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孤獨是我們一生必經過程,每個階段給我們的感受不一樣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是有父有母的。

對於宇宙來說我們又是孤獨的個體。

我們人生要經歷的兩個階段:一個是愛,一個是孤獨。

愛、孤獨是我們一生必經過程,每個階段給我們的感受不一樣


我們在父母、朋友、愛人的關懷中成長,又要一個人遠離家鄉去結婚生子,等到年老時我們又要在孤獨中老去。

1

愛拉進溝通與關愛的橋樑

溝通是人們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過程。溝通是一種思想的傳遞。

人生處處需要溝通,當我們工作沒有做好,老闆會叫我們進去單獨指導;在學習中,我們成績沒有考好,老師會把我們叫到辦公室問清原因;在家裡,心情不好,不想吃飯,爸爸媽媽會來跟我們聊聊天。

總之,溝通會拉進我們愛與愛之間距離。

愛、孤獨是我們一生必經過程,每個階段給我們的感受不一樣


人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也會有隔膜。那麼什麼是隔膜呢?

隔膜是人與人之間鬧矛盾,耍一下小脾氣。

在家庭中,尤其有著重男輕女思想的人,總會不看重女孩,嫌棄女孩;結婚之後又會和婆婆鬧矛盾。

在《我家那閨女》中,有一期節目吳昕坦露自己在長沙上完班,不敢回家,每次都住酒店裡。

愛、孤獨是我們一生必經過程,每個階段給我們的感受不一樣


原來吳昕找了一個男朋友,父母以過來人的經驗,認為這個男人不適合她。

吳昕非常的執著,後來果不奇然和那個男的分開了。吳昕後悔了,當時沒有聽父母的話,導致自己和家人鬧得不愉快,母親也一夜之間白髮蒼蒼。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即使犯錯誤,父母也不會計較。

世間,唯有親人不可背叛我們,也唯有親人對我們的愛是永恆的。

2

愛使人富有

在《愛與孤獨》中,母親八十三歲,父親去世也滿十年,母親一生平平淡淡。用愛心和平凡報答母愛。

父母把我們養育成材,不求我們有多富有,只希望我們一生平安,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在《我家那閨女》中,袁姍姍經常別媽媽逼婚,甚至為了婚姻和媽媽打起辯論賽。

作為兒女我們始終虧欠父母,他們一生為我們操勞很多事情,甚至我們有孩子都是父母幫我們帶的。

愛、孤獨是我們一生必經過程,每個階段給我們的感受不一樣


作為一名九零後,和我同齡的同學都結婚了,有了孩子。

我常常看到母親羨慕的眼神,但是沒有辦法,我們不能為了成全父母,而犧牲自己。終有一天,父母會過成自己想象的生活,兒女在身邊,有孫子、孫女的生活,享受天倫之樂。

這就是我們碌碌而為最終追求的生活。

泰戈爾說過:“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3

孤獨是一種宿命

吳昕是《快樂大本營》主持人,誰能想到當她把自己生活面向大眾展示時,大多數人給她定義為

“孤獨老人”。

愛、孤獨是我們一生必經過程,每個階段給我們的感受不一樣


她很少出門,每天宅在家中不是吃保健品就是拼積木。

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宅在家裡。

但是吳昕認為她是幸福的,因為她內心快樂,一個人過著健全的正常的和諧的生活所感到的快樂。

一個人孤獨是身邊沒有傾訴的對象,做事情提不起精神,沒有什麼興趣愛好,這樣的人是孤獨的

吳昕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把一個人的生活也能過的津津有味,這樣的生活怎能是不幸的呢?

一個人的生活是自己過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

周國平 《愛與孤獨》中有這樣一段話:“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我們人生會經歷愛、孤獨兩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陪伴我們身邊的人有不同,給我們的感受也不同。

愛、孤獨是我們一生必經過程,每個階段給我們的感受不一樣


但是唯有父母會陪伴我們一生的人。同時也是我們對父母虧欠最深的人。

作者簡介:檸檬初,堅持讀書寫作。用文字溫暖你,在寫作發現每一個感動的故事,把這些故事傳遞給更多善於思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