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暴跌對中國大利好!中國繼續發力!

疫情伴隨的石油暴跌,這可真是上天賜給我們的財富機會

原油價格暴跌,實際上是一次規模宏大的財富轉移。就是把利潤從原油生產國轉移到我們這樣的生產力大國。


石油暴跌對中國大利好!中國繼續發力!

疫情造成的需求端的下滑,對原油的需求在減弱。原油是工業之母,我們身邊的很多有機物都是原油生產出來的。比如柏油馬路、化纖衣服和幾乎所有的塑料產品。當疫情來臨時,歐洲和美國等消費能力強的國家,他們的消費需求正在快速下降,導致對幾乎所有工業產品的需求都在下滑。所以石油生產國不得不減產、降價,以穩定石油產銷體系。那麼石油價格暴跌,本質上就完成了財富轉移的過程。

你知道我國石油開採成本是多少嗎?50美元一桶。而美國傳統石油公司大概是25美元一桶,俄羅斯大概是16美元一桶。而沙特卻只有3美元一桶!那麼當油價暴跌的時候,利潤就從沙特的手中流了出來,流向了中國等製造業大國。

石油價格下跌,整個產業鏈的成本都在下跌,瀝青、化纖、塑料,成本全部都在下降,所以我們這種製造業大國,就受益於生產成本的下降,實際上我們已經在趁機抄底瘋狂買石油,加大原油儲備力度。中國掃貨“比水還便宜”的原油行動,已經開始。3月18日,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官網的一篇新聞顯示,中國84艘巨型油輪已集體拔錨起航,直撲沙特港口而去,將從海灣掃貨廉價的原油。


石油暴跌對中國大利好!中國繼續發力!

回顧近十年中國的大額採購歷史,每逢國際油價暴跌之時,中國的戰略儲備便會加速採購原油,例如2015年-2016年國際油價低點的時候中國戰略儲備註入速度明顯提升。


石油暴跌對中國大利好!中國繼續發力!

據中大期貨指出,一般認為在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桶時,中國就會打開建立原油戰略儲備的窗口。

根據國際慣例,一個國家需要近90天的石油儲備量來保障國家的正常運行,但中國的戰略儲備仍低於這個數字。

中國對石油進行戰略儲備起步較晚,大約是在21世紀初加入WTO之後開始的,2004年開始我國開始大力建設石油儲備基地,目前已經建立起了大連、黃島、鎮海和舟山等原油基地,並將在2020年完成三期原油儲備基地的建設,將為中國新增2800-8500萬噸的原油儲備能力。

我們生產成本下降,但我們的銷售價格卻不下降。受疫情影響,日韓,美國,歐洲等國,他們的生產能力在下降,當國內開始部分停產,供給就不能滿足需求,需求就會轉向進口,只能從率先恢復生產的中國進口。當大家都來擠兌我國的產品,那麼價格自然會上漲。一邊是原材料價格的下跌,我們拿了石油生產國的利潤,一邊是出口產品的價格上漲,我們拿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利潤,這就完成了財富的轉移。二戰時期美國大發戰爭財也是這樣的邏輯。

在這場防疫戰中,誰能在全球獨善其身,誰的工業產量在全球所佔的份額就能再上一個臺階。為什麼說世界每隔一百年會誕生一個超級大國?邏輯就在這裡。每次危機都會放大資本主義固有的缺陷,每次危機,資本主義都使用貨幣寬鬆政策給自己續命。但是這條路也逐漸走到了盡頭。當危機多了,世界格局就發生了改變,我們即將見證一個新時代!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