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構思與佈局|如何快速搭建文章結構

“歌唱抗疫英雄”這一題目是第二十二屆語文報徵文活動中中學生寫作最多的題目,也是最有時代感、現實感的作文解題。

命題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構思與佈局|如何快速搭建文章結構

一、審題

審題是解題的第一個環節,審題要具備辨題的能力,要能分清“話題”“主題”“命題”或者“材料”的區別。

“話題”,意味著話題或者話題關鍵詞要成為文章線索。

“主題”,意味著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具體指向,寫作目的是提前明確的。

“命題”,意味著“話題”或者“主題”是被限定在一定範圍內的,俗稱“戴著鐐銬的舞蹈”。

“材料”,意味著寫作方向還不明確,需要在材料的理解分析中尋找到寫作的突破口。

徵文的要求——“歌唱”為主題,我們需要把“歌唱”變成主題相關關鍵詞,這是一個解詞或者說把象徵化為具體的過程。“歌唱”最通俗的解詞應該是“讚美”。這個解詞的環節還在審題的範疇以內。很多同學寫作的“歌唱抗疫英雄”,其主題其實就是“讚美抗疫英雄”。

明確了主題就明確了行文的方向。接下來我們開始分析命題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構思與行文佈局。

二、構思

所謂的“構思”就是確定寫作什麼內容,怎麼把內容和主題聯繫起來。

“歌唱抗疫英雄”的寫作內容是確定的,“抗疫英雄”包括了一線的醫護人員,各類志願者以及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們。當然了我們印象最深的還是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

命題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構思與佈局|如何快速搭建文章結構


大多數同學在寫作的時候刻畫的是英雄群像,這個和大家的信息儲備有關。

寫一個人物,需要大量的素材,寫作者的很多精力要用在對材料的選擇和剪裁上。我們曾經學過的人物傳記類文章,比如楊振寧寫的《鄧稼先》,因為作者和鄧稼先是要好的同學,有著幾十年的友情,可謂非常瞭解,積累的寫作素材自然足夠多。

但是作為中學生,想要收集被寫作人物的素材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我們收集的信息大多數都是媒體公佈的材料。這類材料雖然說有權威性、典型性,但也缺失了創作中最需要的獨立性。

對相關信息的儲備決定了大多數同學只能選擇群像來描繪。於是我們看到了大多數作文裡有鍾南山院士的事蹟,有李蘭娟院士的故事,有志願者的奉獻,還有堅守崗位者的責任。這就屬於典型的群像描繪。

命題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構思與佈局|如何快速搭建文章結構


三、佈局

所謂的“佈局”就是確定文章中段落與段落的邏輯關係,詳略的安排,首尾的呼應等等。

當很多同學確定了要刻畫英雄群像的時候,接下來要確定的就是下面的幾個具體問題了 。

(1)文章一定要有結構,哪怕是最簡單的“總—分—總”。

最常見的文章結構一定是總—分—總。其中“分”寫的部分之間大多是幾個並列的人物事蹟,所以行文主體部分的幾個段落之間應該是並列關係。

文章開頭和結尾總寫的部分,考驗的是寫作者引出話題,收束話題,確定方向和主題的能力。

“歌唱抗疫英雄”這一題目本身有“歌唱”一詞,很多同學開頭都將“歌唱”元素進行了分解。寫作中可以寫“歌詞”,也可以寫“旋律”,還可以寫“歌唱者”等等。這樣的開頭都是切題的,而且能夠快速明確主題,指明行文方向。

(2)段落和段落之間的關係最好用過渡的句子來明確。

以往我們容易認為文筆重要,素材重要。的確,文筆體現的是語言表達、藝術加工的魅力,素材則決定了內容是否充實。但是素材怎麼在文章中排列,哪些詳細哪些簡略,這是行文“佈局”能力的體現。我們可以想象,一棟樓房,外表沒有粉刷好頂多被認為不好看,但是如果基礎結構承重牆沒有建好,那是會有倒塌的風險的。

行文中搭建文章結構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使用過渡句。由一個人寫到另一個人,用的是並列句;由一個人寫到一群人,用的是遞進句;由一群人寫到感受,可以用排比句。大家都知道文無定法,但是在過渡句的使用上,有肯定是比沒有要好。

命題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構思與佈局|如何快速搭建文章結構


(3)如果寫作能力突出,可以集中力量寫好一個人的事蹟。

寫好一個人的事蹟搭建文章結構主要有兩種方法,一個是把人物放到時間線條上來記述;二是按照故事情節發展步驟“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寫作。

把人物放到時間線條上寫作,這個時間線條可長可短。可以是鍾南山院士“2003年戰鬥在非典前線——2019年戰鬥在冠狀病毒前線——鼓勵後來的學生學醫術報國家”;還可以是鍾南山院士“臨危授命——奔赴武漢——取得抗疫的戰果”。

按照故事情節發展來安排,需要確定具體的一件事來寫作。比如鍾南山院士呼籲人們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門。開端,鍾南山院士臨危受命奔赴武漢;發展,研究發現冠狀病毒“人傳人”;高潮,呼籲大家帶口罩勤洗手少出門,小區封閉大家自覺隔離;結局,疫情得到緩解。


命題作文“歌唱抗疫英雄”的構思與佈局|如何快速搭建文章結構

(4)詳略安排得當會讓文字更具審美的表現力。

經常練書法的同學應該知道,書法老師經常會說寫字不能太死,要讓字體有變化,變化的方式之一就是要“濃淡適宜”,落筆輕重緩急都能通過墨跡展現出來。

寫作文也是這樣,不能把每一個事件每一個細節都濃墨重彩來描繪,總要有些“區別對待”。相同角度的寫一個就可以了,事件不完整的刻畫細節就可以了。一篇文章裡有事件有細節,有人物有景緻,有記敘有描寫,那麼錯落有致,亦張亦馳的文字魅力便被激發出來了。

四、結語

這篇文章主要的指導角度是行文構思和如何佈局。簡單的說就是如何為作文搭建骨架,這是中學生作文訓練的重點之一。構思和佈局的價值在於讓文字集中而有力,不會顯得散亂無章。合理的構思和佈局更是對付文體不清這一頑疾的有效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