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咱家窮,咱家沒錢”這樣的話好嘛?

竹纓潤和梅花綰


不好。這樣的話最好不要說,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長此以往,長大後的孩子會有自卑感~切記!![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小雨182143578


自卑,小心翼翼。

家裡小康,父母賺錢確實不易,但從小被灌輸的想法"家裡很窮,家裡很窮,家裡很窮"...
這樣的想法跟了我很多年,...,現在也是

小學從來不敢帶同學來家裡,因為我家很窮;
以為中考完後供不起我讀高中,因為家裡很窮;
大概意識家裡並沒有“很窮很窮”是在高中,同時意識到失去了太多該擁有的經歷,比如交朋友,比如旅遊;
高考以前只旅過一次遊,表姐順便帶我去的,父母適當給了姐姐一些錢;
目前大學,和朋友出去逛街,試了好看的衣服被慫恿,每次看完吊牌價格就會想各種理由推辭,因為家裡窮;

放假回到家,父母總在耳邊說,要好好讀書,我們家窮,沒有關係,你只能看靠自己,第一次我說好,第二次我說好,...,無數次我說好,然後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卑感像癌細胞一樣日益擴散...畏手畏腳,不敢無人深交,不敢談戀愛,怕價值觀不同,因為家裡窮,我身後空無一人


樹袋寶寶孕嬰坊


真實感受。

我小的時候不覺得家裡很窮,覺得有吃有喝,因為家養雞養鴨、養豬養魚,從來不缺我吃的,因為家裡都有,而且哪些有錢人的孩子吃的還不一定有我好。但是穿著方面就不行了,因為要花錢,基本穿姐姐穿剩下的,或者鄰居姐姐穿下的。有一次讀小學的時候,鄰居姐姐穿下一條裙子,我還覺得很好很開心,去上學的時候,班裡的一個班長穿了同款不同色的新裙子,瞬間就很喪氣,讀書沒人家好,連難得的裙子也沒人家好。

到了中學以後就更別說了!

導致我一工作就開始花錢大手大腳,去滿足自己兒時想要的東西,哪怕已經用不到了。

小時候後我還問我姐,我們家很窮嗎?我姐笑笑,說是啊!當時就覺得,領悟到了什麼一樣。

現在結了婚,雖說算不上小康,但也不算窮,給女兒的金錢教育也很迷茫,但始終告訴她,要靠自己,賺錢要自己賺,很想要的東西可以靠自己努力得到。

在家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孩子積分卡獎勵,喜歡的東西用積分卡換。


桕仕多2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明白一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呢?甚至有些家長根本沒有理會這句話的意思,並且選擇用窮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比如說這種情況:

當孩子看到像玩的玩具或者是想吃的食物時,家長就會用一句“咱家沒錢”來打消孩子的購買慾望。當家長看到輔導班或者其他的課外讀物時,不問價格就毫不猶豫的買給孩子。甚至有些家長對自己花錢就大手大腳,晚上和朋友一起吃個飯能花大幾千塊錢。隨便買個什麼東西都要大幾百塊,而面對孩子幾十塊錢的玩具時就開始哭窮......

你如果去詢問這些家長這樣做的初衷是什麼?他們大多數會這樣回答你:“孩子這麼小,能有什麼金錢觀念,現在想花錢就花將來還得了?”、“不能讓孩子養成鋪張浪費,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現在孩子都不知道賺錢多不容易,要什麼都給買的話,他們就不知道生活有多艱難了!”在這裡給有這樣想法的家長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花幾百塊錢買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的行為就不算大手大腳的話,那孩子想要一個幾十塊錢的玩具,就算是花錢大手大腳了嗎?

孩子經常聽到“咱家沒錢”卻又看到家長花錢大手大腳時就會形成扭曲的金錢觀,但是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仍然以為這樣的“窮養”方式會讓孩子養成勤儉持家的品質。

殊不知家長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學會對金錢的管控,甚至在孩子長大之後會變成金錢的傀儡,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故事:一個小孩從小都沒有零花錢用,想要什麼家長也不給,總是跟他講“沒有錢買不起”。這個孩子長大之後不斷向家長伸手要錢,並且揮霍無度,當家長不給錢時就開始向家長惡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

如果家長繼續像上文提到的這樣“窮養”孩子的話,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會變成故事中的這個小孩,所以說要想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一定不能通過“咱家沒錢”這樣的話語來培養,在這裡給家長們一個建議,如果還在要買的東西不會危害到孩子的成長,比如說:一些能夠開發智力的玩具(魔方、積木),哪家長完全可以放心的給孩子購買,因為這樣的玩具可以幫助到孩子成長。

但是如果孩子追求的是一些無益於成長的東西,甚至可能會危害到孩子的健康的時候,家長就沒必要給孩子買了,但是也不要用“咱家沒錢”這句話拒絕孩子可以這樣回答:“這個玩具可能會傷害到你,我不希望你受到傷害,所以我不會給你買這件玩具。跟這個玩具的價格沒有關係。”當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時,就可以理解父母的用意,而不會單方面“認為家長就是不捨得花錢而已”。

對於孩子來說,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孩子的金錢觀不正確或者是扭曲的,那麼孩子將來很可能就會走上歧途,家長們請停止使用“咱家沒錢”這樣的話來傷害孩子了。



修武老邢


前段時間,我看到很多自媒體號都在說一個話題:

“到底要不要將家裡真實的財政狀況告訴孩子?”

當時大多數聲音都說,要告訴孩子家裡的真實財政狀況,但我們要怎麼跟孩子來傳輸這個信息點呢?

首先,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吧。

之前認識一個小姑娘,我們叫她W吧。

W是公司的運營,小姑娘是93年的,畢業兩年,月薪過萬。

在上海來說,月薪過萬的現象很常見,但對於一個剛剛畢業兩年的小姑娘來說,月薪過萬,最起碼可以保障自己正常的基本開銷,偶爾也可以出去犒勞一下自己。

但,她好像從來沒有,她每天的生活似乎讓我覺得很清貧。

她從來不點外賣,每天都自己帶饅頭,然後佩一個蔬菜,每次同事間聚餐,她都是各種理由婉拒。

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從小她父母就給她傳遞一個信息“我們家很窮,沒錢,你要學會節約。”

以至於,即使到後面有一定經濟基礎了,她也害怕錢沒了,她曾經說過:“可能是過厭了那種整天開口閉口都是錢的日子,以至於我覺得,只有將錢拿在自己手上才真正有安全感,似乎這樣才不會自卑。”

其實家庭不富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爸媽在向孩子傳遞這一事實時,所使用的語氣和攜帶的情緒,會讓還不諳世事的孩子對“家境不富裕”產生錯誤的認識。身為父母,儘量不用使用那種埋怨、抱怨、委屈或者語重心長的語氣跟孩子講。

其實,和孩子說“我們家不富裕”正確的說話方式應該是,用輕鬆愉快的語氣告訴孩子,讓孩子覺得,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壓根不需要放在心上,平常到就像別人穿褲子,而你選擇穿裙子這樣,這只是一個既存的事實,知道就可以了。

同時,告訴孩子:“雖然我們家現在不富裕,但爸爸媽媽都在很努力地賺錢,讓你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樣傳遞給孩子的是正能量和鼓勵。由愛滋養長大的孩子,不需要家長多說,自然能夠體會到家長的付出和辛勤,孝順家長,體貼家長。


至尚學邦


家裡窮就是窮,家裡沒有錢就是沒有錢,不能打腫臉充胖子。如實告訴孩子沒什麼不好,好讓孩子對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有個基本的瞭解,樹立靠自己刻苦努力的意識,學會體諒家裡的難處,不要事事和別人攀比。如果不將家庭經濟狀況告訴孩子,盲目跟別人攀比,處處與人比富鬥闊,即使家長拼了命也無法滿足他的需求,還容易讓孩子產生虛榮心,甚至在比不過別人的時候會滋生自卑心理,有的還可能編假話冒充有錢人家的孩子,對他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我的看法是說與不說,各有利弊,實事求是告訴孩子比不告訴利大於弊。


吾心向善68285658


大家好,我是1718MOM

咱家窮,咱家沒錢,省著點花,別浪費錢,花那錢做啥

我一直被這麼要求著

所以小時候到畢業前,每次看到喜歡的衣服喜歡的東西不敢開口,因為知道,肯定買不到,就算買了,也是買一個便宜的,不等價的。所以還不如閉嘴,夢裡啥都有😊

工作後,第一份工作的工資是給家人買的東西,結果被一通訓斥,花那些錢幹嘛,存著存著。但是手下禮物毫不手軟。

現在我都是習慣委屈自己,有時候也知道這樣不行,可是,作出決定,就發現潛意識的東西,不是那麼好改的。

現在我當媽了,不想我的孩子也這樣,但是又遇上老公投資失敗,負債前行。

總感覺,我一直逃不了

你說這樣說好嗎?

自卑,理由多,藉口多,不合群


1718MOM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說窮,長此以往,會給孩子在價值觀上造成一定的偏差,同時孩子還會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而產生自卑心理,比如孩子不合群、不自信等等,都是這個問題的直接結果。

家長應該在孩子面前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雖然說在現在這個社會離不開金錢,但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一切。錢是應該攢,但是不能一味的只想著攢錢,而忽略了應該給予孩子的物質生活!逢年過節一定要給孩子買衣服,每天也應該必不可少的有一頓肉食給孩子吃!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家長現在的摳,會讓孩子造成營養不良。希望這位家長能夠正確地看待這個問題。

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及他們有所幫助。





八一媽媽來說話


這話好嘛?肯定不好。

第一、養成孩子自卑的性格。從故事描述來看,父母是把自己不當的金錢觀完全強加給孩子,當一個人總是被告知你窮你沒錢,那麼這個人就會認定自己窮人。就像吝嗇鬼裡寫的,即使那個吝嗇鬼父親去世了,女兒繼承了大筆財富,可女兒還是過著原有的生活,跳不出來固有的生活模式。長期以往,和周圍的小夥伴一對比,明顯感覺矮人一等,自卑的心理就會越來越嚴重,同時想要而不敢要,總是委屈自己去成全別人,養成討好型人格。

如果孩子自卑,問題還在可控範圍,但是物極必反,人性所決定的越得不到的越想得到,正常渠道得不到的就會經不住誘惑,從其他渠道得到,而這樣的發展往往會毀了整個家庭。

第二,沒有足夠的尊重孩子不自愛。孩子想吃肉,不買,當著孩子的面對外人說“俺家孩子不願意吃肉,所以就一直沒買”。這對父母在利用孩子維持自己的自尊,卻忘了孩子也是平等的有尊嚴的。我記得我們小時候過年走親戚,小孩子都會被給壓歲錢,大人往往礙於情面說:“還不會花錢,不要了”或者“都這麼大了,再不給了”等等,而孩子如果順著大人,說不要了。結果就是親戚離開,家長轉過身就會被罵,你怎麼那麼傻,別人給你錢你都不要;如果你在他們推拉時把壓歲錢要了,你的家長會說,你看這孩子,愛錢不懂事。你看,這就是建立在犧牲孩子尊嚴的成年人交際,這個時候孩子的價值觀往往會懷疑,不知道家長到底哪句是真哪句是假,長大後極度缺乏安全感。


朵媽陪學


不論家裡有多窮,也不要對孩子哭窮,這種行為易導致孩子的自卑感。

從你的描述裡面,孩子和同學不合群,就已經是自卑感的體現了。

這個我深有感受,我小時候父母都是有工資的人,但他們是受苦長大的,他們認為孩子窮養才會有出息,於是父母就經常把沒錢的話掛在嘴邊。只要我的衣服能將就穿,就不會給我買新衣服。學校裡需要交錢或買文具什麼的,我也不敢跟家裡說,就怕他們又哭窮。久之,我的自卑就成形了,因為衣服太舊,我儘量遠離人群,因為不能及時上交學校費用,我就儘量縮小在老師面前的存在感。

雖然現在有了自己事業,但我的自卑一直存在,阻礙著我事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