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十五D有什麼性能?

樂可可樂xx你


殲15D是在我國第一代航母艦載機殲15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款專用電子戰戰鬥機,用於伴隨我方作戰機群提供電子戰保障支援,對敵方的電子偵察活動實施抵近壓制,以及獲取敵方的電子通信情報等等。由於殲15D的功能和定位類似於美國海軍的EA18G“咆哮者”,也被大家稱為“咆哮飛鯊”。也是繼空軍的殲16D“咆哮石榴”之後,海軍也擁有了自己專屬的電子戰戰鬥機,這樣的待遇連美軍都沒有,美國空軍只能臨時EA18G使用。

儘管殲15D這個機型早就傳聞已久,但是由於保密度比較高,真正曝光其廬山真面目還是最近一年左右的事情。從公開的照片來看,殲15D跟殲15一樣都是屬於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初創階段的過渡性產品。因為殲15D除了採用雙座型設計以外,整體結構依然基本沿用了殲15的框架佈局,包括使用俄製AL31F發動機,起落架構型也是滑躍起飛型,顯然只能配備遼寧號和002型這兩艘蹺蹺板航母,不會有很大的需求量。

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海軍對於儘快掌握電子戰戰鬥機運作經驗和技戰術性能的心情十分急迫,殲15D在改動工作量最小的情況下儘快完成研製投入使用,所以沒有換裝國產發動機,也沒有采用電磁彈射起飛設計;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國在電子戰戰鬥機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的重大突破,可以一通百通、信手拈來,有了此前研製殲16D的成熟經驗,再搞殲15D自然是輕車熟路、事半功倍,很多現成的子系統都可以直接進行移植。

為了提高有效載荷,殲15D的機身大量使用了新型的複合材料,大幅降低了起飛空重;兩端機翼加裝了標誌性的翼尖電子戰吊艙(殲16D和EA18G都有同樣的設備);機頭取消了空速管,裝備了大功率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5使用的還是平板縫隙機掃雷達),整體作戰性能達到了四代半戰鬥機的水準。在作戰應用上,殲15D將與殲15、直18J預警直升機組成聯合作戰機群,獨立或者配合陸基航空兵遂行戰役戰術空中打擊任務。

電子戰戰鬥機天生就是為了進攻而存在的,只要有了它,我方的空中機群就能放心大膽地深入敵方防禦縱深作戰,以美軍為例,如果沒有得到電子戰戰鬥機的伴隨掩護,進攻機群有權利自行推遲執行出擊任務的時機。如果只是防禦作戰,機體空間更大、電子戰設備更多的大型電子戰飛機則更具優勢(以民航飛機和運輸機為平臺的大型電子戰飛機由於突防能力和自衛能力不佳,難以伴隨進攻機群直搗敵後)。

作為進攻機群的守護神,殲15D同時兼顧了大面積電子干擾和遠程硬殺傷能力,既可以使用機載雷達發射定向雷達波束對敵方預警雷達、火控雷達實施阻塞式壓制,或者注入電磁病毒甚至直接燒穿,讓敵方的空防系統陷入混亂,也可以使用電子戰吊艙進行多路電磁信號的精確定位和監視,竊聽或者破壞敵方的指揮控制系統,還可以發射反輻射導彈、防區外撒佈器等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直接摧毀敵方的節點目標。殲15D的列裝服役將標誌著中國海軍的整體攻防能力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晨曦談兵


殲15D也就是傳聞中的艦載電子戰機,與美國航母上的E/A-18G同屬於一類作戰飛機。殲15D是在殲15戰鬥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其座艙由殲15的單座艙改為串聯雙座艙,取消了殲15的翼尖掛架,以電子戰設備取代。此外,還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取消了座艙右側的光電探測器。只不過從曝光的圖片上來看,殲15D依然使用了AL-31F發動機,這也就證明了其機動性要比殲15差。

殲15D除了機身內置電子戰設備外,還會採取外掛電子戰吊艙的模式。目前來說,國產KL700A電子戰吊艙已經被多種戰鬥機鎖掛載。該吊艙具有同時干擾多個目標的能力,其特點有覆蓋雷達的頻段較為寬廣,響應時間非常短,干擾技術極其先進,可靠性高。KL700A電子戰吊艙主要用於截獲機載雷達,防空導彈雷達的信號,並對有威脅較大的輻射源發射有源電子干擾信號,以此來提高載機的生存能力。



此外,在殲15D的翼尖電子戰系統的天線,由殲16D的四根,改為一個條狀的。在鴨翼與機首相連的翼身融合處的蒙皮顏色較深,估計是電子戰設備的天線。此外,座艙前面也有一塊蒙皮的顏色較深,或許是敵我識別器的天線。


看得出來,殲15D電子戰機的平尾,垂尾,機翼的襟翼和副翼使用了複合材料。就複合材料的使用情況來看,和殲16,殲11D沒有太大的區別。在一系列電子設備的加裝下,殲15D的空重還要比殲16重。而殲15D的AL-31F發動機的推力也不如殲16使用的渦扇-10B,這一系列的結果就導致殲15D機動性受限。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畢竟艦載機對發動機的可靠性,瞬間加速性,潑辣性有較高的要求。在這些指標方面,太行發動機還有點不如AL-31F。所以說,艦載機選擇AL-31F也是目前唯一的選擇。

事實上,電子戰機適當放低機動性導彈指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般來說,電子戰機只是用來壓制敵方防空系統,干擾敵方的雷達,為己方戰機開闢一條安全空中的通道。所以說,殲15D的機動性不足,並不是一件嚴重的事情。電子戰機最為倚仗的就是其強大的電子戰能力,在干擾掉敵方的機載雷達之後,在使用中遠距空空導彈發動攻擊。

從E/A-18G擊落F22中就可以得出,電子戰機在對抗隱身戰鬥機時,優勢是無比巨大的。最可能的模式就是,E/A-18G利用其強大的干擾能力,讓F22的APG-77雷達失靈。從而獲得了F22的具體方位,並引導導彈擊落了F22。



殲15D也會具備這樣的功能,畢竟我國的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十分迅速。以如今的技術狀態,達到E/A-18G的能力,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一旦殲15D部署在我國的航空母艦上,那周邊F35戰鬥機的威脅也將被削弱。(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殲-15D,是在殲-15S雙座艦載機的基礎上,研發改進而來的電子戰攻擊機,性能類似EA-18G電子戰攻擊機,是我海軍航母艦載機發展必然結出的碩果。

原因就是當下空戰模式的日臻複雜化,電子戰成了空戰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環節,能執行電子情報收集、電子干擾和防空壓制任務的殲-15D,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隨著殲-15D飛上舷號16的遼寧號航母以及舷號17的山東號航母,未來我海軍這兩支航母編隊的綜合攻防作戰能力將得以大幅提升。

殲-15D,由於增加了彈射模塊功能,整體機身的改動比較大,尤其是前起落架機頭部位的加強,整體機身配平都會進行大改;將殲-15原常規佈局的雙垂尾翼,換成了雙外傾尾翼,此佈局有利於雷達波束的反射;其機頭部位也進行了隱身設機,整機RCS反射面積大大降低。

此外,將後座改造成為電子系統操縱員,兩個翼尖原外掛的導彈,被電子支援偵察吊艙所取代;且取消了機上的航空機關炮,給電子戰系統騰出了一定的空間。

10餘個外掛架,通常情況下,除了電子干擾吊艙以外,還掛載有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霹靂-12遠程空空導彈、鷹擊-8空對艦導彈、KD-88遠程空地導彈以及副油箱等,用於打擊對方雷達,壓制敵防空系統,摧毀敵水面艦艇,執行空戰任務,必要時也可以打擊地面目標。

隨著殲-15D加入我海軍艦載機部隊,必將成為航母編隊的一把利刃,將憑藉先進且完善的電子情報系統收集對方艦機的電子信號,為航母編隊指揮員執行打擊任務,提供可靠的情報信息。

殲-15D,平常則可以積累電磁信號,不斷完善數據庫,為未來有可能爆發的電子戰做準備,將研製相關的裝備,將創造非常有利的條件。

目前,殲-15D型艦載電子戰戰機已經實現首飛成功,我海軍航空兵在空戰主戰裝備發展方面,再次實現了重大的突破,提高了航母編隊的綜合作戰能力。


國平軍史


殲15D“咆哮鯊”,是我國目前獨立研製的一款電子戰飛機,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擁有電子戰飛機的國家。他對我國海軍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地位不亞於直20通用直升機對我國海軍的提振。


航母作戰力量的核心是艦載機,而艦載機這麼重要,就在於制空權的奪取,
而制空權又分為空中作戰和空戰信息權,誰能掌握信息權,就相當於在對抗前獲得超視距能力(做個類比),而殲15D“咆哮鯊”的重要意義就在於奪取制空信息權。他的主要功能在於:破壞敵方通信和干擾敵人武器裝備,打破對方兵種間、單武器間的數據鏈傳輸,電子戰已經成為現代空戰越來越關鍵性的部分。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海試期間甲板上已經有了咆哮鯊的身影,這意味著首艘國產航母必定搭載電子戰飛機,首艘國產航母的戰鬥機比遼寧艦提升的不止一個檔次,不僅獲得強大的空域信息權的主動,也讓艦載機隊伍更加多元和完善,他甚至可以讓具備超視距打擊的五代戰鬥機失效,彌補了我國在空中電子戰的不足,也讓我國在電子戰領域一躍而起,僅次於美國。


標槍毒刺


與早期戰機直接進行空中格鬥不同,現代空戰模式越來月複雜,預警機、偵察機、加油機以及電子戰飛機等輔助機型不斷加入戰場,並且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中電子戰飛機已經成為大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殲-16推出了電子戰版本,作戰環境更為複雜的艦載戰鬥機殲-15更應該推出電子戰版本。

而從去年開始,網上就不斷流傳出殲-15黃皮驗證型號試飛的圖片,也被稱為殲-15D艦載電子戰飛機。根據外形來看,殲-15D的垂尾進行了稍微的改動,翼尖加裝了電子接收機,機翼下方至少可掛載2個電子干擾吊艙,未來也將主要掛載鷹擊-91反輻射導彈,另外有消息稱殲-15D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雷達,似是殲-16D電子戰機的整套設備都易了過來!

與美國海軍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類似,殲-15D電子戰機主要用於壓制敵方海陸空的各種雷達、癱瘓敵方或控制導系統,必要時還可依靠鷹擊-91反輻射導彈對敵方雷達目標進行有效打擊,使的敵方前沿防空、作戰指揮、通信的系統設備陷入混論,為己方艦載戰鬥機開闢出一條安全的路線對敵方進行縱深打擊。

從電子戰機的作戰需求來看,殲-15D電子戰機需要具備強大的電磁干擾能力,對敵方防空雷達系統進行干擾壓制(160公里外)、癱瘓敵方通信系統,也就是機翼下掛載的電子干擾吊艙乾的活;同時殲-15D還需要具備電子監聽功能,在干擾敵方通訊同時進行實時監聽任務,這個是頭部和翼尖的戰術接收機乾的活。

那電子戰飛機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從理論上來說一架發貨得當的電子戰機可以另數十架敵方戰機雷達、通訊系統失靈,或者讓敵方戰艦、地面防空雷達大面積無法使用。據悉,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利用幾架EA-6B電子戰進入我方沿海地區,給地面雷達製造了數百架戰機同時入侵的錯誤判斷,影響深遠。

另外,美國多次使用第五代隱身戰機F-22、F-35對非隱身戰機進行模擬空戰,都是取得了20:0甚至114:0的大優勢戰績,而在模擬中F-22唯一被擊落2次的戰績就是在遇到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時產生的。而我們的殲-20在模擬空戰中面對殲-16D電子戰機時似乎也產生過類似的戰績。

由此,可以看出電子戰飛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優勢所在,這也是我國為何大力發展殲-15D、殲-16D電子戰飛機的重要原因,未來海軍一艘航母或至少要配備4架殲-15D電子戰機,在短時間內也將彌補面對周邊F-35隱身戰機時的劣勢。


天下布武


殲15D主要擔負的是電子戰功能,在現代軍事當中電子戰功能不可小覷,電磁干擾最經典就是之前中國空軍飛機飛越日本對馬海峽採用電磁干擾讓日本方面對中方飛機數量做了誤判。

在現代戰爭中電子干擾是常見的軍事幹擾手段,它可以讓你的雷達出現故障,一旦雷達探測不到就相當於眼睛失明,這樣的話你就處於被動了。我們知道遼寧艦艦載機數量不多,所以參與電子戰的飛機就更加少了,我們以美國尼米茲航母做比較,美軍電子戰航母可是有一箇中隊的,所以殲15D類似於美國咆哮者E/A18G,由於殲15搭載了許多最新科技,在硬件方面相對美國是有優勢的,其它方面不太好說,畢竟中國電子戰實力方面沒有美國實戰經驗。




軍事簡評員


現代戰爭,尤其是空中作戰,雷達等電子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甚至已經成為主宰一場戰爭勝利的關鍵武器。所以作為海上移動機場的航空母艦,必須也要攜帶電子戰飛機。


導致我國就在殲-15艦載機的基礎上,研製了電子戰艦載機型號殲-15D,它類似於美國的EA-18G電子戰艦載機。

電子戰飛機作用有多重要,這裡所長舉兩個今年的實際戰例就知道了。

首先是今年的年初,印巴兩國爆發了一場規格很高的空戰,巴基斯坦F-16戰鬥機之所以能夠在對決印度蘇-30MKI和米格-21當中獲勝,並且還證實擊落一架米格-21,疑似擊落一架蘇-30MKI,就是因為巴基斯坦出動了攜帶電子戰吊艙的飛機,成功的干擾到了印度空軍戰機,取得了空戰的勝利。



然後就是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境內目標,每次都能成功,並且以色列這麼多年來,很少有戰鬥機被擊落,靠的就是電子戰飛機。要知道敘利亞擁有俄羅斯製造的S300先進防空導彈系統,正常對付以色列F-15和F-16戰鬥機沒有問題,但是每次S300防空導彈都沒有擊落以色列戰鬥機,原因在於每次以色列空軍行動,前面都有電子戰飛機負責電子干擾和電磁壓制,為空襲的戰鬥機製造無敵的環境。


所以現在的空中行動,電子戰飛機幾乎不可或缺,尤其是非隱身戰鬥機執行任務,就必須有電子戰飛機的參與。殲-15艦載戰鬥機可以負責對公、對海和對地攻擊任務,這些都需要電子戰飛機進行護航。

比如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殲-15D戰鬥機就可以首先出動,對目標區域對應電子干擾和電磁壓制,癱瘓對方的預警雷達和防空雷達。一旦雷達系統癱瘓,防空導彈等武器就成為了睜眼瞎,成了一堆廢鐵,後面的殲-15戰鬥機就可以如入無人之境,隨心所欲的攻擊目標。



即使對方的防空導彈鎖定殲-15並且發射了防空導彈,有了殲-15D電子戰飛機的存在,也可以讓導彈丟失目標。比如今年7月份,以色列空襲敘利亞,敘利亞防空部隊發射S200防空導彈反擊,就被以色列電子戰飛機成功干擾並丟失目標,飛到了塞浦路斯。讓人一度認為是以色列F-35戰鬥機被擊落了。


此外殲-15D艦載機還可以進行戰場情報信息收集等任務,所以殲-15D電子戰艦載機的推出就非常適合現代航母的發展需求,也豐富了我國的艦載機種類。


資訊所長


2018年4月24日,一則網絡消息引發廣泛關注,該消息披露一組殲-15改進型黃皮機飛行試驗圖片,標題赫然出現殲-15D艦載電子戰飛機成功首飛,但該消息並沒有得到官方證實。從披露的組圖來看,該消息的可靠性還是挺高的,或許我們真的有一款艦載電子戰飛機正在研製中。

從披露的組圖來看,該架殲-15改進型飛機使用的是試驗試飛階段的黃皮機身塗裝,是一款處於試驗中的飛機。這架黃皮機之所以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主要因為其機翼翼尖部位安裝有疑似電子吊艙,與美國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設計類似,因而被軍迷冠以“咆哮鯊”的外號。

從圖片上對比現役的殲-15艦載機,該型機在氣動外形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在細節上有不少的改變,比如除了明顯的翼尖掛架改為電子吊艙之外,座艙由單座變為雙座,座艙前部的光電瞄準設備也沒有了,在機頭前部出現類似E/A-18G的敵我識別天線,另外在邊條前緣也出現了疑似電子天線的設備等等。

上述這些外表特徵一致表明,該型機很可能就是殲-15的艦載電子戰該型。與基本型殲-15所不同的是,改進型出現的翼尖吊艙採用短基線時差方法測量輻射來源,能夠實現360度的無死角電磁壓制,是當前電子飛機改裝的普遍做法。

同時殲-15D和美國的E/A-18G類似,機身外掛點除去翼尖的兩個短掛架還有10個掛點,在保證加掛副油箱的情況下,殲-15D依舊能獲得4個左右的吊艙掛點,可以根據任務實際需求,靈活掛載各類吊艙,執行一些電磁壓制以及偵察任務。

除了可以掛載各類吊艙之外,該型機還可以加掛國產反輻射導彈進行硬殺傷,目前現役的主要是鷹擊-91反輻射導彈,也不排除會有新型號的出現。這樣就構成完整的一套軟硬手段相結合的電磁壓制手段,將顯著提升艦載機部隊的體系作戰能力,尤其是進攻作戰能力。

今年上半年,央視公佈了殲-15夥伴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的畫面,這也證實了外界猜測我國將在殲-15基礎型號的基礎上拓展夥伴加油、電子戰型號等輔助作戰機型,從而實現一機多型的艦載機體系化作戰建設。從整個空戰模式發展來看,電子戰飛機是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戰力倍增器,美國人在歷次戰爭中已經向世人展示了電子戰飛機的威力。

截止目前,殲-15D電子戰型號還沒有得到官方的證實,也沒有已經服役的清晰圖片作為佐證。不過可以預測的是,這型飛機有很大的可能性在開發中,未來也一定會上艦,融入到當前的艦載機作戰體系中。殲-15D的性能沒有什麼好解讀的,衡量其性能指標的唯一標準就在於看不見電子設備上,這一點是肉眼無法進行識別和評價的。


鷹鴿分析


之前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我因為對電子戰機不是特別清楚,時間上稍微怠慢了一些,不過現在總算是趕上了。

J15在外形,結構,動力系統等方面與J15並太大區別,它與原來的主要區別在與航電上。那麼J15的性能也是顯而易見的了,當然是和升級的航電有關。

J15D目前具體的性能參數還是未知的,我國的保密工作一直做得比較好。通過J15的和氣動外形,大致性能去推算J15D的機動能力也沒有意義,因為這又不是其強項。到目前為止我們能夠獲得的公開的信息只有J15D換塗漆可能即將服役。大致的性能可能還得服役兩到三年才可能有比較可靠的數據。


這是今年年初的一張圖,J15D翼尖各掛了一個電子戰吊艙,並且換了塗裝,大概率即將入役。

那我們來參考其他的電子戰飛機的性能,EA-18G。EA-18G擁有很強的電子戰能力。憑藉ALQ-218V(2)和 ALQ-99 戰術電子干擾吊艙,它可以高效地執行對面空導彈雷達系統的壓制任務,具體表現為電子監聽,通信對抗,電磁攻擊等。



EA-18G,咆哮者。

通過EA-18G我們可以推斷出J15D的性能那個大概也是如此,至少是偏向這方面的。

那麼為什麼我剛開始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呢?這是因為,我個人認為預警機和電子戰機在使用用途上有覆蓋。電子戰機能幹的活,預警機同樣能幹,並且可以幹得更好。難道是因為自保能力使得電子戰機可以部署到前沿位置?還是由於性價比的問題。

我在網上搜了很多相關內容,全都在重複無關內容,沒有一個較為權威的答案,這讓我很是困擾,開始向一個前輩請教,最後到今天他才回復我,我才得到答案。

電子戰機和預警機的功能是不一樣的,二者的任務範圍重複的很少。電戰機有能力截獲到各種頻率的射頻信號。其次,它還得有能力在各個頻段發射出干擾信號。這可能需要多套不同的天線、接收機、發射機,分別用來監聽干擾各個不同頻段。

這個寬泛的頻譜範圍不是預警機能做到的。預警機主要的射頻設備就是自己的預警雷達,它只能工作在一定的頻率範圍內,不可能跨越太多的頻段。比如E-3就是S波段範圍內,E-2就是uhf波段。

不過未來可能會出現綜合的一架電子戰+預警功能的飛機,但是它的搭載平臺提及可能會很龐大。

這就是答案,雖然可能和本題的相關性較低。


英雄光


目前,中國遼寧號航母主要部署兩種類型的戰機,分別為殲-15艦載機和直-18艦載預警機、直-8F反潛機和直-9搜救直升機等36架各種戰機。因此,遼寧號航母進攻強,而預警能力只能依靠航空母艦和055型驅逐艦和052D驅逐艦等相控陣雷達,相當的單一隻能導致遼寧號防禦偏弱。

跟美國航母戰鬥群相比,福特號航母裝備著F-35艦載機和E-2C艦載預警機、F-18電子戰飛機等。可見,美軍航空母艦存在攻守兼備等特點。而我國在航母戰鬥群經驗也應該學習美國。畢竟,美國在航母戰鬥群使用經驗最為豐富,所以遼寧號航母也應該想美軍看起,裝備我國電子戰飛機,這就是我國殲-15D“咆哮鯊”電子站飛機。

根據媒體報道:殲-15D艦載機整體佈局跟殲-15相同。因此,殲-15D上艦國產航母和遼寧號航母不存在問題。在雷達方面,殲-15D裝備著有源相控陣雷達,對掃描精度和防電子干擾有質的提升,加裝“戰術干擾接收器”,特別是搭載翼梢干擾吊艙,對對手的驅逐艦和飛機雷達進行干擾,使其雷達出現屏幕“雪花”,喪失作戰實力。

在佈局上,殲-15D也存在著創新,採用前置鴨翼佈局。這應該是借鑑我國殲-10和殲-20戰機佈局。可見,我國對前置鴨翼掌握。鴨翼佈局的好處就在於提升升力,縮短滑跑距離,這對航母有限的加班起飛至關重要,也可能在驗證我國殲-20戰機上艦的技術論證。

殲-15D在兩邊翼搭載新型電子戰吊艙,可增加截取對方雷達型號,進行精確干擾妲己和壓制等。而殲-15D電子戰吊艙性能整體實力達到美國F-18G電子戰飛機。

在武器方面:殲-15D可搭載霹靂-12、鷹擊-91等我國目前最先進的空空導彈和其他用途導彈等,而裝備的鷹擊-91反輻射導彈可執行對敵方驅逐艦和地面雷達陣地進行精確打擊,打掉敵方防空指揮系統,可癱瘓對手的指揮作戰讓對方變成瞎子聾子。

因此,國產航母和遼寧號航母裝備殲-15D電子戰飛機,可對對手陸基、海基、空基通信系統(甚至是數據鏈系統)進行欺騙、干擾、壓制。而在電子戰是沒用硝煙的戰爭,殲-15D列裝航母將為航空母艦戰鬥群掃清一塊短板,奪取戰場制電磁權的能力,提升我國航母戰鬥群的作戰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