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盒避孕套3年沒用完:誰殺死了婚姻中的性生活

01

無性婚姻引滅門慘案

河南省的一個村子裡到處還洋溢著春節的氣息。

然而就在這喜慶背後,發生了一樁滅門慘案。

一戶朱姓的村民家中,橫躺著4具屍體,戶主朱某夫妻和兒子、二女兒四人,雙雙被人殺害。

案情很快被偵破,兇手正是這家的二女婿鍾某。

讓人震驚的是,導致這起滅門慘案的源頭竟是一段無性婚姻

據死者親屬闡述:鍾某與被害者二女兒一直在鬧離婚,原因是鍾某有生理缺陷,沒有性能力。

雖然絕大部分人不會像上述案件中這麼極端,但是無性婚姻卻一直是很多婚姻中的隱痛。

1盒避孕套3年沒用完:誰殺死了婚姻中的性生活


一項搜索統計顯示:

平均每月有21000人在搜索無性婚姻;

“無性婚姻”關鍵詞的搜索要比“不幸婚姻”高出3.5倍,比“無愛婚姻”高出8倍。

可見,人們對婚姻最大的抱怨可能不是經濟拮据、家庭關係複雜,而是被我們不自覺秘密保守起來的:無性婚姻。

02

中國三分之一的夫妻在過無性婚姻

什麼是無性婚姻?

社會學家給出的答案是:在沒有生理疾病和意外情況下,夫妻間長達1個月沒有默契的性生活即是。

想起電影《完美陌生人》裡,中年危機的卡洛塔在知道新婚朋友正在備孕時的一句玩笑話:“真好,至少說明我們這裡還有人有性生活。”整桌人都露出了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曾經,婚姻是合法進入性生活的唯一入口,而現在對於很多人而言卻成了緊閉的閥門。

初中同學至今還記得,她和前夫結婚的晚上,兩個人在床上什麼都沒發生過。

結婚成了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他們一週3次,但在唸出結婚誓言後,頻率下降至一個月一次,而後越來越少。

1盒避孕套3年沒用完:誰殺死了婚姻中的性生活


前不久看到一份研究:

中國有三分之一的婚姻陷入無性;其中21%的女性在承受“被無性”。

也就是說5個成年女性裡,至少有1個正在經受性飢渴、性壓抑的折磨。

“無性婚姻”已成了一種婚後默認的常態,從當初剛結婚時的激情到漸漸地麻木,很多人都在經歷這個過程,尤其是中年女人,現在基本已經過上了“清心寡慾”的生活。

03

無性婚姻的出路:忍、偷、離

恩格斯說:沒有愛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沒有性的婚姻同樣,它的背後可能擁有更多不道德的慾望與掙扎

網上一位樓主有個傻白甜閨蜜,孩子已經三歲了,但她生娃後只有過2次性生活。

“她告訴我一盒套就3個,他們三年還沒用完。

她帶孩子累,認為很合理,但我知道,她老公經常約炮。”

一位無性婚姻中的男士也在天涯上分享過自己關於無性生活的點滴:

他們是大學戀人,發展到結婚用了五年。

婚前,他對女友發乎情止乎禮,一直到蜜月期藉著酒勁才有了兩人的第一次;

現在的女兒也是那一次性愛的結果,此後再無任何性生活。

妻子生下女兒之後,他睡了三年多的客廳,期間面對生理慾望,他想過偷偷現約出軌,也下載了很多APP,聊過很多女孩,最後還是忍住了。

1盒避孕套3年沒用完:誰殺死了婚姻中的性生活


更令他鬱悶的是三年多的壓抑,讓他對老婆產生了性障礙……看到她沒有任何性興奮。

直到去年十月份,妻子因為他在擠牙膏的時候,擠得多了掉在地上,他隨口說了句射得還挺遠,就說他是個噁心變態的人。

那一刻,他終於決定離婚。

如果夫妻生活和諧,那麼性只佔到你們生活的10%;

如果夫妻生活不和諧,那麼性可能佔據你們生活的60%;

極度缺乏之下,它會吞噬你的心智,放大你的焦慮,干擾你的生活。

理智的人選擇離婚,衝動的人選擇出軌,性生活不和諧的婚姻,最後只落得個傷人傷己。

04

所有的性問題,都不僅是性問題

而是心理問題

幾乎90%的性冷淡,都與我們的心理問題有關,很多心理生活問題,都是通過性的問題來呈現的。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陳俊生和羅子君結婚十年,為了討丈夫歡心,羅子君精心打扮,陳俊生只給了她一張臭臉。

表面上和羅子君已經沒了性生活,但卻出軌愛上了凌玲。

我一朋友在見證過妻子分娩後也失去了性衝動。

“她在我心裡變成了一個強大的母親、偉大的太太,卻不是有性吸引力的女人了。”

孩子今年三歲了,但這三年裡他們的性生活不超過十次,基本固定在紀念日和生日。

性愛由心理、生理衝動,變成了他們婚姻中交差式的儀式感。

1盒避孕套3年沒用完:誰殺死了婚姻中的性生活


還有很多人在結婚的時候總覺得自己遇到了對的人,只要達到了精神上的共鳴,無性婚姻也無妨。

但結婚後才發現自己不是神。愛,所欲也,性,亦所欲也。

1984年,蔡琴遇見楊德昌,兩人一見傾心。

婚後楊德昌提出柏拉圖式的愛情觀:

“我們不該讓這份感情摻入任何雜質,應該注重精神上的交流,而不是讓它受到褻瀆。”

因為深愛,蔡琴接受了這段無性婚姻,此後10年沒有性生活。

她開心嗎?

應該是不的。

期間她推出了兩張專輯,一張是《此情可待》,一張是《痴痴地等》:

黑漆漆陰沉沉,你讓我在這裡痴痴地等,想的是你的愛,想的是你的吻……

然而蔡琴最後等來的只是楊德昌告訴她:

自已已外遇多年,愛上了小自己18歲的彭鎧立,二人相好,交心也交身。

與蔡琴離婚後,楊德昌火速與彭鎧立結婚並有了小孩,接受採訪時他甚至冷淡地說:十年婚姻,一切空白。

蔡琴既又震驚又痛苦,她最恐懼的真相推到了自己面前——

他不是無性,也不是性無能,而是不愛她而已。

1盒避孕套3年沒用完:誰殺死了婚姻中的性生活


生活中,關於無性婚姻往往有很多原因,總體來說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想卻不行”,另一種則是“行卻不想”。

前者是由於先天或後天的性功能障礙,後者則主要是出於心理原因。

有可能是性冷淡、有可能是彼此的厭倦、也有可能是婚姻所帶來的角色轉換(丈夫、妻子、母親種種)。

於是有時候,性生活彷彿被這些角色稀釋掉了一部分存在,使男女對彼此身體的欽慕,有了更多的褪色。

但理想的婚姻生活,都是基於性和愛之上的。

正所謂食色性也,這是人類的本能需求,也是愛情的保鮮良方,即便走進婚姻的墳墓,我們依然要通過它的生態化來維繫彼此的關係。

性生活的和諧舉手投足之間都能透露著親密和恩愛,不和諧的夫妻總是一個微表情就能將心情降到冰點,毫無興致可言。

這不僅是夫妻最好的溝通方式,也是一個幸福家庭最有力的證明。

一種關係好不好,性會告訴你。

一個人對你是何種情緒、感情、到底愛不愛你,他的身體也會告訴你。

05

是什麼殺死了性生活

性慾“殺手”有很多,性學家Meston歸結為:情緒、心理問題、過往情感創傷、壓力、身材、憤怒、勞累、生子等等。

說到底,現在的人誰還不會沾上一兩樣呢?

幾乎每一個“被無性婚姻”的男男女女都曾懷疑過:TA是不是身體有問題?是不是性冷淡?是不是出軌了?是不是同性戀?

但在一番找尋篩選後,最後高票勝出的答案往往令人挫敗又無奈:他們就是不想,就是累。

1盒避孕套3年沒用完:誰殺死了婚姻中的性生活


《鳳凰青年》採訪過一名27歲的BAT運營青年,最忙的時候他每天工作16小時,一週只休一天,唯一的那天也幾乎用來補覺。

沒有性生活,他也苦惱,但工作和生活,他還是選擇了工作。

“選生活?喝西北風去吧!”

窮、加班、焦慮,正在一步一步壓垮年輕人的性生活。

日本在這一層面上,是我們最好的參照物,雖是AV大國,但在其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就已經出現過大量的“無性夫妻”。

因常年加班和工作壓力倍增,日本男人回到家後往往倒頭就睡,根本無法顧及妻子的需求,發展到最後,無性妻子們甚至走上街頭,抗議企業的非人化。

即使在當今的日本,也有許多夫妻覺得性生活遠沒有工作和養孩子重要,中國的情況也很類似。

1盒避孕套3年沒用完:誰殺死了婚姻中的性生活


有報道顯示無性婚姻的比例,城市人群高於農村人群,大城市高於中小城市。

在北上廣,可能有一半的婚姻中至少有一段時間無性。

這一段時間,少則兩三年,多則七八年。

一方面,城市越大,能夠吸引處在婚姻中的兩人注意力的東西過多,已婚或同居的兩者之間溝通反而會減少。

另一方面,大城市的生活節奏快,工作繁忙壓力巨大,直接導致可投入性生活的興趣、動力和精力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減少;

成年人的有趣和無趣,都是順理成章的,而歲月只是鼓風機而已;

當你用盡全力,他也沒有呼啦啦地回應,有時候並不是誰飢渴或是誰變了,而是有一方累了。

06

性生活,真的是婚姻的必需品嗎?

一直覺得愛情是以絕對意義的虛擬形式存在的,說穿了只是一種虛無的感覺和力量。

而婚姻和性則在彼此選擇伴侶的那一刻,就無意識的展露了對彼此的愛慕和嚮往,包括靈魂和肉體。

除去本能以外,性生活所帶類的成就感、滿足感、歸屬感,是沒有任何一種事物可以替代的,哪怕是金錢和物質。

婚姻的存續是極其複雜因素的集合,孩子、財務依賴、共同的經歷,這些因素都可以支持夫妻雙方長期走下去。

每個人都應該仔細考量,做出最適合自己,和最想要做出的選擇。

1盒避孕套3年沒用完:誰殺死了婚姻中的性生活


一生很短,可以去享受的時光更短。

如果你還在無性婚姻裡苦苦掙扎,如果你覺得性對自己很重要,那麼,希望你攢夠勇氣和資本,擺脫這一圈泥潭。

如果你覺得行生活無關緊要,你更在意婚姻生活中其他的一些東西,那你也是幸運的。

正如性學家Steinhart強調的,如果一對夫妻都覺得少性或無性婚姻可以接受,那這就不是問題。

重要的是夫妻雙方要保持坦承的溝通交流,瞭解並尊重對方的真實想法。

畢竟,婚姻的殺手,從來不是降低的性生活頻率,而是對生活不一致的期待。

最後還是希望每一個你,既有性,也有愛。

每日醒來,有一個幸福的家,有陽光,有擁抱,有熱切的吻和身邊人溫暖的體溫。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