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偏文科的女生而言,高考3+1+2,“2”選哪些科目更有優勢?

Sweet-Maiden


選擇比努力重要。

選擇適合自己的組合,揚長避短,方能在高考錄取中佔得優勢,圓自己大學夢。對於偏向文科的女生選擇,那麼“1”應當指向歷史,在剩下的“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選2門。

如何選擇,我們先了解一下大學對於各門選科的要求,還有自己高一年級學習情況,再參照各門學科特點,然後作出選擇。

1.目前,我國高校共有13個專業門類,專業數量達到506個。選擇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各學科可填報大學專業門類的佔比。(如下圖)

2.選修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可選報大學門類、專業:

(1)化學:

(2)生物:

(3)地理:

(4)政治:

考生和家長可以對照所選學科與高校專業,找出自己喜歡和善長的學科,然後進行選擇。

3.“四選二”的依據:

(1)綜合高一整個學年曆次考試情況,而不能根據某一次考試情況作出判斷。把幾次考試的四科成績綜合起來看,進行比較,客觀地評估自己學習能力,尤其要排除老師的因素。比如有的同學是因為某科老師強勢成績才高的,看分數重要,更要看自己學習興趣。

(2)提供一些判斷依據。(我是江蘇老師,只能以江蘇作為樣本)從歷年小高考測試來看,化學、政治得B(也就是合格)等級較難,生物、地理過關較容易。從學科老師反映來看,生物、地理學生學起來也較為輕鬆。

(3)基於以上組合,推薦:語數外+歷史+生物+地理。

這個組合是文科中偏向理科,一者大學錄取概率更高,二者文理結合,學習時間也易於分配和安排。這是一個較為保險的組合。

(4)劍走偏鋒組合:語數外+歷史+化學+政治。這是一個非常罕有的組合,如果這兩門學科成績還可以,“人棄我取”,走個冷門;但是還須要慎重,因為畢竟這兩門學科都比較難。

選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謀定而後動,選科時要綜合考量,切忌左右搖擺,人云亦云,一定要“以我為主,別人為輔”。選好如虎添翼,選不好,有可能前功盡棄。祝大家好運。


青衫李探花


對於偏文的女生來說,“1”選擇歷史的可能性很大!另外兩科選什麼呢?你有這麼3種選擇。

一、政史地組合

這是傳統的“老文科”組合,也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組合。在山東省2017年選課數據中,選擇這個組合的人數有89067人,佔比16.70%,在所有組合中排名第一。

選擇這個組合的優勢主要是好學,學習難度不大;弊端有:專業選擇受限,只能選擇文史專業或者護理專業;再就是難考,得分容易,得高分難。

二、政史生組合

地理和生物哪個難?這個因人而異!總體而言,地理更接近理科,而生物卻更接近文科。地理對學生的思維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學生的識圖能力;生物則屬於“背背就能得分”的學科,學好生物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要把課本背熟。

所以,對於擅長記憶的學生來說,用生物取代地理也是不錯的選擇。從總體上而已,地理和生物難度差不多,在山東省第一批選課數據中,選擇地理的學生最多,生物的學生第二,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選擇這個組合,在專業選擇上,適當的拓展了一些,比如可以選擇醫學類對專業要求不高的技術類專業,比如康復醫學。但是,從總體上來說,還是側重文史類專業的。

三、史地生組合

這個組合也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組合,在山東第一批選課數據中,選擇這個組合的人數有59944問,佔比11.24,在所有組合中排名第3。這個組合可以說是比較好學也比較好得分的組合,地理和生物,比物理和化學簡單,比政治好得分。另外,在專業選擇上,可以選擇一些生物學和地理學交叉的專業。

相對來說,這三個組合都是不錯的組合,具體選哪個,還有看孩子適合哪個。如果孩子思維比較好,建議選擇史地生組合;如果記憶比較好,建議選擇政史地或者政史生組合。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對新高考有較多研究,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對於女生來說,大多數都是偏文科,擅長文科。而高考的“3+1+2”,對擅長文科的學生來說,她們的選擇也更多,如果選科選的好的話,能夠讓你的成績快速提升,在分數排名上也更加具有競爭力。

我是2013年考入清華大學,進入大學之後就開始幫助高中生更好地提高學習成績,突破學習上的瓶頸。根據高中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我寫了一份《高中全三年學習秘籍及衝刺筆記》,如果你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或者瓶頸,這份資料能夠幫助到你。

如果你現在剛進入高中階段,學習遇到困難,這份資料能夠幫助到你。免費領取的話,私信我就行。

偏文科的女生,高考科目選擇可以有以下這幾種選擇:

第一種——歷史+政治+地理

物理和歷史兩個學科中,肯定是要選擇歷史,另外的幾個科目中,如果按照對文科的喜歡程度,最保險的選擇就是政治和地理。

全是文科的科目,相比較而言,學習壓力不是很大。但是學好文科也不能僅僅只依靠死記硬背,文科都很多的答題模板。

第二種:歷史+政治+生物

地理雖然是文科,但是需要有很強的空間思維能力,地理也被成為文科中的理科。尤其是高中生在學習自然地理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人文地理都是一些背誦記憶的知識點,只要掌握答題規律,一般都可以拿高分。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對地理不是很有信心,可以選擇生物這個科目。生物除了遺傳這一章比較難,需要計算外,別的就需要背誦與認真答題。

第三種:歷史+地理+生物

相比較而言,對於偏向於文科學習的女生,這個組合不是很建議去報考。因為地理和生物都可以算是比較偏向於理科,學習起來會有些吃力。

這三種組合,建議選擇前兩種,但是也會遇到一些學習中的瓶頸與困難。

比如都是需要背誦記憶的,可能會導致每天都在背知識點,覺得腦容量不夠用。

而且文科一旦陷入只是死記硬背的境地,很容易讓學習變得很累很困難。

但是學習都有自己的方法與捷徑,需要你在找準自己要學的內容之後,不斷找到新的技巧與方法。

高一高二的學生有福利可以領取!私信我就可以免費領取高中學習資料及手寫筆記。


清華博士高考技巧分享


全國多個省市公佈了高考改革方案,令人眼花繚亂,學生、家長滿頭霧水,摸不著頭腦。2019年4月23日,湖北、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南、廣東、重慶8省市同時公佈,採用3+1+2的高考模式。3+1+2模式為:語數外+“12種組合”中的一種。



對於偏文的女生,也就是理科不好的學生,就採用歷史+“2”的組合模式了。題主說的“2”選哪些科目更佔優勢,其實很簡單,主要根據學生的 學習興趣+學習能力 來定奪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學習興趣,那麼學習上就很投入,學習效果就好。因此可以選擇他(她)喜歡的科目。

學習能力是指:在每次考試中,哪些科目在全班、全校、全縣、全市名次靠前的科目,也就是打敗最多其他學生的科目,學習能力就最強。

個人認為,既然理科偏弱,就選擇“2”為:“政地”、“生地”、“生政”中的一種。

祝你選科成功!


平淡是真oymlq


首先要明白,3:是指語數外,也是必考課程,1是指物理和歷史二選一。2是指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四選二。

其實在物理和歷史二選一的情況下就大致定了文理大方向。傳統的物化生三科是理科,政史地三科是文科,近幾年這個組合應該依然是主流,畢竟是符合大多數人的情況的。新的方案也只是讓在化學和生物方面有瘸腿的理科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文科生也是一樣。改革也只是使原有方案更完善,更靈活。如果原本對你就是最優選擇,那改革其實就和你無關。

所以偏文科的女生首選還是歷史,➕地理,政治三科,也就是改革前的文科。除非你對化學或者生物特別感興趣, 且成績優異。


教育的目的


最理想的選擇,史地政。

政治是人文科學的理論基礎,歷史是文化,文科必須瞭解文化,地理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最實用的一門學科,可以使人擁有社會經濟學意識。

就是政治不好得高分,如果政治好,歷史地理也好學好的分。

而最容易得分的是史地生,但是對將來好處少。


劍膽香魂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針對於你提出的問題,我將用自己的見解幫你解答。

新高考不同傳統的高考的政策調整主要是在小科目(物理、歷史、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六科目進行考生選考測試,採用新高考模式“3+1+2”模式的省份,歷史、物理採用原始分數計入高考成績,其它四科化學、生物、地理、政治採取進行賦分制度。那麼對選考科目,如何能夠達到最大化呢?對偏科的文科生如何選擇賦分考試的科目呢?

新高考選考模式面臨兩個問題:一是選考科目對專業的選擇,二是確保自己能夠成績最大化。而在兩個關鍵的問題之中主要的是分數如何能夠達到最大化,就是確保自己一定先考上的原則。偏向於文科類型的考生,新高考模式“1”只能避開物理科目,選擇以歷史作為選考主科目。那麼如何搭配才能夠達到分數的最大值呢?


注:新高考“3+1+2”組合模式

各個省份採取新高考“3+1+2”省份的考生,剛開始進行選考科目的確定,官網並未公佈具體的選考情況。但是根據從網上或者其他渠道獲取的信息來看,生物、地理兩個科目成為大家選擇的熱門科目。而化學將可能面臨選考科目棄考最嚴重的科目現象。



注:山東省官網公佈“3+3”組合選考比例

作為偏向於文科的考生,高考個人建議選擇比較好的“3+1+2”組合考試科目為歷史、地理、生物三門考試科目,可能會達到分數的最大化。如果你擅長政治的話,也可以考慮政治作為其中的一個科目。關於選擇偏文科的組合,專業的話就不用過多的考慮,應該考慮如何能夠使自己分數最高。為什麼推薦地理、生物兩門科目呢?

首先地理、生物兩個科目選考的人數比例所佔較大,對高考成績的賦分是相對來說具有優勢的。其次關於地理、生物的兩個科目的難度相比化學、思想政治來說更容易得分。地理、生物兩個科目不完全成為文或者理的中性科目,對普通成績的考生來說是最好的選擇。根據山東省公佈的選考比例來看,歷史、地理、生物組合比例所佔最高。因此如果高考確定選擇歷史作為主選擇考試科目,那麼歷史、地理、生物應該是相對來說較好的選擇。當然考生還要根據自己的擅長科目做適當的權衡。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見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評論交流。


微談論


如果孩子沒有特別突出的興趣特長,偏文學生的高考選科還是推薦史地政傳統組合。

雖然文理分科多年,也遭受不少詬病,但從學校的師資儲備和教學條件來看,適應新高考模式,無論學校還是師生,都需要一個過程,這也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吧。

教育改革創新總有受益者,也有受害者。收益者一般是有優勢學科特長的學生,對於普通學生來說不變勝於改變。

新高考改革的適應期也許三年五年,也許十年八年,但對於每一位高中生來說只有三年時間。如果我的孩子正趕上教育改革,我寧可選擇保守,不會拿自己孩子做改革的試驗品!


果殼中的宇宙118


這裡先來說一下3,當然指的是語、數、英。這裡的1,指的是物理、歷史中的某一科。這裡的2,指的是化學、政治、地理、生物中的某兩科。

對於這裡的2,作為女生,我覺得選擇政治、地理比較好些,再不然就是選擇政治、生物。

適合的,喜歡的,就是最好的。在此,多點果斷,不必過於顧慮。認準的,就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促成教育


其實不管學任何的學科,最後關鍵還是看自己的實力。當然如果對某門學科感興趣,那麼選擇它相對而言的話,學習會更有動力。其實政治學科的話,雖然說不好不好拿滿分,但是現在是負分值,只要你在選政治的人當中,排名靠前,那麼如果說是全省的前1%。根據賦分制的原則,那麼你就是100分。同樣的道理,4科再選科目他都要用賦分值來進行比較的,那麼單門只要你是全省的前1%,不管你的卷面原始分多少,那麼你最終的賦分都是100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