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公共支撐單位——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立足中國科學院、面向全國,主要為自然科學、邊緣交叉科學和高技術領域的科技自主創新提供文獻信息保障、戰略情報研究服務、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支撐和科學交流與傳播服務,同時通過國家科技文獻平臺和開展共建共享為國家創新體系其他領域的科研機構提供信息服務。

1.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 文獻情報中心建於1950年4月,1951年2月,正式定名為“中國科學院圖書館”;1985年11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同時保留“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的名稱;2001年10月,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試點工程序列;2006年3月,確定為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籌);2014年3月19日,正式確定為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該中心現有職工400餘人,館藏圖書1,145餘萬冊(件)。
  • 2014年3月19日-正式確定為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下設中科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成都文獻情報中心、武漢文獻情報中心。
  • 該中心是圖書館學和情報學兩個學科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在讀研究生近178人;常年接收高級訪問學者和組織專業繼續教育。2012年獲批圖書館學、情報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國科學院公共支撐單位——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公共支撐單位——文獻情報中心

2.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以下簡稱“成都中心”)創建於1958年,是中科院文獻情報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中科院國家高端科技智庫的有機組成部分。成都文獻情報中心於2017年入選首批15家“國家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服務示範機構”、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的全國專利文獻服務網點單位。
  • 截至2017年6月,館藏印本文獻總量為220萬冊(件),擁有電子資源數據庫108個,外文全文電子期刊1.8萬餘種,中文電子期刊1.4萬種,外文工具書0.6萬卷,中外文學位論文250萬篇,並通過網絡共享國家科技文獻中心(NSTL)豐富的科技文獻資源。
  • 在人才培養方面,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設置在西南地區的圖書館學、情報學碩士培養點,情報學博士培養點。
中國科學院公共支撐單位——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公共支撐單位——文獻情報中心

3.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

  • 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湖北省科學圖書館)是國家科技文獻情報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南地區最大的科技圖書館,是中國科學院武漢科技查新諮詢中心、湖北省查新諮詢服務分中心、湖北省科技文獻信息服務中心、中國科技雲武漢區域中心,並與中國光谷共建了“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文獻信息中心”、“光谷生物城信息中心”,與湖北省產業與育成中心共建“產業技術分析中心”。
  • 武漢文獻中心館藏圖書235餘萬冊,開通數據庫113個(其中全文數據庫68個,文摘數據庫12個,工具型數據庫30個,多媒體及其它數據庫3個),全文電子外文現刊17997種、外文圖書45948卷/冊、外文學位論文414,772篇、中文電子圖書13萬多種。武漢文獻中心堅持全年365天8:00-22:00開門服務,全部館藏面向社會開放服務,形成“查、閱、借、藏”一體化模式。
中國科學院公共支撐單位——文獻情報中心

4.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

  • 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院蘭州圖書館)成立於1955年,最初名稱為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蘭州分館,後期曾用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圖書館、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圖書館等名稱,1987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1997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2002年起院地共建甘肅省科技圖書館,2006-2014年參與建設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 2014年3月,恢復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名稱,2016年6月,參與建設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 蘭州文獻情報中心作為專門從事科技信息與知識集成服務、資源環境科技戰略研究與決策諮詢的專業機構,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和知識諮詢服務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科學院建設的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國家科技文獻情報綜合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內最大的綜合性文獻情報中心、國內重要的知識服務和科技戰略研究中心,以及國內著名的生態、環境、資源、海洋和可持續發展學科情報與決策諮詢機構。
中國科學院公共支撐單位——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公共支撐單位——文獻情報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