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瀋陽老地名:皇姑“沙子溝”&“亞克壽”(上)

【解鎖瀋陽老地名】

昨兒寫了皇姑的“太平莊”,很多朋友留言裡說了很多,

關於頭道溝二道溝,關於回龍寺,關於太平莊原來是不是有些殺氣之類的。

有的地方,雖然主要的建築沒了,但地名肯定是留下了,就像太平莊,以後就算是咱們後人再不知道太平莊,但這個名字一定是傳下來的,不容他不記住。所以小旮呢,只是從名字入手,多探尋瀋陽歷史。比如昨天說的太平莊的變遷,哎,哪敢想啊,還有地鐵還有商業,原來就是很荒涼的河灘地嘛。其實這麼說,皇姑區的歷史沒有那麼長,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算有皇姑區的存在,在那之前,這裡還是有一些不毛之地的。今天說的兩個專屬皇姑人的詞:1沙子溝,2亞克壽。


解鎖瀋陽老地名:皇姑“沙子溝”&“亞克壽”(上)


久居皇姑的人都知道,其實“沙子溝”大概就是現在的亞明地區。而亞克壽呢,就是現在的亞明+克儉+壽泉地區。這個是也上一帖評論區有朋友點的題。

從沙崗子到雜巴地“沙子溝”

也許對於一個老皇姑人來說,一提起沙子溝這個名字,可能眼淚都嘩嘩的吧?是啊,這是一個代表舊社會、舊時代的名字,裡面充滿了屬於那個時代的血淚。所謂的沙子溝,大概就是現在皇姑區亞明街道管轄地區。民國時期,這裡是遠近聞名的“沙子溝”。那時候,這裡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沙土崗子,墳堆遍野,血骨滿地。這裡一直都是烏鴉群居的地方。


解鎖瀋陽老地名:皇姑“沙子溝”&“亞克壽”(上)

1924年,熱河省督統湯玉麟看到這裡有利可圖,就指使手下週景盤,招來很多勞工,開始在這裡挖土挖沙倒賣。挖沙賣沙,天長日久,這裡從一個很大的沙土崗子變成了一個低窪的臭水溝子。於是那時候起就有人管這個地方叫沙子溝了。這個湯玉麟就是張作霖的把兄弟,外號湯二虎。後來他又從皇姑“四根旗杆”的地方運來墳土和髒土把臭水溝填平了。然後在這裡蓋起了大量的賭場、妓院、煙館。到解放前夕,這裡已經形成了有名的“雜巴地”。有一個數字可以表明這裡當時的混亂局面,這裡,每年的煙土銷售量可以達到1400餘斤。舊社會里,這裡的居民大多是人力車伕,靠擦皮鞋、做小買賣餬口度日的窮苦人。


解鎖瀋陽老地名:皇姑“沙子溝”&“亞克壽”(上)


1948年11月2日,瀋陽解放,沙子溝開始了改天換地的變化。解放前,這裡的業態多是雜貨鋪、油茶館、裁縫店之類的。解放後,這裡建設了電影院、衛生所、百貨商店,還專門建設了兩所中學和三所小學。到了1986年,這裡發生的最大一件事,就是亞明街東口,建成了著名的珠江街立交橋。橫跨皇姑、鐵西兩區,可以使瀋陽站的公交車從此一直通往城北三臺子地區。這麼多年過去,即便到現在,珠江橋依然是瀋陽著名的地標式建築。

珠江橋北“天香樓”

在華山路與珠江街的交匯處東南不遠,有一座七層樓的建築,一直在這個地區比較顯眼,這裡,就是沙子溝地區著名的“天香樓”。天香樓的前身,叫“天香浴池”,始建於1925年,由當時的資本家詹子奇所建。雖然當時沙子溝是一個棄屍的地方,但這裡也聚集了一些商人和農民,還有一些拉車的窮苦人。在這裡開辦浴池,對大家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所以在天香池開業之初,沙子溝各界還給天香池送了一塊“天香浴池”的匾,天香池的名字由此而來。

天香的意思是:“人不洗則髒臭,洗則香,其池有如從天降”。


解鎖瀋陽老地名:皇姑“沙子溝”&“亞克壽”(上)

當時的天香浴池,與城內“會蘭亭”等老字號肯定是沒法比了,但浴池當時也是有房間42間,磚木結構,用料考究,當時運用的就是壓吸式取水,拉風箱得溫的方式。當時這個地區分別有“華興池”“德聚全”“玉得堂”“連全池”,再加上“天香池”五個浴池。

這裡面,生意最好的還得屬天香池。後來“德聚全”“玉得堂”被天香池合併了。華興池由於經營不善倒閉了,連全池也是解放以後無力經營,後被收歸國有做了糧店。


解鎖瀋陽老地名:皇姑“沙子溝”&“亞克壽”(上)

解放前,詹子奇由於對我黨政策不理解逃往北京,跑路之前把天香池託付給了程旭升(當時的跑堂)、秦向陽(當時的跑堂)、溫端遠(當時的理髮師)、劉世和(當時的會計)四人經營。

1950年詹子奇回到瀋陽,把天香池賣給了這四個人。並把詹家的私宅無償獻給了政府,當作當時“育才中學”的校舍,這也就是瀋陽市十二中學的前身。


解鎖瀋陽老地名:皇姑“沙子溝”&“亞克壽”(上)

1985年,老的天香浴池被拆除,轉而在原地蓋起了一座七層樓,其中包括天香餐廳、天香旅社和天香浴池。這在當時的皇姑區,這種綜合性的大樓也並不多見。

到現在,這座樓還在,就立在珠江橋北不遠。(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