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疫情對食品行業的影響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20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數據,從數據看雖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部分行業的發展造成了階段性影響,但整體上國民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衝擊。目前在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部門的有效組織下,企業復工復產加快,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國民經濟實現有序運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下降13.5%(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看,2月份在疫情影響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下降26.63%。


盤點疫情對食品行業的影響

疫情對食品行業的整體影響

受疫情影響,2020年1—2月份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16%,食品製造業下降18.2%,以上兩項數值均低於全國工業增加值的平均下降值,但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商品呈現增長態勢,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分別增長9.7%、3.1%,食品類中凍肉和方便麵分別增長13.5%和11.4%。根據目前疫情對經濟發展影響的形勢,疫情對食品行業中第三產業的影響遠大於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對非農產業影響遠大於農業產業。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4881億元,下降20.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249億元,下降19.0%。


01

第一產業


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分類別看,食品菸酒價格同比上漲15.6%,衣著上漲0.5%,居住上漲0.4%,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1%,交通和通信下降0.4%,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6%,醫療保健上漲2.2%,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4.6%。在食品菸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0.6%,鮮菜上漲13.8%,豬肉上漲125.6%,鮮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分月看,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分別上漲5.4%和5.2%,環比分別上漲1.4%和0.8%。其中,疫情發展最為嚴峻的2月份全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1.9%,影響CPI上漲約4.45個百分點,但食品中鮮活食品價格持續處於高位,對CPI上漲影響最大,農副食品的價格整體平穩。

食品價格上漲較多的主要原因,從供給方面看,主要是各地不同程度地實施了交通運輸管控措施,部分地區物流不暢;人力短缺造成物資配送難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企業和市場延期開工開市,一些產品生產和供給受到影響,難以及時滿足市場需要。從需求方面看,受“居家”要求與“避險”心理等因素影響,有的居民出現囤購行為,部分地區出現搶購方便麵、肉製品和速凍食品等易儲食品現象,甚至波及到其他食品,助推價格上漲。


02

第二產業


據海關統計,2020年1-2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1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同期農產品進口值增長6.8%。

食品加工製造業主要位於第二產業,由於原輔料儲備充足,國際大宗商品原料進口渠道暢通,上游供應鏈基本穩定,企業生產能力未受到明顯影響,疫情初期部分企業和市場延期開工開市,限制了產能釋放,部分產品生產和供給受到影響,難以及時滿足市場需要。但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米麵糧油製品生產,在政府部門的組織下提前復產,民眾疫情期間囤積生活基本品的需求更促使製造企業在穩定供應的同時逐漸提高了生產量,整體受疫情衝擊有限。


03

第三產業


疫情爆發後,第三產業中的餐飲行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受到影響最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2月份餐飲收入4194億元,下降43.1%,商品零售47936億元,下降17.6%。以餐飲渠道消費為主的食品產業,如酒類、調味品、肉製品、速凍製品、預製食品等在短期內受到疫情衝擊較大。受第三產業影響,在食品必需消費品中疫情對米麵製品的消費影響較小,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反而增長9.7%。雖然目前各地餐飲酒店已陸續開始營業,但由於民眾的疫情恐慌心理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報復性消費”短期內不會出現,餐飲企業還需耐心等待行業回暖。


總結

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