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大家好,我是文文大保貝兒。


我是在23歲的時候,買到自己人生第一套很小很小很小的小房子的。


裝修的時候,送傢俱的大哥問我家是不是公租房;朋友去我家,問我是不是公寓性質。


50平的房子,有這麼小嗎?


今天寫一篇流水賬,記錄一下買下人生第一套房的全過程。


沒有一夜暴富的故事,畢竟,作為全網最窮理財博主,絕不是吹的~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01


文文大保貝兒22歲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到手月薪1700塊。


租房,那是肯定租不起的,所以住在單位的員工宿舍。


我睡過客廳的上下鋪,鐵架床,睡了一年多,有一次睡覺,一腳給上下鋪的梯子給踢歪了。


要說吃苦,文文大保貝兒也不是矯情的人。


我對象當時好像是一個月掙3500塊錢吧,反正在我眼裡,妥妥的“高薪人才”了。


畢業第八個月,終於考到了駕照;第九個月,我們拿出攢下的兩萬塊錢,首付買了一輛小車車。


不是好車,但是作為消耗品,夠用,也足夠帶著我們去看更遠的地方了。


畢業第十三個月,我改行去了大學當老師,每個月的工資終於多了八百塊錢~


第十六個月的一天上午,我對象突然問我,哎,你想不想買房啊?


大哥,用啥買房啊?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02


我對象真的是一個非常有行動力的人。


上午跟我說了想法,上網搜了一下樓盤,中午下班開車橫跨了大半個鄭州,就去售樓部看房了。


當時我們看的區域,均價不到1萬。


大保貝兒買房第一標準:只買住宅,不買公寓


因為完全沒錢,能買得起的房子很受限。


於是我們把目標鎖定在了50平左右的小戶型。


50平的小住宅,戶型……沒有戶型,就是一個大標間,房價8100+,總價40萬。


首付30%,共計12萬,首付可以分期,共分4次付清即可。


配套什麼的我們完全不關心,買不起的東西沒有資格關心。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大保貝兒買房第二標準:合理負債,別怕槓桿


放眼鄭州,2萬塊錢就沒有幾套能買的房子。


學區?醫院?地段?容積率?物業?這些都不是2萬塊錢有資格操心的東西。


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有多少錢買多大的房子。


沒錢,是沒有資格挑的。


買這套房子的時候,我們沒有找家裡要錢。


一方面,是要也沒有,都是窮N代。


另一方面也覺得,這麼小的房子還得找家裡要錢,太丟人了。


反正東拼拼西湊湊,錢也能還上,就自己掏吧。


手持2萬,完美上車。


大保貝兒買房第三標準:合適就買,不要猶豫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啊~這可真是一個平平無奇一點意思沒有的買房流水賬啊。


買房時的糾結呢?選不到心儀房子的崩潰呢?沒有錢的絕望呢?


不好意思,都沒有。


手裡的錢,就買得起這套,就買了。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03


文文大保貝兒買房這件事,整個過程確實很平淡、很不跌宕起伏。


但買房這件事,教會了我很多事情。


第一件事:此刻就是最好的時間


買房半年後,鄭州房價開始了四個月的暴漲。


如果不是當時的一紙限購,我都覺得自己的房子單價要破兩萬了。


每天睜眼,房價又漲了,雖然只是紙面財富,但那個心情,嘖嘖嘖~


當時,是最好的買房時機嗎?


當然是,如果我們晚了半年買房,且不說能不能買到我們可以承擔的房子,光是幾乎翻了一倍的房價,就足以讓我們心態全崩。


有沒有錢是一回事,心態炸了就太可怕了。


剛需,是不太需要考慮買房時間點的。


反覆計較得失的話,反而容易耽誤了時機。


需要買,也有能力買,那就是最好的買房時機。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第二件事:以投資房的心態看待剛需房


文文大保貝兒有一個不知道對不對的觀點:所有房子都是投資,只是有些房子在前期我們暫時有一些居住的需求。


這一點是我在買房很久以後才想明白的。


買這套房子的時候,就覺得,天哪,這輩子可能都買不起第二套了吧。


這套房子在當時確實是打算用來自住的,可是,我怎麼就會認為自己能在一個50平的小房子裡住一輩子呢?


看見沒,頭髮長見識短,說的就是我。


出租&出售,本來就是時間問題。


所以,抱著“投資房”的心態買“剛需房”,帶著“資產配置”的眼光看問題,站在下一個接手人的角度思考現在如何買房子,

或許能看到更多。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第三件事:儘早上車,能上就上


買房難不難?難。


哪怕我最有錢的朋友全款買寫字樓的時候,也是拉了兩大行李箱的錢,超級沉,可給我難壞了。


相比於買房吃的那點苦,先上車真的很重要。


買房的時候我在想,月供快趕上我月薪了,以後這日子怎麼過啊?


但是還貸款這幾年了,暴漲的房價,已經讓我對月供沒有什麼感覺了。


而且,我的收入也在一點點增加,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對這一點我從來沒有懷疑過。


對了,我還傻乎乎的選了“等額本金二十年還貸”的方式,如果選“等額本金三十年還貸”的形式,我們那個房子,租金可以完美抵月供。


第一次買房的時候,真的是啥也不懂。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第四件事:努力攢錢,拒絕月光


“攢夠錢”再買房,確實是很理想的狀態,但是如果不是家裡有礦,大部分的小夥伴,還是要東拼西湊才能湊出來首付錢的。


買房剩餘的10萬首付,把我的公積金、我對象的公積金全都取出來了,還是不夠。


找我全款買寫字樓的土豪朋友借了4萬才交清。


要說文文大保貝兒有多幸福,大概就是身邊有一群隨時可以借錢、還不用急著還的好朋友。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第五件事:認真工作,增加收入


買房之後,因為要同時還車貸、房貸,手裡幾乎沒有現金的狀況,一直持續至今。


中間我也因為欠債太多而崩潰過,不過很快就調整了過來。


經過這次疫情,文文大保貝兒更加深刻的意識到,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一份穩定的工資收入,才是最大的經濟來源。


副業不是剛需,本職工作卻不能停下來。


做好手頭的本職工作,保住一個穩定的飯碗,對大部分人來說,真的是很好很好很好的選擇。


少折騰,就能活的比大部分人好了。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第六件事:合理程度,適度啃老


買房的時候,我們曾認真的考慮過,要不要一口氣買兩套。


首付真的不多,月供也實在是低,買回來住一套租一套,根本沒什麼壓力。


可是,第一次買房,沒有這個魄力。


還是靠鄭州房價的暴漲,分分鐘教我做人。


適度的啃老沒有什麼問題,大家不要報著“啃老不對”的心態。


如果第一次買房的時候我選擇了“啃老”再買一套,靠著一次房價暴漲的風,資產有機會翻倍,有什麼不好啊?


當然,這就是投資房產的心態了。


而且,這種情況我也最多就是拿家裡的錢多買一套,因為哪怕趕上房價下行、持平、有價無市,自己持有這套房產我也是可以的。


房子確實是一種不錯的資產。但它並不是賭博工具,理財也有基本法,高槓杆是“偏門”,發揮好了威力驚人,但也很難駕馭。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04


最近,市場大環境確實不好。


身邊有很多小夥伴都問我,現在的股市,要不要割肉趕緊跑?


大家做投資,都是為了賺錢。


虧掉本錢,哪怕百分之一,也挺讓人難受的。


但如果我們以幾年、十幾年的週期來看,當下市場裡大部分的波動,其實都無關緊要。


時代大浪潮裡的小水花而已。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但大家對待房子的態度,與對待市場的心態,則恰恰相反。


買房是個大事,必須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我們會花幾個月的時間,跑遍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精挑細選、反覆對比,把各種問題都瞭解一個遍,才會慎重的把全部身家拿出來,做出買房這個重要的決定。


但後期即使房子不太合心意,或者房價有波動,我們也很難輕易的隨時割肉“離場”。


一個家庭可能會持有一套房子很多年,可股票一年卻不知道要換多少次手。


如果,我們買的每一支股票,都是精挑細選幾個月,不熟不買,持有六七年不賣掉。


那結果又會什麼樣呢?


道理總是太容易明白,執行起來又太難。


這就是人生啊。


宅理財:我是如何在23歲的時候,拿著兩萬塊錢買房的


我是寫來寫去,還是喜歡寫買房子的全網最窮理財博主——文文大保貝兒。


有時候,我也叫“文文小保貝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