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稅系統到底在查什麼?

薪福社


作為一名財務包工頭,我有兩個直接的經驗分享:

一、最刺激的是,報稅基數與社保公積金基數比對。

2018年或以前,企業財務/人事部人員申報繳納個稅和申報繳納社保公積金,是分別登錄地稅系統和社保公積金系統,而不少企業在申報社保公積金時,採用的基數,並不是合規的數字(每個員工上一年度的平均月工資,以本市社平工資三倍為限),而是濫用國家為某些特殊行業提供的口子,按照基數的一個比例作為基數。這樣不管是員工工資里扣除的社保公積金部分,還是企業額外承擔的社保公積金部分,就都少交了。其中,社保少交的情況,比公積金更加普遍,因為公積金到最後是員工自己的,社保除了醫保有用之外,基本就是貢獻社會了,所以有些企業高管就決定社保採用很低的基數。

上面的操作為什麼可行呢,根源在於政府不同部門之間不聯網,相互之間是信息孤島,要想聯網查數據,估計得公函來往,效率非常低。

現在好了,社保公積金與金稅三期聯網,信息直接共享,企業想節省社保公積金成本,就不現實了。

二、金稅三期是一個大數據系統,會形成分析結果和預警。

我們時不時會接到稅務局工作人員電話,問這個月個稅或者所得稅怎麼突增了或者怎麼銳減了,諸如此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