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很多專科院校都變成綜合大學,學科齊全,甚至連醫學部都開設了,你怎麼看?

大聲叫我董先生


這類學校為了更名升大,大量合併學校。因為只有綜合性才能更名大學。這類大學在雙一流政策下發展緩慢,理由如下。

1.由於學科門類太多,經費有限

每個學科分配的資源少,原來優勢學科的資源被瓜分稀釋。強勢學科變弱,變得沒有特色。


本人讀的本科就是一所這樣的大學。2000年,由一個師範專科,一個醫學專科,一個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合併而成,學科門類齊全,開辦60多個本科專業。

地處三四線城市,城市經濟落後,當地政府對學校扶持也有限。引進優秀老師非常困難。由於優勢學科較少,地理位置也差,不能吸引優秀生源。之前優勢學科慢慢變得平庸。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2.資源重新分給優勢學科,弱學科更弱

在雙一流(一流學校,一流專業)政策的導向下,這類學校唯一的希望就是衝刺一流一套衣服。因此,不得不將大量的資源重新更多分配給相對優勢的學科。學校內部各學科為了爭奪資源,各種鬥爭。這樣又導致其他學科的資源更少,那麼弱學科會更加艱難。

如果不合並,可能有些學科會得到學校更多資源,進而得到更好的發展。集中精力辦大事。


3.總結

總之,這類學校盤子太大,資金有限,師資隊伍建設,優質生源招生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如果當地政府沒有大量資金支持,發展特別緩慢。

你們的大學是這樣的大學嗎?


趣之化學


您好!

在2000年左右,當時號召提高高考升學率,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上大學,所以全國上下開始了大規模的大學合併計劃!

這其中有一些屬於強強聯合,如湖北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11.雙一流),但更多的則是一大堆的專科學校,組成現在的地級市學院!(如紹興學院、濱州學院、滁州學院等等)

這些學校也是本科學校,一般在二本批裡招生,但它們普遍的特點就是辦本科時間短、師資力量弱、學校知名度低,導致很多的畢業生就業質量並不高,而且這些學校在財政扶持上很弱,省政府也不夠重視,所以出現了地方院校只能以服務地方經濟為辦學定位!

也就是紹興學院、德州學院等就是辦應用型大學,服務當地經濟,如中小學老師、鄉鎮公務員等等,培養基礎就業應用型人才!

是在過去管理不嚴,導致了樓主說的那種現象,就是這些學校有很多的本科專業(過去是隻要你報省裡就批),但這些專業實力並不強,這些學校的很多專業老師,都是一個人同時教好幾門課!

下面我具體舉個例子!

比如山東省濰坊市的濰坊學院,前身是昌濰師專!這個專科是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重點專科學校,換句話說,它是專科裡很優秀的,但合併為本科的濰坊學院後,就一下失去了培養技術人才的優勢,轉而辦通識教育了!

我個人認為不能所以大學都辦研究型高校,即使是湊,也要把一些專科湊成本科,這樣會導致社會人才的斷層,就是技術類人才短缺的同時,大家都仍然追求科研類通識教育的高校!

目前,教育部早已停止了大學合併計劃,轉而鼓勵專科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希望未來能改變一下當前高等教育的問題!



青梅煮酒論高校


中國大學大而不強的根源!


教育研究院


讀專科真的很坑。現在好多的招聘都需要全日制本科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