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戰孝感 張春火的別樣“返鄉”記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在黑龍江省援鄂醫療隊中,有一位身份“特殊”的隊員。別人都是離開家鄉黑龍江,去異鄉支援,而他既是黑龍江省援鄂醫療隊隊員,又是心繫故土“返鄉”支援的遊子,他是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派往孝感的聯絡員張春火。

請戰孝感 張春火的別樣“返鄉”記


張春火在湖北孝感市進行對口支援聯絡工作。圖片由張春火提供

張春火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時不時還冒出點“東北嗑”,完全聽出不他有南方口音。“很多醫療隊員都不知道,其實我在湖北孝感長到18歲,才離開家鄉。”張春火回憶說道,“1996年的冬天,我遠赴哈爾濱參軍入伍,此後參加了1998年抗洪搶險和2003年抗擊‘非典’,與這座城市的感情也越來越深。”2013年從部隊轉業後,已經成家立業的張春火決定留在哈爾濱,但仍然心繫故土。此後春節,他常帶著妻子和女兒回孝感探親。

2020年年初,武漢開始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孝感市距離武漢僅40公里,疫情嚴重程度僅次於武漢。距離孝感千里之外的張春火時刻關注著家鄉的疫情。

“疫情剛發生的時候,工作很忙,我退掉了早就定好的春節返鄉機票,但心裡還是時刻惦記著老家的情況,每天都很煎熬。春節前,有老鄉準備開車回湖北,也邀請我同行,我當時挺猶豫,但最後還是婉拒了。這個時候我不能離開我的崗位。”張春火選擇在哈爾濱堅守崗位,但心裡又記掛著家鄉,1月10日他就遞上了請戰書,請求跟隨醫療隊支援湖北省。

1月27日,黑龍江省首批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名單裡沒有張春火的名字。“第一批沒有我,第二批沒有我。終於,我的名字出現在第三批援鄂醫療隊的名單中。”張春火終於盼到了“上戰場”的通知,目的地正是他的家鄉湖北孝感。“我將以黑龍江省援鄂醫療隊隊員的身份‘返鄉’救援,當時心情很激動。”張春火說。

但是當他站在故鄉土地上的那一刻,原本激動地心情又變得五味雜陳。“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一向繁忙的武漢天河機場空空蕩蕩,原本熱鬧的街道看不見人,愛吃的家鄉菜館都關門歇業,我特別想在熟悉的街道上大聲喊‘我回家啦’,可是耳邊卻沒有熟悉的鄉音。對口支援的工作非常忙碌,大家經常要忙到零點左右才能休息。我也告訴自己應該抓緊有限的時間充分休息,但是剛到孝感那幾天,看著每天新增確診病例的數字,我經常睡不著覺,心裡很是著急。”

好在情況迅速發生了變化,黑龍江省援鄂醫療隊進駐後,醫護人員快速度過了磨合期,憑藉精湛的醫術,全力救治患者,並結合深度調研與科學流調,對孝感地區疫情防控提出很多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看著確診病例一天天減少,出院患者一天天增多,張春火心裡十分安慰:“我的戰友們每天辛苦奉獻在一線,他們真的為患者們、為我的家鄉付出了很多,我心裡十分感激。”

請戰孝感 張春火的別樣“返鄉”記


張春火和女兒張梓墨。圖片由張春火提供

由於工作很忙,也為了不讓老家的親人們擔心,張春火併沒有將回到孝感的消息告訴家人,是弟弟在媒體報道的黑龍江省援鄂醫療隊名單中看到了張春火的名字,才知道哥哥回來了。怕年邁的母親惦記,大家都瞞著他的母親。“老母親一直以為我還在哈爾濱,其實在孝感工作時,最近的時候我距離她不到30公里。卻只能遠遠望著家的方向,不能回家看一看、過一夜,只能住在醫療隊駐地的賓館裡。都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我已經查不出來多少次‘過家門而不入’了。”

隨著孝感疫情的好轉,張春火對家鄉的擔心也慢慢轉變為對第二故鄉哈爾濱的思念。10歲的女兒張梓墨在家中十分惦記父親,張梓墨多次在日記中寫下了對父親的思念。女兒的日記被張春火存在手機裡,想念女兒的時候就掏出來讀一讀,“她在日記裡跟我‘彙報’,每天都給我養的石榴樹澆水,還告訴我‘石榴樹結果啦’‘櫻桃樹開花啦’‘小魚有寶寶啦’。還誇我‘逆行的樣子真帥’,看得我一邊笑一邊流眼淚,我走之後,女兒懂事了很多。”

請戰孝感 張春火的別樣“返鄉”記


張梓墨為父親張春火寫的日記。圖片由張春火提供

如今,孝感市已經連續多日無新增確診病例,醫院裡患者越來越少,開始有序復工復產了,支援孝感醫療隊的救援任務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看來是沒有時間回家裡看看了。回到故鄉一個多月了,沒回家看一眼老母親,心裡有一些遺憾。”張春火說:“都說‘咫尺天涯’,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不會知道這種滋味兒。但我覺得這次回家鄉比哪次回鄉都有意義,因為我用實際行動幫助家鄉抗擊疫情,看著家鄉一天天好起來。等我下一次再回來探親,不僅會帶著思念親人的心情,更會多一份自豪感。”

(楊雪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