全做完了,就很難有鍛鍊的機會了。

不要勸親朋投太多,要考慮到持續性,你可以分批勸他們買不同的險種以得到全面的保障,也為你關鍵時候的單子留下機會。

家庭年收入的百分之十到十五為宜,超過百分之二十將來肯定會出現退保,對你的宣傳不利。

你考慮問題要儘可能從客戶出發,不能一心為了月收入著想。只有把客戶服務好了,他們才會推薦優質的潛在客戶給你。陌生訪問會讓你失去信心的,較好的方法是請已有的客戶推薦一到兩個熟悉的人,並請他們替你約好時間或者替你做個簡單的介紹,這樣你去時可少走很多彎路的。

對收入穩定的人員投保時間要長,對做生意的那些人,要做大單繳費時間短,對打工及農民來說,時間要短,因為他們的收入不穩定導致退保就不好了,

千萬別對保險一點都不懂的人講保險,浪費時間。選擇客戶儘可能找文化程度高的,與客戶交流前一定要做足公課,對他的情況儘可能瞭解。

希望對你有用






規劃債務


作為一個普通人,有保險意識的可按自已的年淨收入百分之五到十的比例購買,選擇消費型的險種,投保時段在成家後。一般不建議購買什麼還本型的,保障太低,投入太多,二三十年後多數都貶值,拿那些分紅什麼的沒有用。


股海小書同


為了抵禦生活中的未知風險,我們需要考慮意外身故、患重大疾病、意外無法工作;家中老人、配偶、孩子生病和遇到意外,以及家庭成員小疾病的累計醫療費用、財物損失等等\r

首先,什麼時候買保險呢?

毋庸置疑,只要有條件,越早買越好!

其次,我們該購買哪些種類的保險呢?\r

1、除了基本的社保,可以考慮這些商業保險:\r

1)意外險,可以在意外事故後獲得賠付;\r

2)人壽險,可以在身故後獲得賠付;\r

3)重疾險,可以在罹患保險規定的重大疾病後賠付,以防社保醫療費不足。\r

2、孩子買保險方面:先保重大疾病險、意外險,有餘力再考慮教育金或其他類型的儲蓄險\r

3、老人買保險方面,在有退休金和社會保障的前提下,可以購買意外險,而重大疾病險並不划算。\r

最後,在收支可控的前提下,花多少錢買保險才更合理\r

如何確定保額對於買保險的人來說的確是一個難題,購買保險原則中提到,保險費最好佔家庭年收入的5%到10%左右。這種說法雖然準確,但過於籠統。\r

我們可以在這個原則之上,出於保障的目的來確定家庭未來需要使用的資金,以此作為保障額度。\r

總保額=家庭未來10年基本支出+負債總額-現金以及快速套現的資產額\r

例子:\r

一個家庭年收入為15萬,日常支出佔一半,也就是7.5萬,10年共計75萬。再算上房貸100萬,則三大類保險的總保額大約需要達到175萬元左右。再加上期間通貨膨脹、物價增長,這個數字還要大一些。



微訊派


1)重疾險的保障額度要覆蓋家庭年收入的5-10倍,最低30萬保額起

2)醫療險能覆蓋所有的醫療費用的支出,做到花多少,可以報多少

3)意外險(定期壽險)要覆蓋家庭年收入的10-20倍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Keung2009


這這個問題很有趣。因為保險是一個生活非必需品。也就是你如果沒有保險對你的生活影響不是特別大,他只有在未來發生一些問題的時候才會覺得噢,原來有保險是如此的快樂。為什麼我們需要買保險,因為保險是人生規劃的很大的一部分。當一個人經濟工作都不穩定的時候,他是不會去考慮買保險的,只有當他生活穩定,他對未來有一種不安和恐懼,或者對未來有更好的期望,他才會考慮保險。,就像保險一直是發達國家中產階級的產物當然我不是說經濟水平不好的人就不需要買保險,不是這樣的相對而言經濟不好的人更需要買保險,為什麼他們抗風險的能力是比較低的,但是經濟水平不高的人,人類人群他們一般的意識也不是特別高的,因為他們的賺錢是比較辛苦,所以他們對錢看得也比較重視,所以不會輕易的把花錢去買保險。怎麼說呢,保險當然是越早越好。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良好的意識。我們有句話叫別人的故事,故聽起來是事故,我們卻把它當作故事來看。我想說的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你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最直觀的講,如果你的賬上隨時隨刻的都能躺著四五百萬現金,那你不是讓你不需要買基本的保險。我相信大多數人都達不到這個水平。,所以只要您打算買,那就行動起來,如果你一直都不想,那你必須要找到其他的替代方式來抵抗你的風險。而保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產物,為什麼它不像其他的東西如果體驗感不好可以重新選擇保險,很多時候只能選擇一次,為什麼一旦你身體達不到核保的要求,你想買也不能買,這就是它的一個特殊性。總而言之想買就動起來不想買那就靜靜的等待


Flyer520


早買早好。

買終生,而不是財險。


超級視力眼


按照科學規劃方式,一個人的保費應控制在年收入的10%-20%之間,投入過多對自己會造成經濟壓力,投入過少可能會導致保障不足。什麼時候買保險好,一個人的風險是預測不到多會發生的,沒有男女老少貧富之分,所以健康平安的時候買保險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