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理財:美股又雙叒熔斷!“抄底”建倉基金後,我又買了點年金

宅理財:美股又雙叒熔斷!“抄底”建倉基金後,我又買了點年金


大家好,我是文文大保貝兒。


因為實在是心疼微信提現手續費,我在理財通上買了3000塊錢的滬深300基金。


宅理財:美股又雙叒熔斷!“抄底”建倉基金後,我又買了點年金


並沒有成功抄底。


可是誰又知道到底哪裡才是底呢?


宅理財:美股又雙叒熔斷!“抄底”建倉基金後,我又買了點年金


就像誰能在3月16號下午,想的到3月16號晚上美股又熔斷了呢?


宅理財:美股又雙叒熔斷!“抄底”建倉基金後,我又買了點年金


01


說實話,最近的什麼美股熔斷、創業板暴跌的,文文大保貝兒沒有太大的直觀感受。


主要是因為,文文大保貝兒沒錢。


年前確實衝進去買了一點基金,但是實在是買的太少,少到哪怕市場再波動,內心依然可以毫無波瀾。


我每月有一部分錢是要固定還信用卡的。


這部分錢,就像是還月供一樣,是我每個月的固定支出,因為欠債實在太多,一直在努力、依然還不完。(真的會有人相信一個自己都一屁股債的理財博主嗎?我都對自己有很多大大的問號)


我之前存的“創新型銀行存款”,有7天4.1%儲蓄存款利率的產品。


錢不多,但看到每7天十幾塊錢利息的時候,真的感受到了久違的“存錢的快樂”。


令人難過的是,目前4.1%的產品已經下了,現在新上的,7天只有3.6%了。


3.6%也行,好歹是有收益,比在股市裡沉浮讓人割了韭菜,好多了。


宅理財:美股又雙叒熔斷!“抄底”建倉基金後,我又買了點年金


02


還有一點點小零錢,文文大保貝兒買了基金。


除了自己投了3000塊錢的滬深300之外,還有一筆錢,跟投了一個“自動止盈”的基金組合。


宅理財:美股又雙叒熔斷!“抄底”建倉基金後,我又買了點年金


不需要操心,收益到8%就自動止盈離場。


確定的是,一定能到8%;不確定的是,何時能到8%。


其實,像寬基指數,賺錢並不難。


難的是,能不能“拿住”,以及,啥時候“賣掉”。


作為一個工作忙碌又懂的不多的理財博主(真的毫無說服力了),文文大保貝兒工作忙的時候,確實是沒有時間與精力去研究其他。


更何況,我還是個“玻璃心”,心態炸了,會影響我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這種“無腦止盈”的投資方式,還是蠻適合我的。


也不全是優點,缺點也是有的,因為有可能撤早了,會比別人少賺很多。


而且,這裡說的是“絕對收益”,沒有考慮時間成本。


對於這一點,我自己倒是看得開,我知道我沒有賺到最後一個銅板的本事。


宅理財:美股又雙叒熔斷!“抄底”建倉基金後,我又買了點年金


文文大保貝兒的錢,全都用來買房子了。


這種所有資金 all in 在一個資產上的行為,確實非常危險而且極其不科學。


沒有對抗哪怕任何一丁點風險的能力。


但是真的沒辦法啊,我們這種從地市考大學到省會的年輕人,不要家裡的錢,全靠自己買個房子,實在是太難了。


好在現在的還貸壓力不是很大,才得以勉勉強強維持生活。


相比於只懂一點點的基金和完全不懂的股票,文文大保貝兒還是更喜歡研究房產~


宅理財:美股又雙叒熔斷!“抄底”建倉基金後,我又買了點年金


03


最近金融市場很多事,都沒有改變我對於金錢與風險的認知。


但是連黃金都能跌這件事,真的是突破了我的想象。


說好的避險工具呢?說好的亂世黃金呢?


宅理財:美股又雙叒熔斷!“抄底”建倉基金後,我又買了點年金


大概是真的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只有所有收益都白紙黑字寫進合同的年金險,能給我們確定的安全感了。


3月16日,央行開始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


未來的降準降息,都正在趕來的路上。


隨著市場上流通的錢越來越多,像餘額寶理財通、銀行理財產品等等的收益率下滑,在所難免。


最近跟文文大保貝兒諮詢中短期/中長期年金險的小夥伴也越來越多了。


定期的年金險產品,在滿足絕對安全性、一定流動性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較長的保障週期,穩定的獲取相對可觀的長期回報。


從功能性上來講,不管是中短期年金還是中長期年金,這種中期年金險,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小夥伴來說,使用的目的都不一樣。


滿足的是:在一定的期限後,一段時間內的、剛性的財務規劃。


比如說孩子的教育金、自己的創業金、子女的婚嫁金、父母的養老金,等等。


大家的共同特點是,不管是教育金、創業金、婚嫁金、養老金,都是在確定的時間、確定要花的錢。


到那個時間點,需要安全的、確定的有這樣的一筆錢。


管他什麼美股熔斷八百次也沒事,反正這筆錢安全又確定。


宅理財:美股又雙叒熔斷!“抄底”建倉基金後,我又買了點年金


04


說完了功能性,我們來說一說中期年金險的收益性。


中短期年金險,一般期限是10年、15年。


中長期年金險,一般是20年、25年、30年。


相應的,這些不同的期限,就適用於規劃不同的年份後的不同的財務安排。


這裡的財務安排,可能是教育、可能是創業、可能是婚假、可能是養老,等等。


或者,就沒有什麼計劃,單純的為了資金的安全穩健增值,不會因為市場利率的波動,而影響資金的回報。


一、孩子的教育金


上學的教育金是剛需,這一點,相信做了爸爸媽媽的小夥伴,都有同感。


教育金產品本質上大家都差不多,每年存一點錢,等到了孩子上高中、上大學、上研究生的時候,可以按年領錢。


二、自己的養老金


和孩子的教育金一樣,養老金也是剛需。


養老金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慢慢存,等到養老的時候,會驚喜的發現,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存到不少的錢了。

三、單純的理財


文文大保貝兒不認同“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如果實在是不懂理財的問題,老老實實的存錢、不折騰,就可以戰勝很多“理財能手”了。


這類產品,10年/20年/30年就能滿期,拿回所有交的錢,並且收益還不錯。


基金 +創新型銀行存款+年金險,就是我的近期理財配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