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等單位的科研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等單位的科研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3月12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瀋陽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和瀋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除草劑汙染農田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此次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孫富餘,瀋陽農業大學教授韓曉日,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植物營養與環境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孫文濤,遼寧大學教授劉宏生等專家組成。

  經過專家評審,認為該項目針對除草劑大面積汙染農田土壤導致農作物受害及食品安全等問題,開展了除草劑汙染農田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及其相關產品研發,構建了除草劑汙染農田土壤原位微生物修復技術體系,解決了農田土壤中除草劑面源汙染治理和受汙染土壤的原位修復難題。首次發現可高效廣譜降解磺酰脲類除草劑的新菌株“CHL1”即成剛菌屬嗜甲基短桿菌(Chenggangella methylivorans gen. nov., sp. nov.);經多相鑑定,該菌為甲基孢囊菌科的新屬新種;此外,篩選獲得一株可高效降解除草劑莠去津的節桿菌屬細菌“ATR1”(Arthrobacter sp.);CHL1可高效廣譜降解甲磺隆、苯磺隆、氯嘧磺隆、氟胺磺隆,苄嘧磺隆;ATR1可快速降解高濃度莠去津,使用後7天土壤中莠去津去除率為98%,為目前國內最高水平。構建了高效降解菌劑的高密度中試發酵工藝;開發出適合汙染農田使用的菌體固定化技術和菌劑產品,建立了除草劑汙染農田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發表相關論文27篇,獲授權發明專利7件,備案企業標準2項;成果連續7年應用於除草劑汙染農田土壤修復,除草劑去除率達到90%以上,農產品農藥殘留達到國家標準,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該成果首次發現除草劑降解新菌種,創制出菌劑應用於生產,在除草劑汙染農田土壤微生物修復方面取得新突破,填補了國內外空白,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專家組全面審核,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除草劑汙染農田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