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都會導致國家經濟衰退,為什麼次貸危機後美國GDP至今還能突破20萬億美元?

東南西北shuo


最近,有一些專家學者都在討論,同樣是發達國家,美國經歷了大蕭條,而且多次直面重大經濟危機,但是美國經濟卻發展得非常好。在次貸危機10多年之後,美國的GDP至今還能突破20萬億美元。而日本在經歷了一次經濟危機之後,就一蹶不振,其國內經濟二三十年還是原地踏步,沒有恢復增長跡象。

事實上,美國經濟能夠從次貸危機中快速復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在次貸危機之時,美聯儲宣佈了QE(量化寬鬆)的政策,這既給金融體系注入了流動性,也可以通過QE把風險和災難轉嫁給全球各發展中國家。而美元長期步入貶值通道,大量資金流向新興經濟體,也催生了新興經濟體國家的資產泡沫。顯然,美國有向世界轉嫁金融危機風險的能力,而日本卻沒有。

第二,美國經濟增長都有支撐點,上世紀80年代,電腦誕生開始,美國就有了IBM、微軟等IT企業。二十世紀末,美國崛起了谷歌、亞馬遜、臉譜等大型企業。後來,互聯網經濟逐步衰退,美國才利用房地產來支撐美國經濟,結果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了次貸危機。

但隨後,美國又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其中包括蘋果、高通、英特爾等一大批高端製造企業。而日本卻深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房地產危機過後,社會出現的老齡化社會經濟衰退的困境中,還好自從安倍上臺後,讓日元貶值,提高了日本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才使得日本經濟沒有出現更多的衰退。

第三,美國的次貸危機是美國政府主動剌破的,以雷曼兄弟公司倒閉為開始,但當時的美國政府,並沒有試圖把房地產危機往後拖延。所以,美國經濟即使發生了金融危機,也有自愈傷口的功能。如果,美國政府把房地產危機再往後拖個幾年,恐怕問題就會越拖越嚴重了。

而對於日本當年發生經濟危機時,由於日本大企業的壟斷,加之人口結構趨於老齡化,日本經濟缺乏自愈能力。當然,雖然日本國內經濟增速原地踏步,但是日本有海外投資,每年賺來的資金可以反哺日本國內。所以,日本還是全球重要的發達國家之一。但日本國內經濟要想恢復過去高增長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

美國次貸危機之後的短短10年,美國的GDP就超過了20萬億,始終保持全球經濟第一的位置,而日本卻一直深陷經濟零增長的境地,連GDP排名老三都快被人趕超。這主要是美國對於經濟危機有轉嫁給全球的能力,美國經濟也有自行癒合的能力,更關鍵的是,美國在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更要重視製造業的迴歸。如今在全球高端製造業方面,美國企業一直保持領先位置。而日本經濟始終處於人口老齡化、企業壟斷沒創新的困境之中。只是,近年來通過安倍政府讓日元貶值來維持其商品出口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