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農民應該繼續為兒女盡力掙錢還是該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李逐夢的豐富生活


其實樓主在問題的時候,估計內心是有答案的,在中國,父母一般都是為子女操心一輩子。從出生開始、上學、畢業工作、買房、結婚、生孩子每一個環節都會操心到。

50多歲父母,還在估計是在30歲左右,而立之年,這個年紀的人,不管是經濟能力,還是心理都有一定的基礎和成熟度,子女本身也該為自己的人生付出該有的汗水。自己本身保持心態、身體健康為自己或是子女帶來的收益會更大一點,也就是在保持這兩點的前提下,可以給子女一定的幫助。

因為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視情況而定。我自己的父母,我更傾向於他們過自己的生活。


別小小別


我是農民,父母也是農民,身邊的許多人還是農民。

我的老家在農村,是母親河流經甘肅的最後一個村落,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裡的人和其它地方的農民一樣,祖祖輩輩靠著勤勞的雙手,艱難的度日,維持生計,繁衍生息。

無論是在田埂地頭,還是樹園子,菜棚子裡,亦或是在建築工地,還是在煤山上,礦區裡,都能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佝僂的脊樑,滿是繭子的粗糙大手,黝黑的臉上盡是刀刻般的溝壑,單薄的衣衫附著在那看似不壯實的身板上。入眼望去,讓人備感心酸。

五十幾歲,人生旅途已走過大半,將要步入花甲之年,她們是否應該停下來歇一歇,還是為了兒女繼續出賣苦力呢?

在這個歲數,城裡有工作,吃皇糧的人,有的已經退休,有的或者馬上就要頤養天年了。相比農村人,他們的生活條件要好一些。

而作為農村老家的那些人,上有體弱多病的年邁父母,下有尚未立業成家的稚嫩子女,都需要他們照顧,幫襯;

生存的艱辛,生活的不易,讓他們不敢有一絲的懈怠,半分的憊懶。正在爬坡的他們,活的很不輕鬆。

人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是句大實話;雖然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可日常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真正離不開它;

在身體狀況允許的前提下,能幫襯子女多少,算多少,為了改變貧苦,貼補家用,繼續努力掙錢是無可厚非的。有了一個好的家庭生活環境,才能更好的孝順父母,這亦是他們想要並祈許的。

在農村親戚家的坑頭或上房客廳的位置我時常會見到手工十字繡裝裱而成的“家和萬事興”,這五個字在那懸掛。

農村的人樸實,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會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你表達;

有一次在和舅舅家的大表兄聊天的時候他略顯感慨的說到:“人啊!就那麼回事,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為了家裡人都高興,和睦,其樂融融,為了不看兒媳的臉色,趁著現在他還不老,要多出去工,掙錢,八十歲門前老,一日不死吃一日飯。言罷,他深深的吸了口煙,轉身離去,背影孤寂。”

這番話很扎心,亦很現實。

多為子女著想,教導他們怎麼做人,共同經營好這個家,付出必然會有回報,亦會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所謂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對於生在農村老家的大多數人而言,只在影視劇裡看到過;

那是精神層面的愉悅和高物質生活的享受。這些離他們還很遙遠,是鏡中花,水中月,沒有一天掙兩百塊來的實在。

他們清醒的知道身為五十幾歲的老農民,還有許多事要做,要繼續努力掙錢,去幫襯兒女。他們還不老,他們也不敢老,他們的光和熱還有許多。


蘇家外甥


我是嘟爸微言,前兩天看見一段話“如果我們長大了,父母的生活還沒有改善,我們長大有何意義”!當時心裡五味雜陳!農村有多少50歲、60歲甚至年齡更大的父母在為生活而奔波!

當兒女已然成年且孝順不願父母多操勞的情況下,作為父母該如何選擇後半輩子的生活方式,取決於下面兩方面:

1、做父母的觀念

不光是農村父母,中國大部分父母都有一個觀念:趁自己還能幹,多攢點錢,為兒女補貼點,為自己攢點養老本減輕孩子負擔!

社會上大部分女子都是普通人,沒有大富大貴,只有平淡生活!而中國父母總想為子女多做點,子女再大,在他們面前都是孩子!為子女補貼點錢,為子女帶帶孩子,為自己存點錢以免生病增添子女負擔等等的想法都讓作為父母的他們停不下來!

如果子女經濟上過的還好,且自己能邁開這個觀念,那麼希望父母們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我想信大部分子女都希望父母能開心、健康!

2、做父母的習慣

上一輩的農村父母都是經過艱苦日子的一代人!很多長輩都是操勞了一輩子!勞動已然成為他們的習慣!

你讓他天天閒著,去玩,去享樂,可能更不習慣!3天不幹活,渾身都難受!勞動卻使他更開心、健康!

如果父母有自己的愛好而不是勞動的習慣!那麼子女肯定更樂意看到父母能開心而不是勞累的掙錢!

該勞動掙錢還是該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實好選,怎麼樣能讓自己心安,怎麼樣能讓自己快樂,就怎麼選,肯定不會錯!

最後,願天下父母能開心的養老!您們辛苦了!願天下子女都能做到“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


嘟爸微言


這個問題要看實際情況而定,應該也不應該,我給你分析下:

第一,如果你是一個很顧家、責任心很強,對子女非常愛護,甚至溺愛的類型,那麼就是讓你歇歇,尋找自己的生活,你也不會去。仍要去拼命努力掙錢,總想給子女多攢些錢,這也是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的共同點,孩子永遠在父母的眼裡都是孩子,無論他多大了,永遠是孩子。

第二,如果你的子女很有出息,已經出人頭地,事業有成,他們大多會給老人足夠的花銷,有的還會把老人接到身邊一起住。這種情況你就沒有必要去繼續努力掙錢了,你就養養身體,旅旅遊,享受人生吧。

第三,如果你的子女,雖然成家了,但是卻揹著房貸、車貸,壓力很大,你的身體硬朗,畢竟50多歲的人不算歲數大,應該幫幫子女,為他們分擔一些,不能眼看著他們被壓垮,對不?

第四,如果你的子女,條件不好,各方面壓力大,可是你的身體也不好,那就沒辦法了,只能養身體了,畢竟要是再生病了。,就給子女更大的負擔了,這種情況你就不能想太多了,身體最重要。

其實,50多歲的農村父母,身體硬朗,他們都想為子女們再盡一份心,畢竟骨肉至親血脈相連,但是,一切量力而為。

所以我說50多歲農民應該也不應該繼續為子女掙錢,這主要在於你們的實際情況。


心似朝陽


這個比較沉重而又現實的社會問題,很多50歲的農民朋友還在繼續為自己的兒女奔波,在拼命的掙錢,是一種心酸,也是一種無奈,他們的兒女在給將近30歲的時候,還在吃老啃老,就是所說的啃老族,無所謂,應該不應該,因為社會的現實就是這樣,身為父母都是對子女無私地進行奉獻,十個有九個50多歲了,還在為自己的子女而拼命地掙錢勞碌奔波,就像人的命,就像碰運氣一樣,遇上好的兒女,他有自己的自主經濟能力,那你活的就瀟灑一點,如果你碰到一個啃老的敗家子,那你這輩子就辛苦到頭吧!


壞鳥心善


現在社會金錢至上的社會,攀比成風的社會,50歲農民是壓力山大的人,上有父母,下為兒子結婚,建房,城買房,高價婚財禮,因為不繼續拼命掙錢創造條件,兒子就要打光棍。所以等想追求自己的生活時,離西天不遠了。


鍾久亮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正是在這個年齡段,是深有體會的!

首先在農村50多歲的人孩子大多數在25歲以上,如果是有二孩的那就另算了,現在25歲的孩子基本上是都有工作了,有的還成了家,過著自己的小日子!而我們這些老的也會因為孩子成了家,而感到心中的大石頭落地了,會讓自己放鬆些,不再像以前一樣把自己弄得像陀螺似的,不停的忙!

其次是現在的孩子想的也是很開通,因為他們也看到了這些年,父母為了讓他們有更好的發展,努力掙錢供他們上學找工作到成家,知道他們的辛苦,所以大多數孩子會告訴父母少挨些累,保重好身體,適當的出去旅旅遊,該享受享受生活了!我的孩子就是這樣告訴我的!

所以在農村50多歲的人應該放鬆心態,對孩子不要過多的參與,兒孫自有兒孫福,有你的錢和沒你的錢他們都會過得很好,對老人盡到我們最大的能力讓他們安詳晚年,不留遺憾!

而對於我們自己,要在保證好身體的前提下,該掙的錢我們還照樣掙,畢竟我們自己還要養老,留點“過河錢”,在時間允許的前提下旅旅遊,散散心,開闊自己的視野,享受生活的美好!畢竟現在的人都是很脆弱的,別等哪一個想出去享受生活時,自己卻不能動了!

我是農村巧紅姐,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意見,歡迎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


農村巧紅姐


這個問題應該回答是該為自已往後的生活去追求了。但是在我們這邊的農村有很多農民大哥五十歲了自已的孩子還沒結婚,因現在我們這的農村結婚光彩禮十三萬。另外還要三金一鑽,還要縣城有樓房和車等,象這樣的話五十歲了還得去掙錢還帳,為孩子結婚去打工幹活,還那能為自已考濾。


劉成考


我對您能實現追求自己的生活這樣的目標是持悲觀態度的。

我想抓幾個關鍵詞:50多歲,農民,為子女掙錢,追求自己的生活。

首先, 您是50多歲,相信您之前已經為子女付出了很多,辛辛苦苦供孩子上學讀書,供一家人吃喝。到這個年齡,想要為自己活一把,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您50多歲,漸漸步入老齡。如果您是在城裡,這時候已經退休,拿著大幾千的養老金,有醫保,生病可以報銷。只要孩子不是特別敗家那種,養老一點都沒問題,但我不知道您的醫保情況,我所瞭解到的農村是有醫療保險的,但是定點醫院最多到縣城,醫療條件可想而知並且報銷費用少,想要到市裡大醫院用好藥,自己掏錢包。

其次,您子女一定已經長大成人了,如果多個孩子,年齡相差不大也應該差不多都20多了。這個階段,如果不繼續讀,應該都大學畢業了,剛開始掙錢,剛開始正式步入城市的生活。再過幾年也應該需要成家了。孩子打算定居到哪個城市,是否有能力在那裡買房,理論上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關父母的事情。但是現狀卻是,一個普通本科畢業的農村孩子如果僅靠自己的奮鬥在城裡買房的,只佔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是父母以及親戚借錢先付首付,再掙錢還。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學業還未完成,還未開始掙錢,您仍承擔著是家裡的主要收入,根本不可能過自己的生活。

最後,我不知道您說的追求自己的生活指的是什麼樣子的生活,在我來看,它不僅僅只是表明上的自己掙錢自己花,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無憂無慮。這其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很多人不是不想這麼做,只是條件不允許。您是否能在孩子房貸壓力,養孩壓力,工作壓力中,能繼續保持追求自己生活的這種態度,是否能夠在子女無條件請保姆看孩子時候,請求您的時候,能繼續保持想過自己生活的立場?

子女滿18歲以後,理論上父母沒義務管孩子,可以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了,但只是理論上。大部分的父母,一輩子為子女操心,這與其說是天性,不如說是為了自己心靈的安慰。看見子女過得累,自己心理滿是憂愁。子女壓力小一些,自己就開心一些。這中心靈上的負擔無法讓他們無憂無慮的過自己的生活。

子女安好,成家立業,可能父母才能無負擔的過自己的生活。

對子女來說,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承擔父母生病的醫藥費,孩子教育費用,以及各種生活成本,也許這時候才會想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大家都在負重前行。


專業學習者


我覺得這要分情況吧。

如果50多歲的農民,兒女都學業有成,成家立業了。當然是沒有任何顧慮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是據我所知,其實很多農民50多歲的時候,孩子都還是在讀書階段的。一般農村都會有好幾個孩子,50多歲的時候他們大部分還有孩子在讀書,這種情況下,肯定是沒辦法停下來,還是要繼續為兒女盡力掙錢的。別說追求高質量的生活了,連最基本的教育問題還沒有解決完。

我個人是一直很贊成任何人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這樣才不枉此生。只不過“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無論是什麼職業的父母,很多情況下都是為了兒女而勞碌一生的。何況農民呀,他們一直勞碌奔波,說不定根本停不下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