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我們輕視的鄰居—印度

少國人對印度的印象停留在”窮、亂、差、慢“上,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中印最近幾十年發展都很快,中國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為世界矚目,印度也因快速發展而成為“金磚國家”之一。中國在許多方面較印度先進得多,例如,2012年中國GDP約8.3萬億美元, 實際增長率為7.8%,印度則為1.8萬億美元, 實際增長率為5.3%。單從GDP上面來看中國領先印度20年左右,再加上印度本身制度的缺陷,比如一直沒有解決的種姓制度(印度社會一共分為五等人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以及賤民),但是多年來,印度在發展速度和水平上一直是僅次於中國的國家。不少國人對印度發展中的積極面看得不夠,對消極面看得過重,簡單地用“窮、亂、差、慢”看待印度,這明顯不符合事實,不利於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今天我便從另一個角度為大家介紹印度。


一直被我們輕視的鄰居—印度

印度泰姬陵

窮而不苦

單從人均GDP而言中國於2019年已經達到了1萬美元(小編在這裡給國家拖了後腿),而印度2019年人均GDP2000美元左右,中印差距五倍左右,於中國相比印度肯定要窮很多,但是印度人民卻感覺不苦,更有民意調查,相信有來生的印度人有百分之九十願意來生還做印度人 !(小編估計是那句乾了這杯恆河水來世再做印度魂)

一直被我們輕視的鄰居—印度

印度當地人喝恆河水照片

說回來印度人民為什麼會感覺窮而不苦,我認為來源於三個方面,首先印度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其次便是印度在教育的投入上一直都是很高的每年基本都在GDP的百分之四左右,最後便是印度很關注弱勢群體,印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為種姓制度歧視,即使印度高等學府新德里大學也要為‘’賤民‘階層的學生留下名額。

信息產業

探尋印度信息產業迅速崛起的奧秘,你會發現起著巨大推動作用的,恰恰是高科技之外的“非技術因素”。政策 幾乎任何產業的興衰都與政策的引導存在著某種必然聯繫。1984年,拉吉夫·甘地執政伊始,印度政府就把計算機的開發當成了一件大事,他甚至因此而被人戲稱為“計算機總理”。拉奧總理執政後,政府又採取了許多新辦法支持發展信息產業,特別是推出了許多優惠政策,比如:免除進入高科技園區的公司進出口軟件的雙重賦稅,允許外商控股100%,免徵全部產品用於出口的軟件商的所得稅等等。1998年,印度政府還組建了“國家信息技術特別工作組”,由國家總理任組長,制訂了“印度信息技術行動計劃”,在稅收、貸款、投資等方面全方位採取措施,為信息技術產業提供政策支持。 教育 說實話,印度的基礎教育讓人不敢恭維,但他們的高等教育卻在發展中國家中非常突出。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在培養科技人才方面可謂是有識之士。他從50年代起就按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樣子,在全國陸續建起了6個“印度理工學院”(IIT)。今天,正是這些學院的畢業生支撐著信息技術產業大廈。   印度的計算機教育從小抓起。現在,印度全國2500多所中學開設了電腦課,400所大專院校開設了計算機及電腦軟件專業。據說,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多媒體教育設施,全國每年都有25萬人接受信息技術培訓。   語言 幾乎人人懂英語是印度發展信息產業上的獨有優勢,使得印度人在開發研製軟件上如魚得水,沒有任何語言障礙,這就大大加快了科研開發的速度。   成本 曾有人測算,印度編程人員的工資只有發達國家的1/8到1/5,這就使許多發達國家紛紛把軟件的設計等工程交給數學天分很高而工資卻相對很低的印度人去做,客觀上帶動了印度軟件業的發展。

一直被我們輕視的鄰居—印度

印度信息產業


影視行業

提到電影,我們知道除了好萊塢之外,還有另一個地方叫寶萊塢。寶萊塢只是印度電影產業中的一部分,但是它所創造出來的影片擁有數以億計的觀眾。印度電影有著一套自成體系的工業形態,目前已經變得越來越精細,越來越成熟。除了每年較高的本土出片量,就影片放映以及觀眾族群的傾向性來說,印度本土自產的電影占到絕對多數。觀眾對於印度本土電影的共鳴感以及喜愛程度都極高,擁有足夠穩定且十分龐大的電影受眾群體就獲得了足夠強大的動力。

一直被我們輕視的鄰居—印度

寶萊塢

火星探索

這一點我相信這一點都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印度是第一個成功將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的亞洲國家,而中國搭俄羅斯火箭升空的火星探測器因火箭墜毀而損壞後,就基本上把注意力放在深度的探月上了,所以印度在火星探索上領先於中國。

一直被我們輕視的鄰居—印度

印度火星探測器完成第四次軌道提升


印度是我國相鄰的一個大國,我們經常站在高處俯視他,但是獅子搏兔,依需全力,太過於輕視世界人口第二大國相比也是不太好的。

此文由菜鳥視頻7攥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