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重創歐洲化工產業?全球需求或大幅下降

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讓本已疲軟的歐洲化工產業雪上加霜。

截至北京時間3月20日18時,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荷蘭四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分別為13957、10995、41035和2460人,這四國化學品的產出和銷售佔2018年歐盟近八成。

疫情在供需兩端都影響了歐洲化工產業。在供給端,由於工廠停工、工人無法復工、原材料短缺短缺等問題,諸多化工企業供應鏈面臨中斷。在需求端,歐盟內部本已內需乏力,而隨著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發酵,更使得歐盟化工產業的出口不斷下降。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丁純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歐洲很多製造業企業的工廠都分別在歐洲和全球各地,大家分工協作,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人力成本。但是,一旦遇見疫情這種黑天鵝事件,則會影響人員和商品流動。如果要避免供應鏈斷裂,需要看庫存等情況。但是,很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一直以來採取的是儘量降低庫存。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從中長期來看,隨著海外投行紛紛下調全球主要化工市場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全球對歐洲化工產品的需求放緩或成定數。

新冠疫情重创欧洲化工产业?全球需求或大幅下降

歐洲化工企業或面臨供應鏈中斷

從2月底開始,歐洲多家化工工廠紛紛傳出員工確診新冠肺炎和工廠停工的消息。

據媒體報道,從3月初開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規模體量最大的引發劑供應商艾堅蒙(IGM)已停工。IGM位於歐洲疫情最為嚴重的意大利倫巴第大區,2月23日,意大利政府宣佈封鎖倫巴第大區和威尼託大區的11個市鎮,企業可以自行決定員工是否在家辦公。而隨著疫情在意大利不斷加劇,3月8日,倫巴第大區全部被封,所有人員必須在家隔離。至此,絕大多數倫巴第大區的工廠停產停工。

與此同時,歐洲多家化工工廠爆出員工確診的事例。3月8日,全球化工巨頭德國巴斯夫集團官網發佈消息稱,公司總部路德維希港工廠一名員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為了控制疫情,巴斯夫集團隨即在社交網絡上表示,公司禁止員工前往高風險地區出差,如果有僱員因公出差或個人原因等從這些地區返回,必須在家隔離14天,不得進入工廠辦公。

在工廠停工、人員無法正常工作之外,在供應端,歐洲化工企業還普遍面臨著原材料短缺的問題。隨著歐洲疫情不斷加重,從2月開始,絕大多數歐洲國家採取了嚴格的交通管控措施,這意味著一些需要進口的材料可能無法按時抵達。

就在2月底,巴斯德發出了供應鏈緊張的預告。同時,巴斯夫集團還警告稱,此次疫情可能導致全球化學品生產增速降至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

全球需求或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疫情還打壓了化工產業下游企業的需求和對外出口。

在2019年,據歐洲化工理事會(Cefic)的數據顯示,歐盟化學品產量便已下降了1%。德國的化學品產量約佔歐盟總體的三分之一,據德國化學工業協會(VCI)顯示,德國2019年化學品產量下降了2.5%。

Cefic表示,2019年,歐洲多家化工企業出現產能和淨利潤下滑,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歐盟內需不足。其中,汽車、電氣、電器等幾大重要化學品下游行業大幅度下降是內需乏力的主要原因,其背後更深刻的背景是全球經濟放緩、英國脫歐和全球貿易形勢惡化。VCI則認為,德國工業衰退是導致下滑的原因。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去年年9月開始,德國工業產值連續四個月下降,其中10月份工業產值更是下降了1.7%。

Cefic本來將2020年歐盟化工產業的希望寄於出口。2018年,歐盟29%的化學品銷售收入來自歐盟外市場,高於2008年的20%。亞洲、歐盟鄰國和北美自由貿易區是歐盟化工產業三大主要出口市場。Cefic年初給出的預測是,歐盟內部銷售額將下降0.5%,但出口或能增長1.5%。

但是,光大證券一份研報顯示,新冠病毒疫情暴發已導致全球需求下滑,而這一趨勢短期難以扭轉。

歐洲多個化學品種類的現貨價格驟減即是佐證。以化工產業重要的原料甲醇為例,從1月中旬開始,歐洲甲醇一改上漲勢頭,現貨價格連續兩週下跌。甲醇價格從峰值253歐元/噸下降至2月1日的238歐元,價格下跌近6.3%。進入3月後,其價格更是下跌了30%左右。

從中長期來看,歐盟化工產業和化學品價格與下游市場經濟增速聯繫緊密。Cefic認為,隨著海外投行紛紛下調歐盟及其主要化工市場國家的GDP增速,歐洲和北美需求增長放緩甚至萎縮幾乎已成定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