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汝州 細說汝州明代軍屯之“ 七十二營盤”


文獻汝州         細說汝州明代軍屯之“ 七十二營盤”


文獻汝州 細說汝州明代軍屯之“ 七十二營盤”

陳建國/文

歷史上的汝州,設立於隋,盛於唐宋。特別是自明代以降,汝州更是成為一塊特殊的地方,儼然中原之望郡。在行政上,明成化年間從隸屬南陽府的州,升為河南直隸州,管轄魯、郟、寶、伊 4 個縣。而且,據嘉靖《河南通志》記載,河南省整飭兵備道共設 5 個分巡兼兵備道,分巡河南兼兵備道(簡稱河南分巡道)就設在汝州城內,負責巡查所轄“一府”(河南府)、“二州”(直隸汝州、陝州)、“十七縣”(河南府所轄十四縣和直隸汝州所轄四縣)、“十六個巡檢司”(分佈在河南府、汝州所屬各縣)、“三個衛”(河南衛、洛陽中護衛、弘農衛)、“三個守禦千百戶所”(嵩縣、永寧、盧氏)的政治、司法及軍事工作,這就使汝州的地位得到較大提高。另一方面,在軍事上,汝州地區又是軍屯重點,伊王府雖建在河南府府治洛陽城內,而汝州作為伊王封地,其軍屯區域大部都在汝州諸縣。所以州城不僅為分巡道、州衙駐地,城內還先後設置有洛陽中護衛指揮使司、汝州衛指揮使司。這樣,軍屯工作在汝州明清歷史中就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在此,筆者根據歷史資料,談談明清清時期汝州域內的軍屯情況。

汝州的軍屯,素有“七十二營盤”之說。提起“七十二營盤”,汝州人大都會說出一串以“營”命名的村莊。但是當年到底形成多少以“營”命名的軍屯村莊呢?

文獻汝州         細說汝州明代軍屯之“ 七十二營盤”


清順治十六年(1659)汝州衛撤銷後,所有軍屯村莊併入汝州管轄,汝州將其劃分為 4 個行政區劃單位,分別是餘屯裡、沈屯裡、丁屯裡和孫屯裡。清道光《直隸汝州全志·卷之三·村莊》列有這 4 個裡的村莊名單,共有 283 個村莊。而這 283 個村莊中,以“營”命名的就有 119 個。筆者又查:第一輪社會主義新方誌中,《寶豐縣志》(1996 年版)所列村莊中,以“營”命名的 43 個,《魯山縣誌》(1994 年版)所列村莊中有 24 個,《葉縣志》(1995 年版)所列村莊中有 42 個,《汝州市志》(1994 年版)所列村莊中有 4 個(不包括原河南衛收並過來的村莊)。4 種志書合計,到 20 世紀90 年代,4 個縣(市)共有以“營”命名的村莊 113 個。

文獻汝州         細說汝州明代軍屯之“ 七十二營盤”


那麼,“七十二營盤”是怎麼回事呢?

對於這個問題,平頂山市歷史文化學者潘民中先生是這樣分析的: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朱元璋召見葛川,說是伊王明年就要到河南開府了,要其先行到汝州去屯田,以備伊王到時之用。戰亂後的中原,赤地千里,不見人煙。汝州管轄之地,又有汝河、沙河,有地、有水、土地肥沃,成了屯墾的必選之地。葛川在派人查看地形後,便在汝州及其管轄的幾個屬縣佈局 20 個“百戶”(百戶是明朝時期一個軍官的級別名稱,下設“營”),設立 72 個營盤。這些軍

隊雖然是軍隊編制,但卻是來搞屯田的軍隊,而不是打仗的軍隊。

文獻汝州         細說汝州明代軍屯之“ 七十二營盤”


我同意潘先生的分析,其實,應該是當年葛川派人根據軍屯區域的佈局,設定了 72 個軍墾點,實際上是 72 個管理單位,分別以營命名,後來形成了一個個村落。但時間長了,軍屯面積越來越大,軍屯人口越來越多,逐漸地原來的各營盤各自新設若干分點,又形成若干個村落,其中有的仍以“營”命名,但大多以當地形勢為據,另取村名了。清道光《直隸汝州全志·卷之三·村莊》列出的屬原汝州衛的 283個村莊中,除 119 個以“營”命名外,其餘的 164 個村莊,分別以寨、莊、衝、窯、嶺、溝、坪、橋、廟、園、院、堂、庵、房、灣、口、坡、臺、廠、集、鎮、崖、場、崗、窪、店命名。

可以設想,當年的 72 個營盤與後來派生出的軍屯村莊,應不是平級關係,其關係應相似於現在的行政村與自然村的關係。各個營盤行政上受百戶直接領導,而各營盤的負責長官又負責其他各軍屯村的具體事宜。

文獻汝州         細說汝州明代軍屯之“ 七十二營盤”


這樣,這 72 個營盤分別是哪個村呢?

清嘉慶二年《寶豐縣志·卷十三·兵防·明屯兵》載,寶豐縣境內有李文義營、趙官營、蕭旗營、韓家營、餘官營、三里營、葛家營、八里營、李官營、米家營、葉家營、孫官營、葦子營、張旗營、謝家營、房旗營、魏家營、虎狼營、廖起營、周旗營、馬旗營、井家營、柳溝營、石橋營、校尉營、姜旗營、陶旗營、陳旗營、楊官營、磨冢營、魯官營、東三里營、北五里營、西五里營,計 34 個。

清嘉慶元年《魯山縣誌·卷十四·兵防》載,魯山縣境內有毛家營、三里營、詹家營、東詹家營、柳樹營、徐家營、清水營、柳營、胡家營、朱家營、陳家營、葉小營、紀家營、王家營、曹家營、滾子營、蕭家營、張官營、梁官營、洪官營、毛家營、高家營,計 22 個。

文獻汝州         細說汝州明代軍屯之“ 七十二營盤”


清嘉靖二十一年《葉縣志·卷之一·王莊軍屯》載,葉縣境內有灰嶺營、魯家營、方家營、鄒家營、瓦店營、大營、小營、楊家營、徐家營、□□營、劉圪疸營、胡官人營,計12 個。

汝州衛裁撤後,汝州官府把原汝州衛所屬村莊編為 4 個裡——沈屯裡、餘屯裡、丁屯裡、孫屯裡,其中前 3 個裡的村莊分佈在魯山、寶豐、葉縣境內,只有孫屯裡(上牌)所屬村莊在汝州境內。孫屯裡(上牌)共有 22 個村莊,其中以“營”命名的有葦子營、長營、楊起營、吳營(《直隸汝州全志》中記為“吳莊”,疑是訛誤,應是現在的吳營村)、周營、軍營、魔冢營 7 個村莊。在這 7 個“營”中,魔冢營被清嘉慶《寶豐縣志》列入營盤序列,剩下的 6 個“營”中,只有葦子營、長營、楊起營 3 個應該為當時的營。另有原在汝州境內的大營,汝州衛裁撤後被劃歸丁屯裡。這樣,寶豐境內有 34 個營盤,魯山境內有 22 個,葉縣境內有 12 個,汝州境內有 3 個營盤,再加上大營,正好是 72 個營盤。

文獻汝州         細說汝州明代軍屯之“ 七十二營盤”


但是,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有些村莊名字也在發生著變化。寶豐縣舊志中記述的 34 個營盤,在 1996 年出版的《寶豐縣志》中,保持原村名的只有 17 個,佔一半;魯山縣舊志中記述的 22 個營盤,在 1994 年出版的《魯山縣誌》中,保持原村名的只有 12 個;葉縣舊志中記述的 12 個營盤,在

1995 年出版的《葉縣志》中,保持原村名的,只有 8 個;只有原汝州境內的 3 個營盤,全部保持著原村名,不過葦子營已於 1954 年劃歸寶豐縣,後改名為前營(今為寶豐縣前營鄉政府所在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