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交完後利潤如何轉出?

CY1234554321


這個問題,分很多中情形。

首先,要看企業性質,是個人獨資企業還是有限責任公司;

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等按照《個人所得稅法》交所得稅的組織形式,再交完稅後,利潤就是股東可以直接支配的了,從對公賬戶直接轉賬到個人賬戶,就好啦。

有限責任公司要複雜一些,稅後利潤在進行利潤分配前,首先要計提法定盈餘公積,剩下的才可以分配給股東紅利。


其次,要分利潤是分配給個人股東還是企業股東;

分配股東紅利,分兩種場景,如果是自然人股東,要需要代扣個人所得稅,代扣後,直接轉到股東賬戶就可以。默認是20%的稅率,比如A公司給自然人股東張先生分紅100萬,那要代扣20%的個人所得稅20萬,之後80萬可以轉入張先生賬戶。

不過,針對上市公司、新三板,有優惠政策,持股超過一年的個人股東,分配紅利不需要交個稅了。

如果是法人股東,且兩者所得稅稅率相同,則不需要再扣所得稅,可以直接轉賬至法人股東賬戶。若稅率不同,則涉及補差的問題。比如,A公司投資了B公司,A公司所得稅是25%,B公司所得稅是15%,那B公司給A公司的分紅,要補繳10%的所得稅。


然後,境外股東的特殊要求。

因為涉及到兌換外匯,對境外股東的轉賬,需要先有完稅證明,然後才能將分配的利潤轉移到對方賬戶。


最後,要看特殊優惠政策。

針對創投公司、或創投基金,利潤分配有優惠政策,分配利潤可以先抵前提投入,再計算應納稅額所得額。


康愉子


作為一名在企業工作多年的財務人員,來談談這個問題。

交完企業所得稅後的利潤就是企業的淨利潤,如何分分配呢?

內資企業按淨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達到註冊資本的50%時不再提取。

外資企業按淨利潤的10%提取儲備基金,達到註冊資本的50%時不再提取。

比如八戒企業稅前利潤是1000萬,企業所得稅25%,淨利潤750萬,提取法定盈餘公積75萬,可用於分配的利潤就是675萬,個人股東和法人股東佔股比例是4:6。

八戒公司召開董事會(股東會),通過了利潤分配決議,決定分紅400萬,275萬留在企業,作為經營流動資金。

向個人股東分紅160萬,八戒公司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32萬,個人股東實得118萬。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企業向個人股東分配紅利按20%代扣代繳個人所稅稅,如果是上市公司則減按50%所得,按20%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也就是10%。

取消了外籍個人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向法人股東分紅240萬,八戒公司無需繳稅,如果法人股東企業所得稅低於八戒公司則法人股東無需再繳稅,如果法人股東企業所得稅高於八戒公司,法人股東則需按稅差補交企業所得稅。

假定八戒公司企業所得稅是15%,法人股東企業所得稅是25%,法人股東在取得分紅後需補繳10%企業所得稅。

取得境外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按外國企業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額中屬於該項所得負擔的部分,可以作為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法律規定的抵免限額內抵免。

外資企業將利潤匯給境外投資方,需要代扣10%的預提所得稅。

關注:冷墨默,個人企業財稅顧問。


冷墨默


企業所得稅的稅後利潤按照稅法和國家財政部頒佈的“兩則”進行分配和轉出。

依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公司利潤是公司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和營業外收支淨額。營業利潤是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期間費用和各種流轉稅及附加稅費的餘額。投資淨收益是公司對外投資收入減去投資損失後的餘額。營業外收支淨額是指與公司生產經營沒有直接關係的各種營業外收入減營業外支出後的餘額。公司稅後利潤則是指公司當年利潤減除應納所得稅的餘額。

企業繳納所得稅後的利潤,按如下順序分配:

1、彌補虧損

若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在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

企業發生虧損時,應由企業自行彌補。彌補虧損的渠道主要有三條:一是用以後年度稅前利潤彌補,按照現行制度規定,企業發生虧損時,可以用以後5年內實現的稅前利潤彌補,即稅前利潤彌補虧損的期限為5年;二是用以後年度稅後利潤彌補,企業發生的虧損經過5年期間未彌補足額的,尚未彌補的虧損應用所得稅後的利潤彌補;三是以盈餘公積彌補虧損,企業以提取的盈餘公積彌補虧損時,應當由公司董事會提議,並經股東大會批准。

企業應將當年實現的利潤自“本年利潤”科目,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的貸方,其貸方發生額與“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的借方餘額自然抵補,無論是以稅前利潤還是以稅後利潤彌補虧損,其會計處理方法均相同。在以稅前利潤彌補虧損的情況下,其彌補的數額可以抵減當期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而以稅後利潤彌補的數額,則不能作為納稅所得扣除處理。

企業以提取的盈餘公積彌補虧損時,會計處理為:

借:盈餘公積

貸:利潤分配——盈餘公積補虧

2、提取法定公積金

公司當年利潤在彌補虧損後,若仍有剩餘,則必須提取稅後利潤的10%列入法定公積金,在計算提取法定盈餘公積的基數時,不應包括企業年初未分配利潤。公司法定公積金累積金額為公司註冊資本的50%以上時,可不再提取。

提取時: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貸: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

結轉時: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3、提取任意公積金

任意公積金是指不由法律強制規定,而由公司視情況自行決定提取的公積金。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在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可以提取任意公積金。

提取時:

借:利潤分配——提取任意盈餘公積

貸:盈餘公積——任意盈餘公積

結轉時: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利潤分配——提取任意盈餘公積

4、向投資者分配利潤或股利

公司在完成以上各項分配後,若利潤仍有剩餘,即可按確定的利潤分配方案向股東支付股利。有限責任公司按照股東的出資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違反規定,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股東必須將違反規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潤。

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的現金股利或利潤:

借:利潤分配——應付現金股利

貸:應付股利

如是個人股東,應由公司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如是法人股東,屬於居民企業間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企業所得稅的免稅收入:如股東是境外企業,應以扣繳義務人身份代扣代繳10%的企業所得稅。

經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決議,分配給股東股票股利,應在辦理增資手續後:

借:利潤分配——轉做股本的股利

貸:股本


稅務新天地


涉及到企業所得稅,那麼被投資的主體為公司制企業。投資後的利潤轉出,涉及到兩個重要問題。一是有沒有做必要的留存,二是有沒有完成相關稅費的繳納。

公司在利潤分配之前,先要提取必要的盈餘公積。而後,將剩餘利潤進行分配。

對於投資後的利潤分配和納稅問題,主要與投資方的性質有關。

1. 投資方為個人。

那麼如果要進行分紅,是按照“股息、紅利”所得,來徵收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分紅時代扣代繳。

很多個人股東聽到20%的個稅稅率,都覺得很高。實際上,用於再投資的錢,可能並不需要取出來,可以通過投資公司實現再投資。

2. 投資方為居民企業。

居民企業就是在國內設立的,或者其實際管理機構在國內的企業。如果符合條件,那麼被投資企業分配的利潤是免稅的。這個規定主要是為了避免重複徵稅。當然,這個“條件”,是指居民企業要直接投資,如果是間接投資,那麼就不能享受免稅。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取得的是免稅收入,那麼即使存在稅率差,也不需要補繳稅款。

3. 投資方為合夥企業。

如果投資方為合夥企業,那麼就要看合夥人是個人還是法人。如果合夥人是個人,按照股息、紅利所得20%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合夥人是法人的,繳納企業所得稅。

舉個例子

甲公司和乙個人,合夥成立A合夥企業。2018年,A合夥企業收到B公司的分紅100萬。

那麼根據合夥協議的規定,這100萬平分給甲公司和乙個人。那麼乙需要按照個人所得稅的20%稅率繳納個稅,而甲公司,應當按照對該筆紅利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這個時候分給甲公司的收入就不符合免稅的條件,從而不能免稅。

4. 特殊情況的利潤分配。

對於個人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是按照持股期限來實行差別化劃分的。超過一年的,暫免徵收個稅。

對於創投企業,投向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實行按投資額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個人合夥人的所得,在計稅方法上還可以有所選擇。既可以按照單項20%的稅率,也可以按照年度所得5%-35%的累進稅率計算。

因此,企業進行利潤分配,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留存工作,以及根據相關投資主體,完成稅費的扣繳。


財會小童


利潤轉出就是向股東利潤分配。先弄個董事會或股東會利潤分配決議,寫明分多少利潤,向各股東分配多少,所有董事會成員或股東簽字。這東西一定要有,交紅利稅時要給稅務所複印件的。

計提法定盈餘公積,一般稅後利潤的10%。

分配利潤。

如是個人股東,交20%的紅利稅,由公司代扣代繳,取得完稅憑證原件給股東個人,公司留複印件。如:分100萬,20萬交稅,股東到手80萬。

如是法人股東,暫免紅利稅。公司將利潤轉到到股東單位,併入股東單位的利潤再交稅。

如股東是境外企業。交10%外國企業所得稅後,拿完稅憑證去銀行購外匯後匯出境外。如果匯的不是上年度的利潤,是以前年度的,還要向稅務機關交利潤匯出的專項審計報告。


手機用戶67563706555


我只知道幹一個工程下來,扣完稅,材料款,工人工資,也賺不了多少了。


默然的眾生平等


不請自來

阿東稅籌在財稅公司工作了很多年,企業所得稅交完後利潤如何轉出是一個比較熱門的問題。

方法有三:

一、股東分紅

分紅是股份公司在贏利中每年按股票份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投資者的紅利。是上市公司對股東的投資回報。分紅是將當年的收益,在按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公益金等項目後向股東發放,是股東收益的一種方式。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有關條款,個人因持有中國的債券、股票、股權而從中國境內公司、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需按20%的比例繳納個人所得稅。即是說股東分紅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當然接收人首先得是股東

二、工資薪金

對於非股東或非股份制公司內的人,想要轉出利潤就只能靠發工資薪金年終獎了,而工資薪金個稅如下

可以看出稅率也是不低的

三、個人獨資企業轉出

個人獨資企業有別於有限公司,所得稅只用繳納個人生產經營所得個稅,採用五級累進制

而聯繫阿東稅籌註冊個人獨資企業可以享受核定徵收,也就是說要把利潤轉出來只需要繳納4.8%不到的稅就可以了


益企財稅


“稅”這個字對於企業來說是非常敏感的,畢竟交一次稅基本上半條命都要沒有了!但是,我們也不要這麼的悲觀,交了稅我們還是要分利的,該開心的時候就要開心!

企業交完所得稅之後,一般根據共公司性質的不同來分配利潤,不過在這之前需要根據企業性質,該把法定公積金提了就先計提了。

如果是自然人入股,那麼就需要公司代扣20%的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該拿給你的100元錢,還要交20元的稅,自然人股東拿到手的只有80元。20元扣完之後就可以把錢轉到個人賬戶裡了。

另外,如果是個人獨資企業或者合夥企業,交上去的就是個人所得稅,所以不需要再扣錢了,直接把錢轉到個人賬戶是沒得問題的,100元是你的就是你的。

如果是企業入股的話,就需要看看兩家企業交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是不是一樣的。如果兩家都是一樣的,“企業股東”就不需要再補稅了!如果入股的企業稅率少於“企業股東”企業,那麼“企業股東”兩家企業之間的稅率差值補起來!

境外股東就比較麻煩,涉及到兌換外匯,如果要分配利潤。那麼,就必須要完稅證明才得行!


合眾稅惠


本園區提供稅收優惠政策:

1.增值稅30%-50%財政獎勵,企業所得稅30%-50%財政獎勵。

2.個人獨資企業可以享受核定徵收0.9%-2%無需考慮成本。

3.不需要實體入住,法人不需要到場。註冊及後期稅務工作均由園區辦理。

4.大幅降低企業稅負、解決股東分紅高管個稅等問題。

案例如下:

比如一家有限公司年利潤1000萬:

原來有限公司企業所得稅500w*25%=125w 股東分紅(500w-125w)*20%=75w

500萬利潤需要繳納高達200萬的稅金!

通過我們核定徵收政策辦理2家個人獨資企業即可解決1000萬利潤,一家個獨開票500萬以內,上稅20萬左右,2家就是40萬,原本1000萬所得利潤綜合繳稅400萬,現在只需要上40萬,少交360萬,節稅90%!

詳情諮詢留言或私信聯繫


稅長大人


不同情況,法人股東是否補稅取決於自身稅率與分配企業的稅率孰高孰低,高了需要補,不高的就不補了,可以直接分配。

個人股東簡單操作就是繳納20%的個稅,還有的操作操作方式就是個人股東公司化,可以獲得節稅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